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585章

天下豪商-第585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几万大军的西贼相比?

    所以当乾顺一行人接近万胜门的时候,官道两边,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开封百姓了。还有不少小商小贩,提篮挑担,沿着官道叫卖吃食,当真是一幅太平盛世的模样儿。

    看到大宋帝国欣欣向荣的场面,已经是“亡国之君”的赵乾顺的心情也沉到了十八层地下去了。虽然辽国派来的使臣牛舒温一再保证,在他和辽国成安公主完婚后就能夫妻双双把家还了。

    可是一个辽国南院枢密副使的保证,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开封府琼林宫里的那个“爹”要留他在开封府尽孝,他还敢说个不字?

    不过就算赵佶不需要他留在开封府尽孝,他的心情也不会有多少改善。因为大白高国已经没有了!他不再是兀卒,而是大宋的河西节度使兼安西大都护。这可不是名义上的降级,而是实实在在失去了立国的基础。土地丢了一半,而且还包括灵州这块号称塞上江南的好地盘。人口则失去了至少四成,其中包括最能生产的灵州汉人和最能战斗的国族丁壮。

    对了,连党项国族这个概念都不允许保留了。以后河西就没有党项人,大家都是汉人了。连赵乾顺本人,现在也是汉人了。换上了汉人的服饰,头发也蓄起来了,还梳了一个发髻,除了发髻有点小,和普通的汉人男子也没什么区别了。

    而且这种改变还不能只限于河西军的上层,而是必须从上到下,全部变夷为夏。还不能胡乱应付,因为会有一个捞什子大教化团跟着赵乾顺一起返回河西——如果他还能回去的话!

    大教化团顾名思义,就是要去教化河西诸夷的,得把他们教化成汉人……抗拒教化是不行的,高俅还在灵州城等着带兵去河西以德服人呢!

    所谓的党项国族现在还有多少?禁得起高太尉带兵杀戮吗?都给你杀没了,也省得教化了……

    当然了,希望也不是没有。从开封府出发到牟驮岗迎接赵乾顺的萧合达带来了一个让他有点哭笑不得的好消息。

    那个劳什子大教化团不仅管教化,还可以放高利贷——真不知道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总之,大教化团从大宋的和尚、道士、大儒们那里募集了500万缗的资本,因此有了向河西军放债的可能。而且他们也准备用放债的形式,支持河西军对安西的讨伐作战。

    虽然很荒谬,但这是唯一一个可以让河西军拿到军费的办法。因为大宋朝廷是不会给河西军一文钱的,河西军不久之前还是西贼呢!不灭了你已经很客气了,还想要钱?做梦呢!

    而且谁不知道河西军讨伐安西是为自己抢地盘?大宋朝廷当然乐于见到“西贼”和黑汗回鹘两败俱伤,但是也不会因此拿出几百万给“西贼”当军费的。

    所以赵乾顺想要向西开拓出一片新的生存空间,就只有接受大教化团的帮助。

    至于大教化团的帮助会附带多少让河西军感到难受的条件,赵乾顺现在是根本管不了的,因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

    崭新的,高大而且坚固的万胜门城楼上,这时随着大宋天子的全副仪仗出行的钧容直的乐手奏响了鼓乐之声,一对对御前班直的壮士盔甲鲜亮的出现在了万胜楼上,分左右向两边延伸,到了各自的位置站定。

    再后面就是带御器械的散指挥,这些主要功能就是装样子的武士大多是勋臣之后,混个资历好升官儿罢了。现在也都次第而出,好像唱大戏一般的在万胜楼上站好了。再之后,就是一顶杏黄张盖出现在万胜楼上,张盖之下,是大宋官家,拥有四海的天可汗赵佶,一身龙袍,头戴长翅纱帽,端坐在步辇之上。在赵佶的身后,则是小梁太妃乘坐的步辇,以及大宋朝廷的文武官员和在开封府的各国使臣。还有几个高僧、道长和大儒。他们这些人都是跟着赵佶,从西皇城出发,沿着又高又宽的城墙(西皇城和开封府西城共用一段城墙)一路走到万胜楼的。武好古也在其中,穿着曲领大袖的紫色公服,手持象牙笏板,头戴幞头,腰间革带上加佩鱼袋,大摇大摆走在武班众臣之间。

    万胜楼上,早就设好了官家御座,赵佶缓缓下了步辇,走到御座上做好,御座边上摆了个杌子,是给小梁太妃的。在赵佶和小梁太妃身后,才是一众高官显贵各国使臣,分班次站好,等着赵乾顺上楼陛见父皇帝。

    “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佶刚一坐好,万胜楼下的百姓和官兵,就开始山呼万岁,欢呼之声,声震四方。赵佶脸上满是笑容,抬手示意,欢呼之声犹自未消,渐渐的才止歇下来。

    看着这个场面,看着已经到达万胜楼下,正立在官道上抬头仰望的河西军众人,赵佶微笑着环顾左右:“吾儿乾顺可到了?”

    在赵佶左右,分别站着左相蔡京和知枢密院事张康国还有殿前都指挥使曹诵,右相苏东坡因为病重告假,并没有出现在万胜楼上。

    听到赵佶的问题,蔡京就笑着上前奏道:“陛下,西平王已经到了城楼下面,就等着宣召了。”

    赵佶点点头,又轻声问道:“武好古何在?”

    马上就有跟随赵佶的小黄门把武好古唤到了跟前,武好古忙行了一礼,“臣武好古在此。”

    “大郎,”赵佶笑着说,“高俅和童贯都不在开封府,就由你去带吾儿乾顺上楼吧。”

    “臣领旨。”武好古行了一礼,转过身就往万胜楼的楼梯口走去……

 第831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 完

    (全本小说网,HTTPS://。)

    “儿臣赵乾顺,叩拜父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胜楼上,一身大宋郡王袍服的河西节度使,安西大都护,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西平王赵乾顺向着御座之上的大宋官家,大礼叩拜,还口称儿臣,并且将赵佶称为父皇帝。全本小说网;HTTPS://。.COm;真个儿是一位忠孝两全的好儿臣啊!赵佶看着满心欢喜,仰天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好!好皇儿,拜过了朕,也拜一拜你的母妃吧!”

    拜过了爹爹,自然要拜一拜妈妈了。赵乾顺当下又给自己的亲妈小梁太妃叩拜请安。

    “平身,赐坐!”

    这会儿万胜楼上虽然寒风正劲,但是赵佶兴致正高,一点儿也不觉得冷,更不想打道回宫,所以就命人给赵乾顺搬了张杌子。

    赵乾顺心里那个恨啊,大庭广众之下受辱,而且还得端着笑脸装乖儿子,而且那个当便宜老爹的赵佶还没完没了了……

    心里面是恨的,不过面子上还得装下去,当下起身称谢,就在杌子上端端正正的坐好。可不敢像在兴庆、凉州那样大模大样的端坐,得跟个犯了错误的蒙童一样,坐半个屁股,还得毕恭毕敬等着赵佶爸爸问话。

    “吾儿,你现在是党项人还是汉人?”

    “汉人,父皇是汉人,孩儿当然是汉人。”

    赵乾顺哪里敢说自己是党项?说了就是不孝!赵佶是汉人,小梁太妃也自称是汉人,你这当儿子的怎么是党项人了?这是不认爹妈了?这等不孝子还留着干嘛!

    “你是汉人,那么赵察哥是汉人还是党项人?”

    “汉人!”赵乾顺说,“察哥是儿臣的弟弟,也是陛下的臣子。儿臣是汉人,陛下也是汉人,察哥当然是汉人。”

    “察哥这个名字不像汉人啊,”赵佶笑着问小梁太妃,“梁妃,你是察哥的嫡母,你说该给察哥改一个怎样的名字?”

    小梁太妃道:“察哥是乾顺的弟弟,不如就取顺为通字,再用一个忠字,以谢陛下的大恩。”

    “赵忠顺?”赵佶点了点头,“好啊,就叫赵忠顺!”

    赵乾顺连忙替弟弟谢了赐名之恩。

    赵佶顿了顿,又道:“虽然你和察哥都是汉人了,但是在河西节度使司的辖区内还有不少番人蛮夷吧?”

    “是有一些……”

    “都是可以教化好的蛮夷吗?”赵佶又问。

    “对对,父皇所言极是,都是可以教化的蛮夷。”

    赵乾顺哪里敢说个“不”字,什么叫畏威而不怀德?就是他这样!他要敢顶撞赵佶爸爸,那就不是大教化团去教化,而是高宣帅带兵去消灭了!

    “唔,朕也是这样想的!”赵佶点了点头,“所以朕就让云台学宫博士团,大相国寺和景灵宫联手牵头搞了一个大教化团,专门负责河西、安西两地的生民教化。吾儿以为如何?”

    “儿臣替河西、安西百姓谢父皇隆恩。”

    赵乾顺是孝子,自然是爸爸说什么是什么了。

    “你且慢谢恩,”赵佶笑着对武好古道,“武卿,你把大教化团的筹备情况和西平王说一说。”

    “臣领旨。”武好古转身又对赵乾顺说,“大王,下官所筹备的大教化团行的是三教合一,将会同时汇聚儒学、佛教和道教的道理。所以大教化团中既有儒生,也有和尚和道人。因为汇聚了红尘内外的道理和高人,所以大教化团并不是朝廷的衙门,而是相当于皇家宫观寺庙。成立大教化团所需的财帛,都是从宫观寺庙和儒家书院募集的……”

    大教化团的定位当然是半官方的,要不然怎么能吸收寺庙、道观、豪商的投资?朝廷当然是不可能拨款的,那可是几百万缗的巨款,有赵佶这个“丰亨豫大”在,朝廷的财政每年都是紧巴巴的,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战事和灾害,铁定是要亏空的。怎么可能一下拨出500万?而且朝廷拨出500万缗也没法收回投资啊!开寺庙,开道观,放高利贷和西洋、南洋的海上贸易,都不是朝廷能干的事儿。朝廷要出钱,那摆明了就是打水漂。

    当然了,在大教化团的“股东”名册上,也没有武好古、潘孝庵、纪忆这样的吏商。他们的投资,都是通过云台学宫博士团和格致大书院提供的。所以从表面上看,他们的钱是作为儒家的出资投入大教化团的。

    而保障他们出资安全的,则是大教谕委任制。也就是由云台学宫博士团、格致大书院、辟雍学宫、大相国寺、少林寺、景灵宫、万寿观各推举一名大教谕。形成七大教谕共掌大教化团的局面。

    七大教谕现在还没有凑齐,不过已经有了代表辟雍学宫的侯仲良,代表格致大书院的章援,代表大相国寺的智深大和尚,代表少林寺的玄寂大和尚,代表万寿官的刘无忌等五名大教谕已经确定。

    “不知大教化团要如何教化安西四镇的蛮夷呢?”赵乾顺之前已经知道大教化团的一些事情,现在又听武好古一番介绍,已经大致上明白这是一个披着教化外衣牟利的团体。不过他还是想知道大教化团在“教化”上的办法。

    “大教化团教化蛮夷的方法一共有三个,”武好古一本正经地说,“首先是借钱给河西军用于讨伐盘踞安西的黑汗回鹘!准备先借200万缗,年息两成,不计复利……”

    这话不仅让赵乾顺哭笑不得,连在场的大宋官员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借200万,年息两成——听着像是“青苗贷”啊!合着新党放债给农民赚利息,你们云台旧党就放债给西贼去杀人放火?呵呵,果然够黑啊!

    武好古又道:“其次,大教化团也会组建护道团,和河西军一同进军安西!”

    “护道团?不知要如何护道?”

    “传道以经,护道当然得用刀枪弓弩了!”

    赵乾顺心思一沉,这是要把军队派进河西啊!想到这里,他又偷眼打量了一番赵佶。赵爸爸笑呵呵的,显然是支持用刀枪弓弩护道的——他当然支持了,护道团又不是在朝廷的土地上护道,而是被派去河西军的地盘上……虽然不是官军,可是这个护道团和寺庙、宫观、书院一体,效果说不定比直接派官兵还好呢!

    “那可就太好了!”赵乾顺马上表态,一定要和爸爸保持一致!

    “再次,”武好古接着又说,“大教化团还要负责安西四镇和河西的诸教事宜……大教化团虽然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教化之本,但是也不排斥天方教、景教、摩尼教、婆罗门教等外道诸教,将会在安西河西执行诸教和睦之法。”

    这番话是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以后河西、安西两镇的宗教事务,必须交给大教化团主管了!

    第二个意思则是不能一棍子把安西四镇占主导的天方教打死!这是不符合大宋的宗教和睦自由政策……而且武好古也不想和天方教世界完全决裂。打肯定是要打的——不打不行啊,安西四镇大约都是后世中国的疆土,现在这个局面,那不是搞分裂嘛?这是不符合包括安西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根本利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