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532章

天下豪商-第53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理论》又提出了一个“天理唯一”的假说,更是和佛教观点直接对立,同样被人带去了辽国。

    而《天理论》和《实证论》进入辽国之后,很快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由于这两部书都属于儒家一脉,《天理论》补齐了儒家的世界观缺失,《实证论》则作为探索世界的工具,又能用来攻击其他教派的世界观,因此在佛儒两教并立的辽国,简直就是两贴让人发疯的疯药。许多既拜佛祖,又读孔孟的契丹儒生都不知道该信谁了?

    当然了,汉人儒生倒是没有怎么样。因为汉人对于佛教的虔诚程度,远远比不过痴迷进去的契丹人——看看宋朝的寺庙都能卖猪肉就知道了!辽国的汉人也差不多,在佛祖面前都是老油条。根本不能和思想比较淳朴的契丹人相比。

    而且,汉人终究是被统治的民族,契丹人也不能让他们和自己一样信佛,因为佛教对生产力是有破坏性的。如果汉人都去当和尚了,谁来伺候他们?

    因此燕云汉人儒生看到《天理论》和《实证论》后,不管信与不信,反正不会较真。

    可是萧得里斯不一样,哪怕奉了南面招讨司的命令,带着河清军境内(河清军是军号,同时也是地方)的几千部落兵溜达到西夏境内的屈野川安营扎寨,他也带着几个和尚、儒生,和他们在帅帐里面研究实证主义哲学……

    一个中过进士的汉人儒生正和一个俗家姓萧的年轻和尚在争论“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时候,营帐之外,蹄声得得。随后就是一个披着契丹式大袍子的壮汉走撩起帐帘走了近来,行了一礼:“禀报太师,西南面招讨司都监萧回离保带兵到了大营五里开外。”

    一听到“萧回离保”的名号,萧得里斯的眉头就大皱起来,“他怎来了?”

    萧回离保有个汉名,单独一个“干”字,也叫萧干,是国舅别部的亲贵,出身和萧得里斯差不多。不过却和萧得里斯仿佛是两个品种的人。萧得里斯身材矮小,鸡胸驼背(不是是不是因为近亲结婚的缘故?),面貌丑陋。但是却满腹经纶,精通佛儒。

    而萧回离保却是个赳赳武夫,高大强壮,相貌堂堂。对于佛啊,儒啊的,不过是浅信,并不着迷,也不知道《天理论》和《实证论》什么的。倒是对兵法弓马颇有兴趣,现在全副的注意力都在宋夏战争上。

    这一次萧得里斯出兵屈野川,就是他向西南面招讨使耶律大悲奴建议的。

 第757章 契丹来也 完

    (全本小说网,HTTPS://。)

    萧得里斯带着几个幕僚亲随从营帐里面出来,走到大营门口的时候,两个穿着圆领广袖皮袍,带着契丹式风雪皮冒,满身满脸,都是精悍味道的三十多岁男子,已经骑着骏马,带着一队骑兵到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其中一个高瘦些的,萧得里斯认得,正是让人烦恼的萧回离保。这厮好好的日子不过,成天就想着打打杀杀,到了西南面招讨司任上就不断鼓动耶律大悲奴出兵干涉宋夏战争,还一天到晚说西南面招讨司的军队都太松散了,必须严加训练等等的。

    还说什么“唇亡齿寒”,什么“大宋复燕之心不死”,什么“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总之就是要马上派兵去支援被宋人吊打的西夏。

    好在耶律大悲奴是有德老臣,且精通儒学佛法,不会善开边衅,一直压制着好战的萧回离保。所以西南招讨司才没有卷入宋夏之战。

    可是随着统万城之战分出了胜负,宋军完全夺取了无定河两岸,并且开始觊觎兴灵的时候。大辽朝廷终于有点坐不住了,一方面派出了萧得里斯的兄长萧得里底和南院枢密使牛温舒出使大宋,施加压力。

    一方面命令萧得里斯率领河清军的部落兵进入屈野川一带,以威胁宋军的后路,延缓他们的西进步伐。

    而今天,萧干又带着人马跑来了屈野川,也不知道想干什么?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事情的!

    想到这里,萧得里斯冲着正从马背上下来的萧干抱了抱拳:“回离保,哪阵风把您给吹来屈野川这个荒凉之地了?

    对了,这位仁兄眼生的很,是新到西南招讨司的吗?”

    萧干和身边的汉子对望一眼,然后走到萧得里斯跟前,单手抚胸行了一礼:“太师,末将是奉了招讨的将令,带了南皮室的精兵过来支援的。”

    他又一指身边的汉子,“这位是萧合达,也是俺们大辽的好汉,不过现在却在西夏为官,这一次是奉了西夏兀卒的命令来我大辽求援和通报战况的。”

    “萧合达?哦,就是那位成安公主的陪臣啊,久仰,久仰。”萧得里斯紧接着做了个肃客的手势,将两位来客一块儿请进了自己的大帐。

    看到萧得里斯的大帐里面有几个和尚和儒生,萧干就忍不住要皱眉头。

    养几个儒生还能说是幕僚文案,把和尚带在军中又算什么?等有人战死了做法事超渡吗?

    接着他又看见了几本放在案几上的书册,都是在辽国非常罕见的线装本,封皮上赫然印着“天理说”和“实证论”的汉字。

    “这是……武好古的书?”萧合达也看见这几本书了,他点点头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太师果有远见,合达佩服。”

    “哦?”萧得里斯笑问道,“合达你也读过《天理说》和《实证论》吗?觉得如何?”

    萧合达尴尬地一笑:“下官没有读过……下官只是和武好古在战场上交了手。”

    “和武好古?”萧得里斯一愣,“他还会带兵?”

    萧干插话道:“武好古现在是大宋殿前三直都虞侯,和高俅、童贯一起领兵打了统万城。”

    萧得里斯点了点头:“怪不得西夏军兵输得恁般凄惨,原来是有武好古在领兵啊!”

    “武好古哪会打仗?”萧干笑道,“都是高俅在指挥啊。”

    萧得里斯看了看萧干,又看着萧合达,后者也点头道:“都是高俅,或许还有童贯在指挥。”

    萧得里斯皱了皱眉,“难道咱们的细作都派到了武好古、高俅和童贯身边了?”

    “没,没有啊。”

    “要真那样还能打败了?”

    “既然没有,”萧得里斯问,“那你们怎么知道武好古不会打仗,是高俅、童贯在指挥?”

    萧合达道:“这不明摆着,武好古一个商人……”

    “明摆着?”萧得里斯摇摇头,“没有实证啊!没有实证,只是猜测,恐怕不能作数吧?”

    萧干和萧合达都是一愣,互相看看,都有些无语。

    萧得里斯接着说:“你们大概还不知道,武好古在界河开办的云台学宫和骑士学堂里面都是有军学课的。

    另外,界河的四开书院(四家书院,分别是南开、东开、西开、北开书院)也都传授武艺和军略。说武好古不懂打仗,恐怕没有多少根据吧!”

    “还有这事儿?”萧干低声道,“有机会倒是应该去界河商市看一看。”

    萧得里斯一挥手,让大帐内的和尚和儒生都告退,然后才指了指帐内的两只坐垫,让萧干和萧合达落座,自己也在居中的案几后面坐了下来。

    “回离保,”萧得里斯问,“招讨司是甚意思?”

    “得往前推一推。”萧干道,“推到明堂川!”

    “明堂川?”萧得里斯一愣,“上游吗?”

    “中游,一直推到弥陀洞以北百里。”

    “甚?”萧得里斯瞪着眼睛,“回离保……莫不是真要和宋国开战吧?河清军可不行啊!”

    他是懂实证主义的,当然知道自己的河清军是经不起实证检验的军队,真上了战场一定给敌人送人头。

    “开战?”萧干摇摇头,“没有的事儿……不过河套草原要归俺大辽所有了!合达兄这一次奉命来使,就是要将河南、河北之地,割与我大辽的。”

    他说的“河南”、“河北”,指得是河套地区的黄河以南、黄河以北地区。

    也就是说,西夏要将河套地区大部——除了靠近兴灵地区的部分——全部割让给大辽。

    “回离保难道不知道昔日冯亭的嫁祸之计吗?”

    “冯亭?”萧干一愣,没想起这人是谁。

    萧得离斯道:“西夏兀卒是想让咱们和宋国打一场‘长平之战’啊!”

    提起长平之战,萧干总算是知道了,他摇摇头道:“此等谋划是瞒不住招讨和朝廷的,但是招讨还是让俺带兵来相助与你,想来一定是有主张的。”

    萧合达则道:“西夏的兴灵宝地眼见是不守了!河套如果入了宋,那么在西北地面上,宋国就有了汉唐的局面……若是他们重立朔方强镇,再以铁器支援阻卜,俺们大辽怕是有覆亡的危机。

    所以河套草原必须牢牢掌握在俺们大辽手中!”

    萧合达虽然在西夏做了官,但是他始终是个契丹人,是把大辽当成祖国的。在历史上,他就曾经起兵作乱,想要在西夏的土地上重建辽朝,被宋朝的降将任得敬击败。可见他对西夏,是没有什么忠诚可言,对大辽却是赤胆忠心的。

    “会不会开战呢?”萧得离斯问。

    “应该不会。”萧合达道,“现在察哥已经返回兴灵重整铁鹞子和卫戍军,等到补充完毕,就会去解秦王川城之围。某估计,这一回察哥取胜的可能极大,到时候宋人就顾不上咱们了。”

    铁鹞子和卫戍军都是封建化的军队,前者是世袭的,后者则从党项部族中招募的壮士。因此是可以快速补充的——世袭兵可以拉兄弟子侄入伍,部落兵则能让部落再出壮士。

    当然了,补充也不是无限制的,能补个一两次就顶天了。

    相比之下,如果义务府兵制真的在大宋推开,再加上军事学校培养的职业军官,军队的补充能力才是真正可怕的!哪怕是拼人命消耗战,也能让少数民族充分认识到只有搞好民族团结,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和利益……

    不过现在察哥还没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赶回兴庆府后,除了提出割让河套以嫁祸大辽的计策,就是拼命补充军队,准备去秦王川和西线宋军决一死战!

    而秦王川,则在大宋建中靖国四年的三月初,被高永年率领的大军包围了。

    在包围秦王川的同时,大宋的河西安抚使钟傅还派种师道统帅两万大军远征凉州,试图分散西夏的兵力。

    总之,在东线战场因为契丹的压迫,暂时陷入平静之时。西线的宋夏两军,又在酝酿一场决战了。

    不过西线的大战和刚刚抵达弥陀洞的武好古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他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对付步步逼近的契丹人,同时还要应付背后的大宋朝廷。

    “师严,崇道,契丹人的兵马已经推进到了明堂川!”

    武好古和高俅刚刚在弥陀洞见到了从石城移驻此地的知银州事苏迟,就从他口中得到了最新的辽军动态。

    “有多少人?”风尘仆仆的高俅连茶水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急切地发问了。

    “万余吧,”苏迟道,“师严,崇道,这可如何是好?”

    “不能让他们向弥陀洞逼近!”武好古马上道,“明堂川两岸水草肥美,宜耕宜牧,是大宋立足河套的根本。”

    苏迟看了看高俅,高俅的脸色铁青,“朝廷知道了吗?有没有旨意下来?”

    “早就报上去了,”苏迟道,“这会儿怕是正在争吵吧?”

    “不管朝廷如何,”武好古又提高了声音,“咱们都不能让他们继续沿着明堂川南下,否则将来的划界谈判,咱们就要吃大亏了。”

 第758章 战争阴云下的商市 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建中靖国元年季春时节来临的时候,位于宋辽之间的新兴商贸都市界河商市里,正是繁盛热闹的时候儿。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不过和往年那种人人掉进钱眼里面只顾发财的气氛不同,今年界河商市的春天却多了几分肃杀。

    商市的元老院在年初的时候,就一连通过了几个用来加强保甲训练和装备的法令。凡是登记在册的男性公民,16岁以上,60岁以下,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者,都开始分批接受军事训练。

    隶属于云台学宫的博士团,也得到了界河商市的元老院的一大笔特别拨款,用于雇佣一批从学宫毕业的博士,并且还要委托骑士学堂对他们进行短期训练和装备。

    云台学宫博士生课程本来就包含了大量的军学内容,而且都是慕容忘忧从昔日兵学司的课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完全可以让博士们拥有低级军官的知识。

    现在又进过了两个月的集中训练,到三月份时,大约1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