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509章

大唐马王爷-第509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氖鞘裁矗

    这次苏刺史还从褚大人那里得知了一明一暗两个消息。

    苏亶认为,由于褚大人与长孙无忌的亲密关系、还由于高阁老做事不爱张扬的特点,其中的一个消息大概自己知道了、而高审行还不知道。

    高审行说只要他一句话、便可将西州长史苏殷叫到黔州来,这是夸口行为!无疑没有照顾苏大人内心里虚假的自豪感——西州女长史的亲爹坐在这里,你一个公爹耍什么气派!

    女儿的荣升虽说有你高府的原因,但西州定户等的大事走在各州前面、被户部树作了标杆,女儿的能力就只字不提么?诏书可是陛下下的!

    苏刺史久在官场,并非没什么谋划,脾气也是有的。他决定抛出其中一个消息给高审行听听。

    “本官到黔州来之前听褚大人说,赵国公长孙大人,已经正式给他的么子长孙润、向高府二小姐提亲,两府已问过了名。想来喜事也将临近了,亲家公听了,是否也很高兴呢?”

    高审行知道对方此时提起这件事的用意,天下人都以为,若论门第,高府与长孙府结亲,总是高府稍稍地高攀了长孙府。

    苏大人是在隐晦地提醒自己,不要以为台州是高攀了黔州。即便是,那也是彼此彼此——你高府不也同样愿意高攀?

    高审行真不知道家中的这个消息,也绝不会随随便便地就在苏亶面前露了怯。如果六弟家的高尧进了长孙家,那么他高审行岂不是更有昂头走路的资格!

    “亲家公,这件事本官早就知道了,”高审行撒谎说,“长孙润……不错,高大威猛。我那侄女可是挑剔得很哩,这门亲事由于她的挑剔,已经拖得过久了!本官得知长孙公子吵着要去西州牧场,连长孙大人都拦不住……可苏大人你看看……这两个娃娃的转机就来了!”

    他不可能说得多明确,还要防着话传到长孙府去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他相信苏大人一定听清楚了自己的意思——别看长孙润门第高,又是陛下内侄,还不得去我儿子的马厩里回回炉过过火,才有资格得到侄女的青睐!

    苏刺史心说,我花钱、花物到你这里来,可不是看你装摆的!你儿子再厉害那也算我女婿,你一个做老子的话再硬,还赶得上枕头风硬?!

    他还有一个更不可为外人道的小道消息,也是褚大人偷偷告诉自己的。褚大人丁忧乃是周公之礼不得不如此,不然,人不孝何以为官治民?

    但丁忧对于一位官员来说,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也许借褚遂良丁忧三年的机会,就有人顶上去了,或者皇帝陛下再看上了别人。

    那么这个消息的确实性就不必怀疑,焉知这件出自褚大人之口、又与褚大人相关的事件不是一次针对丁忧的未雨绸缪?简直就与褚大人捐钱之举异曲同工啊。

    苏亶、高审行是亲家,这并不影响两人为着各自的面子关起门来斗法,也不必担心传到外面去。

    因而高审行毫不掩饰的自得之态,让苏刺史几乎控制不住地、将第二个消息抛了出来:“亲家翁父子两个,一个黔州一个西州,一个刺史一个大都督,果然父英子豪,在行政手段上也让在下不由得不佩服!”

    高审行不语,但眼露笑意地看着亲家。

    苏亶道,“高大人一举端掉了都濡县新任的马县令,此事人人尽知,无人不赞叹刺史大人秉公办事、不计私名。此时再看我那位贤婿,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其中霹雳手段,却是令人震惊十分!”

    拿掉马洇一事,一直以来在黔州的影响都不小,高审行也对此事渐渐生出些自得,以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苏刺史道,“亲家翁,下官接下来要说的事只能你知我知,不可为外人道。”

    高审行心中不以为意,你能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机密事!

    “这也是褚大人私下里告诉在下的……原太子中庶子刘洎的倒掉,都是因为他儿子——西州司马刘敦行,到西州后倚仗着中庶子的威望不知收敛、处处与我那贤婿作梗,惹到我那贤婿动怒,一脚将刘敦行从文水县拉去、安插好的的两名嫡系踹去了马棚铲粪……”

    高审行不由得吃惊,他一直猜不透刘洎失势的原因,那么褚大人所说真是实情?他不信,“难道高峻往长安递奏章参奏刘洎了?这样说来他可有些过分!也不是我高府的行事风格……”

    苏亶微微一笑,“哪里用得着!事关机密,褚大人没有明说是哪位大人呼应了西州,但褚大人曾对在下说起刘洎——说他根在长安,触角伸到西州去支楞,当真以为高峻在长安无人?”

    高审行听至这里也就有些明白,他心中一片慌乱,已无暇在意苏亶说起此事的初衷。

 第870章 满额冷汗

    能够扳倒刘洎的,自身的体量一定不输于一位太子中庶子,甚至更大。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而这个人得知高峻在西州的行动后,在这么短时间里便在长安做出呼应,那么他与高峻又是什么铁打的关系?

    这件事从褚遂良口中而出,当然说出后是无从对证的。但以高审行的头脑,立刻就猜到了这人就该是褚遂良。

    褚大人与苏亶说出这么机密之事,当然是想借苏亶刺史之口将他的善意传递给审行、高府和高峻。

    高审行惊讶于高峻在西州的行为,他就敢在太子中庶子如日中天的时候,主动对中庶子新到西州任司马的儿子发动进攻!

    当真他是胆子大到没边儿了!

    万一输掉了怎么办?考虑过没有?!难道要将整座高府都拿来给他陪葬?!!!高审行有一瞬间头脑里一片空白,他下意识地伸手、在刺史座位的扶手上轻抚了几下,体会一下失去它的感受……

    这次他想张口再骂高峻一句,张了张嘴却没有骂出口,因为自己还坐在这里呢!

    要知道高峻与刘洎同为从三品,二人的对决对高峻是不利的。别的不说,高峻就是递个奏章上去,加急还在要路上跑六七天,而一位中庶子在皇帝面前说句话,瞬息可闻!

    有多少事的成败只在瞬息之间!

    苏亶冷眼看着自己这位亲家半晌无语、六神无主,额头上的冷汗也最不能掩饰他此时的惊愕,可又不能抬手去擦,只当是地旱天热吧!

    不然,不是将别人的视线引到了他的冷汗上去?

    此时苏刺史有些后悔,毕竟看到亲家的窘迫之态是不礼貌的。

    苏刺史将目光专注于眼前的茶盏,不去看他,心中又有些快意。把这么重要的事带给高审行,那也是两人关系亲近才会讲的。

    高审行一直以来,对干掉都濡县令马洇、总有些控制不住的自诩,偶尔便有个魏武挥鞭的感触,以为能有自己这般魄力的刺史、放眼天底下也没几个了。

    但高峻远在西州的一脚,就把几千里外长安的、一个位极人臣的太子中庶子……踹掉了……真踹掉了……

    此时再想一想八儿媳苏殷神话般地升迁,高审行虽然不明白、但选择了相信。

    要不是夫人崔氏的回府,苏刺史都不知道如何化解由自己引起来的尴尬气氛。

    ……

    崔夫人是赶回来取花圃中的那些树苗儿的。

    她只来得及移了两棵桕树苗儿去盈隆岭,然后就滞留在都濡县。她感觉在那里比在刺史府快乐得多了。

    那里自在随意、不必一看到高审行便想到他的背叛,每天可与丫环到盈隆岭上去、照看她们的小树,看看盈隆岭上长势极好的庄稼。

    李引在都濡县的抗旱搞得最是有声有色,他不但抗住了盈隆岭的旱情,而且将石渠从岭上一直修到了岭下来,延伸出去了十多里。

    畜力取水舀车的能力虽然已显不足,但他们精心修就的石渠,使那些悬崖下取上来的潭水几乎不会有什么损耗,还可以逐段关闭石渠上的闸门、等水在他们在想浇的、那块地边的石头池子中蓄够了再用。

    这总比许多人远程担水方便多了——他将担水的人用在了修水渠上,而且随着水渠的延伸,担水的人越来越不需要多少了。

    剩下来的那十来株桕树苗长得越来越粗壮,不能让它们再占用着刺史府后宅的花圃了。另外不论是她还是丫环,都以为盈隆岭上没有树就不大好看。

    李引经常到岭顶上的水车去察看,从底下的地里一边察看墒情、一边走上来由他决定下一段的灌溉方向。

    崔夫人与他提到要移树上岭时,李引县令没怎么考虑便答应了,他早就知道了这些树苗在她心幕中的象征意义。

    随之而来的就是李引心里有些不大自在——是自己的固执,让刺史夫人以这种种树、栽树的方式,排解多年前欺骗他的歉意。

    因为她移栽的那些树苗,全都出自于盈隆岭上那两株小桕树的种子。

    但是让李引下定决心娶一房夫人,这绝无可能。

    他总不能为了终结一段痛苦,就选择另一个并不能让他幸福的姻缘,岂不是把痛苦又转给了别人。

    另外,李引对目前的生活也不觉得如何的难,他能时时看到一个自己在意的女人,看到她高兴,自己也就没所谓痛苦。

    他能做的,便是顺着她的意思,努力做好本职、一步一步地升迁上去。

    李引对于刺史高审行的不轨行为早就知道,开始是为了不让崔颖知道后难过,后来是为了不将事情闹到令崔颖难堪的地步,他假装看不到,甚至还选择了装聋作哑。

    这件事在高审行看来,就是李县令的识时务。慢慢的,刺史大人再见到李县令时的不堪与尴尬感,也就不见了。

    此次回来,因为是白天,崔夫人并未叫丫环随行。她让丫环留在了岭上,告诉她中午的饭就找李大人解决。然后崔夫人自己回府来了。

    苏亶苏刺史惊讶于崔夫人的美貌,暗自里将她与自己的女儿进行了比较,除了她脸上稍显岁月浸磨的痕迹,崔夫人在任何地方都不落在苏殷之下。

    崔氏显然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家翁会由台州跑了两千多里路赶过来。

    苏刺史一边得体地夸奖崔夫人的容颜,一边礼貌地观察她。她听高审行说,台州和余杭捐了那么多的抗旱钱,脸上的就有了些心思不定的架势。

    她一边埋怨自己的丈夫,怪他不及时派人去都濡县通知自己,让他们夫妻二人同时落个不知礼节的名声,一边立刻再亲自去厨中盯着、做上来几样精致菜点。

    然后,经高刺史同意,崔夫人也端起了酒杯,陪亲家翁。

    这下子说到了他们的八儿媳苏殷就自然得多了,高审行几乎就插不上比夫人更为得体的话。桌上的气氛几乎因为崔夫人的到来,一下子更像一家亲戚了。

    更让苏亶惊讶的是崔夫人的酒量,看样子把他和高审行两个大刺史捆到一起、都不一定是她的对手。

    而高审行完全放任自己的夫人劝酒,他脸上的自得与满意终于再度浮现出来。

    千里来送钱、让亲家母灌到桌子底下……种种的失态……而这位亲家母的真诚而迷人的笑容、滴水不漏的劝酒辞令……令人不忍拂拒。

    苏亶最后就要找些理由了,他说,“贤嫂,兄弟在台州还有一大摊子事,总不能再喝了……!”。

    崔氏立刻道,“亲家翁,你这话我是理解的。就说我家老爷,为个旱情也是忙得昏天黑地……我就不留你了。”

 第871章 不想见他

    台州刺史本来是做了住两天的打算,被崔氏一说,只能起身说走。//全本小说网,HTTPS://。)//

    高审行甚是奇怪,夫人一到,待客之道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怎么此时连句挽留的话都没有。他听夫人对苏刺史道,“亲家翁也是身在公门,公务多的是。但我想,我台州的那位嫂夫人一定很想女儿吧?”

    苏亶感慨着,正是让人家说到了心事上。

    崔氏道,“你们刺史不便探望女儿,别说苏殷也是公务在身不能轻离公位。但我想我那位嫂子一定有些时间……莫如我们在这里定下,六七月时,就由我陪着嫂嫂去一趟西州如何?”

    此时苏刺史就更体会到崔夫人的善解人意了!感觉她不留客的言辞也是极为正常,还不都是为着自己的公务着想。唉!看起来,人家高大刺史仕途上的成功,也不算没有凭据了!

    他连忙答应,“这事务要说定!!下官就擅自作主,定在七月!七月暑气渐回,到时我自送夫人到黔州,与贤嫂聚齐!”

    高审行道,“那就一言为定。”

    苏刺史完全不像是喝了许多酒,竟然脚步轻快地走了出去,得了确实的信儿、能与女儿相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