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209章

大唐马王爷-第209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总是不无忧虑地例数高峻的不利之处,什么人少了、路远了、人和马匹在那么远的地方吃什么?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去找别扭,万一有人受伤连个收留的人都绝对不会有,等等。

    他天天说这些,别驾就不停地开解。柳玉如一开始只把高审行的话当作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担忧。但是慢慢的,她发现高审行的话里隐藏着的,是他对高府、对自己的担忧。他担心高峻那里万一闹得不可收拾,这边还没有想出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对应方法。

    他坚信高峻一定会出事,弄好了会拉着手下伤痕累累的残兵、灰头土脸地退回来。弄不好能不能回来还是一回事,随即而来的是一摊无法收拾的乱局。

    比如碎叶和伊犁河那边不依不饶地要个说法,要求赔偿损失、惩办肇事者……而这些无疑是他这个长史甚至西州都督都无力应对的。届时毫无疑问地要惊动长安、惊动父亲。每逢说到这里,高审行便不往下说了,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柳玉如在桌上听他絮絮叨叨的,总忍不住要站起来据理力争,她甚至都想质问高审行:你打过仗吗?知道不知道高峻的厉害?他到西州后什么样的阵势没有经历过,哪次不是全身而退大获全胜?

    但是最后,柳玉如都是强忍住,于情于理她都不能对高审行这样说话。她只想尽快地从饭桌边逃开,听多了高审行的话,连自己都有些相信了。

    柳玉如迷信地认为,不好的事情想多了,会成为现实。姐妹们谁都不说高大人,但是她知道这些人一定不止一次地想过高大人,但是她们聚集起的时候谁都不首先提起这件事。

    她回到自己的屋子里,百无聊赖,放于床头的那本《论语》是她独处时陪着她消磨时光的最好伙伴。她逐字逐句地研究,深入到字里行间中。有时都担心这样下去,万一哪天高大人回来,自己都要变成个老学究了。

    一想到高大人,她立即止住不往下想。认为自己想他想得多了,远在天边的高大人一定会受到影响,自己的那些思绪会缠绕到他行军布阵的计划里面去,打乱他的节奏。

    十多天后,长安又来信了,是高阁老写来的。高审行诚惶诚恐地拆开信来看,额头上冒出来豆大的汗珠子。

    阁老在信中把儿子呵斥一痛,说你到西州去干什么去了?怎么连自己的儿子都摁不住,任由他去胡闯?难道你不知道眼下的严峻形势?高丽有战事,不论是皇帝还是太子都不会乐见西边再起祸端。

    西州那点兵自保有余,根本无力驰援高峻。伊州、鄯州是有兵,但那都是各有侧重的,伊州震慑北边,鄯州防范吐蕃。高峻万一陷入麻烦,你到哪里弄兵去救他!

    阁老的信一点都没有掩饰对儿子的失望,甚至直言不讳地批评了郭孝恪,连带着把刚刚到任的高岷都说上了。

    高审行知道一向持重的父亲不是无故这样,父亲所说的结果极有可能发生。而高家在西州六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三位,别驾和都督都是高府的亲戚,出了事情连傻子都会想到是高家惹出来的,这该显得高审行有多么的没用!

    他惶恐,继而暴跳如雷,当着儿媳们的面大骂崔氏。

    从时间上看,这一定是她回到长安后对着父亲把什么都说了。

    高审行再也坐不住,亲自跑去西州找郭孝恪,求着他带自己去白杨河看一看。郭都督带他去了。

    他第一次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当看到那片坐落于白杨河边规模不小的牧场,高审行在一瞬间心里小小地佩服了一下儿子,但随即便在心里骂道,“你个不知死活的东西,放着好日子不过。”

    他们去阿拉山口了一趟,不但山口两座守捉那里早已经严阵以待,往上一直到峰口地势最险要的地方,都已经用巨石垒起了屏障。

    那里布置了弩支、古屯两城的人马,以及白杨牧的牧子,足足有七八百人,领头的陆尚楼和冯征两位牧监,他们各领一班,一人值守,一人回牧场里操持正常的事务。

    陆尚楼对郭都督说了一件事:高大人带人走的时候,请求郭都督想想法,在白杨河这里设县。郭都督思考高峻的提议,他认可。因为这是固化白杨牧乃至西州存在感的有力措施,他想着回去后便给长安上奏章。

    而高审行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要求陆大人,立刻派人翻过山口,到那边把高峻叫回来,就说是他的命令。高审行此时大概蒙了,有郭都督在这里,哪里有他一个长史发令的权力。

    但是陆尚楼说,“高大人走时严令,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许一人一马越过山口到那边去,违令者斩。”

    他说,高大人走时分析了形势,山口这边除了一百名守捉骑兵是正规的人马,其余的人虽多,但是都是杂凑。这些人凭借着山口的险要地势,能做到严防死守便是大功一件。冒然出去万一有个闪失,白杨牧就一点看家的人都没有了。

    郭都督深以为然,看来高峻对自己的力量是有正确的估算的。陆尚楼对高审行说,“再说高大人也没在那边,他是带了三百名护牧队去野牧了。”

    高审行忙问细情,陆尚楼说,“高大人往东去了,说是去野牧。”

    高审行问,“野牧?带走多少马?”

    “三十匹,”陆尚楼说。

    听了此话,不但是高审行,连郭孝恪都愣住了。

    三百名护牧队,护送着三十匹马去放牧。往东。

 第313章 兄弟相助

    郭孝恪与高审行从白杨牧场回来,一路上高审行问了郭孝恪几遍,高峻这是耍的哪一出。全本小说网;HTTPS://。m;郭孝恪虽然已经琢磨出个大概的眉目,但是他也看得出,这位高年兄是个稳不住窝子的人,俗话说的小家雀的肚子里留不住一泡粪,但是添乱却是大有能耐。

    因而见高审行相问,郭都督也只是装作迷茫不解地回道,“高兄,也许是他认识到了这样胡来是不妥的,已经改变了主意不再报什么仇了。但是脸子上下不来,就去野牧了。你放心吧,哪里就会有事。”

    高审行还是不放心,高峻要是去野牧的话,怎么只带了三十匹马?听了郭孝恪的话,他还是心疑,但是又毫无办法。

    郭都督回到了西州,就把长子郭待诏叫过来商议,“高峻此举,也许只是掩人耳目,不致于让牧场村的人一开始就炸了窝。但是我敢说他的主意没有变。”

    待诏道,“父亲,高峻兄弟的打仗向来是不按常法,他这样做,除了有你说的这一点外,焉知不是他的惑敌之计?如果真是去牧马,他不会在阿拉山口那里布下人手重点看守。”

    儿子的话让郭孝恪的推断更为清晰,没错。但是山口的那些人还是有些没把握,高峻就敢让这样一群杂凑的人去守山口,都督不放心。他安排郭待诏,把焉耆的军务交待一下,之后让他自带了五百人,去白杨河助守山口。

    待诏问道,“父亲,那焉耆怎么办?”

    郭孝恪道,“焉耆我亲自去坐镇。”他说,高峻是对的,白杨牧能够在远离西州的地方站住脚,光烧香不顶用。人家欺负到头上来还缩着不动,以后只会无法立足。但是他能帮高峻的,也只能到这个份上。

    他对儿子说,“你去了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加强白杨河的防务,但是不能领着人杀出去。我们是官兵,没有圣旨是不可轻动的。而高峻却不一样,这小子已经说了是去野牧,那么凡是有水草的地方他都能去。你只须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即可。”

    郭待诏答应了,领了人马往白杨河去了。都督立即着手写往长安的奏章,建议长安同意西州在白杨河划区设县,暂名“轮台县”,该县囊括弩支、古屯两城,石城、播仙两镇。

    这四处都因为有马匹入伙白杨牧,抱团的心是有的,在这里设县有基础。此议如获长安的准允,那么白杨牧便尽在这四处的拱卫之中。

    把奏章送走之后,郭孝恪便亲赴焉耆接替待诏,一应的西州公务都带到了焉耆去。他交待罗得刀,西州重要的信函与公文,要及时送往焉耆。

    而柳玉如在家里,更是一点高峻的消息都得不到。有时一想起来就坐卧不宁,她从罗得刀那里打听郭都督那边可曾有什么最新的消息,罗得刀摇头说,除了郭大公子带了五百人去助高大人,其他真的不知。

    她偷偷地察看高审行和高岷的神情,同样看不出什么来。这叔侄二人目前的状态好像是暂时相信了高峻去放牧的说法,在掩耳盗铃的心态下忙碌着牧场中的事情。

    有长史以及高家的威势在,高岷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把持了柳中牧场的大权。岳青鹤是个守成之官,又无什么后台,他不可能与高岷硬顶硬扛,柳中牧的什么大事小情都是高副牧监说了算,而自己只是个挂了名的大当家。

    头一天晚上,柳玉如躺在床上,又看那本《论语》引觉,她恍惚地看到书的后半部里好似夹着一张不一样的纸。但此时她已困到极处,不想去看个究竟。不然,万一清醒了,再想起高大人,就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她梦见高大人旗开得胜,赶着大批的马群回来了。她和樊莺、崔嫣等人奔出去迎接。高大人一见她的面,还像上一次那样,用一个拥抱补偿她这段提心吊胆的日子。她一激动,就醒了。

    天光已然大亮,坐在楼下吃饭时,就从院外来了一位信使。

    他是从鄯州赶来的。柳玉如得知,是高畅大姐这些日子胎动不安,睡不好觉,郭待封特意请了个假期在家里陪她。

    待封因着以前对高畅的误解,对妻子甚是大紧。但是他一个大老爷们,总是侍候不到高畅的心里去。一听妻子说是想柳玉如这些牧场村的姐妹,她现在这样的情形也不便走动,便立刻修书叫人来请这些人。

    柳玉如这些姐妹正是百无聊赖,一听有这样的事,便一齐看柳玉如。柳玉如自崔氏走后,也发觉长史和别驾在家里,她们多有不便。想想崔氏那时在家中搅和着,倒比眼下还像个家。

    但是她做为小辈,不好说什么,接到大姐的信,正中柳玉如的下怀。她与家中两位长辈说了此事,就忙着打点了要往鄯州去看大姐。

    所有的人都想去,只是谢金莲有甜甜在,意意迟迟地不好张口。别驾道,“你也放心地去,甜甜就由我来接送,正好与孟先生多有机会相见。”

    别驾又对女儿说,“你也别担心那些蚕,这事还是我教你的,根本难不倒我,”于是,去鄯州的事情很快就定下来。

    婆子说,“高小姐的胎动,正是在这样当不当、正不正的时候,可不能大意。这种事我倒可以跟着去看一看的。”柳玉如这才从婆子的话中了解到,原来婆子以前是专门的稳婆,接生、稳胎件件拿手,那岂有不带上她的道理。

    于是,这姐六个,连同婆子,就用了崔氏留下来的一套马车,找罗得刀大人办齐了过所,往鄯州出发。

    柳玉如偏不坐车,与樊莺二人各骑了一匹马。樊莺正好想试试高大人刚给她做的牛皮甲,当时就人、马披挂上了。

    而谢金莲、崔嫣、李婉清、丽容和婆子就坐在车里。大家出了牧场村,一时间天清气朗,如小鸟出笼,一路上说说笑笑,不几日便见到了高畅。

    姐妹几个见面,别的先别说,只让婆子上前察看。婆子说,“这不是大毛病,依我看,是大小姐活泼惯了,身边没个说话解闷的人,都是心病。只要每天熬一碗静心的汤水喝了,再有人陪,肯定是没事。”

    说着便叫下人们去买了食材,当天便亲自做出一道“酸枣莲子汤”,还加了龙眼什么的端给高畅道,“大小姐你只要喝上三天,保证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将来生个胖小子,大大的眼睛,聪明的脑瓜。”

    高畅深信不疑,喝下去竟然当时就说舒服,把柳玉如都看呆了。高畅对这些人道,“看来我兄弟是有先见之明,早早把安胎的人给你们找下了,他也不来看看我。”

    柳玉如这才说起了高峻要报仇的事情,“他都已经带人走了半个月了,郭都督那里一点信息都没有”。

    高畅听了焦急起来,她看到了郭待封,便让他借着假期,速去西州帮高峻,“有姐妹们陪着我,你一定要去。”

    郭待封一见妻子病好,而自己还有些时间,便带了护卫十几人,连夜往白杨河去了。

    柳玉如知道郭都督的两个儿子都去了白杨河,他们都从武,对高峻的助力是明显的,她的心里才渐渐踏实了一些。心说看人还在急难处,郭叔叔虽然对高峻出去胡闹态度上不大明朗,但是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