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573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573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
    场中也有听闻景谅到场而闻声而来的商家,原本是看热闹的,听四喜客栈出银子奖励学子,他们也不甘这个好名声被四喜客栈独占了去,也纷纷表示愿意慷慨解囊,出银子出丝帛布匹的不一而足,倒是把众学子们的心却哄哄的火热起来。
    一番闹哄哄之后,负责召集文会的学子出声道:“此次承蒙四喜客栈掌柜高义,免费为我们提供场地,并茶水点心准备周全,并带头解囊,让我等备受鼓舞。在此,学生谨代表诸位同窗学友们一起,向四喜客栈致谢!”
    说着拱手一揖,众学子皆随之一礼。
    四喜客栈掌柜一张脸笑成了花儿,连连拱手还礼毕,又喜气洋洋地扬声道:“能得众位学子们光临,实乃小店之荣光,是以,刚刚小店东家吩咐下来,以后,学子们但凡举办诗会、文会,四喜客栈都免费提供场地!”
    众人轰然叫好。又有爱玩笑的问:“场地免费,茶水点心可还送啊?”
    四喜客栈掌柜笑的畅快,跟他捡了银子一样,连声道:“送,送,都免费!”

  ☆、1186。第1186章 偷葱

有了四喜客栈为首的众商家支持,这一次文会自然办得热闹隆重。
    因奖银奖品丰厚,最后景谅决定,不仅魁元有奖,效仿科举之法,也分一等二等,共设十名奖励。前三名自然奖品奖银丰厚,后边七名则只有银两,而没有奖品。
    并由景谅出面邀请了书院的山长、教授数人做评判,来评定文章优劣。众人自然不能轻慢了县父母,景谅自然也成了主评判之一。因景谅又打发人上楼邀请徐襄,徐襄也起了兴致,欣然答应下来。
    江夏不懂做文章,只是跟着看热闹。特别是看着景家兄弟和长安、徐朗几个人都悄然参加了,她就更加有了精神,只看着自家孩子们蹙眉凝思,用心做文章。
    因景家兄弟初来乍到,长安徐朗更是生面孔,没人认识他们,等评定结果出来,却是那位召集文会的张姓学子拔了头筹。景卓也算脱颖而出,得了第二名,徐朗得了第九名,长安和景羡却都未被选中。
    长安还罢了,并无心科考,向来对读书并不看重,是以对这结果也只是一笑而已,并不在意。
    景羡却向来自傲的很,在家里也多以长兄自居,却不妨被弟弟夺了风头去,一时脸色青青白白的,很是难看。
    景卓不好上前劝慰,徐朗和长安则是不愿理会,于是越发显得他一个人站在那里,形单影只,萧索尴尬起来。
    江夏和徐襄见他如此,都忍不住暗暗摇头。
    初五,那小孩子的病情稳定了许多。因徐襄与江夏早就计划好了的,要去金陵过元宵,于是江夏与那老太商议,若是愿意,就带她们祖孙一起,她一路上替她孙儿治疗。当然,报酬就是老太做的鞋子。
    那老太之前还拘谨,却没想到,江夏提出这个建议,她竟是片刻迟疑没有地,一口应了,只用半日,就将家里物事收拾利落,所用的旧物,都仍旧央人送回那一间半老屋,祖孙俩就带了两个小包袱就来了。
    见她这般爽利果决,江夏对这老太印象更好,上船之后,就特意拨了一个小舱给她们祖孙用,一应吃用,都依着家里掌事嬷嬷的例。
    这一次去金陵,不但蓁娘跟了来,景谅也随船一并前往,去见顶头上司江越。
    船行江上,水波无声。
    景谅站在船头,任江风拂面,脸颊冰凉却无法让翻滚难言的心情平静:曾几何时,他还看江越如晚生后辈,一转眼,江越已经封疆一省,坐镇一地,成为跺跺脚朝野震动的二品大员。他沦落成了小小县令,七品芝麻小官,需要托庇裙带仰人鼻息。
    好在,经历了一番沉浮之后,他的心境远比之前成熟深沉许多,待徐襄寻了来,他回头时,已经能够平和如常地说笑,又随性地指点着大江两岸如画江山,自是一番高谈阔论、意气飞扬。
    说到兴奋处,两个人不禁吟诗,景谅还放声高歌起来,引得小子姑娘们也纷纷出舱来看,长安平时言语不多,却是个豁达性子,听得激动处,也随着唱起来。
    江夏坐在舱中没有出去,最初听闻歌声还笑那两人发疯,听了一会儿,就不再笑了,只静静凝神听着,任由心情随着歌声激荡。
    到了金陵后,见到江越,父女母女团聚、姐弟相逢又是另一番景象。
    又有喜事,囡囡在年前冬月又得一子,江家排行老三,取名申行,因生人时逢大雪,故又有小字冬瑞。江夏不由懊恼,当时自己就在左近,却不知囡囡临产,没能过来看护着……
    江越和囡囡反过来宽慰她,又道江夏去年打发来的两个医女极好,如今在金陵城都颇有了些名气,但凡有些脸面的人家,有女眷生产,都会登门来求。囡囡又道,她正应众夫人太太的请求,准备筹资替两个医女办医馆,专科妇人经产。
    江夏听了这话,心中愧疚之意略减,渐渐释然了。
    之前,江夏带着孩子们经过金陵,停留了两日的。但无论来过金陵没来过金陵的,孩子们对着十里秦淮的风光独好,都一样按捺不住意动。初八到达,初九就雇了画舫去游十里秦淮,看那燕莺声里脂艳粉光,景色无限。
    江夏和小鱼儿都是不喜拘束孩子的人,却早早告诫他们做什么事都不能失了分寸。于是,徐朗和长安都去正阳门外见识过得,这十里秦淮风景虽与京城不同,别有一番吴语娇软、波光艳影的风致,却也只是看个热闹,并不觉得如何。反倒是景卓看的心慌眼晕,很有些局促不敢抬眼的窘迫。
    江夏也带了女孩儿们一起出来逛街,却并没有乘画舫,只是沿了秦淮河逛过去,看两岸盛景,也游玩诸般铺子店面,指指点点,挑挑选选,玩的尽兴。
    金陵数朝古都,自揽江南盛景、一江风流,比之明州的繁盛、苏州的雅致,又自不同。
    十四日,百姓门首,沿街店铺,就都已经挂上了各色彩灯,又有装饰一新的画舫,灯火辉煌地游弋在江面之上,波光照影、灯火连波,一片绚烂光辉,恰如银河降世,落入凡尘。映衬着丝竹声声、歌喉婉转,还有衣香鬓影、宝马香车,形成一派大好盛世景色。
    江夏安排妥当,孩子们自有人护送着去逛街赏灯。她则只用徐襄一人陪了,抱了圆滚滚软乎乎的小儿子一起出行。
    过桥、走百病、挽葱……一番流连、热闹,至夜方归。
    第二日,曦儿悄悄给她嘀咕:“昨晚蓁姐姐随了人去偷葱了……”
    江南风俗,元宵节百姓门首挂灯外,还会摆一些香葱在门侧,未定亲的女孩子就会在这一夜去人家门前偷葱,偷得葱者寓意,这一年亲事有着,郎君如意,姻缘大好。
    江夏听得有意思,却听启娘在旁边帮腔:“蓁姐姐偷了好几家!”
    想象一下,漂亮的小姑娘手里拎着好几棵大葱……江夏实在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出来。

  ☆、1187。第1187章 悠游

徐襄江夏夫妇到明州的事情,早就传遍江南官场。徐襄在明州的所作所为,以及何时离开明州都已经是半公开的消息,至于徐襄离开明州之后的行踪,也多有猜测,其中猜测最多的就是,必定会到金陵城来见妻弟,也就是在任的江苏巡抚江越。
    一直到过年,还没见徐襄夫妇到来,还有些人失望地以为他直接回京了。却没想到,年后居然就悄然过来了。
    毕竟一大家子人,拖儿带女、丫头婆子的几十口子,自然躲不开有心人的关注。于是,一家子正月初八半下午到达金陵,初九一早,就有官员着了便装,轻车简从地登门拜会了。
    之后,登门拜访的官员络绎不断,而且,众人不约而同地保持了低调,不穿官服,也不坐官轿……让江夏莫名地想起一句话: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自己偷偷乐了一回。
    热热闹闹过完元宵,金陵城差不多的官员,徐襄也基本上见了一遍。正月十九日,徐襄乘船启程,一路往苏州去了。苏州的市舶司分所要‘扶正’,考察苏州市舶司筹备事宜。
    江夏也待不住,辞别了江越和囡囡,带着孩子们一起,跟着早春的脚步,往各地的茶园里去,踏春品茶,带着孩子们去茶山亲手采摘第一茬春茶,跟着炒茶匠人们选茶、炒茶、品茶。江夏还就地取材,琢磨着用茶叶做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龙井虾仁、茶叶熏鸡、香茶鸭……
    跟着时节天气一路向北,苏州碧螺春、杭州龙井、庐山云雾、再到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自然地,庐山、西湖、黄山、九华山……名山大川、壮美山河,也让孩子们大饱了眼福,开阔了眼界,豁达了心胸。
    又是一年春汛时节,顾青茗和江齐再次离京督造河工。
    江夏带着孩子们品尝过安徽八公山豆腐后,转而向东,三月烟雨下扬州,看瘦西湖春景,品尝春季最鲜美的桃花鳜鱼和河豚鱼。
    盘桓了五六日,方才离开扬州,顺运河北上,往淮安去。江夏得了信,顾青茗这会儿就在淮安督造河工呢,说是养了上好的青虾、长鱼,让他们去吃。
    看看黑了些却壮实了许多的长生连生,江夏不厚道地撇嘴,顾青茗大概是想念这一对双生子了吧?说什么请他们吃东西,不过是怕他们直接回京,他见不上儿子罢了。
    扬州到淮安将近四百里,江夏带着孩子们坐的是中等客船,顺风时三天就到,逆风逆水则需要七到八天。
    三月末四月初,多是东南风,船扯起帆来,行的很快,一天一夜就行了将近一百二十里,就到了高邮府。高邮临湖傍河,水面宽广,临湖有大片的湿地苇塘。江夏的船是半晌午到达高邮,若是赶路,可以不停,再赶上两日就能到淮安了。
    一路上安静的近乎隐身了的那祖孙俩突然找了来,老太一脸激动地对江夏说,她原本是高邮人士,后来才流落到了惠山。难得走到高邮,她想下船去看看,找一找祖坟,上上香。
    老太太抹着眼道:“也不知我这把老骨头还有没有回来的日子,这才厚颜恳请夫人,准许祖孙们下船去上上坟,也算给我老头子说说,有孙儿了。”
    老太既如此说,江夏自然不忍驳了她,于是命令靠岸停船。
    然后抽了两名护卫,另雇了一条乌篷小船,载了祖孙俩,去寻他们的祖坟上相祭奠。并让人搬了十多匹布帛,并无锡的特产到小船上,还拿了两匣子扬州点心过去,给墩子路上点饥。
    送走了祖孙俩,江夏也带着孩子们离船上了岸——若说水产,临着湖泊挨着运河的高邮才是水产最丰富的,哪里还用急乎乎赶到淮安去吃?
    那位想孩子的,且让他多想两日去,她要带着孩子们上岸,好好品一品高邮湖最原生态的水产鱼鲜去!
    高邮位于淮扬腹地,菜色口味也是介于淮安菜和扬州菜之间。一脉相承的高邮包子,比扬州包子略略淳朴些,似乎没有那么多讲究,却如同高邮这座小城,带着水乡特有的清鲜味道。
    这个时候,高邮的红油鸭蛋已经很是有名,却没有现代时那么多双黄蛋,就是普普通通的鸭蛋,却个个腌制的蛋黄红彤彤油汪汪,香的不得了。
    还有一道菜,却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那就是蟹黄汪豆腐。用的是高邮湖里产的螃蟹膏黄,垛田里的芋头,再就是高邮清冽湖水做成的嫩豆腐,一碗油汪汪鲜香四溢的豆腐端上来,只看得见满盘橙红的蟹黄蟹油,用细白瓷的勺子调起来送进嘴里,豆腐嫩滑的入口即化,与它同时化开的却是浓郁的蟹黄鲜香,溢满了口,豆腐都滑进胃里了,齿颊却还能留香许久。
    另外的两道菜却让江夏爱不释口的同时,隐隐有那么一点点罪恶感,却是高邮湖里出产的野禽美味。搁在现代是保护动物了,没人敢吃,这时候,却只是比家禽略贵些,并不稀罕。
    江夏带着孩子们游走西堤,看东岸杨柳依依,运河贯通;回首西岸,则是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往远处看,湖岸水草丰沛、芦苇翠绿……这个时候的芦苇还没长成,只有半米高,却碧绿绿一大片,填充着大片的湖岸,一直延伸到目光尽头去。
    运河东岸的护国寺,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屋宇连绵占了一大片河岸,船行河上,似乎都能闻得到镇国寺里缥缈蔓延出来的檀香气。
    如此,娘几个游走美景,品尝美食,一天工夫眨眼过去。掌灯时分,墩子和奶奶也转了回来。
    墩子奶奶过来致谢,并替相邻们向江夏致谢,还带回了谢礼——两坛子黄泥封口的醉蟹!
    在高邮食肆里吃饭时,江夏就听闻过当地人夸口过高邮醉蟹,还对她说:“如今季节不对,要吃醉蟹得初冬来。那时候,秋后膏满肉肥的蟹子糟醉好了,恰恰能够开坛食用。”把江夏和孩子们说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