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574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574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陆氏经商素以诚信待人,价格又公道,因此在百姓中的口碑极佳。我在知道这些事之后曾想过,如果真的请吴候下令封锁吴郡陆氏的商贸诸事,第一未必能对陆仁与夷州产生什么影响,第二……那么多的麻农蚕农,突然间手中的原麻生丝无处可卖,无异于断绝了他们的生路。百姓若无生路,势必会逼得他们作乱。曹操不日便会南下,江东大战在即,若生内乱则为败亡之道。”

    这是陆仁和雪莉改良了织布机,陆仁又在夷州开办了真正意义的纺织厂的结果。

    周瑜对商业上的事不太懂,只是觉得陆氏的商旅不能轻易去动,所以才在几天前与鲁肃碰面时表示反对过,但现在又觉得鲁肃说得可能有些过火:“行商取利乃下下之事,子敬却为何如此忧心?吴候下令封锁陆氏商务真的会引出那么大的事来?”

    鲁肃必竟是商人出身,对这里面的事比较了解,便向周瑜分析道:“其实夷州并不是只与我江东有互市往来,与河北诸地一样有商贸之事。若我东吴与夷州断绝商路并封锁陆氏在东吴的商旅,夷州所需的原麻、生丝等物一样可以在河北诸地购得,因此对夷州无甚损伤。

    “反观我东吴,却要花费大量的钱粮与气力去安抚那些因此断绝生路的百姓,此事非数年之功不得周全。大战在即,吴候根本就分不出精力去做这些事。要是这时再有贼人有心散布谣言,江东数郡必生大乱。”

    周瑜的眉头越拧越紧,轻叹道:“子敬高见!论商贩之事,我远不及你清楚,但也隐隐约约的觉得不能如此,所以你我日前相谈时我会有所劝阻。”

    鲁肃看了看周瑜,摇摇头道:“这些我们先不去论他,公瑾你可知道在吴郡这里,陆氏每年上缴的钱粮税赋有多少?”

    “两成……不,三成左右?”

    鲁肃摇摇头:“说出来怕你不信,甚至我自己在听张子布说出来之后都很不是不信。陆氏每年上缴的税赋,竟然占吴郡税赋的五成,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帐!如果再把他们时时为吴郡与周边地区路铺路修桥、兴建水利出的钱粮给算进去,只怕整个吴郡一年的税赋,还不及他们宗族每年岁入的七成!可子敬你知不知道,吴郡陆氏现在户不足五百,人不过三千!如此算来,吴郡陆氏已经富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周瑜虽说早有心理准备,在听到这个数字后还是楞在了当场。

    鲁肃又道:“公瑾我也不瞒你说,我一直对陆氏都盯得很紧,生怕拥有此等财力的陆氏会有什么不臣之举。可是这多年来,陆氏一族除了保护族人与各项产业所必须的部曲之外,再无他人执兵。我也曾有意想限制住陆氏的商务诸事,可是我根本就下不了手……不对,是无从下手!

    “陆氏宗族的口碑太好了,公瑾你是没见到过每年入秋之季,四面八方赶去陆氏码头商行买卖互市的人流。这还不算,陆氏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的钱粮出来赠给水军,现在水军战船有所损坏送去陆氏船坞整修他们也只收工本费用;还有陆氏收养孤儿、开办学堂、周济贫困……太多了,说都说不清。总之一句话,要是真的不要细查就对陆氏动手,只怕随时会激出民怨,对吴候声望也会有损。”

    周瑜听过之后长叹道:“是啊,陆氏从未做过违法之事,在民间口碑又好,对江东吴而言,主公若随意对其下手,定会引得帐下群臣人人自危。”

    二人对坐长叹,周瑜道:“说到底我还是比较担心陆仁会利用手中所掌控的民生命脉对我江东不利。还是那句话,此人到底是何心态谁也说不准,若他真是受了曹操密令,后果可不堪设想。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又不能去动他……”

    鲁肃道:“前些时候郡主忽然又留书出府,说是要去游玩数月。”

    周瑜沉吟道:“郡主可说是玩遍整个江东,但一般每隔数月或半年便会前往各郡治着人送信回吴报个平安,这一次却真的太久了,各地郡守也未曾得知过郡主的行踪。嗯?”

    鲁肃目视周瑜,然后点了点头。

    话不用多,二人也各自明白了一些事。的确,如果他们的推算是正确的话,那有许多事就好解释得多了。许久周瑜低声道:“子敬,夷州之事你千万小心。本来我很想去会会的,可是柴桑那里我走不开……江夏现在的守将是刘琦,但随时可能会把刘备那样的枭雄给引来,不小心一点不行啊。”

    ————————————————————

    新野,刘备居所。

    刘备手中拿着许昌传过来的榜文,神情间显得非常疑惑。而在他的身边坐着个人,鹤氅纶巾、羽扇轻摇,飘飘然似有神仙之风。

    “先生,朝庭忽然发下这张榜文,究竟是何用意?”

    诸葛亮却笑而不语,刘备又问了数声诸葛亮才缓缓开口道:“主公,依亮之愚见,还请主公早作准备吧。”

    “先生此言何意?”

    诸葛亮缓缓起身,摇着招牌大羽扇走到了墙上的地图前参看许久,回过身来向刘备道:“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朝政尽由其把持,那么这道榜文实为出自曹贼之手。”

    刘备心说废话!这个破事天下间谁不知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八十四回 悄无声息

    诸葛亮倒转过手中的羽扇,用扇柄点了点地图上东海方位道:“我大汉疆域图上尚无夷州标注,但亮早年纵观群书,兼之之前曾去过夷州游玩,依推算的话夷州应该是在这里。如今曹贼已平定北方,下一步便是攻取荆襄要地。荆襄若入曹贼之手,东可与东吴共拥长江天险,西可发兵直取西川。只是西川道路断绝,加之山川险阻甚多,卒难相图,所以曹贼一定会先取江东。”

    刘备明白过来一些,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诸葛亮道:“曹贼是在为南下先作准备。主公请看,夷州在东海之滨,曹贼若是能攻取荆襄,那么多半会在三江口一带与东吴水军对峙。曹贼兵多将广,东吴势必会在柴桑、三江口集结重兵,介时沿海一带的防守就会比较薄弱。而会稽、秣陵乃是东吴重镇,一但有失则无异于屋去其梁。”

    刘备道:“也就是说,曹操很可能会再如北平一役那样,突然发兵越海而至,奇袭这几处重镇?”

    诸葛亮道:“极有可能。就算曹操不走海路奇袭,孙权也一定会分出众多的兵力加强海防,曹贼也就同样达到了削弱孙权兵力的目的。是问若是曹贼若真想打奇袭的话,又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地方如此大张旗鼓的诏告天下?正所谓兵法虚虚实实,曹贼便是在打这虚实仗。”

    刘备道:“那备又当如何?细作来报,曹贼正在邺城整训水军,只怕随时便会南下荆襄。”

    诸葛亮叹息道:“主公,早作准备吧。若是亮所料不差,曹贼南下必出宛城,那么新野小城是守不住的……”

    但是诸葛亮马上就话锋一转:“只是世事皆有其变数,而不知变通则必败。而且往往是在早已无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机遇大变之始,关键只在于能不能掌握得住。主公若是这次的良机能够把握好,那我们就不用再寄人篱下了……”

    ————————————————————

    天下局势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夷州搅乱不少,曹刘孙三家各有各的心态、看法、打算。最敏感的是孙权,中等对待的是在内陆地区的刘备、刘表,比较随意的自然是曹操这头。毕竟这场事是曹操整出来的,换句话说主动权貌似就在曹操的手里,曹操又有着自己的打算,所以到也并不是太过留意。

    反正曹操发下来的命令很简单,就是让大家吃好喝好再休息好,这是在为将来的南下恢复着气力。而对于陆仁那头,曹操的命令无非就是继续扩大与夷州之间的贸易往来。不过曹操这时候也有点让他小小的头痛上一点的事,就是曹操在这个时候武功已经算是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搞一搞文治……原有的历史上曹操把蔡琰从匈奴那里接回来就有这么个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要整一整文化影响力方面的事。可现在蔡琰是陆仁的老婆,你老曹难道还能让陆仁把蔡琰给送回中原去!?得了,你老曹还是想想找其他的知名文人的事吧,再说老曹的手头上又不是没有,只不过名头方面就不好说了。

    除去这些,曹操所代表的官方就没什么动静了,寻常的民众也没什么动静。但要说完全的一点动静也没有却是不可能的,至少在这个时候的许昌城中的抚幼义舍之中,丁夫人就站在庭院之中,静静的望着院中的一众孤儿。

    许昌的抚幼义舍成形是在建安二年至四年之间,到现在的建安十二年年末,已经是快十年了。而当初收养下来的诸多孩童,年纪稍大一点的现在都已经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小一些的也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抚幼义舍在最高峰的时候收留的孤儿达到过三百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已经有不少成年或是半成年的孤儿走出了抚幼义舍去寻求自己的生计。而且后来因为陆仁的离去,抚幼义舍还曾经出现过经济方面的问题,丁夫人在迫不得及之下遣散了一些年纪已经比较大,可以去自谋生计的孤儿。但不管怎么样仍然会有一些孤儿留下,即便是一些被丁夫人遣散出去的孤儿,仍然会与抚幼义舍保持着相应的联系……人是有感情的生物,而一起过过苦日子的岁月,更是令人无法割舍的存在不是吗?

    这些就不再说了,只说这会儿丁夫人又看了看院中的那百多号男男女女,忽然伸出手去在某个青年的衣领处翻整了一下,接着丁夫人笑了笑,退回两步之后向众人道:“老身交待给你们的话,你们都记清楚了吗?”

    一众孤儿的脸上都露/出的不舍的神情,头前的几个更是上前两步向丁夫人道:“母亲,我们……”

    丁夫人挥挥手打断了他们的话:“老身知道你们舍不得离我而去,但是你们留在这里又能有什么出息?再说现在的义舍……算了,你们都知道的。如果只是这样到也罢了,但是你们就不想想除了老身之外,谁真正的对你们有大恩吗?”

    众人神色一凛,都知道丁夫人说的人是谁。

    丁夫人叹了口气,想了想用开玩笑的语气道:“老身已经养不起你们了,你们也该有些自己的出息。再说你们走了之后老身也不孤单,不还有些孩子会陪着老身吗?人少了许多之后,老身也能轻松一些、吃饱一些。老身年纪大了,想过几天安心的日子。”

    “……”

    虽然是玩笑话,可是众多的孤儿却没有人能笑得出来。

    丁夫人又深望了众人一阵,摇头轻叹道:“都去吧,老身这里其实没什么可担心的,但是夷州初建,义浩那里正需要你们去助他一臂之力。”

    “……”

    众人依旧不舍,丁夫人却回身进房,坐在织机前开始织布。良久过去,丁夫人才传了句话出来:“去吧!如果你们还认老身为母,就记住老身对你们说过的话。”

    “……诺!”

    ————————————————————

    三方各有动静,而整出这些动静的罪魁祸首陆仁这会儿却正在对着手中的电文发呆。好一会儿之后,蔡琰推了推陆仁,问道:“义浩你怎么了?”

    陆仁回过神来,把手中的电文递给了蔡琰。蔡琰看过之后也是愣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讶然道:“丁夫人她……当年的那些孩子……义浩,要接他们来夷州吗?”

    陆仁踱了两圈,随即正色道:“接来,为什么不接来?咱们这里府治初建,到处都要人,而这些长大了的孩子可以说是我一手带大的,都是些可以信赖的人,正好能用得上。”

    蔡琰迟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用不用到在其次,咱们这里再怎么样给他们一口饱饭吃是不成问题的。我是说他们那么多人,能送得过来吗?”

    陆仁道:“雨丫头在邺城,而且最近的这几个月我们与北方的生意正在扩大,雨丫头也借此为由到处走动,要送个几百人来夷州完全不成问题。”

    蔡琰点点头:“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其实有些孩子,我也挺想他们的。”

    陆仁又看了看电文,亦点头道:“我这就去回电给雨丫头,让她自己看着安排,就是尽量别惊动到什么人。不然大麻烦虽然没有,小麻烦却肯定会有一些。”

    蔡琰点头离去,而陆仁在蔡琰离开之后,又解出了另一份电文,看过之后陆仁乐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田畴这家伙也想离开老曹那头,不然被老曹/逼着去当官可是他不能接受的事。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