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479章

天下豪商-第479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主要收入都来自工商业——周侗的御拳馆也是一门生意,何天然这个讼棍也是为共和行这个商业部门服务的,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另外,他们都出生或者成长在商业气氛浓郁的大城市。从小耳闻目睹的都是繁忙的城市商业活动。

    因此他们对发生在西北穷乡僻壤的战争,是没有多少兴趣的。他们的商人思维限制了他们的目光——商人唯利是图,目光短浅嘛!在他们看来,开疆辟土的事儿也得讲个成本。

    在西北那边开战,一仗打掉几千万的军费,阵亡几万乃至十几万的将士,那都是稀松平常的。用那么大的损失换了几个还得倒贴钱进去才能维持的州郡,能有多大意思?

    为了地图上看着开心,去海外圈点岛屿不也一样吗?

    当然了,武好古因为也是个目光短浅的商人,所以看法也是一样的。大宋为了平夏灭辽,花掉几个亿,阵亡几十万也未必成功。十分之一的代价用在海上,大美利坚州圈下来了。

    大美利坚的版图看上去这么都比无定河边的几个破州要大吧?而且发展的潜力似乎也要大上一点吧?

    最主要的,印第安人可没有西贼那么能打……据说他们都是石器时代的原始人,连轮子都还没发明呢!有个几百人,就能开出一个不错的局面了。

    不过武好古不是大宋官家,连宰相都不是,现在官家赵佶和宰相蔡京要往西北战场扔钱玩他有什么办法?

    既然没有办法阻止,那就只能想办法参与进去,看看能不能捞点油水吧!

    武好古抿了口云雾茶,然后嗯咳了一声,正在讨论的众人顿时就安静下来了。

    “西北是必须要去的……我不去,两直精锐可就不能再打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啊!所以现在就做去的打算了,没准真能打下几个州。”

    周侗点点头,有些感慨地道:“说的也是,元丰四年的五路伐夏之战刚开始的时候打得也不错。西路拿下了兰州,东路拿下无定河沿岸的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宥州等地。如果就此收兵,巩固无定河及横山一带。如何不是一场空前大捷?若能增筑石、夏、银、宥诸州城堡,屯田布兵,积攒粮食,西贼早就灭亡了。

    可惜朝廷一心想一举攻破灵夏,挥军灵州坚城之下,围攻十八日不克。而西贼又放黄河渠水灌淹我军营地,又遣精兵断我粮道。致使战士民伕多有饿死,无力再战,不得不退兵班师。

    到了元丰五年又打了永乐城之战,徐禧轻率用兵,错筑永乐城,又胡乱指挥,以至于全军覆没,使得石州、夏州、银州、宥州等地皆不可守。

    不过经次一役,无定河两岸城池大多残破,百姓也流离失所。而横山一带,又在几年前被我朝攻陷,使得西贼左厢诸军日趋衰弱。因此夺取无定河畔诸州是完全可能的。”

    他是几个人之中唯一通兵事的,他早年还参加过神宗朝的五路伐夏之役,不过没有捞到什么功劳,级别也不高。但是他后长期担任殿前司兵案总教头,整日和一批将领们混在一起,自然会时常谈论元丰五路伐夏和永乐城之战的教训,所以对西北的情况就比较熟悉了——这两场大战都有开封将门或是内侍参与。其中在灵州兵败的高遵裕,在永乐城战死的高永亨都出自高家将门。

    武好古轻轻点头,脸上也浮出了喜色。这回赵佶的要求并不高啊,只想要无定河流域,应该可以取胜的。

    周侗看了武好古两眼,随即又扳起了手指:“但是宣赞想要取得大功也不容易。毕竟两直精锐不过5000人,连番大战消耗后,能战的恐怕不足4000人。虽然都是精锐,但是用在对西贼的作战中,实在有点少了。

    而且和两直精锐差不多的精兵,西贼那边也是有的。就是他们的铁鹞子和卫戍军,总数有两万八千。另外还有5000质子军,战力也是不俗的。总共就是32000精锐,这才是西贼真正的本钱。

    西军这边当然也有精兵,边缘各路的精锐禁军和各家将门的效用士相加,大约有60000多人,比起西贼的精锐多了一倍。不过骑兵不如西贼,使用的时候又有点……所以宣赞一定要做好单独和西贼大股精锐交战的准备,这是最要紧的!”

    如果是外行人,看到大宋和西夏交兵的记录一定会以为有上百万人在群殴。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多精锐战兵的,大部分都是运输的辅兵或是打酱油的存在。真正能打的,西夏那边就是三万多人,宋军这头是六万几千,算上两直精锐大概就是七万。

    也就是说,宋军的精锐比西夏多一倍。因此双方在战场的表现,就是西夏那么多年都被大宋压着打。但是由于宋军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后勤比较困难,指挥又一团糟糕。所以历史上打到最后,西夏也没被宋朝灭亡。

    “那就多雇一些效用!”武好古抬眼道,“官家已经允许我自募效用一二千人了。”

    “那就募上2000人吧!”潘孝庵说,“人多总比人少好……反正你也不差钱。”

    潘巧莲红着眼睛说:“大郎,内账房有钱,光是现钱就存了上百万缗,都拿来雇佣勇士吧。”

    内账房的钱有两个来源,一是共和行历年分红所得;二是潘巧莲带来的嫁资投资运营所得,特别是开封府北城的那块土地在开发后赚了不少钱。

    “内账房的钱且投在西城所的土地和老国子学的地产项目上吧,”武好古对苏大郎道,“官家准备拿出西城所,也就是现在的琼林宫修造所的一块土地修建房屋奖励给两直精锐,用老国子学的土地抵充修造费用。我们可以在国子学的土地上盖一些‘石库门’房子,应该能卖出个好价钱的。因为国子监小学很快就要扩建成传授六艺的书院……”

    “大郎,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想着赚钱?”潘巧莲打断了武好古的话,用埋怨的语气说,“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奴家还要恁多钱财何用?”

    “潘娘子,可别说这样的丧气话。”墨娘子就坐在潘巧莲身边,连忙开解她说,“大郎吉人自有天相,此去一定能旗开得胜,马到功成的,不过效用之士还是要雇佣一点儿的。”

    苏大郎摇头道:“可是能战的效用之士急切间该去哪里雇佣呢?”

    周侗提醒道:“雇佣效用的事情倒是不急的,有钱还怕没有人来?若是要几万人,兴许花钱也无用了,两千人却不愁的。不过也不必急着出手,还是等慕容先生到了后再做打算吧,反正也不差这几天。

    另外,再过三个月又是御前演武的时候了,这次总能再选出2000个猛士,应该能赶得上明年春天的交战。”

    “怎地只有2000人了?”武好古问,“今年年初不是选出4000人?”

    周侗摇摇头道:“禁军里面就这点好手啊,哪儿能年年选出4000人?况且今年西北开战,西军的将主们当然得把壮士捏在手里了。”

    “原来如此。”武好古想了想,“慕容先生至少还要20天才能到开封,这段时日我们该做甚准备?”

    “自然是做好筑城的准备了!”周侗拈着胡子笑道,“无定河两岸表面上有七个西贼的州,但实际上没有多少地盘。所以在那里打仗也没有多少迂回、包抄、突袭的余地,就是打埋伏也很难。毕竟双方围绕那么点地方打了几十年,每一条山沟都被踏遍了。

    因此在横山、无定河一带作战,打得就是筑城和攻城。如果可以用比旁人更短的时间筑起城池,那么就不愁不能立功了。这事儿应该难不住宣赞吧?”

    这事儿好像真的难不倒武好古!武好古可是大宋头一号房地产商,而且他这个地产商还是开发加营建的模式。规模庞大的界河商市,海州的天涯商镇,开封府的琼林宫,以及其他许多房地产营造项目,都是有“共和系”商行的参与。

    “不就是营造嘛!”潘孝庵抚掌笑道,“这事儿咱们可熟了,那么多房子都盖下来了,还会被几个土城难住了?我明儿就去寻李将作,请他给寻几个都料大匠。那个黄四郎也是筑城的好手,不如把他也带上吧。”

    武好古也笑了笑,显得胸有成竹,“我何止会筑城,攻城也难不住我的!

    这一次的大功,咱们可是手到拿来了!”

 第685章 武好古的死穴

    (全本小说网,HTTPS://。)

    “宣赞还会攻城?”

    周侗看着武好古,有点儿将信将疑。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攻城可不容易啊!哪怕是西贼的城池修得实在不咋地坚固,对于进攻的一方而言,也是得靠尸山血海才能填下来的。元丰四年那回,高遵裕、刘昌祚统帅的大军不就一连十八日都没能攻下灵州城吗?

    “会啊!”武好古笑着,“攻城、筑城,都是某家拿手的,只是野战没有甚把握。”

    周侗还在摇头,“攻城可没甚底捷径,宣赞千万不要轻敌。”

    武好古道:“吾自有妙计……对了,周老教头,你可知道禁军之中有谁善用火药吗?”

    “火药?”周侗闻言一愣,随即摇了摇头,“那物件并无大用,不过是惊吓骑兵外加纵火,在攻城阵战中就是个鸡肋,所以军中并没有专用火药之兵,自然也没谁善用了。”

    火药早在唐朝就被用于军事,到了宋朝更加受到朝廷的重视。在军器监下属就有火药作和火器作这两个专门用来生产火药武器的作坊。

    但是和朝廷层面重视火器的情况不同,北宋军中的将士们却一直不知道该如何有效运用火药武器。最多就是用火药箭、蒺藜炮(其实是个炸弹)、皮火炮(也是个炸弹)去惊吓敌军骑兵的马匹或是纵火,实际上的杀伤力并不大。因为蒺藜炮和皮火炮的外壳并不怎么坚固,不等到装在里面的火药充分爆燃,外壳就碎裂了,所以杀伤力也随之大幅降低。

    同时,由于没有实现火药颗粒化,火药武器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硝粉、炭粉和硫磺的分离,再加上以及硝粉和硫磺粉的纯度不足等原因,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爆燃的威力。

    不过武好古却知道一种非常有效的火药使用方法——穴地攻城!

    后世的太平天国就用这种挖地道埋炸药的方法攻拔了满清军队驻守的许多大城市,其中甚至包括了武昌和南京!那可是明清时代的砖城,可比如今主流的夯土城坚固多了,照样都给太平天国的矿工兵用火药崩上了天。

    “那么周老教头可认得火药作的高手?”打定主意的武好古又问起了火药制作方面的高手。

    配制火药其实没多大难度,武好古自己就知道硝、炭、硫磺的比例。不过硝石和硫磺的提纯对武好古来说是个难题,而且火药也没有多大市场,又比较敏感,所以武好古并没有在界河商市建立火药工场。

    “认识几个,”周侗说,“要不要老夫去替宣赞跑动则个?”

    “那就有劳了,”武好古笑道,“周老教头最好能替本官寻几个年轻些的火药大匠,只要他们肯来,我就请旨调人。他们在火药作拿多少,到我这里就给三倍的钱。”

    “行啊,”周侗道,“老夫明日就去寻他们。”

    “好!”武好古点点头,“何状师,你能帮我走一趟徐州吗?”

    何天然一愣,“宣赞要在下去徐州作甚?”

    “去请人!”武好古道,“你和周铁锤一同去,他原是个矿霸,认得不少冶主、矿主和矿工。不过他在徐州犯过事儿,所以让你跟着去。”

    “属下知道该怎么做了。”

    不必武好古多说,何天然这个金牌大状已经明白了,“还请宣赞给个效用的名义。”

    效用不一定是冲锋陷阵的武士,随军的文士有时候也会挂上效用的名义。

    “行!”武好古道,“先给你个两直效用士,等你从徐州回来再保你做个小使臣,随本官一起去西北充个文案,可愿意么?”

    武好古身边先有个文案,就是武诚兰,虽然可靠,文笔也过得去,但是却应付不了方方面面的官人。而何天然是开封府的王牌状师,最会应付官员了。

    而且他的思维缜密,熟悉律法,把他带在身边,武好古就不怕和西军那群兵头文臣打官司。

    一听到可以做官,何天然哪里还会说不?马上站起身,冲着武好古就是一礼:“属下愿意追随宣赞!”

    “好!”武好古赞许的点点头,又对潘孝庵说,“十一哥,咱们在牟驮岗的那个演武场还在吗?”

    “在啊,”潘孝庵道,“咱们西城所的地盘,谁敢占了去?

    牟驮岗的演武场是御前演武的地方,一年只用一次。

    “那就劳烦十一哥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