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438章

皇宋锦绣-第438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当那些文武大臣们,都是吃干饭的,到时候,就会有制度,祖制之类的东西出来,她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出来。

    看到愁眉苦脸的贵妃,赵信也很是无奈,除非,他愿意亮出自己真正的实力,正式的用实力,加入到整个皇位争夺之中,否则的话,他就不能多往汴粱跑。

    转头看到了蹦蹦跳跳的福康,赵信眼前一亮,说道;“要不,让福康明年到定海军住上3个月,到时候娘娘也可以借助福康,看看我的日常习惯!”

    “真的么?”没等贵妃说话,旁边的福康,放下了一直都拿在手中,不放下的八音盒,扑了过来,问道。

    皇宫虽然好,可是一直这么待着,还需要守规矩,那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真的有些枯燥的。

    之前在贵妃跟赵信的聊天之中,赵信已经把定海军大体上面介绍了一遍,虽然有很多福康不理解的地方,可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跟汴粱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还是吸引了她的兴趣。

    按照之前母妃的口风,如果说动了父皇,她很可能跟着去,福康小小的心中,早已经把这件事情给记下来了,现在,赵信提出了这一点,当然把她吸引过来了。

    “这个!”贵妃有些迟疑了,她很清楚,这是违反规定的,她在后宫的处世之道,一直都是不给仁宗添麻烦为上,为此委屈自己,甚至女儿的不知道多少,虽然她也知道,这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

    赵信把定海军说的是天花乱坠,可是那个地方一年多之前,只是一个完全荒僻的渔村,一年的时间,能够变化多少,这些说不定,就是赵信随口掩饰的。

    有福康过去看看,这真的是一个好办法,此时脑子已经转不动的贵妃,并没有想到,只要派出一个信任的太监就可以了。

    看到贵妃犹豫,赵信在这段时间的接触之中,已经明白了,贵妃的性格,连忙说道:“不用娘娘担心,你只要告诉皇帝,如果同意的话,200万飞票怎么样!”

    贵妃目瞪口呆的看着赵信给出的答案,身为仁宗的枕边人,她很清楚,仁宗或许在很多方面,能够坚守原则,但是有一点,是绝对没有的,那就是钱。

    叶清臣的资历,甚至能力,当时不足以当上三司使的,可是一手财务功夫,再加上能够节约成本这一点,打动了仁宗,力排众议的让叶清臣担任三司使。

    作为北宋的皇帝,仁宗哪能不知道,北宋的政坛,大部分的问题,其实纠结起来,就是钱的问题。

    为什么,厢兵政策,在太祖太宗的时代是善政,当时几乎解决了灾害带来的后续问题,打包了之后,甚至可以帮助这些人快速的恢复生产,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可是到现在,却成为了三废之一,极大的影响了整个北宋政坛的顺利进行,原因就在于,数量太大了,已经超过了北宋能够承受能力了。再加上官员薪俸,沉重赋税压力,成为了北宋最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实际上,还是钱闹的,如果北宋财政收入,再扩大十倍,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一方面财政兜得住,另外一方面,可以徐徐的解决,而不是现在这样,如履薄冰,走钢丝一样程度,生怕稍稍不慎,就出现问题了的。

    定海军的出现,解决了一些问题,可是积重难返,一些压在北宋身上的问题,一系列的出现了之后,仁宗和叶清臣都觉得,非常的缺钱。

    用钱来解决,特别还是百万贯级别的资金,这已经不能够称之为少了的,要知道,北宋现在,18个道,上交赋税超过200万的,寥寥无几,100万的,基本上大部分都达到了,可是也有一些没有达到。

    赵信一下子拿出了200万贯,换取的,只是让就福康去定海军小住三个月,这个要求不是很大,那是很小,非常小。

    仁宗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却不是不知道变通的,之前因为赵信危机,让赵信前往苗家庄,连皇子都能这么做,一个公主,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公主,出去一段时间,又如何,没有人注意她。

    用这么一个要求换取福康出去玩,恐怕也只有赵信这个财大气粗的主,才能够做的出,而仁宗知道了之后,也绝对不会放过这200万贯的。

    “你丫!”贵妃摇摇头,却默认了,她也很奇怪,到底定海军有什么,是否真的如同赵信说的那样,发展的非常好的程度。

    送礼物的时候,是贵妃回家的最后几天了,第二天,又跟苗家的老人,团聚了一天,虽然赵信跟在身边,可是其他的人更多,他们就没有更多的交流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苗贵妃只有9天的时间,她觉得,这个时间,过的是在是太快了,

    海没有怎么待够,就要分开了,苗贵妃在分开的时候,几乎哭成了泪人,赵信也是感慨万分。

    前世对他,是一个孤儿,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穿越之后他也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福,也就是这一次,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看样子,他需要的对母亲更好一点了,这个母亲对于他的喜爱,那是发自真心的,这是他从来没有感受过的,9天的时间,却让他迷醉不已。

    终于,贵妃的车驾开始回宫了,再一次的走御街,在众多的汴粱市民之中,展示了一次,跟来的时候不太一样的是,回去的时候,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的,贵妃把赵信给的几个无价之宝给展示了一下。

    用珍贵的红木做为底座,镶嵌了各种的宝石,不是传统意义上面的玉石,说实话,玉石作为玉佩,玉镯等,都不错,可是作为宝石,装饰工艺品,还真的不能算很好。

    不过,伴随着海上贸易,国外的宝石,也开始进入到中国,比如说,印度那边的各种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这些美轮美奂宝石,用来装饰是最好。

    赵信也是从海商哪里收购了不少,各种珍贵的宝石,他们因为中国习惯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到后世的程度。

    这就是时代特性了,后世,白种人和西方是世界的中心,他们也是最发达,最拥有风向标的。

    中国流行的四大名玉,几乎只是在中国自己玩,就算是缅甸的翡翠,也就是在中国发展了之后,才有了更好的发展,可是真正居于世界上最顶级的宝石,几乎没有玉石。

    就算是缅甸,在后世也算是宝石大国,可是翡翠之类的,在西方根本推不开,真正闻名的,是鸡血红和皇家蓝,橄榄石也有少量的产出。

    文化和历史的不同,比如说,碧玺被称之为女人花,在西方被众多富豪追捧,可是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几个知道,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不过,在经过了精心的搭配,完美的把雕琢跟折光组合到一起的,形成了完美艺术品。

    但是在这一个宝物上面,这些宝石永远不是最吸引人目光的,他们最多只能够称之为点缀,真正吸引大众目光的,还是上面那个巨大的镜子。

    这个大型梳妆镜的布局,跟嫁妆之中的铜镜有些相似,都是类似的布局,只是更大更精美而已。

    刚开始,被宝石吸引住看热闹的民众,终于把眼睛落到了这个上面,很快就发现,这不是铜镜,因为颜色和光泽有明显的不同,最可怕的是,哪怕是隔着三四米远,他们也能够从镜子之中,看到比较清晰的人像。

    镜子的反射,伴随着距离越远,实际上是模糊的,可是这个模糊,要看跟什么相比,跟镜子相比,真的是差了好远,还有些模糊,可是跟铜镜相比,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哪怕是近距离的照,也是模模糊糊,真的要是稍稍远一点,那就什么就看不清楚了。

    可是这个不知道是什么,有些晶莹样子的东西,居然照的特别的清晰。

    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当然不可能,凑近了看,可是通过不同的角度,稍稍近一点,比如说两三米,照不到自己,可以看照梳妆台上的木头,还有那些宝石。

    这么一看之下,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太可怕了,这玩意居然是清清楚楚的,几乎是如同印上去的一样,完全一模一样的。

    还有如此清晰的镜子,这到底是什么,要多少钱,果然是贵妃和皇家,居然能够弄来这么好的宝贝。

    至于其他的东西,只要是足够引人注目的,肯定都会展示,一共五件东西,展现了之后,在汴粱的市民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成为了一时的风潮。

    本身,赵信是准备按部就班的推开的,他也对于整个的销售,有了一个完善的计划,不过贵妃的这次展示,打乱了他的布置,以贵妃的身份,造成了的庞大的轰动,把这五件东西,一下子摆在了所有汴粱民众的面前。

    贵妃的游街,几乎持续了1个多时辰,几乎走遍了御街所有的道路,还是慢吞吞的,慢慢走的。

    再加上五个宝物,真的有让人震惊的本质,两者相加,最终形成的,就是现在的局面,一个热潮和风潮的形成。

    赵信当然不是古板的,他要的只是销售数额,现在,风潮已经形成了,不借助这个风潮,那就真的是笨了。

    在贵妃回宫之后第二天,关于这五个产品的宣传,就已经开始进行了,首先,证明了五件东西,出自定海军,然后小批量的出现和展示,在一系列的深入宣传之后,预计到一旬之后,开始真正的销售。

 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态度

    苗贵妃回到了皇宫之中,伤感还在心中,回到自己的宫殿,仁宗已经在等待了,仁宗当然不是为了的10天的分别,互诉衷肠的,这不是一个皇帝能够做出来。全本小说网https://。

    多年陪伴在皇帝的身边,贵妃很清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诸如撒娇抱怨这样的东西,在他这里,是几乎不存在,知道了仁宗到底是来干什么,压制住心中的悲痛,给仁宗讲了10天的经历。

    说实话,对这么一个唯一的儿子,仁宗也相当的关心,问了现状,特别是听到了贵妃的说法,赵信居然有了青年人的样子,他嘴里嘟囔了一句:“不会长这么快么?”

    “我自己的儿子,我能认不出来么,再说了,孙吉他们不都跟在身边么?”

    仁宗也就是随口一说,换人这样的想法,几乎是很难的,赵信从到苗家庄以后,几乎每一步,都有人跟在后面,这些人可以说是绝对的心腹。

    他们虽然没有回到汴粱过,可是每个月,都会传递一些消息过来,从这个消息之中,赵信的长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那是随时变化。

    天授之人,有这样变化,或许也不奇怪,按照孙吉的说法,才不过6岁的赵信,已经能够开3石强弓了,这样的身体素质,别说是普通的精锐军人了,就算是孙吉本身,也远远不如。

    孙吉的发育,实际上,还是普通人,或许在少年时候,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可是在10岁之前,还是无法跟成人相比的,实力上升最为迅猛的,是从10岁到15岁的这个区间,伴随着身体的发育,跟成人的身体素质差不多的前提下,这才能够逐步发挥出力量。

    可是在五六岁的年纪,就已经能够开出3石强弓,这样的实力,基本上已经超过了孙吉15岁时候,折让他都无法评价。

    仁宗没有想到,他随口的一句话,却引发了贵妃这么大的反弹,不过2年的时间,哪怕长的再快,一些基本的轮廓还是有的,不可能发生太多的变化,这点他也知道,没有跟贵妃过多的争论,继续询问情况。

    关于丁海军的发展,赵信总是讲的景色,涉及到具体的发展上面,谈的不多,就算是谈了,贵妃也听不太懂,太专业了。

    仁宗当然不是为了刺探丁海军的虚实,丁海军的一部分情况,他已经通过孙吉他们知道了。

    孙吉也明确的告诉仁宗,丁海军现在有几十万人,这个当然不是赵信告诉孙吉的,具体的人口普查,还有户籍制度之类的,有专门的人员管理,都是要避开之前的这些人。

    孙吉等人的忠诚度是有的,对赵信也很忠诚,可是他们会有意无意的泄露一些东西,这些泄露的东西,对于赵信而言,是无法接受。

    哪怕现在,赵信的根基已经形成,真的要是跟北宋敌对起来,也不怕被一窝端了,可是断了北宋的这个市场之后,对于他的影响还是有的,最少说,发展的速度拖慢了好多。

    可是就算是几十万的数字,仁宗并不相信,也是,这里是北宋,连汴粱这样100万人的城市,也是固定和流动加在一起的一百万,其中还包括了几十万的禁军,真的把禁军给扣除了,剩下的人员也就是几十万。

    丁海军也不是没有军队,他是有军队的,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