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516章

大唐马王爷-第516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豪情万丈,高声鼓动,从林后驰来了十几匹快马也没引起他的注意——只能说山坡上的桕树栽得过多、过密了,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当蹄声入耳的时候,黔州刺史高审行以及他威风凛凛的卫队,已经高张着刺史的旗帜驰到了众人近前。

    马洇想躲已经来不及,他噤声、尽量含肩缩颈往人后藏,还是被高审行死死地盯着。

    这个他来他去、他去他来侍候着同一个寡妇、背地里算计刺史的家伙,直到这时看到他,高审行还会让抑制不住地感到厌恶。

    刺史大人端坐在马鞍上,冲着马洇冷笑一声,“你在干什么?什么时候轮到你给谁请功?要让谁满意?”

    马洇嗫嚅着回禀道,“回大人,卑职正在督促着栽植桕木……是西州长史苏大人、七夫人、和崔夫人、县令大人让卑职督办的!”

    高审行再次冷笑,“卑职……看好你的人倒不少!本官怎么不记得委你什么职?”

    马洇的冷汗早就下来了,高审行看看一个月时间漫山遍野冒出来的桕树,他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去把张佶给本官叫过来!”他喝道。

    县令张佶飞快地赶到了,他一看现场的气氛,什么都已明白。

    ……

    崔氏、苏殷和丽容并未像马洇想的那样偷懒。

    她们在崔夫人的提议下去了都濡县盈隆岭,夫人挂念着她亲手栽到盈隆岭上的两棵桕树,她已经许久没去看它们了。

    她们到达时,发现县令李引正好也在,他正拉着两位老农蹲在地里察看苗情。

    有位老农说,“水后锄一遍,越锄越好看。李大人,锄地不仅是为锄草,把浇过水后板结的土皮锄松,有利保水保墒,不然太阳一晒……”

    话未说完,他发现县令大人已经起身,快步向着岭下走来的三位女人迎去。

    崔氏是临时决定到这里来的,本来她们的马车已经走到去澎水县的半路,崔夫人的提议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两个乖巧媳妇的赞同。

    在这里见到李引仿佛出乎崔氏的意料,她用轻快的语调问道,“李大人,可曾照顾好我们的小桕树?”

    说完,她就察觉了李引眸子里一闪而逝的尴尬,因为西州长史苏殷和七夫人丽容就跟在她的身后。崔氏意识到自己所说的“我们”,还有她不经意间的轻快语调,已经引起了她们的猜测。

    李引躬身道,“夫人,下官知道你们一直在澎水县栽植桕木,因而一直替夫人们照顾这两棵,”说完这句话,他见另两个人眨着眼睛,似乎更被他的补充提起了兴趣,他就更尴尬了。

    崔颖道,“好啦,口说无凭,我们得亲眼去看一看。”李引连忙转身带路。

    苏殷和丽容插不上话,不知崔氏在路上说过一句的桕树栽在哪里。等到了崖顶看到它们,发现它们与澎水县的也没什么不同。

    不同的是,岭头上风过于的大,在进入悬空平台的入口处,一边有一棵小桕树,被人用砍削的木条仔细支护着。

    崔氏走上去,伏身认真地看着它们说道,“不要让人碰到它们……”

    李引没有吱声,夫人又转身对两个儿媳道,“开荒时,我就从这里摔下去,挂到了半山腰……是李县令把我从悬崖下救上来的!”

    苏殷和丽容各自点头,感觉也没有合适的话,连“嗯”一声也不合适。

    夫人又问,“李大人,我的丫环说给你拆洗一下被褥,她可曾送来?”她感觉不能再绕在这些话题中了,本来就没有事,却为何这般绕来、绕去地绕不出去。

    李引点头答应着,表示被褥已经送到了。

    取水舀车底下有两个民役,他们在照看那头拉动舀车的牛。此时他们走下平台,与这位待人和气、而且曾经累日在岭上劳作的刺史夫人见礼。

    崔氏问他们的轮换班次、中午如何吃饭、如何休息,赞叹都濡县当前抗旱所用人力的节省,语调不觉间恢复了正常。

    但从盈隆岭下飞快地跑上来两名刺史府的护卫,对刺史夫人回禀道,“夫人,刺史大人在澎水县桕木林,他要夫人、长史、七夫人立刻去那里!”

 第883章 铁面无私

    崔氏问,“老爷如何知道我在盈隆岭?”说完她又后悔了。(全本小说网,https://。)

    护卫道,“刺史大人也不知,但他吩咐很急、此时脾气也不大好……我们便分头到刺史府、都濡县衙和这里来找。”

    崔氏有些惊讶地心中暗叹:啊!难道我平时就往这两处跑?我尚且不知觉、怎么却连护卫们都知道了!

    为了显示正常,崔氏没有立刻就走,而是问李引带两位老农上盈隆岭来干什么。

    李引将老农叫过来,与崔夫人解释锄地之要义。崔氏听罢对两个儿媳道,“保墒保水……真有些道理,我又可带你们做些事情了,明天我们就拿着花锄来!”

    两人应着,婆媳三人下了盈隆岭,上车往澎水县赶。

    高审行一个月内头一次到了澎水县,而且正在发火并指明要她们过去,崔氏、苏殷、丽容不约而同猜到了马洇这件事。

    崔夫人在马车中安慰两位儿媳道,“没事,万一老爷对马洇之事有什么苛责,你们不可吱声,都由我来顶着。”

    到黔州一个月来,苏殷和丽容竟然有二十几天未曾见过高审行,能够见面的为数不多的日子里,高审行也是在忙,偶尔与她们见面时,高审行也是十分威严而少言辞。

    此时听崔夫人这么说,不但是丽容,连西州长史苏殷也紧张起来。

    她们一赶到澎水县县衙,就看到那里的气氛很不对劲儿,刺史大人高居上座,脸色铁青。县令张佶在下边垂首而立、不置一言。马洇哭丧着脸,六神无主的样子。

    一见她们走进来,高审行没有像以往那样笑容可掬地给夫人让座,也没有看两位儿媳一眼,而是用手指了马洇,沉声问,“他是怎么回事?让他管事是谁的主意?”

    三人一听,再看看张佶不吱声,料想他也不敢大包大揽把事情兜下来。

    让一位刺史夫人、两位西州大都督的夫人站在堂下,刺史连个座位都不给看。而其中还有一位目前的职务正是西州一座上州的长史……高审行浑然不觉。

    因为他太气愤,而且气愤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堂下两边侍立的那些澎水县官员、衙役们,却从中看出了刺史高大人胸中的怒气,最为绝望的要数马洇和张佶县令,他们从刺史对待夫人们的态度上,看到这些天他们暗暗运作之事……恐怕要泡汤了。

    张佶想,马洇之事不成功,那么他拿出来打点的那些银子……能不动声色地退还给他也就算是好的了。

    他尽量表现平静,不令自己内心的惶恐影响到马洇。

    丽容不敢回话,就看苏殷,看她脸上微微的有些变了颜色。而此时,崔夫人首先回话,她朝上边的高审行稍稍万福了一下道,“老爷,你问的是这件事……是我提出来的。”

    高审行面无表情,听夫人说下去,“因为这一个月在澎水植树,马大人尽心尽力、跑前跑后,丝毫未受罢职之累,盐井周边那些成片的桕木,便是他一个月以来操劳的成效,连张县令也是认可的……”

    张佶连连点头,“嗯嗯”着表示赞同。

    高审行似乎已从最初的怒气中走出来,转而享受自己高坐、看马洇如丧考妣地饱受煎熬,他的脸色无比苍白,但汗流满面,刺史感觉气出了一些。

    他不打算放过他,马洇越是如此,越是让高审行想到他在自己面前惟命是从、而在吕寡妇那里稳操胜券的可恶样子。

    这样一个两面三刀的家伙,又要着意地在三位女人面前去表现!若不是自己来上澎水县一回,几乎就要让他再混到一个津丞!刺史有些心软,是自己的及时赶到,避免了她们受他蒙蔽。

    他微微一笑,感觉对待夫人应当适可而止,因为夫人的脸面便是刺史的脸面。

    他抬手示意一旁的衙役给夫人看座。衙役十分机灵,看出了刺史的意思,他只给刺史夫人搬过来一只凳子。

    崔夫人坐下来,但有些担心仍旧站在那里的两位媳妇。

    刺史道,“夫人,你总是这样护小,但知妻莫若夫,本官岂会猜不到这不是你的意思?因为夫人从来都不会干涉官面上的事。”

    他转向丽容和苏殷,“说说吧,是谁先提出来的?”

    丽容不大好再不吱声,闻言往前迈出一步,小声回道,“父亲大人,是我,是我先与苏姐姐说起的。”

    高审行重重地哼了一声,责备道,“一个媳妇,最重要是内外有别相夫教子,不掺与无关之事勾扯是非!难道来黔州一个月了,还未从夫人那里学会吗?你这般爱操心!难道在西州,峻儿就一次也不说你!”

    丽容的眼泪一下子盈满了眼眶,无声地跪了下来。

    正是高审行最后一句话触动了丽容的伤心事,另外她还怕这件事情真让高峻知道了,她猜不透对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有什么影响。

    高审行眯起眼睛再看苏殷,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夫人、还是丽容的表现他都是满意的,他也不在意在属下面前、对着西州大都督的两位夫人耍耍刺史和公爹的威风。

    其实,在丽容跪下来时,苏殷已经紧随其后跪倒在地。

    崔夫人和丽容的做法影响了她,自己不跪一定会引来高审行的怒气——虽然她已经看出,刺史的怒气此时大概没剩多少,他在虚张声势。

    苏殷轻声道,“父亲大人,正是媳妇与县令张大人先提了此事,如有不妥当,尽求大人苛责便是……”

    丽容抬起泪目,再对上道,“是我与苏姐姐先说起的,她虽是姐姐,但在家中我是七、姐姐是八,我不先说出来也许就不会有这件事情……”

    高审行不接她话,而是说道,“都起来说话。”

    崔氏又向上道,“老爷,让她两个坐下细说吧。”高审行摆手,衙役这才再搬来了凳子,算是刺史大人给夫人一个不小的面子。

    丽容抹了把眼泪坐下,刺史的话声调不高,但却句句说到她的心尖上。

    刺史说她“爱操心”之语,在别人听来可能是随口一说,但却让她想起高峻将她留在西州、带家中其他人赶赴山阳镇的事,想起自己因为张罗大都督护卫一事被柳玉如数落,想起自己在家宴上称呼姐姐丽蓝“老九”而引起高峻和柳姐姐明显的不快。

    不知,刺史的这句话会不会影响或加深苏姐姐对自己的看法。

    苏殷不坐,仍对上边道,“父亲大人,媳妇来黔州前,峻即与我和丽容说过:他说父亲大人公私分明、铁面无私,在至理面前虽自身有损也会倾力维护。他要我们在大人面前一定要谨言慎行,少说少支派、多做多领悟,以求学到大人为官之万一……”

 第884章 随机而应

    不论是刺史、还是刺史夫人、还是丽容,听了苏殷的这些话不觉心头一亮。(全本小说网,HTTPS://。)崔氏再看苏殷,感觉她的话不论是谁听了都挑不出毛病。

    这可是一位西州的长史!她在黔州刺史震怒后、不急着替自己辩解而采取的理解态度,更是一位儿媳对长辈尊敬和虚心受教的姿态。

    而且他们都听不出这是苏殷在刻意地恭维刺史大人。

    高审行很满意,苏殷若是一般性缺乏诚意的恭维,他岂会听不出来?不要说他了,就是堂下侍立的那些诚惶诚恐的官员和衙役们,也个个不是好糊弄的。

    但她说的很是诚恳,唯一让高审行持着怀疑的、是她说这些话出自高峻之口。这是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能够听得出来的漏洞。高峻对自己什么态度,高审行哪里可能不清楚!

    但别人不知道高峻怎么想,此时听起来,便是一位位居大都督职位的儿子,对父亲无比钦佩的由衷之语。

    高审行很满意,虽然只有他看清了苏殷话语中恭维的成分。他不想就此打住,还想在众多属下的面前、再把戏份拿足。

    毕竟一位正经的上州级别的长史,毕恭毕敬站立在底下听一位刺史的训导,这样的好戏不是谁都有机会看到。他哼了一声道:

    “峻儿既然叮嘱过你,为何还这样随便指手划脚……这里是黔州,不是西州,本官在政务上岂会像他那样粗糙!”

    崔氏在座上轻声提醒道,“老爷!”

    高审行将语气放得柔和了一些,因为他发现自己这番话下来,苏殷的脸上腾起一片羞红,而丽容如坐针毡,想来在西州从来没有谁敢这样对她们说话。

    高审行道,“一个草菅人命之官,案子审理得这样糊涂,还来向本官提醒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