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29章

天下豪商-第229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提了!”潘孝严一摆手道,“我家老祖宗的坟给大水淹了!这可如何是好啊?那个坟可是祖坟呐!风水好的不得了,怎么就给淹了……”

    原来是潘家的祖坟给大水淹了!

    说实在的,这新党主导的三易回河真是坑苦了一帮河北人了。家宅、田地、祖坟,有什么淹什么!前一阵子差点把大名府城都给淹了。河北就这副模样,怎么支持宣和北伐?

    和那个北伐相比,怎么把黄河治一治仿佛才更要紧一点。

    “三哥,”武好古想了想,“潘家的祖坟还好吧?”

    他的意思是坟还在吧?

    “好?”潘孝严连连摇头,“好了老夫还能这样?淹了两个月啊!老祖宗就这样水里泡了两个月……这可真是,真是造孽啊……”

    “要不给老祖宗挪个地儿?”武好古试探着问。

    说实在的,治理黄河这事儿他也没招,就是有招这事儿也不归他管,想来想去也只有给潘家祖宗挪个安全一点的地方,省得老遭水灾。

    “挪……肯定是要挪的!”潘孝严叹了口气,“可是如今的这个坟地它是风水宝地,庇佑了潘家一百多年,这样的风水宝地上哪儿去寻?”

    有啊,武好古心说:云台仙山就不错啊!赶明个把武家的祖坟也迁一些过去。

    潘家的根基干脆也别摆在大名府了,这地方就算不被女真打下来,也得叫黄河给淹没了,还是早早搬去海州吧。

    不过这个建议不能这样就提出来,还是得靠忽悠。

    武好古想了想说:“三哥,这事不着急,得寻个高人给找块宝地。”他顿了顿,“听说端王最近结识了两个道人,很是灵验,不如请他们给看看?”

    “这倒是个办法。”潘孝严说着话咳嗽了几声,不过人倒是精神了一些,看上去暂时还不至于去见祖宗。

    “大郎,你来我这里有事吗?”潘孝严这时又问道。

    “哦,”武好古笑道,“其实也没甚底大事,就是想请三哥出面,给我家二哥儿做个媒。”

    “做媒?你家二哥儿看上了谁家的闺女?”

    “也没看上谁家的,”武好古一笑,“就是想攀一攀相州韩家的门第。”

    “攀?”潘孝严噗哧一笑,“你家祖上出过女皇帝的,相州韩家怎么能和你家比门第?”

    “现在又不是武周李唐,”武好古道,“相州韩家可是出了韩忠献这样的两朝顾命的。”

    潘孝严点点头,笑道:“你家二哥儿听说是个才子?”

    武好古自嘲道:“是啊,我家的二郎和我可不是一个路数,自小就用功得紧,也是个读书的种子,入太学试也考得好,所以今年就想搏一搏,没准就能在东华门外唱名了。”

    潘孝严有些奇怪地问:“大郎,你不是和蔡学士关系匪浅么?怎就不去蔡家宗族里面寻一个?可别说你没那个路子。”

    蔡京、蔡卞都是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的大官,族里也有不少待字闺中的姑娘,和属于旧党,如今已有点没落的相州韩家相比,兴化蔡家该是更好的联姻对象吧。

    而且武好古这个近幸和端王赵佶算是哥们,赵佶可是即位的大热,即便皇位轮不到他,也一定是他儿子的。由赵佶出面去说,蔡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拒绝嫁一个族里面的闺女给武好文的。

    可是武好古却偏偏不想给弟弟找蔡家的闺女做媳妇,而是瞄上了已经变成冷门的相州韩家。

    武好古笑道:“二哥儿和我不一样,他就是个书呆儿,和蔡家的闺女合不来的,还是韩家的女儿合适他。”

    武二郎念书当然是很刻苦的,什么大宋才子风流倜傥什么的,都是属于极少数天才书生的,绝大部分在考场上憋出个进士的好男儿都是头悬梁、锥刺股熬出来的。

    要整天写诗泡妞游戏人生,最后多半是个穷措大的苦命!哪怕是苏东坡、章惇这号天才,说不定也在没人的时候用功读书呢!

    顺便说一句,现在的武大脏官其实也很苦逼的。他是玩“素质教育”的,绘画、骑马、射箭、读书,一样不能落下!而且还得应付官场上的腐败和商场上的各种俗务。

    往大名府来的这一路,阎婆儿安排的娱乐活动他就没从头到尾参加过,别人尽兴的时候,他就会悄悄溜走去跟着林万成习武,或者去和杜文玉一块儿写生,再有点时间还要读书充电——蔡京给的“蔡注”《三新经义》,还有慕容老儿给他的官修武经七书和《慕容兵法》草稿,武好古都在认真研读。

    武好古又是习武又是读兵书的,当然不是为了上战场杀敌了,而是准备四年后的科举。进士无论如何都要中一个的,哪怕中文进士有困难,搞个武进士也行啊!

    因为没有一个进士出身,在官场上低人一等不说,也不利于他日后办学……自己都憋不出个进士,还有脸教学生?

    言归正传,武好古要替武二郎寻一个韩家闺女做老婆也不是因为武二郎太书呆,而是想烧一下旧党的冷灶。

    别看旧党现在不景气,等哲宗皇帝一死,他们就又要抖起来了。到时候武好古和韩忠彦是亲戚了,对方下手整治的时候总可以轻一点吧?这样还是幼苗期的界河商市就能获得宝贵的发展期了。

    不过武好古本人是不能入旧党的,旧党也瞧不上他一个近幸吏商,最多就是一个能用的脏官——旧党也是需要脏官的嘛!要不然旧党大官们怎么享受封建主义腐朽的生活?

    而武好文是可以入旧党的,因为根据宋朝官场的游戏规则,武好文的官场生涯是从东华门外唱名开始的,不是武好古保举他入仕的,所以和武好古没有关系。

    潘孝严想了想,已经明白了武好古的心思,点点头道:“相州韩家子嗣众多,待字闺中的闺女也不少,寻常的支脉你家二郎想必也瞧不上的,怎么都得是韩忠献这一支的。”

    韩家在相州是大族,家里面的男丁好几百,混的好的也就是韩琦的后代,五个儿子(总共生了六个,一个早死了)全都是高官,其中还有一个尚了宋神宗的齐国公主。

    “最好是韩大府这一支的。”武好古又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尚齐国公主的是韩琦的六子韩嘉彦,他和韩琦的五子韩粹彦都只有三十多岁,没有待嫁的女儿。剩下就是长子韩忠彦、次子韩端彦和四子韩纯彦了。在这三个支脉中,当然是韩忠彦家的闺女最好了。

    说着话,武好古就取出了自己亲笔画的《武好文写真图》交给了潘孝严。潘孝严拿过画卷,展开看了看。相当英俊的一个少年,看上去比武好古还要俊,而且还多了几分书卷之气。

    “倒是不错,”潘孝严点点头,“若真能高中,定能和韩大府的女儿相配。也罢,老夫就替你走这一遭。”

    “那便多谢三哥了。”

    ……

    “画得倒是不错啊!”

    当天晚上,病中的潘孝严就带着《武好文写真图》去大名府衙拜访了韩忠彦。

    “人也不错。”潘孝严笑道,“太学里面的才子,和武好古不一样,那点聪明都用在了道德文章上面了,这一科很可能高中啊!”

    韩忠彦点点头,“其实那武好古也是极聪明的,年纪轻轻就是画中第一人,还赚下了诺大的家业,对于北面之事也看得通透。若是生在汉唐,必然是个治事的能臣,在我朝却是少了一个进士的身份。”

    武好古也算是士族出身,又能讨官家和亲王的欢心,治家理政的能力看上去也不错。如果生在投胎做官的士族门阀时代无疑是能混到重臣的。不过在宋朝,想要荐跻两府,文进士身份还是必须的。

    所以武好古的前途,应该不会太好。而这个武好文,若是真的能中进士,凭着他哥哥武好古的财力和活动能力,想不飞黄腾达都难啊!

    “大府,”这时潘孝严咳嗽了几声,“您可看得上这个武二郎么?”

    “看得上,如何看不上?”韩忠彦笑道,“不过这事儿不急,现在是读书要紧,等春闱大比过来,再安排相亲之礼如何?”

    “大比之后?”潘孝严似乎不太确定,又追问了一句。

    韩忠彦道:“对!不管中不中,都安排相亲。”

 第341章 大艺术家

    (全本小说网,HTTPS://。)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全本小说网,https://。)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花卉……”

    阎婆儿的声音清柔,伴随着悠扬而有韵律的琴音,一曲柳永的《玉女摇仙佩。佳人》在大名府馆驿之中来回荡漾,犹如天籁。

    武好古怎么也没想到,阎婆儿这个骚到骨子里去的艳伎居然有这等琴音歌喉,她分明是个大艺术家啊!

    “婆儿操得好琴!唱得好曲!”

    当琴声响和歌声响起时,武好古的脸色微微一变,赞扬的话语就脱口而出了,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对了。

    阎婆儿是自己的家伎啊!自己居然不知道她是个大艺术家,这也忒荒唐了吧?

    他的话说出去自是收不回了,在场的韩忠彦、潘孝严和张商英闻听后都大笑了起来。

    潘孝严和武好古最熟,当下就笑着说:“大郎你不知道色艺双绝阎惜惜吗?”

    色艺双绝?武好古心说:我就知道那娘们是个卖身不卖艺的,哪知道她是个艺术家……

    张商英则摇摇头道:“他哪里会知道?惜惜走红的时候,他顶多是个娃娃。”

    “是啊,”韩忠彦也道,“一晃十几二十年过去了,我等都老了,只有惜惜姿色依然,还是色艺双绝啊。”

    原来阎婆儿真的有大红大紫的时候!武好古心想:可是色艺双绝的女伎在开封府都走卖艺不卖身,就是卖身也悄悄卖的路线,怎么可能像阎婆儿这样吊起来卖?

    “只是没有想到,当年恁般任性的阎惜惜,如今也做了人家的家伎。”韩忠彦接着感慨道。

    张商英也笑道:“是啊,我在开封府时见到惜惜做了崇道的家伎也着实吃了一惊……崇道啊,你竟然不知道惜惜有此才艺,莫非只顾着她的皮囊,别的都不问了?”

    “哈哈,惜惜的皮囊可也是一绝啊!”

    “是啊,也就是大郎年轻力壮,换个上了年纪的可受不了……”

    “怪不得武大郎这一路天天都在打熬气力,原来是为了应付惜惜啊!”

    “哈哈哈……”

    三个上了年纪的老官僚也不知道是不是喝醉了,居然就当着武好古和张叔夜两个晚辈的面开起了荤段子。其中的两个还是堂堂的文官大青天啊!

    而且一个是新党悍将,一个是旧党大佬。

    他们见了面难道不应该好像仇寇一样互相攻击的吗?

    其实武好古对新旧两党的斗争情况还是不大了解,在旧党的第一代大佬中,韩琦因为年纪太老,在熙宁六年就还判相州(实际上是养老),熙宁八年就去世了,没有历经新旧两党撕破脸的“元祐更化”和“绍圣绍述”。而且韩琦还有“相三朝,立二帝”的功劳,也就是说英宗和神宗两代皇帝的册立,都有韩琦的功劳,而且韩琦还强迫太皇太后曹氏撤帘归政宋英宗,因此政治地位不容动摇的。

    所以在韩琦去世的时候,神宗皇帝还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还“诏韩氏世官于相”——也就是韩氏子孙可以在相州老家做官当知州。韩琦的孙子,也就是韩忠彦的儿子韩治和韩治的儿子韩肖胄都先后出知相州。

    另外,蔡京的幼子蔡脩后来还娶了韩琦的孙女,韩粹彦女儿为妻——韩蔡两家成了亲家,后来还有几个韩粹彦的儿子被蔡京给连累了……

    总之,北宋的新旧两党表面上斗得你死我活,私底下不少人却关系不错还互相结亲联姻,到底怎么回事也挺复杂的。

    而武好古为弟弟武好文提出的亲事,也得到了韩忠彦的允诺。虽然只是口头的允诺,但是潘孝严还是告诉武好古,他弟弟一定能娶上韩家的女儿,无论中没中进士。

    当然了,中和不中,娶到的韩娘子肯定不是一个人。若是中了进士,那就肯定能娶上韩忠彦的亲女儿或亲孙女。在大宋进士及第就相当于鱼跃龙门了,之前哪怕是个田舍郎,此时都会成为人上人,便是宰相千金也可配得上了。况且武家也不是穷光蛋,绝不会让韩家的女儿吃上哪怕一点儿苦头。

    若是没有中,那么韩忠彦也会收养一个韩家族女嫁给武好文。这样武好文也能得到韩琦孙女婿的名分……有了这个名分,武好文稳稳当当升到太学上舍是没有问题的,有了上舍生的身份一样可以授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