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519章

大唐马王爷-第519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丽容不理解,苏姐姐苦尽甘来、在家中也终于也取得了正当名份,随着她荣任西州长史,按理说与柳姐姐比较时、更多了一层接近高峻的便利,为什么她还不敢主动迈出哪怕一步?

    难道就任凭大好的时光慢慢吞噬她花朵一样的韶华?

    李引已经微醺,挥手示意那些人离去后,隔窗望见酒楼下朦胧的夜色已然降临,忽然有些不能自控地也吟出一首诗来,让在座众人听了都大吃一惊。

    诗道:“高楼苍暮夜,小镇凤凰妹。笑浅令城倾,钗摇由客醉。梦中发似云,驿里人难寐。举步催金山,含娇捧玉杯。”

    苏殷一到盈隆岭,便在崔夫人与李引有些遮掩的言来语去中,察觉到两人间不同寻常的瓜葛。此时再看崔夫人的手中恰好捏了酒杯要喝,听了李引的诗,夫人的手不易察觉地颤了一下。

    李引给苏殷的印象是老成持重的,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借着酒劲、竟然吟出这么一首诗来。

    诗中很明显地说到了一位令他难忘的女子,浅笑莲步、倾国倾城,云发金钗、如醉如梦,有多少个辗转难眠的静夜,都是因她而起。

    再看崔氏此时已微微变色,说不清是喜、是厌的,面容有些扭曲。她当着晚辈也不能明显地掩饰内心的波澜,但轻微的局促被苏殷看在眼里。

    联想到夫人让人过目不忘的步态、李引年至四旬决然一身……苏殷就有些明白了。但他也太大胆了!难道只是三两杯酒,便让他如此大失了分寸?

    而到黔州后,苏殷看到崔夫人一直给李大人搓合着自己的贴身丫环。

    苏殷看到丫环此时正痴痴地望向李大人,鬓边佩戴的赤金蝴蝶头饰轻轻摇动,惊讶着他粗犷面容下原来也有不俗的诗情。

    丽容不明所以,只惊他诗也不错。李引浑然不知,再去自顾倒酒。一时座间无话。

    苏长史谨慎而及时地冲丫环道,“小妹妹,你的蝴蝶金饰摇摇曳曳真是奇特,难怪李大人成就此诗了!”丫环听了,含羞道,“是夫人给我的……”

    李引听罢愣了一愣,面露尴尬,他也意识到了自己方才的失态。苏长史将话题极快地引到了丫环身上去,那么她一定有些猜测了。

    他有些惶恐地瞟了崔颖一眼,对自己给她带来的不适,连此时的懊悔都不能多作表示,只是闷头再喝了一盏。

    崔夫人不再阻止他喝酒,反而笑着对自己丫环道,“李大人因你而成诗,怎么不敬李大人一杯呢?”

    丫环赧颜起身,去给李大人满酒,但李引怕再喝下去便真要失去控制,他一伸手盖住杯口,说什么也不让她倒酒。

    而崔氏笑道,“李大人,如何敢不给我丫环面子!那么我也借此良时,吟上一首诗为李大人助兴。如果李大人觉着还听得过,就把酒满上等我诗成吧。”

    李引把手拿开,让丫环倒了酒,口中也没有回应,半晌,只是哭丧了脸说,“夫人之命……小人纵死不辞!何惧这一盏酒呢!”

    崔夫人见他惧酒如魔、而又不敢拂拒的样子,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神色恢复了正常。她临窗远眺,夜色阑珊,有一首诗由她口中轻轻淌出:

    “楼下南村路,溪边北渡桥。华灯映碧柳,频为风来摇。”

    丽容和丫环连声说好,齐说此诗有动有静,恰是此时景致。丽容说,“母亲,你这诗最好,我不往外看,就能知道灯光映着绿柳摇曳!”

    而苏殷却听出夫人诗中之意:路是路、桥是桥,一南一北,路桥永不到一起。灯照柳、柳意风,灯柳绝无牵连。

    李引极力抵拒着酒力给自己带来的干扰,用心听罢,脸上腾地就红了。他深知崔颖诗中之柳指的是谁。于是起身向着崔夫人深深一躬说道,“夫人的诗情景交融,远超小人无病呻吟之词!小人惭愧之至,只求夫人不计较我班门弄斧!”

    夫人起身道,“那你还不饮了此杯?”

    李引无言,再一饮而尽。夫人对苏殷和丽容道,“女儿们!我们走。”

    丫环起身问,“夫人,是去县衙么?”

    夫人对她笑了笑,后又恨恨地道,“你个榆木疙瘩,我与女儿们自回黔州刺史府,你莫跟来!!”李引颓然垂首无语,已经有些站不起来了。

    而夫人已然举步走了出去,小白犬追了女主人几步,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新朋友,它有些不能取舍。丽容拉了拉丫环的手,低声对她道,“你还不送李大人回去,难道要我们和夫人送他么!”

    说罢,三人不再管那二人,出来结了酒钱。也不管一个丫环、要怎么才能将醉酒的李大人送回家去。

    出了酒店门,护卫们已在外边等候,崔夫人才一把扶住苏殷,似乎有些虚脱,抓得苏殷肩膀疼。苏殷十分体贴地把夫人扶到车上去。

    随后丽容也上车,放下了车帘,女护卫们前后簇拥着马车,出都濡县城往黔州赶。

    车间一团漆黑,丽容问,“母亲,天色这么晚,我们在县衙不是有住处么?”

    崔夫人有些不胜酒力,上来后就倚着苏殷而坐,此时就把头无力压在苏长史的肩上,半晌才回道,“老爷为着李大人官职,独自回府拟文,我却在这里饮酒作诗!都忘了他吃未吃过饭!”

    丽容忽道,“母亲,可小白没跟来。”

    崔氏头伏在苏殷肩头不动,说道,“它一定是跟丫环去了,我们不要管它。”

    她们入黔州城时,城门堪堪要闭,车驾进城。夫人挑起车帘去看,街道上,更役正登了梯子在给灯杆里的灯盏添油,有一顶二人小轿从黔州刺史府的侧门悄悄抬出来,往黔州驿馆方向去了。

    崔氏马上放下车帘,但苏殷和丽容也看到了,两人谁都没有表示奇怪。婆媳三人进了后宅,崔氏对候进来的两名仆妇道,“老爷吃过吗?”

    仆妇摇头道,“夫人,老爷一回来就到前厅别室,到这时也不曾叫饭。”

    丽容和苏殷以为夫人一定会问起那顶小轿,但她却没问,只是对仆妇道,“你们速去备办霄夜,备好后去叫老爷过来用饭,”

    又对两位儿媳道,“在都濡担心着老爷,饭也没吃好,我们就补一些。”

    不大一会儿,后宅酒饭备齐,高审行手托了一只函匣回内宅来。一见夫人,高审行便关切地问,“天这么晚,夫人怎么不住在都濡,还要大远的跑回来!万一夜路坎坷,岂不是让我牵念?”

    夫人笑道,“我同样是不放心老爷!”

 第889章 一只幽灵

    高审行一愣神,不知夫人的话有没有所指。全本小说网,HTTPS://。.COm;他在桌边坐下道,“此时才感觉到饿,回来后就拟定报往吏部的函文,也好及早对李引都水使之职做个确认。”

    又说,“但天时不能等,下行各县的符书已连夜制好了,单等天一亮就差人飞传六县、李大人也就可以先上任了。”

    又说,“偏偏都濡县故县令刘端锐家的母女,因抚恤银被官府追回,她们生活无着,跑到府上来啼哭,刚刚派了些钱将她们打发走。”他感觉当了两位晚辈,话说的有些多了。

    丽容和苏殷不好插嘴,只顾低头吃饭。

    崔氏听他说完,并不打断他。她在街上、从两名轿夫轻快的步伐看出,轿中绝对不会是母女两个人。单单是刘县令的遗孀王夫人,他们也不会这样轻快到举步如飞。

    夫人按下心中怀疑,就算知道他在遮掩也不好当了儿媳的面揭破,当下道,“老爷再忙,但饭也要当时吃,我怕你囫囵应付,怎好不赶回来。”

    一家四口吃着夜饭,高审行便从函匣内抽出拟好的公文让夫人看,以示他回府后一直没有闲着。

    丽容忽然说,“苏姐姐,我们离开西州也有些日子,但飞鸽传书却一次也没用过,不知家中会不会挂念。”

    从西州来的一路上,都是陈赡在侍弄那四只鸽子,陈赡走后,两只鸽笼就挂于后宅的前廊下。

    高审行笑道,“给他传了书又有什么用处,不传也罢。”

    丽容讷言,崔氏替丽容说话,“老爷,媳妇两个跑出这么远,给西州报个平安总是应该,正是当写。”

    高审行只是说说而已,他只是对西州“协助抗旱”不以为然。

    丽容自告奋勇跑到廊下开笼取鸽,屋内仆妇收拾了桌子、再给苏长史端上文房四宝。只一会儿,丽容便面红耳赤地回来,手中没有鸽子。

    崔氏奇怪,以目光问询她,只见丽容左手捏了右手,细嫩的右手背上有一道明显的啄痕。她嘴里嘟哝,“这只死鸟!不务正业,碰也不许碰,还凶吼吼的。”

    夫人笑道,“老爷,你还不替她们拿一只来,今晚她们信不发出、恐怕要睡不着了。”高审行笑着起身出去。

    他走至廊下,站在鸽笼边,才意识到丽容所说“不务正业”指的什么。鸽子俗称“淫鸟”,在鸟类中最善交合,自古便有“贞女不食鸽肉”一说。

    高审行到时,被丽容扰了“好事”、奋起自卫的两只鸽子,到此时仍未完事。

    他站在廊下,虽然身边没有别人,但脸上也是腾地红了,仿佛丽容所说的“不务正业”一词正是说他。

    因为被轿子抬走的人并非他所说的王氏母女,而是那个寡妇吕氏。

    傍晚的时候吕氏就到黔州来了,高刺史进城时,她在大街边跑出来,扑到刺史大人的马前、哭诉日子难过。

    高审行极为理解,一位封疆大吏总是极为关心民生的,尤其对一位弱女子的生计问题更是如此。

    陈赡的那个年轻貌美的妻子吕氏,在他最想关心她的时候却不翼而飞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让他心痛了好久,比眼前这个吕氏的哭泣更让他痛心。

    他曾经让县令李引大人察访一下她的下落,对于李引在一些事情上的守口如瓶、以及李引的办事能力,高审行都极为满意。

    李县令回禀:陈吕氏的邻人说她念叼过要回娘家。刺史问她娘家是哪里,李引说无从察访,据说这个吕氏是一对从南诏讨饭过来的老夫妻留下的,之后这对老夫妻就走了。她的娘家是哪里,估计只有她才知道。

    刺史大人端坐在马上,不让这个跪于当街的女人起来,极为痛心地看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

    直到有半盏茶的功夫,他才微微点头,因为再拖下去她也该没什么可说的了。刺史命令手下带她到了刺史府前厅、他为自己单独辟出来的、兼具办公与休息的地方。

    他让吕氏坐在那里,而刺史大人不理她,忙着吩咐手下一班人侍候着自己拟定上行、下达的公文,为李引的升迁做准备。

    下属们在这间小小的房间里出出进进,高刺史端坐在他高大结实的公案后边,有条不紊地分派着,而他们毕恭毕敬。

    刺史大人的效率也很高,连晚饭也不准备吃了。

    夫人崔氏带了丽容、苏殷两个儿媳去都濡县,他料定她们晚上一定会住在县衙中。他得赶紧地忙完了正事、才有心情陪吕氏玩儿。

    吕氏不敢乱动,规规矩矩地坐在角落里,她再也没有吩咐马县令替她关院门时的底气。她那时曾说过自己的一口气吹到马洇的头上去,马洇的官帽用绳子绑都绑不住。

    总算忙出个头绪来,刺史大人吁了口气,摆摆手让侍立的手下离去。手下知道,刺史大人要解决这个此时已经不哭不闹的吕氏的生计大事了,他们退了出去。

    刺史大人不招唤,他们谁都不敢再进来。

    高审行闭目养神,听着地下窸窸窣窣,那个女子膝行而进、挪到他的腿边来,随后一双手轻轻在搭在刺史大人的腿上。

    “本官听说马洇被罢了县令之职,我听说,是你一口气吹飞了他的官帽子?”刺史不睁眼,只问了这么一句。

    吕氏只凭他这一句话,就知道自己因何受到刺史大人的冷落。她低声泣诉道,“大人……奴家错了!可我敢得罪一位县太爷么!”

    “驴行驴道,磨行磨道,你知道就好。马洇那头驴……本官一句话,让他滚到码头上摇橹去了!”

    “老爷你对他尚且这样大度,为何对奴家却狠心至此!”

    高审行道,“你去吧,我会让村正照顾你的生活。”

    而吕氏却不吱声,十分大胆地将手伸到刺史大人的官袍子里面去,并且在里面蜿蜒而上、指尖像蛇一样钻入高审行衬衣的对襟缝隙里面去、直接抚到高审行的胸膛上来……

    高审行从回忆里面挣脱出来,他在廊下站得太久了。

    高审行暗自庆幸自己在最后的时刻终于抵住了吕氏的诱惑——完事后她曾经暗示留下来的愿望,因为那个时候天色已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