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586章

天下豪商-第586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后世中国的疆土,现在这个局面,那不是搞分裂嘛?这是不符合包括安西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根本利益的!

    但武好古也不是要将对手逼到狗急跳墙的地步。以后安西四镇土地上的天方教徒,只要遵循爱大宋,爱官家,尊重其他宗教信仰,也不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的原则,完全可以保持自己的信仰。

    当然了,这样的宗教自由政策,也取决于哈里发和塞尔柱突厥苏丹的态度!如果他们愿意取消授予黑汗回鹘首领的不恰当的桃花石可汗和中国埃米尔的职位,并且向受到伤害的中国人民道歉并且赔偿,同时保证“释儒道”三教可以自由的在天方教世界传播信仰,那么大宋就会继续保护天方教徒的信仰自由……

    这样的要求,摆在21世纪大概是有点问题的,不过放在12世纪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可是基督教放火烧人,而哈里发在赞助百年翻译运动的时代!天方教的理学派(理性主义)还在和苏菲派(神秘主义,阿拔斯朝哈里发下面当然没有什叶派了,所以在巴格达进行的斗争是发生在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的)分庭抗礼。

    虽然理学派处于下风,但是苏菲派也不可能像蒙古人那么干脆,来个基本上断根的大屠杀,再一把火把哲理大学里面的藏书全部烧掉——阿拉伯人早就没有什么武力了,哈里发自己都是塞尔柱突厥的傀儡,何况下面的宗教学者,所以巴格达城内的斗争只能开开嘴炮。

    至于塞尔柱突厥人,其实他们在入主巴格达之前已经相当文明了。合并了智慧宫(哲理大学)的尼采米亚大学,就是在塞尔柱的苏丹马立克沙和宰相穆勒克主持下开办的。

    同样是讲道理的文明官家的赵佶,这时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好儿子,“吾儿,为父的安排,你还满意吗?”

    “满意,儿臣当然满意!”

    “好!如果有不满意的,尽管和朕说,朕向来是以理服人的!”

 第832章 东坡之死 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赵乾顺看来是乖的,很乖很乖!

    赵佶爸爸看了很满意,所以赵乾顺到达开封府的当天,就拿到了“赐婚”的圣旨。(全本小说网,HTTPS://。)

    就是给赵乾顺和耶律南仙赐婚了!也不知道这场婚姻和赵佶有什么关系?用得着他来赐吗?

    不过赵乾顺还是欢天喜地的接了旨,然后就忙着去和耶律南仙努力生孩子去了——赵佶还等着抱孙子呢!赵乾顺和耶律南仙得努力牵手,争取在赵乾顺返回凉州前,让耶律南仙怀上孩子。这样耶律南仙就能留在开封府给赵佶生个孙子了,如果赵佶的孙子生出来了,那么耶律南仙就能去凉州和赵乾顺过小日子了。

    至于赵佶的孙子,当然得留在开封府沐浴皇恩了!这个孙子可是西平王世子,将来要继承河西节度使和安西大都护官职的……

    如果耶律南仙怀不上,或者生不出儿子……那也不要紧,耶律南仙还带了个媵妾观音婢,也是可以帮忙生的。如果观音婢也完不成这个光荣的使命,那么赵佶还赐几个能生养的女人给赵乾顺。如果都怀不上,那赵佶这个当爸爸的就只能勉为其难来帮忙了。

    总之,赵乾顺一定得留个继承人在开封府,要不然想抱孙子的赵佶是不会放过他的。

    不过武好古现在却没有心情去关心赵乾顺怎么给赵佶生个孙子的问题了,因为他在政事堂的后台快要没有了!

    。。。。。。

    二月初二,冰封了许久的运河已经开冻,准备乘坐舒适的官船赴任的官员们,开始集中离京,武好文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一艘华丽的官船,正停靠在东水门内的码头边上。一名内侍匆匆赶来,带来了天子赏赐的几样糕点和几盒茶饼。礼物的价值很轻,但是给一个将要离京的权发遣知州事赐下糕点茶饼,在大宋一朝,实在也是非常罕见的。

    赵佶对武好文的宠幸,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可是这样一个几乎肯定要进政事堂的官员外任离京的时候,前来码头送行的官员却寥寥无几。

    送走了内侍,武好文站在船头,一张发福的脸上泛着阴沉的颜色,眉头微微皱着。

    他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官场冷落,因为苏东坡已经病危了!

    这是确定的病危!而不是之前病怏怏的还能坚持的状态。从去年除夕夜开始,这位大宋右相就没有再公开场合露过面,当然也没有上过朝,也没有去过政事堂。

    而且更加朝中的旧党人物们提心吊胆的是,作为苏东坡的接班人,李格非同样在年节之后病倒,已经连着几日告假没有上朝了。

    这意味着旧党很有可能会很快失去两个宰执级别的重臣!而且很难找到替补的人选。

    虽然够资格的旧党重臣还有韩忠彦、苏辙、范纯粹、范纯礼四人。可是新党领袖蔡京推出了更有力的人选,赵挺之和陶节夫。

    其中赵挺之已经当了好多年的御史中丞,而且谁都知道他非常得赵佶的宠幸。他的资历也早就够得上宰执了,只是为了让新党更有利的控制御史台,蔡京才让赵挺之一直挺在御史中丞的位子上。现在苏东坡、李格非都快死了,赵挺之入政事堂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而陶节夫不用说了,收复银、夏、宥、盐、朔五州的功劳怎么都有他一份的。就算当不了宰相,一个同知枢密院事总是有的。

    也就是说,蔡京主导的新党,这次肯定能拿下一席宰执!赵挺之是稳稳的!

    这样一来,六个宰相里面旧党最多能保住一席。而且这一席能不能保住也很难说,因为还有一个吕惠卿也是大热。虽然吕惠卿的人品很差,但是这次在西北也立了功,干几天宰相不过分吧?

    所以一旦苏东坡和李格非在近期先后病逝,旧党在政事堂和枢密院中很可能会清零。

    当然了,武好文是不怕的。他的官运蔡京都挡不住,当宰相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是他的年纪太小,二十多岁入政事堂也不像啊!赵佶再宠他,也得让他历练上十几年,到奔四的年纪才可能当个副相或是同知枢密院事。

    在这之前,他是没有办法跟蔡京斗的,自然也保不住几个党羽。在京的官员们,当然不会为了十几年后的宰相去得罪当朝的宰相蔡京了。

    而且,武好文还是武好古的弟弟!

    蔡京和武好文的矛盾其实不是不能调和的,毕竟武好文就是个传统的士大夫官僚,只是娶了韩忠彦的女儿成了旧党的。

    可是蔡京和武好古的矛盾就有点不大对头了。他们之间不是私人恩怨,甚至也不是党派之争,而且武好古是个武官,也不可能当宰执啊!

    但是武好古却撑起了一个儒家实证学派(也叫儒家理性派),这绝对是可以在学术上碾压荆公新学的学派!

    和实证派相比,理学和蜀学对荆公新学的威胁几乎不值一提了……

    而且由云台学宫培养出来的儒生,在办事行政的能力上,也足以碾压用“经术造士”的思想培养出来的儒生。

    所以武好古是在挖蔡京和新党的根基。作为新党的首领,蔡京必然要在苏东坡这棵大树倒下后,发起对武好古和实证派的进攻。

    没错,真理的确在武好古这边!

    但是蔡京拥有权力!

    。。。。。。

    “待制,好像有人来了!”

    陷入沉思的武好文耳边忽然响起了他的幕僚章之凤的声音。

    这个章之凤年纪和武好文仿佛,长得一表人才,而且也的确有才。他是郁州岛云台学宫通才科和律学院的生员,还留校任过教授。因为想要参加今年秋天的左榜发解试,才被推荐到武好文门下担任幕僚的——以他的才华,如果想考右榜进士,可以说是十拿九稳的。

    可是在眼下的士林清流看来,左榜进士才是好男儿,右榜进士不过是个武进士,不值一提,所以章之凤就想要搏个左榜。

    而他又没把握过了家乡常州的发解试——他是常州无锡县人士,常州因为文风鼎盛,读书人多如牛毛,所以发解试的难度也是地狱级的。

    而且发解试中的猫腻要比礼部试大的多,对于寒门出身的章之凤而言,通过的把握可不是很大。

    所以他就想走锁厅试的路子,而要走锁厅,就得有个官职,要有官职就得有个能保举的举主了,因此他就投了武好文了。

    “好像是武帅司来了!”章之凤眼尖,已经看着武好古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一群随从护卫下由远而近,沿着街道向码头而来了。

    ……

    “大哥儿,苏相公他……”

    “不大好……已经不醒人事了。”

    兄弟二人在码头上见面,谈论起来的却是苏东坡的病情。武好古是从苏东坡的相府直接过来的,他已经多日没有回武家大宅了,都呆着苏东坡的府上当好徒弟。因为知道今天是武好文离京赴任的日子,才抽空跑来码头给弟弟送行。

    其实他在苏东坡府上也就是装装样子,他也不是大夫,也不是苏东坡的儿子,床前尽孝也轮不到他啊。他这些日子其实是在读书,读三苏的著作,比如《易传》、《黄门老子解》、《志林》、《权书》、《衡论》等等。

    说起来有点惭愧,武好古虽然号称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是苏门七学士(武好古、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之一,但是他对真正的苏门学问其实一无所知。学问当然不是作诗填词了,也不是写字画画,而是对儒学,对佛道,对诸子百家的理解。武好古和二苏压根不是一路的……直到这段时间在苏东坡府上装好学生,才拿了三苏的一些著作研究,才真正理解了一点苏门的思想。

    “爹爹和小娘呢?他们已经走了?”

    武好古四下看看,没有发现武诚之和冯二娘的踪影。

    “已经走了。”武好文说,“我娘体弱,爹爹陪她回去了。”

    冯二娘到底是高龄产妇,身体本来也不强壮,有点伤了元气。去年冬天的时候又染了风寒,一直没有好利索。所以就没在码头呆太久,便和武诚之一起回去了。

    武好古点了点头,“不如让爹爹回京做官吧,这样也能照顾小娘。”

    他始终称冯二娘为小娘,而不是娘亲。

    武好文却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吧……爹爹留在京中不会有好日子过的,还不如去平江军。那里离秀州不远,我也可以照顾。而且还有米襄阳在,总不会吃亏的。”

    米襄阳的官运当然是好的,他儿子米友仁和赵佶可是哥们!赵佶怎么都得照顾一下米芾吧?而且王诜又在去年冬天过世了,赵佶就更加珍惜这个“老朋友”,所以让他做了六路发运副使兼知苏杭应奉局。

    兄弟二人正聊着,一骑快马飞奔而来,马背上骑着的正是武好古的跟班武诚久。到了码头上,才勒住了缰绳,大声发喊:“帅司,东坡先生醒了,您快点回去吧……”

 第833章 东坡之死 下

    (全本小说网,HTTPS://。)

    苏东坡醒了,不过精通医理的他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他的痨病早就把身体耗空了,说是油尽灯枯也不过分。现在不过是上天给他一个和弟弟子侄还有学生们道别,再交代一下遗言的机会。

    还在当礼部尚书的苏辙这几天也告假在苏东坡府上陪着哥哥,苏迈、苏迨、苏逊(苏辙的三子)也都在苏东坡府上。听说苏东坡醒了过来,也都知道他老人家是回光返照,都来他的屋子里面给他送终了。

    在京为官的几个苏门弟子也陆续赶来了,有晁补之、张耒,还有年轻力壮的武好古,却没有看见副相李格非和国子监祭酒黄庭坚——这两人可是苏东坡一党的支柱人物了。李格非可以在苏东坡死后担任右相,而黄庭坚则是主持国子监改革的干将,控制着辟雍学宫!

    可别以为辟雍学宫在学术上远远不如云台学宫就不重要了,辟雍学宫就是原来的太学、武学、国子学的合体啊。在宋朝,三学的学生是很让人扎手的存在。号称无官御史台!一旦三学生伏阙上书,宰相都得焦头烂额。

    相比之下,两个云台学宫加一博士团就不大好用了,他们要伏阙上书那路就太远了,而且也没有这种影响力。

    “黄鲁直呢?”苏东坡心头被一种不祥之兆笼住了。

    “官家招他入宫了。”武好古连忙撒谎——其实黄庭坚也病倒了,和李格非一样,都是一病不起……搞不好也是这两个月就要走了!

    到时候不仅有两个宰执的位置要争,连国子监都得撕上一阵子了。武好古心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