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差不多。但是,东莞那批货,时间对不上,也没有相应报关单,怎么办?”
“真是麻烦。这一单,只有造假账了。你先摸清木材报关进口流程吧,包括物流。其它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夜长梦多,这事抓紧办……”
……
一个人睡,总是长夜漫漫。
两个人,就不一样了。
良宵,总是嫌短。
第319章:神鸟模式(求月票)
李东文第二天就离开了鹏城,奔赴万州。全本小说网,HTTPS://。m;
八月。万州。
凉州已经初秋时节,万州还是炎炎夏日。
现在尽管是禁渔期,但桃花仙海鲜食街,仍然有鲜活的海鲜供游客品尝。
洲仔岛海域,方圆五百米的范围,是桃花仙公司的养殖场,每天在洲仔岛的滩涂和礁石区域,渔民通过地笼捕捉鱼鳖虾蟹,每天能收获几十吨渔获,足够海鲜街用了。
隔壁的澳头镇,有一片内海,也养殖着大量海鲜,禁渔期间,正是他们生意最好的时候,不但产品供不应求,还能卖个好价钱。
崖州和省城两个旅游城市,每天往来的吃货,就把镇上的海鲜消耗得差不多了。也有不少内地大城市的商贩过来,不怕价格贵,专门给高端酒楼供货的。
桃花仙的专卖店系统,海鲜到是没有断了供应,但供应量已经大幅下降,主要是消化上一季库存下来的冰冻海鲜。
海鲜冰冻个一年半载的,口感虽然差了点,但味道没啥大变化,食用一点问题都没有。在后世,冰冻几十年的“僵尸肉”,都有出现,而且还有不良专家鼓吹,食用也没问题。
李东文一到万州,就指示李清海,今年再增加十艘渔船,加大捕鱼量,同时,加大收储力度,周边渔民捕捞的海鲜,多收一些,储存起来,反正自家的冰洞足够大,不用也是闲着。
禁渔期,是禁止用各种渔网捕鱼,但钓鱼还是允许的。
李清海汇报:“咱们的洲仔岛附近,每天都有不少海钓客,围着岛转悠,经常钓上来一些大鱼,甚至连大鲭鲨都钓上来过。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凶猛的海鱼,好像都赖在这里不走了。”
张春来说:“下个月开渔了,我们就在洲仔岛附近狠狠捕上一波,一定是盆满钵满。”
李清海说:“附近的渔民都在传,洲仔岛之所以有这么多鱼,是因为去年孔二愣子的渔船在这里触礁了,抛了一船的渔获,把鱼引来的。”
李东文问:“酒店和码头,建设得怎么样了?”
张春来赶紧汇报:“酒店正在进行最后的内部装修,国庆节就能营业了。码头,预计明年6月份能完工。”
“那个物流产业园,进展如何?”李东文又问。
张春来和李清海对望了一眼,说道:“建设得差不多了,年底能投入使用。只是……招商工作进展缓慢……”
“怎么个缓慢法,实话实说。”李东文看不惯他们吞吞吐吐的样子。
张春来弱弱地说:“目前只有我们自己公司进驻,没有其它家了。”
“嗯?你们俩就是这样干活的?万州是不是太安逸了?”李东文不怒自威。
“我们,我们保证按时完成招商!”张春来和李清海连忙说道。
他们俩当年是见识过李东文的身手的,第一次见面就挨过揍的。
李东文看着这俩货小心翼翼的样子,又问道:“海鲜食街那边,生活污水是怎么排放的?”
两个人一愣,李老大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事来了?这都是哪跟哪啊?
张春来小心地说:“简单处理一下,然后直接排到海里了。”
“怎么个简单处理法?没有排污系统吗?酒店也是这样设计的吗?”李东文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把这俩货问的有点发懵。
李清海硬着头皮回答:“所谓排污系统,就是设置了一套化粪池,定期清理,污水沉降后,再排放。整个万州,就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
李东文:“没有咱们就建一个。你们跟万州官府联系一下,参照神鸟县的模式,跟他们谈。”
张春来说:“好的,马上就去谈。”
“万州这几件事,抓紧了,缺人就招人。”李东文安排万州的事情,就回通远去了,通远的农博会就要召开了。
李东文走了之后,张春来和李清海终于松了一口气。
张春来说:“关于招商的事情,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想出办法来,你平时点子多,你快点想想。”
李清海说:“万州这破地方,有个屁的工业,都是一帮农民,哪里能搞起来什么工业园区。”
张春来:“你跟我说这个,有用吗?赶紧想办法。”
李清海:“我哪有什么好办法。要不,咱们问问赵老大?”
这俩货口中的赵老大,就是赵灿光,他们原来是赵灿光手下的哼哈二将。
张春来说:“还是你小子聪明,赶紧问。”
张灿光一听是李东文亲自关注的事情,也不敢怠慢,就说:“这事你们要请策划公司,帮你们好好策划一下。我听说朱老三有一个堂哥,在鹏城做策划公司的,咱们公司的好几个项目都是他们帮着弄的。不过我不想去求朱老三,他是上市公司副总了,最近牛气冲天的。你们可以找一下孙猴子,他跟那个策划公司也很熟。”
“谢谢老大给我们指一条明路!”
张李两人立刻联系孙运圣。
朱六一这几年接了不少桃花仙公司的活,桃花仙俨然已经是他的纸老虎公司第一大客户了。听说万州又有新项目,二话不说,就带着队伍杀了过来。
朱六一到万州的时候,张春来和李清海正在和州里谈污水处理厂的项目。
王国峰州长对污水处理厂的项目感到十分不解,因为州里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划。
大海的自然净化能力是非常强的,琼省四面环海,自古以来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海里,这里的人们,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生活的,万州又没有高污染的重工业,哪里需要什么污水处理厂。
近年来,随着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生活污水处理的确是个问题,不少大城市已经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了。
但是,万州这种四线以下的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还没有排上市政规划的日程。
“这个规划,是不是有些超前了?”王州长试探着问。
张春来和李清海哪管你是否超前呢,李老大交办的事情,再超前也要办,而且必须要办好。
张春来说:“超前好啊,超前总比落后了好啊!”
李清海说:“神鸟,三湘的神鸟,才是个县城,已经开建污水处理厂了,就是我们公司建设的。全国好多地方都在建了,我们万州要跟上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跟上社会进步的大趋势……”
李清海就像一个政委,滔滔不绝地给王州长做着思想动员工作。
王国峰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关于建设污水处理厂,这不是一个小事情,你们公司先拿出一套方案来,我们州里领导班子也开会研究一下,然后咱们再来商讨。”
第320章:通远农博会(求票)
“帝释倾心崇二塔,为怜捨眼满千生。全本小说网https://。不因行苦过人表,岂得光流法界明。”
“好字,好诗!”
通远桃花仙酒店会客厅。
李东文正在为首届通远农博会题字。
孟斌,谷春吉,孙志林等一干县领导在旁边不断赞叹。
李东文这次没有用梅花篆字题写,而是使用了隶书,免得大家不识字,给自己找麻烦。
李东文还留了题款:壬午年秋题赠首届通远农博会。
孟斌书记现场向发出邀请:“农博会的开幕9月19日,欢迎李老板前来为农博会剪彩。”
“有时间的话,一定参加。”李东文不置可否,用标准的官话客套了一句。
李东文送走了几位县官,就去通远各处视察去了。
孟斌谷春吉等人,带着李东文题字回到县里,就开始到处翻书查找,研究李大老板这幅题字的出处和含义。
在场的众人,无人识得此诗出处,秘书班子翻遍了《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都没有找到。
孟斌感慨了一句:“咱们还是没文化啊!”说的秘书班子无地自容。
几位县太爷,辛辛苦苦求来的字,总不能连个出处都弄不明白,甚至人家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吧?
这年头不比后世,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度娘。互联网才刚刚兴起,网速慢的像蜗牛,而且还没有普及,度娘还是2岁的婴儿,贴吧都还没有上线。
想查找点东西,主要还是依靠文献资料,图书馆和档案室仍然是查阅检索信息的主流。
毫无目标的检索,无异于大海捞针。秘书党只能展开最原始的人肉搜索大法,电话求教老师和同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三天之后,传回来消息。
这首诗的确是唐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那个和尚。这首诗,隐匿于浩渺的敦煌文献中,湮灭在历史长河里。这批文献后来被英国人盗取,藏于大英博物馆中,被华夏学着发现只是近期的事情,《英藏敦煌文献》还在整理之中,没有出版问世。
秘书党们总算有了一个交代,这么隐秘的唐诗,的确不能怪我们孤陋寡闻,后世根本没有流传,就没多少人知道。
诗的名字是《大唐三藏题西天舍眼塔》,记述的是西天取经的故事。
孟斌和谷春吉听完秘书的汇报,就开始琢磨李东文的用意。
“咱们搞一个农博会,这李老板给我们来一出唐三藏西天取经,这里面有什么因果?”
“西天取经,好像是从长安出发的,咱们通远位于长安的西方,也是当年的取经路吧。”
“这也算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李老板大约是勉励我们,只要坚持下去,终能修成正果。”
“长安离通远并不算远,求取西经的道路才刚刚开始,与我们这个首届,也算应景。”
“嗯,可以向岳州长汇报了,问起来我们也不至于被动。”
“传闻这位李老板的书法功底不错。不知道给咱们题的这个字写得如何?我看隶书都差不多,要不要找几位书法名家帮着鉴赏一下?”
两位县官在这里瞎琢磨的时候,李东文正在兴致勃勃地视察自己的领地。
枸杞果今年又是大丰收,整体产量有所提高。
孙雅慧兴奋地介绍:“今年果期从5月下旬一直持续到现在,已经9月中旬了,还在不停地采收,看来至少还能采收一个月。”
“扩种的十万亩枸杞,长势也很好,明年就能挂果了。花生和玉米,下个月都要收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李东文很是高兴,调侃一句:“你现在都成了通远的地主婆了吧。”
孙雅慧的农场,现在占地是最多的。花生十万亩,油菜和玉米十万亩,每年轮番种,枸杞二十万亩,总共霸占了四十万亩。
孙雅慧说:“您才是真正的大地主,我顶多是个长工。这要是搁在从前,您肯定要挨批斗的。”
李东文又问:“你们农场这一块,有什么困难没有?”
孙雅慧想了想,说:“收割的时间太集中,人手不够。花生和玉米,几乎是前后脚成熟,正好赶上农忙,需要大量采收人员。而且那么多菜玉米同时上市,对销售也不利,如果能错开成熟就好了,我们就能常年供应菜玉米了。”
其实,桃花仙的菜玉米,已经错开了夏季,在秋冬之交收获,成功避开了蔬菜的丰产季节。十万亩玉米,供应全国的专卖店系统,这个数量不算多,还是能消化的。
李东文说:“人手不够,就多招人嘛。至于怎么错开季节供应,你们自己去想办法。”
视察完农场,李东文又来到了山上的蚕房。
孙晓琰介绍说:“公司自己的蚕房,已经扩大到3000间。我们还是要自力更生,不能过多指望那帮狡猾的农户,他们的春蚕都卖给外地蚕贩子,夏蚕我们才收购一百多张。秋蚕马上要收获了,还不知道能收上来多少呢。”
羊草沟乡的蚕农,夏蚕也养了一千张,但是多数是购买的外地蚕种,产量低,品相也不好,桃花仙公司根本不收。只有少部分购买了桃花仙天蚕种的,才达到收购标准。
李东文饶有兴趣地问:“农户那批外地品种的夏蚕,最后怎么处理了?”
孙晓琰说:“我们公司是坚决不会收的。他们还能怎么处理,就是县里出面,联系几家外地餐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