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571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571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蓁娘嘟嘴,却仍旧忍不住笑道:“娘见了妹妹弟弟们,就不稀罕我了!”
    一众人说笑一回,江夏带着孩子们辞了徐慧娘,登车出门,往街上逛去。
    江夏逛街,向来随性,并不过分约束孩子们,又由着孩子们四下里看,各处逛,看新鲜玩意儿,看不同的民风民情,当然,也少不了品尝大街小巷的各色特色美食,又捡着能看上眼的玩意儿、新奇物事买了好些,晌午饭也没回来吃,就在街上一家米记小食肆里用了。
    别说,连蓁娘吃了这家的灌汤包子和甜酒团子都赞叹不已,直夸意想不到的好吃。
    迅哥儿就笑着给她普及江夏‘住大店吃小馆’的思想,又叽叽喳喳交流各自吃过见过的美食美味……竟说的热闹和气,完全看不出前一天的相看两相厌来了。
    至傍晚时分,江夏才带着孩子们兴尽而归。
    除了犊儿小子睡着,直接让奶娘送回房间外,其他孩子们仍旧精神头十足的,看不出半点儿疲态。
    江夏带着迅哥儿曦儿几个回去洗漱收拾,蓁娘却耐不得回去,而是让小丫头捧了自己得的点心吃食和玩意儿,径直去了祖母王氏屋里。
    徐慧娘带着两个儿媳妇还在归整行李,铺排布置各处,还要归拢家里的东西,然后准备应酬官吏乡绅各种关系,就没来王氏这边伺候。
    蓁娘走进来的时候,丫头婆子恰好没在跟前,王氏一个人歪在暖榻上昏昏欲睡。门帘子咔哒一声响,王氏闻声睁开眼看过去,就见一个花儿般的姑娘笑微微地走进来,王氏眼睛蓦然睁大,惊喜无限地叫道:“妱娘!”

  ☆、1182。第1182章 我们不管

王氏迷迷茫忙的,自觉大声地呼唤,却其实只是一声低喃。
    蓁娘并没听清她叫了什么,只当祖母呼唤她的名字,连忙加快了脚步,笑嘻嘻走过去叫道:“奶奶,我回来了!”
    王氏眨了眨眼睛,盯着蓁娘看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眼底却翻出一层泪光来。
    她吸了口气,将眼底的泪掩下去,撑起一片笑来,对孙女儿道:“奶奶的乖孙女儿回来了啊?玩的可畅快啊?来,来,快来给奶奶说说,去哪里玩了,见了什么……”
    蓁娘嘻嘻笑着,脆生生答应了,上前扶起王氏,拿了个大迎枕来给王氏靠坐好,这才招呼跟着来的小丫头,捧上一个精致的八角食盒来:“奶奶,我给您带了点心……您尝尝这个酥饼,用的居然是咸甜馅儿,但是真的好吃……还有这个麻团,里边塞了野鸡脯子,您尝一尝,是不是有些像鹌鹑馉饳儿?……还有,还有这个糟鹅掌,是不是比咱们之前吃的甜?我很喜欢,奶奶是不是也喜欢?……”
    蓁娘把带回来的点心一样一样送到王氏嘴边,一边唧唧咯咯地说着,一个人就热闹成一片,丫头婆子们转回来,却没有人插话,只在旁边笑着,偶尔附和一声,看着王老太太眼底的忧伤淡了去,换成满脸真挚开心的笑,仿佛人都年轻了好几岁一样。
    正如江夏说的,蓁娘是个活泼没心机的姑娘,经过最初的别扭之后,很快与江夏与孩子们熟悉起来。
    到腊月廿二日,要准备小年祭祀诸般事务,徐慧娘和两个儿媳妇更加忙碌起来。这天一大早,尹氏抱着孩子跟着徐慧娘过来,将未满四岁的女儿晨娘也送了来,托付江夏看顾着。
    蓁娘这个大的她都看了,小的也不好推出去,于是,江夏这边又多了个小姑娘。
    都说侄女随姑,景家这对姑姑侄女的性格却迥然不同。
    蓁娘是活泼爽直的性子,有什么说什么,为此得罪人都不自知的。
    晨娘这个不到四岁的娃儿,却安静得不像个小孩子。你给她说话,她就只用一双清澈黑亮的大眼睛看着你,抿紧嘴巴羞涩地笑。加上这娃儿秉承了景家女儿的美貌,肤白唇红,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不说话反而比说话更让人心里发软,很快,江夏就发现,迅哥儿、长生连生几个小子,都不由自主地把声音放低了,又拿了各种吃的玩的给晨娘……
    江夏看得一愣一愣的,失笑的同时,又忍不住有些酸涩:这儿子还没长大呢,就知道讨好漂亮小姑娘了,等长大了,娶了媳妇儿,哪里还记得她这娘辛辛苦苦的养育之恩?
    想一想未来,江夏突然有一点儿黯然神伤。
    二十二日,景谅赶在封印前去了衙门上任。
    当天中午,县里的乡绅们就在四喜楼摆了酒,给景谅接风。晌午后,就有人把帖子送上了门。徐慧娘带着两个儿媳妇要准备小年,要备办年货,又加了一个交接应酬……真是忙得脚不沾地。
    江夏不会插手景家事务,只安闲地带着孩子们写字、画画、玩游戏。
    悠悠闲闲地过了小年,廿六日衙门封印,该上门拜会的也来的差不多了,该准备的过年之物也备办的差不多了,徐襄也在这一天,结束了明州的差事,坐船悄然离开,一路沿着小河水网,过苏州,往惠山县来。
    廿八日,徐襄带着朗哥儿和长安到达惠山县城。景谅已经封了印,这一日早早起身,带着两个儿子去城外接了,与徐襄同船而归。
    姐弟相见,自然又是一番悲喜交加,一言难尽。当天晚上,接风宴之后,徐襄就与景谅去了书房。
    江夏回来看顾着孩子们都睡下,她也回到自己房间里等着徐襄,没想到一等二等的,她睡着了,徐襄还没回来。
    睡得迷迷糊糊的,床帐子一抖,有个人掀了被子上床,江夏迷迷糊糊问了一声:“几更了?”
    “快四更了,接着睡吧!”徐襄低声答应了,躺下去,妻子就如一条温软的泥鳅滑进他的怀里,伸手搂住他的腰,将自己完全放松,贴紧他的身体。
    他微微垂了头,用下巴磨蹭着妻子的头发,嘴角扯动,几乎是展开一抹微笑的同时,合上眼睛,睡着了。
    廿九日,徐襄随着景谅微服出门,去县城里查看几所危旧房舍,并买了米面肉菜送过去。
    有一家只有祖孙两个,祖母带着个生病的六岁孙儿艰难度日。那孩子天生体弱,劳动不得、生不得气、动不得怒,连平常小孩子跑跑跳跳也不能。徐襄和景谅去的时候,这孩子正犯了病,气息微微的,那老太却只能守着孙子哭,这一冬天寒雪多,孩子连着翻了几次病,老太攒的一点银钱早就花光了,四邻八舍能借的也借遍了,实在寻摸不来银子给孙儿瞧病了。
    于是,少不得去请江夏。
    一听说那孩子的基本病情,江夏就大概判断是先天性心脏病了。
    她看了看或写字或画画或游戏的孩子们,然后叫过迅哥儿和蓁娘交待一声,带了东英和水香出了门。
    孩子的病情比她想象的要好,看诊之后,江夏决定针药并用,一方面用汤药调节气血调养心脉,另一方面也尝试着用针刺激穴位,看能不能促进心脉修复。
    开了方子之后,江夏直接给了景谅,又对他交待,孩子体弱,之所以犯病与寒冷有很大关系。
    惠山是他的治所,他可是被百姓称之为父母的县太爷,初来乍到,自然要表现表现。慰问贫苦百姓是表现,帮助贫苦疾病更是表现。
    景谅立刻打发人去抓药。回头再看一共两间还塌了半间的屋子,黑黢黢空荡荡的屋子,还有旧床上那一床盖在孩子身上的薄棉絮……
    默了片刻,景谅示意徐襄和江夏出来说话。
    到了门外,景谅才对着江夏一揖,道:“慧娘把那房契都给我看了……眼下这等情形,这屋子是无法住了,我想,暂时让这祖孙二人住到那边去……”
    江夏拱手回了一礼,听他话说到一半就开口打断他,笑着道:“那是我们补贴给大姐的,景兄想用,尽管去给大姐商议就是,我们是不管的。”
    景谅脸上闪过一抹羞惭,不再多言,只是再次对江夏拱手一礼,然后转身打发贴身小厮回去,大概是向徐慧娘要钥匙去了。

  ☆、1183。第1183章 你竟是个坏的

晚饭后,徐慧娘才带着尹氏过来接孩子。尹氏寒暄两句,就带着晨娘回去了。徐慧娘却落在后边。
    江夏看出她有话要说,就将她让到次间的暖榻上,叫丫头上了两杯杏仁奶茶,捧在手里慢慢地喝着。
    “夏娘,”徐慧娘喝一口奶茶,缓缓开口,“下午你姐夫打发人回来要钥匙,说要用些日子……你也知道,他并非轻狂之人,既然开口,必定是真的有用,我就……”
    江夏哑然失笑,这两个不愧是夫妻,房契都给了,居然还一个二个地来给她解释。
    “大姐不必说了,当时我也在场的,姐夫还要给我说,我就给他说,已经给了大姐的,我们是不管的,有事让他给大姐来说。”
    说到这里,江夏压低了声音,往徐慧娘跟前凑了凑,笑嘻嘻道:“大姐来给我说,可是姐夫没给你好言好语地商量,抢夺了去?那可不行,等你兄弟回来就给他说,让他找姐夫理论去!”
    “没有!不是……”徐慧娘下意识地否定,开口,才注意到江夏眼中的戏谑,不由臊红了脸,抬手轻拍在江夏肩头,笑嗔道:“你竟是个坏的,就笑话姐姐吧!”
    说着,自己先撑不住笑了。
    笑了一回,江夏又喝了口奶茶,沉吟着道:“姐夫要那房子,是安置一对贫困无依的祖孙……大姐要做贤妻,不妨再帮一帮姐夫,就将那处宅子收拾收拾,做成个善堂……”
    “善堂?”徐慧娘显然没想到这个,听了难免有些意外。
    景家如今的境况不说比最显赫时,就是比临清时也远不如,自家的日子尚且拮据,自然就无心考虑慈善之事……
    江夏已经肃正了脸色,从容镇定地回望着徐慧娘,点头肯定道:“是。建善堂,可扶贫助弱,还可照料今日这等无依老幼、贫病,往远了说,是积德积福。往眼前说,则是替姐夫树立良好的官声、积攒民望。”
    徐慧娘也并非那不开窍的,先前是没想到,等江夏一说她也就明白过来,点头赞成道:“确实如此。只是……”
    “大姐可是忧心银钱无着?”江夏问。
    “是啊,行善积德自然是好事,可也是最费银钱的。贫病孤弱,吃饭穿衣看病,样样都要花费,而且一旦揽下来,就不是三两日的事情,那是积年累月的耗费呢!”徐慧娘微微蹙着眉头道。
    她也知道江夏的建议好,只是,没有银子拿什么来说事?弟妹给了她房子,她可不能再伸手跟弟妹要这种银子!
    江夏神态从容,睨了徐慧娘一眼,却只是笑笑不说话,反而低头喝起奶茶来。
    徐慧娘一看她这般形容,哪里不明白她已经是胸有成竹,于是立刻追问起来。
    江夏不疾不徐地咽下一口奶茶去,这才轻笑着缓缓开口道:“大姐别忘了我是做啥的。”
    见徐慧娘还是一脸茫然,江夏干脆笑道:“我可是郎中来的,咱们开善堂,也不一定完全是善堂。那宅子是临街的,临街的自然可以开成药铺、医馆。有了自己的医馆药铺子,给那些被救助的贫病之人治病抓药便宜不说,有了乐善好施的好名声,再有一两位医术不错的郎中,那医馆药铺的生意还能差了么?”
    徐慧娘脸上渐渐绽开一片欣喜来:“你说的是以医药养善堂?”
    江夏笑得很无害,缓缓道:“也可以说是劫富济贫!”
    “劫富济贫……这个好!”徐慧娘琢磨了一回,忍不住赞叹着笑起来。
    接着,江夏又给徐慧娘吃了个定心丸,她在京城的医馆如今已经带出了十几个学生,到时候,将京城医馆的主治大夫拨两个过来,再送几个学成的年轻医生过来,徐慧娘这边的医馆刚开业,有这么些人手打底子足够了。再从四里八乡的招募几个聪慧伶俐的孩子,从学徒开始慢慢教着,几年十几年后,就又是一批好手。当然了,救助的孤儿什么的,有合适的孩子也可以优先录用,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也可以安排些活计,尽量自食其力。
    说道的差不多,江夏又嘱咐徐慧娘:“但凡救助,也要辨清真伪,救急救病救老弱,但绝对不能救助那些好吃懒做的。”
    明明有手有脚,明明身强体壮,却装残疾装可怜博取同情做乞丐的,江夏是极度看不起的,也从不会施舍给那些人。依着她的心思,那些人就该送到矿山盐场里去做苦工,将那些人置于棍棒皮鞭之下,看他们还懒不懒!
    两人计议一番,徐慧娘强掩兴奋带着蓁娘辞了去。
    当晚,江夏与徐襄说了这件事,徐襄略一沉吟,道:“如此甚好。”
    江夏依着徐襄,笑微微道:“如此做,其实更想大姐姐有事操持着,别整日陷在家务里不得脱身。儿媳妇都娶回两个来了,那尹氏和尉氏看着也都是伶俐的,大姐姐还天天操心受累的,可没个头……关键是,操心多了,还不落好,何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