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548章

大唐马王爷-第548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史大人斟酌着道,“官场,是不能以感情用事的,李引之言也可能是最为妥善的方法。但那些庸官!本官一定也不会轻饶他们,罚!一定要罚他们的俸,罚到他们痛哭为止。”

    这便是他认可李引的法子了。

    夫人顿时无语,看向高审行的目光里没有不解,没有理解,更没有忿恨。高审行起身说要去前厅拟定奏章时,所有的女子们一句话也没有。

    李引道,“大人留步,其实李引还有一件更大的事情。”

    他是到刺史内宅来,正式向崔夫人的丫环提亲的,“刺史大人,夫人,小人总算想通了,不孝有三……但此时李引重回过去,只是委屈了……委屈了……”

    他忽然想起,自己一直不知丫环的名姓,一时哽住不说。他深知崔颖在自己身上的两个愿意,功名之事化为泡影,那么,便在这件事上按她的意思来办。

    “只是不知她还是否愿意,小人越发的像个山野村夫,太委屈她了!”

    丫环低声道,“我嫁的是人,又不是嫁的功名……”

    高审行想了想,面无表情地说,婚姻之事正该夫人来管,尽可由着夫人来操办,但他到时一定会喝他们的喜酒。

    但再一次正式向长安提请罢去李引之职,奏章的份量也就有些够了。有一位从六品下阶的官员为黔州的灾情承担责任,那么刺史的罚俸也可调整为半年。

    高审行和李引走后,崔夫人当着高甜甜的面,眼泪就已经淌了下来。就算她一向心机够用、聪明过人,但此时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她哽咽着对丫环道,“银霞……那就难为你了!”

    丫环道,“夫人的恩人便是我的恩人,李引正是踏实可以倚靠的人,是我愿意,高兴都还来不及呢,夫人你言重了。”

    今晚,夫人第一次拉着丫环同睡,说要给她讲一讲大婚之事,她立意要隆重而热闹地把她送入都濡县李引的家中,因而苏殷和崔嫣就被挤去了客房。

    回到寝室,回味着婆婆难以言表的、百味杂陈的表情,苏殷久久不能入睡。这是一位让她由衷钦佩的女人,而夫人与李引之间的那些恩怨纠缠,让她直到夜深了还大睁了两眼。

    李引还算个好官。

    她想,相比李承乾由太子到流徒的惊天变故,功名上的任何事,没有谁,能够比她看得更云淡风轻了。

    她也向往西州家中那些姐妹们的生活。

    柳玉如天生丽质却不修容颜,满足于每天享受被高峻一个人呵护、关注的小鸟依人的生活,而她每天也只专心于一个人、除了他之外再没有什么让她急眼的事。

    她的所有的智慧由于专心而显得绰绰有余,因而美丽也是由内而外取之不竭,就像一朵分外娇艳的花,让所有女人们羡慕、却不知她到底扎根于什么样的秘密土壤。

    谢金莲极易满足,只要是这个家中的一员,并占到了老二的位置,她便再无所求,她仿佛与高峻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有两个人知道。

    因而她对姐妹们时而的容让或退避、简单而心无城府的生活,使她的位置越发像理所当然。

    苏殷想到了所有人,比如樊莺,连柳玉如也不敢轻易开罪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她的容貌;思晴,贵为公主却甘愿收敛奔放的内心;崔嫣是唯一一个敢于在柳玉如面前对着高峻要求宠爱的人;李婉清总有一种令她敬畏的东西,丽容狡诘聪颖让人摸不透……

    那么自己呢?苏殷想,自己为什么舍弃了家中丰富多彩的生活跑到黔州来呢,自己的秘密又是什么,可以让高峻看向自己的陌生目光中多出一些亲近?

    丫环的话在她的耳边回响起来,“我嫁的是人,不是嫁的功名。”

    在关键时刻,苏殷愿意用她所有的功名来换这样一种身份。她可以抛却自己所有的功名,只为婆婆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然后像个失败者那样,回到西州的家中去。

    ……

    高审行整整润色了一夜,终于满意地伸着懒腰从书案后站起身来,案子上扔着数不清的写废了奏章,李引的加入让这份奏章终于有些份量,是官员总要有些担当,而六县都水使恰如其分。

    昨晚李引的登门求亲,让高审行的心中稍稍顺当了一点点,看得出他是真诚的,而丫环闻知此信,脸上的幸福表情也不是装出来的。

    那么好吧,为了此事,高刺史决定,至少保留他一个下县令的职位,然后再把他安排到黔州最为偏远的县份去。

    他不想再耽搁了,马上要吩咐人把奏章送出,六百里加急。

    但西州长史、他的八儿媳款款走了进来,对着他万福。

    现在连早饭时间都未到,苏殷对刺史道,“父亲大人,儿媳请求罢去西州长史,换下李引大人的都水使之职……总归是我协助抗旱不利。”

    高审行道,“你胡闹!知道此事的严重后果吗?高峻知不知道?我不会这样写奏章的,你快回后宅去!”

    苏殷道,“父亲大人,我意已定,不然媳妇也要往长安写奏章!”

 第943章 缓敌之计

    她的最后一句话起了作用,刺史不敢再说她胡闹,万一她真胡闹起来把奏章送到长安去,高审行丢不起这个人。(全本小说网,HTTPS://。)

    高审行坐在那里,猜不透苏殷只过了一宿的时间因何变得这样坚决,简直与昨天晚饭时判若两人。

    他怀疑是夫人崔氏夜里与她说过些什么,夫人在这些女子心幕中的地位远远高过自己。估计是崔氏明着不敢反对李引的意见,转而让苏殷来施加影响。

    “你还是有些不持重了,你是以西州的名义来的,将来怎么回西州去?”

    “父亲大人,媳妇就是为了痛快些回西州去,才想出这个法子来。再者,我大不了不再做西州长史,但总不能来黔州协助一次抗旱,最后让黔州两位干实事的官员面临罢职的危险……也许我来黔州的目的就是为此。”

    高审行有片刻的感动,苏殷所说黔州两位干实事的官员里一定包括自己,当然也包括李引。

    “可你如何回去见峻儿的面,要知道,你是他派出来的,这是个颜面问题。你还是皇帝陛下亲命进入我高家的,想没想过陛下听到此事会想什么?”

    但苏殷不为所动,让高刺史领教了什么是一位女子的任性。

    最后他有些气急地对苏殷摆明了观点:李引罢职是他跑到刺史府自愿请求的,而且夫人为了以示安慰,已经拍板,近期内把贴身的丫环嫁给他,这个方案最利于黔州的稳定。

    而西州长史的罢职无疑动静太大,惊动西州不说、也会惊动长安,还会成为天底下的笑柄——黔州一州的政务大事,却让西州远道而来协助抗旱的一位女长史担责。

    刺史说,你这不是打我的脸吗?黔州就没有一个能担些责任的官员了?

    苏殷仍然坚持,并换了个方式对刺史说,父亲大人,如果你认为我这个西州长史担责不大好看,那么我又是高府中人,这总行了吧。

    刺史有些气极败坏,叫着,“请夫人来!”但随后改口说,“我去与夫人理论!”

    原来,因为黔州雨灾及其损失,人人躲着高审行大远、生怕沾到一星半点儿,这下子可好,接连蹦出两位六品以上的高官愿意承担责任。

    但高审行知道这件事不能再耽误下去了,时间不等他。

    他赶到后宅来见夫人,苏殷也跟过来。几句话过后,高审行就知道苏殷的主意并非夫人所教,他私下里求夫人道,“你说说她,偏要也写奏章,而且可以预见,只要她写了肯定与我相拧,这不胡闹了?!”

    崔夫要听罢,笑着欲问苏殷,但看她那副坚决的样子,遂对高审行道,“老爷,那就把他们两个——我是说苏殷和李引,一并写上去吧,就请皇帝陛下定夺。只是这种事我是做不了主的,必要老爷作主——我要操办李引的婚事!”

    “可明明一个人丢官也就可以,为何两个都要抢上去!难道夫人也以为这是吃李引的婚宴么,生怕落到后边!”

    夫人就不再好好理他,“那就两个都不写,老爷你再作主写上去另外一个什么官员,只要能担些责任的,可为妻放眼黔州官场,已再找不出半个了!”

    夫人知道,自己与李引的那些恩恩怨怨,早已被这个西州来的八儿媳看清楚了。苏殷知道自己的愿望,当然也不想因为高审行的挫折让刺史夫人蒙羞,苏殷选择罢了自己的官职。

    事情僵到这里进退两两难,但高审行仿佛已经看到,皇帝陛下正眉头紧锁地看山南西院送去的奏章。

    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随即大声吼叫道,“岂有此理,道理和她说了一万句,主意却一动不动,真不知道高峻在西州是怎么看这事的!是怎么看她这个人的。”

    苏殷被他最后这半句话激发,也不吱声儿,扭头进去对丫环道,“小妹妹,你给我找笔墨!”

    高审行颓然息声,气得心里突突乱颤。至此才意识到台州亲家所说的女儿任性,果真不是妄言。

    他在外面团团转圈子,不知苏殷要怎么写,而夫人崔氏不温不火,也不劝阻,成心想看刺史的笑话一般。

    苏殷所写的奏章就要比高审行痛快得多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她便拿着写好的奏章走出来,又抬头往两边看,像是要找个什么人替她送到长安去。

    高审行气不打一处来,他站在苏殷当面,把手一伸,“你先把奏章让本官过一下目。”

    苏殷有些迟疑,拿着奏章不知道该不该给他看。崔夫人道,“殷儿,给老爷看看嘛,车夫都能看的东西,刺史当然也看得。”

    这是一份持诏协助抗旱的长史写给皇帝的奏章。苏殷在奏章中把抗旱失利的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别的人一个也没涉及——好也不说、坏也不说,只是请求陛下准许她辞去西州长史之职。

    高审行看那份奏章,文辞通顺,中规中矩,因为牵涉的人一个也没有,因而看起来一点都不费脑筋。

    但他就是感觉有哪里不大对劲儿,一时又说不好。而苏殷像是在等待着刺史大人把奏章交还给她、好让她从速送走。到后来,苏长史都有点眼巴巴的意思了,高审行还在捏着奏章琢磨。

    如果把奏章交还给她,那么刺史大人的奏章也就宣告作废,同时也就对此事失去了控制。

    不把这件事情想明白了,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刺史随手把奏章往袖子里一掖,对西州长史说道,“嗯,文理尚还通顺,但看来你奏章还是写的少了,不够全面。黔州之抗旱大事,又是雨灾又是盐井,你只写这么片面怎么行!”

    苏殷道,“那么,父亲大人把它给我,等媳妇再去推敲。”

    高审行道,“算了,我打算召集黔州各级官员,把它拿出来当面推敲不是更好,呃……你婆婆正在忙丫环的喜事,你去帮帮她。至于奏章,如若我们商量着没什么改动,就直接替你送走,你就不必操心了!”

    他为自己临时冒出来的缓敌之计暗自高兴,扭头就往外走。全然不顾苏殷眼角湿润,不知是气的、还是无奈。

    崔氏看了只能叹了口气,原来高大刺史还会这一手,这是她也没想到的。

    高审行袖了苏殷的奏章,马上迈步要出二门,冷不防从外面跑进来一位护卫。因为匆忙,正好一下子与刺史撞个满怀,把刺史大人撞了个趔趄。

    刺史一边退了两步险些摔倒,他大怒,指着护卫的鼻子就要开骂,但护卫道,“大人,西州大都督到了,人已在前厅!”

    高审行没听清护卫说的是谁、什么事,但屋中的崔嫣先听清了,立刻跑出来问护卫,“他到了哪里了?”

    确认之后,再跑去拉苏殷,“苏姐姐,是峻来了,一定是接我们回西州的!”两人拉着手,在二门边越过仍愣着神儿的高审行,赶往前厅来看。

 第944章 再等一旬

    高审行正在黔州猜测的时候,其实他猜的一点儿没错,大唐皇帝此刻正在看的便是山南西院递呈上来的、关于黔州在八月中旬的大雨中淤井一十四眼的奏章。(全本小说网,https://。)

    看得出,因为是高府人在黔州主政的缘故,山南西院的陈述没有过多的添油加醋。但事体重大,他们也绝不敢隐瞒,该有的数据一样不少。

    比如,山南西院所属的一百六十五眼盐井,按所处地域的雨量看,黔州并非最大的。山南西院所属盐井的淤废总数——共有十四眼。那就全部是在黔州了。

    已经不用再罗哩罗嗦说些别的了。现在皇帝急于看看来自黔州的奏章,以往这类大事,高审行是从不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