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37章

天下豪商-第237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章惇的侄子章衡就是个射箭百发百中的状元,那是因为他们章家从唐朝开始是世代官宦,子弟当然可以接受高成本的精英教育了。

    而对所有子弟进行精英教育的成本,却不是寻常的义门家族可以负担的。大宋封建社会的精英教育怎么也得精通六艺吧?这种东西向来都是贵族和门阀玩的,义门老农民怎么玩?就算要玩,以义门的财力也只能供少数子弟接受六艺精英教育。这样义门就难免转化为等级相对森严的世家门阀了。

    至于武好古准备推进的那种六艺书院加大学或军事学院的教育模式,根本就是精英教育的升级版,在宋朝差不多就是高等精英教育了!

    六艺只是基础啊!学好了六艺还有大学高等教育或军校的军事精英教育,真是贵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只有富豪和贵族才能自套腰包去承担这两种教育,而要依靠公办(商市办)的话,目前也只能让少数人接受这种程度的高等教育。

    以大宋如今的生产力水平,如果要推行六艺书院加大学或军事学院的高等教育模式,那必然会造成极大的不公平,绝大部分进入大学或军事学院的机会都会落入贵族和富豪子弟之手。

    而从大学和军事学院毕业的贵族、富豪子弟会因为他们的高素质,理论上又能牢牢掌控大宋社会的最顶层。

    而广大的平民知识分子,因为无法打破这种教育的垄断,最多只能充当中低级的官吏。

    所以武好古想要实行的“高等精英教育”相对于正在大宋实行的“平民应举教育”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教育模式!至少在高等教育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再高等之前,将会阻塞寒门之路!

    不过第三次参加发解试的范之文,现在却深刻体会到了允文允武的精英教育也是可取之处的……贵是贵了一点,但是关键时刻有用啊!

    因此范之文虽然并不会舞剑,但他还是背着祖宗留下的黑云长剑踏上了应举之路。

    这是为了提醒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范家因为没有武力所遭遇的灾难。

    将来自己无论中不中进士,都要把范家祖宗的武艺再捡起来的!

    ……

    天色灰蒙蒙的,下着阴冷的细雨。

    阳谷县尉张克公刚刚从西门大宅里出来,他打着柄雨伞正往金拱楼而去——现在阳谷县就是西门家独大了,所以他得去找西门家商量招募弓手的事情。不过西门家的西门鹤不愿意提供弓手,而且还告诉张克公西门家很快就要迁出阳谷县了。

    西门家要离开阳谷县对张克公而言倒是个挺好的消息,不管他们去哪儿,只要别在自己眼皮底下混就行了。

    所以张克公心情不错,准备去金拱楼吃一顿好的,结果刚走到金拱楼门口,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自己的子号。

    “介仲,介仲兄。”

    这是谁啊?

    张克公一愣,扭过头四下寻找,就看见两个穿着短衣将雨伞压得很低的小商贩似的人快步走来。两人到了跟前,张克公才突然见到了一张熟悉的脸面。

    是范之进!上了梁山从贼的范之进,虽然瘦了,但肯定是他!

    “范九哥,你……”

    “介仲兄,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范之进连忙说,“不如我们去金拱楼里面坐一坐?”

    “也好。”张克公真是不害怕被牵连的主儿,没有多想就领着范之进和另外一人(是赵铁牛)一块儿入了金拱楼,又钻进了一间僻静的包间,也没叫酒菜,还吩咐小二不得打扰。

    “你们先聊,我去外面守着。”

    赵铁牛其实也和张克公有点认识,此时却不想多说什么,自己就退了出去,把张克公和范之进两人一起留在了包间里面。

    “介仲兄,我,我……”

    张克公看着这个和自己还算投缘的朋友,皱着眉头问:“你莫不是来投案的吧?”

    投案?

    范之进心又有点动,忙问道:“能说得清楚吗?”

    “说个屁啊,”张克公摇摇头,“进了大牢,性命就在西门家手里了!而且施知县也是个糊涂官,他才不会管你冤枉不冤枉呢!”

    施知县现在就等着升官了,范之进就是冤死了,他也没兴趣过问。

    范之进叹了口气,“介仲,我想考发解试。”

    “考发解试?”张克公愣了又愣,“你怎么考?”

    “我想去大名府考……”

    “假名冒籍?”张克公吸了口气,这事儿可不好办啊。

    “户册已经有了,”范之进道,“是江湖上的朋友帮助寻到的……大名府冠氏县的廓坊户,也是姓范的。”

    在今年夏天和初秋时的水灾中,冠氏县城也被大水淹了,不少廓坊户背井离乡逃难到了郓州,赵铁牛托人在须城寻到一户范姓人,花钱买了他们的户册,让范之进去冒名顶替。

    不过买到户册是一回事,拿到本贯解文是另一回事。范之进可不敢直接去冠氏县城,只得找张克公帮忙。

    “也罢,”张克公叹了口气,“我和你走一趟大名府,总归能帮你拿到本贯解文的……也不须去冠氏县,就在大名府城拿吧。冠氏县的水虽然退了,城也毁得差不多了,不少人会移居大名府的。我家在那里有点熟人,总能帮你办个户籍的。”

    大名府也是个将门子弟比较集中的地方,张克公家里面也有人在大名府的禁军里做官,所以有点门路,总能帮范之进搞到本贯解文的。

    ……

    武好古这时也准备离开清州城回开封府了,清州会谈现在已经结束,《清州之约》的草案已经拟好,只要两边的皇上批准了,界河商市就能正式开始建设了。

    这座商市对武好古,对参与其中的开封将门豪商、一部分燕云豪门,以及他们的代理商而言,其实一场大考。这是用实践在检验他们的“执政能力”。因为在界河商市出现前,中国的工商阶层从来没有管理过哪怕一个县的政权。历史上当然有商人宰相,比如秦相吕不韦,也有许多涉及工商的贵族出将入相,但是他们都是作为贵族,依靠“士”去执政的。并不是依靠工商在执政。

    而让处于四民末等的工商作为主体去管理一座城市的实践,在这个时空的华夏,是从界河商市开始的——虽然界河商市商会的股东大部分都是贵族,不过大部分贵族老爷们是不会离开繁华富庶的开封府跑去遥远的界河商市的,真正去那里管事的还是他们的承包商。

    这就类似于日本的武士最初是给不愿意离开平安京的宅男公家们管理庄园的那些人,后来混着混着就成了割据一方的大名小名,让京都的宅男公家们去吃草了。

    顺便再提一点,“承包商”的运营模式在宋朝是非常流行的。连税务和酒务都可以承包出去,何况将门勋贵家营的商业?

    就在武好古将一份堪称是“界河商市宪法”的《清州之约》的草案抄本小心收好的时候,门外传来了乖徒儿杜文玉的声音:“老师,俏金娘来了,就在馆驿大堂候着。”

    “哦,”武好古应了一声,“去把她带过来。”

 第352章 东坡扇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等了一会儿,就见杜文玉和俏金娘一前一后,走进了书房。(全本小说网,https://。)

    一见到俏金娘,武好古顿时笑了,“金娘子,总算舍得和萧大哥分手了?”

    “大官人说笑了,奴和萧大哥终是天差地别的人儿,只能做知己,不能在一起的。”

    这大约就是自知之明吧?别看萧保先在清州被俏金娘忽悠得五迷三道的,可俏金娘真要跟他去了析津府,那可就立马不值钱了。因为在析津府,萧保先是云端上的人物,一言九鼎,根本不需要“泡”俏金娘,这也就没有意思了。

    有些东西,得不到的时候才是最宝贵的!真的可以随便得到的,也就没什么了。

    武好古赞赏地看了一眼俏金娘,抬手指着把椅子说:“坐下说话吧。”

    “哦。”俏金娘坐了下来,面带微笑,娴静优雅地看着武好古。这个气质,比起潘巧莲也不遑多让了。

    武好古用赞赏的语气说:“金娘子,你很不错啊。”

    俏金娘当然是个不错的姑娘,不过在开封府还算不得顶级,只能说是二流。不过武好古要力捧她,她一样也会大红大紫的。

    俏金娘轻声道:“奴能有今天,全靠大官人提携,这次能提大官人尽一些绵薄之力,是奴的荣幸。大官人今后但有差遣,只管着人来清州城吩咐一声,奴自当效犬马之劳。”

    “有个机会可以给你,你要答应就不必在清州这个小地方了,”武好古道,“你和小樊楼的合同,我会让阎婆儿安排别人来接替。”

    “一切听凭大官人安排。”俏金娘依旧是乖乖听话的态度。

    虽然她和开封小樊楼的合同价值好几千缗,不过她非常清楚武好古可以给她的只会更多。

    “你且莫急着答应,”武好古说,“我给你的机会是有风险的,你要是不去,我还可以安排别的机会给你,你就不必离开清州城了。”

    俏金娘看着武好古,武好古说:“《花魁》画册准备出一个说才子佳人故事的‘连环画’,故事的内容是说一个开封佳人倾慕东坡先生的才华,不惜万里去儋州相会,这里可是万里共婵娟啊。”

    “东坡先生?”俏金娘有些犹疑地看着武好古,“可是苏东坡?”

    武好古笑了笑:“除了苏东坡,还有别的东坡先生能让你俏金娘走一趟儋州吗?”

    原来武好古给俏金娘安排的是一场真人秀!而且是和苏东坡一起上演的真人秀!

    苏东坡那可是北宋末年的大明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什么牙膏啊,帽子啊,红烧肉啊,还有墨锭啊,凡是能冠上“东坡”之名的,立马就身价翻倍,而且还会供不应求,连梁师成那个没卵子的宦官都要厚着脸皮说自己是苏东坡的私生子。更不用说苏东坡自己的墨宝了……在武好古看来,把苏东坡这样的摇钱树打发去亚龙湾看海的新党大佬们的理财能力也就这样了。

    如果让武好古来执政,肯定得把苏大摇钱树留在开封府替朝廷赚钱赎罪……一年三十万缗稳稳的,一个人顶得上一个州的税赋!如果运作得好,说不定连给辽国的岁币都能赚出来!而且苏东坡在辽国那边还有不少粉丝,完全可以拿他“出口创汇”。

    可这样的超级摇钱树,眼看就要死了!这可真是大宋gdp的重大损失啊!

    以武好古这个奸商的商业头脑,怎么能不好好利用一下?不好好发掘苏东坡的商业价值,怎么能体现出资本主义制度的万恶?

    “奴要去儋州?”

    武好古点点头,看着俏金娘道:“此去不仅有万里之遥,而且还有险阻艰难,你可敢去么?”

    “敢!”俏金娘也是够干脆的,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好!”

    武好古笑道:“这就对了,你去了回儋州,陪着苏东坡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这身价立马就不一样了。”

    是啊,俏金娘就是“东坡牌”的角伎了!还有《花魁》画册帮着炒,身价后面随随便便加个零都没问题。

    至于风险当然是有的,万里远行,很有可能死在路上!

    另外,苏东坡老爷爷能活多久也没人知道,万一在海南岛活到80岁呢?俏金娘的大好青春不就都丢在海南岛了?

    当然了,武好古把俏金娘派去海南岛并不是“赌命”。因为武好古知道苏东坡活不了多久了。历史上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时,病逝在常州。即便他能因为武好古的蝴蝶效应多活上几年,他也该回开封府了。

    因为徽宗执政后,苏东坡在海南岛的流放生活就结束了,先是去了廉州安置(现广西北海),后来又去了永州,后来又复任朝奉郎并且赦还开封府,在走到常州时病死。如果能多活几年,多半就能返回开封府做官了。

    若真能如此,跟着苏东坡返回开封府的俏金娘立马就是开封府第一角伎了。

    “金娘子,”武好古接着又说,“你大可以放心,我以有安排,定能叫你来去平安,也不会吃多少苦头。还会有良医跟随,因而也不需要太担心水土不服。沿途吃用住宿,也会好好安排,还会有护卫跟随。”

    古代的长途旅行可不容易,如果不做好万全的安排,随随便便上路可就有的是苦头要吃了。

    而万里迢迢,要想安排的舒舒服服,那钱可就花海了去啦。武好古这次不仅给俏金娘安排了良医,还会有厨子、丫鬟、保镖、车夫,甚至还会请个纪家跑过南番航路的管事一路跟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