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196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96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他只是刚刚才试制而成显然并非推脱之言。依老夫看来,三百幅之数是有些难为义浩了。”

    曹操很惊讶的望向了孔融,因为孔融一直以来都是用带着些许讥讽之意的“曹司空”来称呼曹操,可现在居然换成了“孟德兄”,那这意味着什么?

    再看孔融眯着双眼,用似笑非笑的神情望向了陆仁与蔡琰,良久过去才乐呵呵的道:“依老夫之见,这百幅之数刚刚好,亦可取‘百年好合’之意……孟德兄,昭姬依投在你府中,你自然是女方媒妁,那义浩的长辈媒妁却又是何人?”

    此言一出全都愣住,说真的不管是曹操还是陆仁或蔡琰,还都没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本来嘛,按曹操的打算,差不多的时候自己下个令就行了,也用不着什么媒妁不媒妁的,这三公之一的大官出面证婚还不够?

    但是现在孔融来了这么一句,曹操怎么说也得给孔融一点面子,而且曹操也大致的猜到了孔融说这话的意思,曹操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至少也是不想在这种问题上又被孔融讥讽一番,所以就借着势头向陆仁道:“义浩你怎么看?”

    陆仁这会儿早就懵了,晕晕呼呼的回应道:“我、我的长辈或媒人?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在许都这里根本就没什么长辈。要不……要不让老郭去吧,毕竟我一直都是视老郭为兄长的。”

    孔融马上就摇起了头:“郭奉孝?恐怕不行吧?罢了,义浩你若不介意,不如让老夫来当你的媒妁。”

    陆仁和蔡琰都是一惊,只有曹操是一副“就知道你要来这一手”的神情。而孔融也不含糊,伸手在那张裁剪好了的雪纸上摸索了几下,笑道:“这种纸也给老夫来上二十幅,就算是义浩你的谢媒之礼吧。对了,还有酒!来上二十坛方可,不然老夫才不帮你说媒。”

    几个当事人都心说没人要你来当媒人好不好?你这不是在厚着脸皮混东西吗?

    不过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而且有孔融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来当媒人终归是件好事,所以曹操也希望陆仁能够答应下来。而陆仁又不是笨蛋,当然明白多这么一号人介入进来并不是坏事,所以也就没反对。

    但蔡琰这时却皱起了眉头。细想了一下之后,蔡琰轻声道:“能得曹叔父与孔少府为媒证,琰心甚慰。只是……琰终归是寡居再嫁,自知有损于节,不敢有何操办之举。到成婚之日,义浩与琰送上酒礼便足矣。”

    曹操与孔融对望了一眼,虽觉无奈却也只能各自点头。就像蔡琰说的那样,蔡琰毕竟是二婚人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实在是不方便大操大办。反正只要意思到了,而且有人证婚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陆仁的态度……说真的,陆仁作为一个现代的雄性吊丝,心理上其实有一种婚礼恐惧症。其实在现代社会里,怕搞那些大操大办的婚礼的人大有人在,陆仁不过就是其中之一而已,而且这种心理到现在都不曾改变过。

    再者他与蔡琰之间的婚事,本来就只能算是一场交易、一场戏,从个人情感上来说,陆仁也不想搞得那么大。因此蔡琰在此之前提出简婚的时候,陆仁是持以十二分支持的态度。而现在蔡琰当着曹操与孔融的面把这些话说出来,陆仁知道自己也得表个态,所以就向二人笑道:“别这样看我,我也只不过是一个被罢去了官职的布民白身,一切从简正合我意。”

    孔融又似笑非笑的望了陆仁与蔡琰数眼,忽然笑道:“孟德兄,你看看他们。这都还未正式成婚,就已经颇有了些夫唱妇随之意,感觉你我在此反到是有些多事了。罢了罢了,到了这小小的萌村,老夫肚子里的酒虫早已在翻江倒海,孟德兄可愿陪老夫去喝上几杯?”

    曹操也深深的看了陆仁与蔡琰数眼,再向蔡琰轻轻的点了点头,随即回应道:“文举兄有此雅兴,曹某又岂敢不与之相陪?”

    说完曹操却又望向了蔡琰,说出来的话虽有开涮之意,但也带着几分浅浅的酸意:“昭姬,你这个二十五岁的老姑娘,终于还是急着想要嫁人了。”

    眼见着老曹老孔转身要走,陆仁连忙叫了人去安排这二位的酒肉宴席。不过等到这二位离去之后,蔡琰才凑到了陆仁的身边,低声问道:“义浩,你看这事?”

    陆仁有些郁闷的摇了摇头:“说真的,我也不知道闹成这样是好是坏。不过你怎么会说出那么大胆的话来?”

    蔡琰叹了口气,脸上也写满了歉意:“你别怪我,我也是怕……唉,你明白的。今天正好有孔少府在场,能得他引为媒证,我才算是真正的能安下心来了。”

    陆仁当然明白蔡琰的意思,干啧了几声之后接着摇头道:“算了算了,反正这档子事我们是早就说好了的,多这么个人也根本就无所谓。不过,你该不会真的要我拿一百幅这样的纸去给你当聘礼吧?”

    蔡琰看看陆仁,很不知所谓的微笑道:“你总得像个样子吧?难不成,你还打算再去折几截树树去给我当聘礼?”

    “……好吧,当我没说。还好,一百幅的问题应该不大。”

    蔡琰站到了陆仁的身边,伸出手去挽住了陆仁的臂弯,轻声道:“你可别说你不懂,到时候我们如果把这百幅的好纸分送给那些文人士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你该明白的。”

    陆仁又摇摇头,不再说话。

    ————————————————————

    却说曹操与孔融离开造纸坊之后,孔融是急不可耐的跑去喝酒,曹操则是带了些随从在萌村这里转悠了起来,毕竟曹操这次来还带着考查一下萌村情况的意思。

    萌村最初的时候虽然只是陆仁预定下来的一个屯田点,但其本身的农耕环境确实是很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后来被糜贞看中了。再往后陆仁被罢官,陆仁就索性把“复合乡村”的理念中心由颍阴荀氏那里改到了萌村来重点发展。

    一转眼半年多的时间下来,在萌村本身就良好的农业基础上,再加上陆仁大力发展与推广养殖业与农副业,到建安三年入秋时,萌县的养殖业与农副业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家家有余粮、户户养鸡鸭”。

    而此刻曹操所游走入眼之处,所看到的也尽是一片安宁富庶的景象。曹操在赞许之余,心中亦在暗暗的盘算着如果让陆仁把这些东西全都推广出去,他能够得到怎样的经济实力……

    (昨天瓶子去网吧上传,结果网吧的服务器出了问题,真他妹的郁闷!今天是258至261的四回,补上了昨天的。继续无耻求票、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六十二回 急而行事

    却说曹操一路走,一路盘算着,偶尔的还会叫过几个路过的村民问询一下。忽然间,曹操看到了个认识的人,就出声唤道:“陆诚,你这是在忙什么呢?”

    “哎哟我的妈呀!”

    陆诚哪会不认识曹操?只是陆诚也想不到曹操会跑到萌村来。吓了那么一跳之后,陆诚就赶紧过去向曹操施礼问好。而面对曹操的问话,陆诚当然是要赶紧的作解释。

    原来陆仁在萌村除了有建起以鸡鸭为主的晓鸣养殖场之外,另有兴建养猪、养牛的养殖场,不过猪和牛的生长周期要比鸡鸭长得多,马上就推广给萌村村民根本就不太可能,所以陆仁也只是先行建起了私人的养殖场先行培养猪苗、牛苗。

    按照陆仁的诂计,猪和牛的基本成型至少得到明年的入春时节才行。不过到入秋时节,陆仁手头上的猪苗已经有了近千头,牛一百多只。而这样的数字,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庞大的了,相对应的,这些猪和牛所需的过冬饲料的数量也非常大。

    因此在今年的秋收才刚开始没多久的时候,陆仁就赶紧让陆诚带着一些陆氏子弟去萌村各处购买打粮后的稻梗、碎米、糠皮这些余料,好作为入冬时猪、牛的饲料,陆诚这会儿就是在忙着这些事,也因此没有参与到陆仁试制纸张的事件里去,这会儿才会在萌村的路上和曹操碰上。

    曹操听到“猪千头,牛百余只”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是大吃了一惊。要知道在那样的年代,这个数字那可是非常庞大的,即便是许多的富户之家,都不见得能养得了这么多的猪和牛。尽管猪还只是些长了一半的半大猪仔,牛也只是些还不能作为畜力的牛苗,可直要是长成了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特别是牛这种牲口,在那个时代仅仅只是几头件的价格就已经很惊人,陆仁这里一动手就是一百多只?好吧,就算是搁到现代社会,一头成年牛的价格都得要几千上万块,陆仁要是把一百多头成年的牛卖出去……反正曹操是不敢想了。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曹操毫不怀疑陆仁有本事把这么多的猪啊、牛啊的全都养出来。

    而曹操在惊愕之下,又顺嘴问陆诚说陆仁接下来还打算做些什么。陆诚相比之下到没那么多的心机,而且陆诚也存着一份在曹操面前帮陆仁罢摆一下的心思……陆仁是陆诚心中最敬重的人,对陆仁被罢官的事,陆诚心中也是很不满的。

    现在有这么个机会,让你老曹知道一下罢去了陆仁的官其实是多大的损失,陆诚哪会轻易放过?所以陆诚是带着那么几许的夸大之意,向曹操解释说陆仁见萌村的农耕基础已经基本成型,就打算带动一下所需的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因此陆仁是准备在差不多的时候召集工匠与闲置的劳力,在萌村这里弄起一个“农副业产品交汇中心”……

    ————————————————————

    陆诚已经离去,曹操则是呆呆的站在某片树荫之下,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过去,许褚终于忍不住向曹操道:“主公又何必对那些夸大之言如此在意?”

    曹操看了看许褚,轻轻摇头道:“夸大之言?孤可不这么认为。或许刚才陆诚所说的事物是有那么几分的夸大之意,但孤相信只要给陆仁一些时间,他要搞的那些事物,他绝对有办法能搞得出来。不行,不能让陆仁再这么闲赋在家了!他的这些才干若是能为孤所用,而且是放开了手让他去搞,孤但有征伐而所需的钱粮又复有何忧?”

    许褚道:“主公言之太过了吧?”

    曹操抬手一指整个萌村:“言之太过?仲康你且看看这里!据孤所知,去年的这个时候,这里还只是一片荒芜之地,可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这里变成了什么样子?仲康你也到过不少地方,可曾见过比这萌村更加富庶的乡村之地?”

    “呃……好像是没有见到过。”

    曹操这时已锁起了双眉:“这还仅仅是一个落寞无名的小村庄,如果给陆仁一县、一乡,甚至是一郡、一州……也不求他能把各处都建成如萌村这般富庶,只要他能在数年之间让辖下的县乡村落能有这萌村的一半,孤便无忧矣!”

    这话夸大吗?貌似是有那么点,至少许褚是这么认为的。但也许这就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与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之间的区别。而曹操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能看到许多许褚这样的人所看不到的事。

    当然,曹操根本就不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但像曹操这样的人,却会明白与之相近的道理,也正是因为这样,曹操才会说出如果多给陆仁几年时间,陆仁绝对有办法能让当时的生产力上升许多的话。

    其实就人类的文明发展方式而言,现在的陆仁还真的拥有这种能力。要知道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几个看似简单的发明,就能够让人类的文明发展得到很大的推动,而此时的陆仁身上带了什么?只是相比之下,陆仁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多多少少的只是凭着个人的喜好与需求来搞一搞而已;

    至于曹操,也仅仅是看到了陆仁对当时生产力所能够带来的提升而已。不过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这就已经很足够了,足够到曹操想牢牢的把陆仁这个家伙给握在手里。

    连带着的,曹操又想起了陆仁被罢去官职时所焚烧掉的那些书简资料,心里也涌上了一阵阵的隐痛感。而曹操为什么会认为陆仁有能力去治理郡、州这样的大型单位?就是因为曹操意识到陆仁不仅仅只是会闷头做事,还懂得如何去著书立说,让有用的知识真正的流传开。

    陆仁如果只是自己能做事的话,用处可能还不怎么大,也许撑死就是一个“百里之才”。但如果懂得著书立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只会“授人以鱼”与能够“授之以渔”之间的区别,那可是天壤之别。

    再说得简单直白一点,一个能把自家搞得风生水起的家伙,和一个能够让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