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439章

皇宋锦绣-第439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几十万。

    丁海军也不是没有军队,他是有军队的,可是赵信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并没有兴建,只留下了一两千人的护卫队,这个很正常,一些节度使的亲卫队都要超过这个数字,强大一点的,甚至还有个一两万的军队。

    这样的话,在短短的1年时间之中,丁海军就已经追上汴粱了,这怎么可能。

    用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丁海军,注定是看错的,丁海军的发展,已经跟这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了。

    对于丁海军的人口,贵妃也是知道的不多,她所知道的,都是赵信漏出来的一耳朵半耳朵的,别说是仁宗怀疑了,就算是他,也是有些疑惑的,一个荒僻的小岛,什么都没有产出,就靠着他,就能够有几十万人,这也有些太神奇了点。

    贵妃说了一些,主要是说对儿子的不舍,这些东西的让仁宗有些听不进去了,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贵妃也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叹息一声,跳过了这些,把哪一张飞票给拿出来了。

    一张纸,印刷的非常的精美,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绘制成不同的图案,看起来都赏心悦目。

    仁宗不明所以,接过来问道:“这是什么?”

    “你看看正面!”

    “正面?”仁宗下意识的把这个飞票给反过来,正面的非常的简单,只是写着三百万这个简单的数字,然后旁边还有一系列看不出来东西的细小印记。

    “三百万,这是什么?”

    这种大额的飞票,也是为了这一次汴粱之行特别的制作,不客气的说,这种大额的飞票,或许以后会出现在整个定海钱庄,可是现在,这是几乎不可能,太大额了,就算是再怎么大的商人,也不可能一次***这么多的钱,一般万贯,十万贯已经是很大了,也只有国家层面才可以。

    知道这个飞票,到丁海军的每一个店铺之中,提前预约,就可以换到三百万贯,略微的吃惊一下,仁宗早就没有了之前的那种兴奋的感觉,钱太多的前提下,这已经不重要了,除了感慨一下,这个儿子赚钱的能力,实在是有些太过可怕了,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

    300万贯,不出意外,一定是被叶清臣弄走,当然了,另外一部分,赵信交给苗贵妃的的零用钱,那些用各色金属铸造的钱币,这个,仁宗没有动,反而有给多了一点,比如说,当然了,钱什么没有,主要是各种贡品,给苗贵妃不少。

    当然了,贵妃也向仁宗展示了从赵信哪里得到的各种的礼物,除了镜子让仁宗略微的吃惊了一下,毕竟之前用的都是铜镜,没办法清晰的照出样子,可是现在,这个看起来非常精美的镜子,却把任何细小的地方都照出来了,甚至在众多头发之中的一根白头发,也清晰无比,顺手拔下也是证明了镜子的神奇。

    作为皇宫,镜子的用量很大,赵信哪怕是在怎么的财大气粗,也只是给贵妃准备了,给皇帝准备了,福康当然也有,剩下的,就不多了,就给了20面各色的镜子,交给贵妃送礼。

    很自然的,在仁宗的要求之下,这20面镜子,都被仁宗拿走了,甚至赵信给贵妃准备的12面镜子,也被拿走了8面,只剩下了4面镜子。

    梳妆镜,最大的镜子,摆在桌子上的圆镜,还有便携的手中镜子,其他的都被收走了。

    贵妃也知道仁宗是要干什么,身为一个后妃,女为悦己者容,那么镜子,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见识了赵信的镜子之后,对于原来的铜镜,他不能说是厌恶吧,总是感觉到不是那么的顺畅,回来之后,就把这个镜子给替换掉了,全部都摆上了新的镜子。

    仁宗一个大男人,再说还有赵信给的一套12个镜子,他要怎么多的镜子干什么,还不是要赐给那些后妃们。

    哪怕明明知道如此,贵妃也没办法,这是一个皇帝,他跟普通人不一样。

    仁宗走了,甚至没有留下休息,反倒是贵妃,看着手边的这些礼物,枯坐了很久,对于她而言,见到赵信,已经是最大的惊喜了,剩下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贵妃归宁,这个本应该可以引起巨大的轰动事件,因为没有人关注,甚至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避开了这个问题,而渐渐的有些没有人说起了。

    不过,在那些宗室们看来,却一直都提心吊胆的,他们以前或许不知道,可是慢慢的,在进入到了继承人的序列之后,哪怕是八九个之中的一个,却也有了向着最高位的资格了,也开始介入到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之中。

    赵信就是假死之后赵昕,也就是仁宗的儿子,贵妃的儿子,贵妃的归宁,就是为了他而去的,虽然说,没有见到仁宗,可是对于他们而言,就如同一把刀,一直都悬在空中。

    可是他们没办法,不同于之前的汝南郡王,如果当时赵昕就死了,那么位置一定是他儿子的,因为曾经进入宫中,是用正规的方式,接入到宫中,天然拥有这个优势。

    现在,一共有八个人有这个资格,相互制约之下,只要有一个人动了,被发现了,就白白便宜别人。

    再说了,之前已经在宗室的玉蝶之中除名的,要先恢复,也不容易。

    北宋的政体,是官家跟士大夫共治天下,讲究的就是一个理,合理了,什么都好办,不合理的话,那么,就非常困难的,哪怕所有人都明明知道,为了这个礼,也必须坚持。

    这一点,历史上,北宋发生的,也是跟汝南郡王有关系的,赵曙在仁宗死后登基,什么事情都不办,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名称,这也就被称为濮议之争,说白了,这个持续了18个月的争夺,就是为了皇伯和皇考这两个称呼,说白了,就是一字之差。

    可是这个一字,代表着法理,代表着制度,这也是大臣们争夺的焦点,哪怕因此,耽误了政坛都无所谓。

    这一点的坚持,让这些人有些放心,只要,不继续的恶化,他们不会轻易的动手。

    他们不知道,实际上,赵信已经开始动了,用丁海军生产的产品,占据了整个北宋的市场,未来,用工业化的程度,普及热武器,并且推动战舰的发展,哪怕是一个小岛的力量,一样可以压制住庞大的帝国,这就是现代化跟封建社会的明显区别。

    朝堂上面的事情,很快就转向了,主要还是放在了辽国,一方面,辽国已经知道了元昊的动向,辽兴宗已经开始回转,10万大军,还有从国内带走的精锐力量,已经到了草原上面,围剿元昊的。

    可惜,效果如何,暂时真的不怎么的好说,说白了,哪里是草原,到处都是路,在草原上,围剿一个流寇,真的是不容易。

    元昊已经把党项族都给转移了,除非辽国,攻击肃州,否则,他就可以随便的跑,然后找机会,给辽国薄弱地方一番攻击。

    这一点,此时此刻的辽兴宗还没有意识到,他甚至还让兴庆府这边的驻军,分出了1万骑兵,前往肃州,在他看来,双管齐下,一定会让元昊授首。

    可是辽兴宗没有想到,这回成为了他执政的一个转折点,不但动用了大军,并没有拿下元昊,反倒是之前赚到的,一点点的被吐出来,没有了国土的限制,元昊真正的把游击发挥到了极致,在3个月的时间之中,纵横上千里,大小10多仗,打了就跑,跑了再打,几乎让辽国焦头烂额的,不但没有起到之前的作用,反而是损兵折将的,甚至连大城市,也被打下来了好几个。

    更加让辽兴宗没有想到的是,不但元昊在报复,北宋也不怀好意。

    从赵信哪里,知道了棱堡的强大作用,还有长弓的低廉成本之后,整个北方禁军,最少是17万人,开始了战略性的换装,而换下来的装备,通过了挑选和选择之后,被人通过商道,送到了草原的深处。

    这些都是大宋最精锐的兵器,哪怕挑选,比如说步人甲之类的,没有露出去,可是拿出去的,也非同小可。

    元昊经过了不断的杀戮,人有,马有,可是就是缺乏精良的兵器和铠甲,这一批大概3万套的装备,被元昊利用起来,那可不是壹加壹等于二了,那是真正的化学反应,元昊甚至重新组建了2。5万人的铁鹞子,而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辽国,在围剿他的时候,犯下了错误,重点放在了他故意留下的偏师身上,反而被2。5万的主力部队跳出了圈子,最终产生了巨大的后果放。直接影响了辽国的稳定,并且最终给了贾朝昌信心,一直退而又退的辽宋之战,终于在宋朝的主动之下,爆发了。

 第四百八十三章 铁路预算

    定海军,本就繁忙的港口,来了几个不速之客,不过他们拿着枢密院旨意,很快就融入到了定海军之中,他们也不是刺探定海军的虚实,只是观察铁路的运作。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定海军的铁路,从建设开始,已经运作了有一段的时间了的,现在正好是最繁忙的时候,枢密院的订单,也倒罢了,之前因为贾朝昌的要求,在十月份,交付了一大批,现在,河北方面的棱堡,已经在紧张的兴建之中,没有更多的订单的前提下,交头不算很频繁,可是年底了,其他方面的商品,却活跃无比。

    哪怕是在这个时间,没有所谓的年底旺季,可是到了年底,任何的商家,都需要备一大批货物,这些货物用于年底的交易,整个定海军的船队,都在这个时刻忙碌无比。

    这些官员们,算是见识到了整个定海军的繁忙,无论是港口,还是在城市,都充满了新奇的味道,可是这些官员观察的更多的还是铁路。

    实际上,整个定海军的铁路,运作的相当的好,到现在为止,铁路已经运作了超过10个月了,现在的定海军的铁路,主要还是货运,大量的钢铁,还有其他的物资,都是通过铁路,运输到了港口,然后通过港口,运送到各个地方。

    马匹跟钢铁的结合,就产生了目前定海军现状,这些官员们,主要看的,就是铁路的运作,无数的商品,特别是铁料,要无数的马车运作的东西,却可以通过铁路很快的运输到了港口。

    这一切,让这些官员很是好奇,不过他们用了3天的时间,把港口的一切都给记录了下来,特别是铁路的运作情况,这些都形成了最原始的数据,汇总到了汴梁。

    八百里的加急,只用了不足3天的时间,就把他们再一次的送到了汴梁,随同他们一起到达的,还有大量关于铁路的第一手数据,这些数据,第一时间,送到了叶清臣的手中。

    哪怕叶清臣估计的再多,也没有想到,铁路是这么一个样子的,平均70里的时速,一次性可以运输150石的重量,无论是哪一个的数据,都是无与伦比的,更何况结合到一起。

    打个比方吧,最为困扰北宋的西北问题,如果修建了一条铁路,就可以得到很好解决,1000公里的距离,按照这个速度,只需要4个时辰而已,一次性可以运输三四万人的给养,这些都是优势。

    赵信之前说的,或许叶清臣不太相信,可是这些亲信记录下来的东西,却是真真切切的,对于叶清臣而言,这个铁路的修建,就势在必行。

    哪怕是在年节的时候,三司的运作,也没有停止,很快的,要求被送到了赵信这里,叶清臣要求赵信做出一个整体的预算,主要是从汴梁到灵州铁路的预算。

    这个数据,赵信之前的时候,已经在定海军计算过了,可是现在更加详细,是从汴梁到灵州的一个基础的数据。

    这一点,早在赵信之前离开定海军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一系列的预测了,各方面的测绘,早在铁路准备兴建之前,就已经进行了,现在的又是半年的时间了,各方面的额数据的,更加的详细了。

    方案这些东西,就是赵信最为擅长的地方后世的时候,写过多少报告,成为博士,也需要进行一系列体系,一步步走到今天。

    更别说,这个方案,是提前就运作好,现在,只是在这些基础的方案之中,做一个提纯和呈现。

    在接到了叶清臣的传讯之后,赵信就知道,这个铁路的计划,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了,现在的,只是一个具体的数据问题了。

    在原始的数据方面,做了一个简略的预算,不考虑什么附加值,铁路对于北宋来说,就是一个新兴的东西,更别说,这是第一条铁路,很多方面,赵信只是推广的问题,不存在赚钱。

    二里大概是800…1000贯,从汴梁到陇西,差不多就是2000里,也就是三百万贯的预算,不是说,赵信添加了很多附加的东西,关键是,铁轨本身,并不是铁路的全部成本,还包括了桥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