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555章

大唐马王爷-第555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广不知这个令使史因为何种大事、被西州府郭待诏将军射杀于康里城底下了。此女一般,但年轻啊,总好过自家黄脸婆、而且又安全,绝对不会有人寻仇。

    他只须隔三差五地拎些牛骨、马骨去给她们炖汤,连钱都不用花一文。

    看到媳妇笑吟吟地从肉铺子隔壁的丝绢店过来,谢广发了火儿,“败家娘们儿,你也跑西州来,家里怎么办,谁来照顾?!”

    大嫂道,“你在这儿呢,家中还有谁?大不了我天天把热酒给你在这儿烫上,”谢广听了无计可施。

    不久,先是七夫人丽容返回西州家中。然后五夫人崔嫣、八夫人苏殷与长孙润、高尧一行同时抵达牧场村,高峻的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长孙润在东村早备好了新房,柳玉如先在家中招待长安来的妹子,然后再与家中人到东村去帮着收拾,让这两人住进去。

    苏殷进门时,已经由一位西州的长史降为了西州司马,女司马。柳玉如待她十分的热情,仿佛从她的降职一事上,就体会到了苏殷在黔州这件差事的艰难似的。

    柳玉如领着苏殷到谢金莲和思晴的屋中,让她与家中这两个坐月子的姐妹见面,陪她一起俯下身仔细看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向她询问黔州抗旱的情况、问甜甜和婆婆的近况。

    然后,她还和李婉清、丽容一起,陪着西州司马同去西村,看她给苏殷准备下的新的公事房。这个院子很大,不但书案、床榻、卷柜等一应俱全,而且连那些女护卫们临时休息之处也都考虑到了。

    在苏殷的眼中,柳玉如这一次对自己好像更亲近了一层。因为回来时她对苏殷说,新村家里一楼房间中,苏殷那个小跟班的床,已经让她给搬到西村、苏殷办公事的院子里去了,日常就让她住在西村。

    而且,连苏殷开始放在这里的书案、屏风等物也一并移去了西村的院子,除了是在一楼,苏殷房内的布局陈设,已经与楼上各位姐妹屋中的一样,而且材质和式样更新。

    柳玉如这个举动让苏殷心底又一松,说明她对自己的态度又放松了一步。

    回来的头一天晚上,苏殷躺在家中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上,很快便恬然入睡,搅扰她多日的恶梦不用她戒备和防范,竟然一夜也没有光顾。

    晨曦透过西面的窗子晃开她的眼睛,被子也是柳玉如让人提前晾晒过的,松松软软,压在身上十分舒适。苏司马不想立刻起来。

    耳中听不到一点点动静,所有的女子们都在这样慵懒、肃静、而不必动什么心思的早晨懒床。这才是家的感觉,黔州那些揪着心的日子,以她的降职为结果,永远地过去了。

    随着楼上两个新生儿的哭声,家里立刻有了动静。二楼上有人走动,厨房里也传来婆子做饭的动静。

    苏殷从床上爬起来,看到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梳妆台、明亮的铜镜,她坐在那里给自己施妆。

    宫样的淡妆完毕,在镜中端详了好一阵子之后,想想家中的人都不施妆,新妆又被她洗掉了。

    丽容却一步钻进来,求着苏姐姐给自己妆扮一下,说她很想学一下。苏殷就给她脸上涂抹。

    之后丽容跑出去,让李婉清看,李婉清想夸奖她一下,恰好柳姐姐走过来看到了也没说话,婉清就也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下了。

    因为是远行归来,头几天,苏殷还可像别人一样晚起,但之后就不行了,她是有公职的。高峻不在,她更该早早地去西村的公事房去。

    在路上,苏殷才体会到柳玉如这样安排的用意,这是不便明说的。但从新村穿过牧场、再过旧村、东村的路程,注定了回家是不大方便的。

    苏殷在车中,为柳妹子的小心思又笑笑,她不介意,再远还能远过黔州的那些县份么?再说这处院子是她在自己去黔州期间定下的,而柳玉如的态度在自己由黔州回来后又有了新的变化。

    另外,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也许柳玉如不久就会体察到的。

    皇帝安排刘敦行和苏殷换了位置,既调动了刘敦行的积极性,苏殷又不介意,尤其是在大都督不在的时候,往常需要她定夺的一些事,这回都轮到由刘敦行决定了,苏殷在西村中竟然没那么忙了。

    她还有时间到隔壁院子丽容父母那里看望一下,丽蓝恰好也在,拉着她的手也是十分的热络,仿佛老八老九更有理由亲热似的。

    中午的时候,丽蓝留她在父母家中用饭,丽容和李婉清去织绫场,此时也跑过来,居然热热闹闹一凑了一大桌子。

    她们说起高峻,丽蓝说,“父母从交河县搬过来时,高峻一点忙没帮,都是我一个人在忙,搬过来后他也一次都没过来过。”

    李婉清和苏殷都不便插嘴,但丽容却替高峻说话,“峻不是忙么,你居然还争他!我听说刚刚占了天山上的白袍城,一天未停就又去了余杭郡。”

    ……

    杭州余杭郡。九月初,西州大都督高峻和三夫人樊莺到达这里。

    杭州有八县,钱塘、余杭、富阳、于潜、临安、新城、紫溪、盐官。八县非紧即望,可想杭州的富裕,而湖光山色也令高峻耳目一新。

    樊莺的祖籍在余杭,但她自小便离开这里,对此地同样陌生得很。若非褚大人传递的消息涉及了父亲,她都想好好地在此地流连一番。

    褚遂良在给樊伯山的信中,只提到发现了失去音讯已久的樊伯江的消息,居然连樊伯江的生死、近况都未详说。

    对于褚大人在此事上的用意,高峻略略想一想,也就明白了大概。

    褚大人丁忧,一离长安就是三年,这是古制,如果没有皇帝陛下的特诏,这三年里他就是再心急,也得老老实实地呆在祖籍,非期满不得离开。

    但朝堂上的形势一日三变,陛下绝不会因为褚遂良不在、就把一应的军政大事停下来等他。

    那么,褚大人那个须要时时侍奉于陛下身边、随时备陛下咨询的通直散骑常侍的职位,十成里就有九成会被人顶上空缺。

    在余杭郡弄出一些可以直达圣听的动静,比如捐钱助黔州抗旱、在当地组织大规模的屯田,除了褚大人丁忧也不忘朝堂、心系黎民,多多少少也与他对这个职位的担心有些关系。

    这次信中的语焉不详,足可以把长安的樊伯山及西州的人牵到余杭来。

 第956章 湖光山色

    杭州乃是上州,郡内湖光山色,皋亭山、石镜山、天目山物产丰富,白编绫、藤纸、木瓜都是长安指名的贡品。全本小说网https://。王洲橘是东西两市的抢手货,而此地产出的蜜姜、干姜,也同样是御厨中必备的增辣佳品。

    余杭县南、西、北三面有湖,灌溉良田千余顷,只在西北方向有一条大道直通县境,抬头能看石镜山黛青色的山脊,如水墨泼向天际。

    樊莺心中惦记着亲人的消息,一路上几乎没有心思观看沿途的美丽景色。但在高峻看来,她的美貌放在此时此地的江南胜景之中,方如明珠置于锦锻匣、红花绿叶相得益彰。

    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樊莺此时就如仙子一般,比之去逻些城时更显娇娆,连在阡陌中赤足劳作的、美丽的乡间女子们,都纷纷朝大道上注目于她。

    离着余杭县越近,樊莺越是急切,显得有些紧张,“师兄,也许这些年我父亲一直都好好的,只是不知我去了哪里罢了……”

    高峻不说话,樊莺又道,“也不大可能呀,他不知道我,难道不知联络叔叔?总之我猜,父亲一定遭遇了什么重大的变故,使他不能行动……”

    然后又自我宽慰道,“总之找到父亲,母亲总会有些消息……”

    一路上,她就这么猜来猜去,有时就认为父亲也可能因为什么变故突然失忆了,连家在哪儿、连有她这么个独生的女儿、有个在宗正寺做官的兄弟都记不得了。

    高峻就由着她去猜来猜去,不忍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打断她良好的心愿。在这件事情上高峻有着更清醒的认识,总之褚大人的消息总是不好方面的居多。

    如果褚大人找到的是生者,那么信不会只由他来写,樊伯江没有理由不一并附上自己的信。若真如樊莺所说,万里有一他真是失忆,那么褚大人怎么确定他的身份?

    他对师妹道,“凡事要好坏都想到,才不会失望难过,总之有消息总比没有消息要好。”樊莺佯作要怒、怪他乌鸦嘴,转而体会了师兄的用意是不想她有失望。她嘴上不说,人却沉默起来。

    其实,那些自言自语的猜来猜去连她自己都不大相信,“那你能不能也猜一猜?好让我有个准备。”

    高峻道,“褚大人一直忙着挖塘修田,又是丁忧时期不便他往,那么这个消息一定是由屯田过程中而得……我猜,或许是岳父大人就在修田的人当中,恰好碰到机缘,被褚大人认出。”

    高峻的猜测出口时只说出了一半,另一半不忍对她说出来,那太残酷了。

    但在当天傍晚,他们抵达余杭县、见到了褚遂良之后,高峻说出来的这一半话也得到了验证。褚大人就是在挖塘屯田过程中有了这个发现的。

    以褚大人之前在朝堂上的显赫地位,虽属丁忧,将来能否再回到通直散骑常侍的位置上去还是未知。但在远离长安的余杭郡来说,这就是个连一州刺史都不敢怠慢的人物。

    余杭县自褚大人返乡之后,县令李浚时,便放下了父母之尊,时时、事事都跑到褚大人家来请教。

    李浚时今后五十多岁,他父亲的曾祖,与高祖的曾祖是远房兄弟。

    这个关系其实已经相当的淡远了。能在一座上州中的望县出任县令,与皇族的关系虽然关键,但只算一小方面。能不能站住了脚、坐稳了位子,还得确属头脑够用、而且也得谨小慎微、眼里出气才行。

    自褚遂良回乡后,褚大人的家焉然就比县衙还要重要了,县令有事就跑过来,并给褚大人安排了衙中的两名差役专作联络之用。

    褚大人提出为黔州抗旱筹措捐款、以及广泛开展开塘屯田的建议之后,这两件大事都以余杭县为开端,很快在整个余杭郡铺展开来。

    高峻和樊莺二人骑着马,到余杭县衙说明了来意。

    县令李浚时得知眼前两个小自己近三十岁的年轻人,便是两年来、名声响彻了大唐朝野的西州大都督、天山牧总牧监、丝路督监高峻和他的三夫人,惊讶而恭敬之意毫不掩饰。

    李县令不敢怠慢,立刻在县内驿馆中为二人安排了上好的客房,几乎一眨眼便备好了丰盛的酒宴。

    高峻示意樊莺不要急躁,客随主便,余杭县够得上台面的两三位官员都毕恭毕敬的下座相陪。

    很快,外边回禀褚大人和樊大人请到了。高峻、樊莺连忙起身出迎。

    宗正少卿樊伯山变化不大,但显得有些憔悴。褚遂良身上没有官袍,回乡后面色在日光下晒得不再似原来那样白晰,但看起来精神很好,连腰板儿也比以前直了。

    高峻暗道,褚大人的这个变化,一方面与参加劳作、余杭水土养人有关,但恐怕与他在余杭的身份和位置有更大关系。

    在长安时褚大人得事事小心,当朝重臣,连头都得时时谦恭地微微低着,而在余杭郡却换成别人这样对褚大人。

    樊伯山和褚大人应该已经知道是谁来了,两人下马后,便有些急切地在出迎的人堆里溜了一眼。

    尤其是褚遂良,看到高峻和樊莺在内,仿佛就暗暗一舒了口气。

    不等两人开口,樊莺便快步上前,对樊伯山和褚大人万福下去,对二人同时口称叔父。

    高峻也上前见礼,然后县中官员们也都见过,然后才请入席。

    因为有褚大人丁忧的原因,席上的菜品没有荤、腻、腥膻,但即便是一桌素菜、素酒,也同样堪称佳肴。猴头燕窝、时蔬新藕,连蒸上来的米饭也是余杭郡独有的香粳。

    樊大人与褚大人居中而坐,樊莺挨着叔父,高峻则临着褚大人,李县令与县中两名官员在下首。

    气氛平静,连各人的语调都不高,樊伯山和褚遂良话不多,众人的话题先是围绕着西州、再是杭州,然后又移到黔州去,偏偏没有人说入正题。

    临散席时,时间已经不早了,樊莺终于忍不住,问樊伯山和褚大人,“两位叔父大人,怎么不与说说我父亲的消息?”

    樊伯山爱怜地看着侄女,又转向褚大人,然后褚遂良说,大老远的赶过来,时候也不早了,先休息。总之人已到了不在这一时,不在这一时。

    樊莺还想追问,见师兄以目向自己示意,便强自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