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539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539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定府已临近河南,临近太行山,山路难行,贫瘠清苦。
    所投宿的驿站,看房舍像是近两年修缮过,但走进屋门,却只见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外加一张床,竟是一眼到底,半点儿零碎儿没有。
    朗哥儿和长安经了几日,也算有了些经验,一见这等条件,就知道吃饭的家伙也没办法指望驿站了,于是分兵两路,留长安在驿站看着人人打点房舍、铺陈床品用具,朗哥儿则带了人匆匆赶往集镇上去,看能否买些菜蔬、肉食回来做饭。

  ☆、1115。第1115章 驿站雨夜

天色向晚,西半边天空起了乌云,眼看着要下雨了,被打发出来买菜的两个随从贪便宜,来到镇子边上,见这家院子外头有不小一片菜地,又有十几只鸡闲庭信步地在门前刨食儿。
    这一下子,肉菜都有了。
    两人寻上门去,与那来应门的老妪交涉几句,只用了三两银子,就买了十只鸡,两篮子菜。那老妪还从未见过银子,手里攥着雪白细腻漂亮的银锞子,忙着拔了冒尖儿的两篮子菜塞到徐家人手里。那模样,仿佛怕两个人反悔不要一般。
    等江夏和顾青茗到达医馆,跟着朗哥儿先一步到了驿站的东英已经把她住的房间收拾好了,床褥卧具都换了自带之物,桌椅各处也用水擦过了,连热水都烧好了。
    江夏与顾青茗多年老友,也是熟不拘礼,下了车互相拱拱手,甚至就点点头,就各自回屋梳洗休息了。
    快速地洗了个热水澡,将头发绞至大半干时,天色已经大暗。
    东英一边点上蜡烛,一边道:“要下雨了呢!”
    奉旨随行,势必要在最短时间里赶过去,下雨大概也不能停留等待……下了雨,路就难行了呢!
    江夏用头巾将头发裹了,也来到窗口往外看。只是申时中,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乌云密布,隐隐有风刮过来,晃动树枝叶片发出哗哗的响声来。
    “孩子们呢?可回来了?”江夏伸手掩下窗户,一边开口询问。
    东英立刻回话:“回来了……只是此处甚是穷困,也没什么市集,咱们的人只在村子里买了十只鸡和一些青菜来。灶上说了,做两只烧鸡,明儿给夫人公子带着路上添菜呢!”
    “有鸡吃已经很不错了!”江夏笑着睨了东英一眼,道,“让人去厨下说一声,别做什么烧鸡了,只把十只鸡都用大锅炖了,让大家都吃些热乎的。”
    东英回头看了看连翘,两个人对视一眼,也没说什么,快步出去,往厨下去传话了。
    在府里还罢了,如今大伙儿一起辛苦赶路,又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彼此都看着呢,自己吃着的拿着的,却让随行的人干看着……江夏做不出这等事来。
    大伙儿跟她出来受累受罪,她就尽量做到有肉大家一起吃。
    起了风,呼啸着,卷起漫天沙尘。
    有树枝折断的咔嚓声,还有砂石打在窗户上的沙沙声……
    东英冒着风赶回来了,冲进来,迅速关了屋门,一边拍着身上的沙土,一边道:“奴婢去的刚刚好,再晚一会儿,那烧鸡就入锅了。”
    好在,风只刮了一盏茶功夫就停了,周遭静了片刻,随即就是沙沙的雨声,由远及近,然后哗啦啦来到近前,急促地落了下来。
    朗哥儿几乎是踏着雨声跑了进来,一进门就朝着江夏笑道:“娘,今儿可累着了?”
    江夏拉了朗哥儿的手,顺势按了按脉,然后拿帕子替朗哥儿擦了脸颊上的几滴雨水,一边拿了两只小瓷瓶子交给他:“这是治擦伤的药……你拿去,看看有没有人要用。”
    从出京开始,两个小子就一定要骑马,三四天下来,江夏估摸着俩小子的大腿应该早就磨破了。早上出门的时候,她就注意到两小子走路的姿势不对,刚刚朗哥儿奔进来时故意掩饰了,却仍旧能看出来些来……若是她不问,两个小子怕是要咬紧牙熬着了。
    还真是,小小年纪就这么爱面子……她只好配合着,不说破了。
    朗哥儿脸上的笑略略有些生硬,臊眉耷眼地接过药瓶子来揣在怀里,抬头对江夏道:“那娘亲准备一下,儿子去看看,吩咐人把饭给您送过来。”
    江夏笑着拍拍儿子的肩膀,道:“让人把她们的饭都送到来吧,省的下雨还往外跑。再让厨下熬一锅姜汤,有淋了雨的都喝一碗去,咱们在外头,小心着些,别病了。”
    朗哥儿躬身答应着,转身去了。
    连翘撑不住掩嘴笑道:“哥儿指定回房了。”回房擦药去了。
    饭很快送上来,就如江夏吩咐的,一大碗炖鸡块,一大碗鸡汤时蔬,搭配的是白米饭。江夏就着时蔬吃了小半碗米饭,又喝了一盅鸡汤就饱了,剩下的让几个丫头分吃了。
    雨下的很大,敲打着屋顶瓦片儿,如爆豆一般的响成一片。
    江夏推开窗户,站在窗前往外观望。屋外似乎比之前稍稍亮堂了一点,没了风,雨水一道道直落下来,仿佛一条条水线关联着天空和大地。
    短短两刻钟的功夫,院子里已经是白晃晃一片积水……这样大的雨,哪怕明天停了,路也难走了。
    正在心里感叹着,一阵喧哗,透过雨声传过来。
    不等江夏吩咐,南芜快步起身闪出去,不消片刻就带了消息回来:“前头又来了一行人,押了好几辆囚车,听说是获罪的官员,押送进京候审呢!”
    江夏默默地点了点头,又看了窗外一眼,就将窗户重新关好。
    那边人喊马嘶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屋外似乎又只剩下一片雨声了。
    丫头吃过饭,收拾了碗筷正要送出去,外头又突然传来一阵嚎哭之声。天已经完全黑了,夜色深重,大雨滂沱,一声声不似人声的哀嚎传过来,不由人不脊背发寒,寒毛耸立。
    南芜再次起身出了门,东英则站在江夏身侧,做好护卫之势,一边低声宽慰道:“应该是获罪之人悲伤嚎啕……”
    能够押解进京候审的,官品势必不会太低。几天或者几个月前,他们还是受众人敬畏、奉承的人上人,转眼富贵成空、功名断送,锒铛入狱,甚至可能家破人亡,性命不保……有些心理脆弱的,熬不住哭泣嚎啕也属正常。
    江夏点点头,表示她了解。只是,世事无常,让人唏嘘感叹罢了。
    很快,南芜又探了信回来:“听说是淮安府的知府同知,让皇上一锅端了……哭的是淮安知府刘大人……奴婢听着声响不对,过去正好听到差役呵斥,说什么舌头都没了,还胡乱号丧……”
    江夏心头一凛,转头看向南芜。南芜以为江夏不信,又压低声音道:“应该是牵涉太多……”
    点点头,江夏转回目光,然后吩咐几个丫头收拾安置。
    躺在还算松软的被窝里,江夏瞪大眼睛看着床帐顶子无声叹息:若真是淮安知府,那就怕不是为了牵涉官员……只不知,下手的是大兴帝还是……菀嫔刘氏?

  ☆、1116。第1116章 大名府

雨下的急,倒是没下太久,初更时分就停了。
    那边的哭嚎也随着雨一起停歇了,这让颠簸了一天的众人睡了一个安稳觉。
    第二天,等江夏起身洗漱后,南芜已经打听了消息回来:“不到五更就走了!”
    江夏听得稍稍有一点意外,却也没多问,就此撂开了手。
    那位刘知府与她没有半毛钱关系,落得如何下场,她也不会操心,更不会理会。
    前一夜雨下的急,时间短,雨停了之后,雨水很快流到低洼沟渠中去了,路面上的积水不算太多,经过一夜之后,路况比想象中稍好一点,尽管如此,马车也被放在后头,江夏着了男装,只带了随身护卫和伺候的几个人,骑马赶路,其他人赶了马车,带着行李慢慢赶上来。
    也因为突发情况,接下来江夏和顾青茗换到了四喜客栈住宿。相对舒适合心的屋舍、饭菜,来略略消减马背上的颠簸之苦。
    等到了大名府,已经临近河道,再看经过的村庄,竟是一片死寂,鲜少能见到人迹。
    向当地的四喜客栈询问后方知,临河之地水患不断不说,没有水患的年份,百姓还会到河工上服徭役修堤……修河工极苦,累死、冻死者无数。时间长了,河两岸的村庄里自然就少了人烟。
    顾青茗之前走南闯北行商往来,各种事见得多了,颇有些波澜不惊。江夏虽然也不止一次见过流民,在书上更是看过无数次水灾、疫病……但亲眼看到一个个荒凉破败的村庄,还有那些村子里仅剩的孤弱老幼妇孺,她心里还是会触动,会难过。
    此时,马车已经赶了上来,江夏一行又恢复了驿站投宿,偶尔错过了宿头,就在空旷处扎帐篷安置……
    朗哥儿和长安,还有那些跟着出来的随从、学生们,渐渐地没了说笑打闹,一个个脸色沉重、静默起来。
    到达大名府,江夏就见到了皇帝的留的信儿,让他们到了大名府后,就留在大名府,防疫、调拨粮草,并协同做好固堤防洪的差事。
    四月中,桃花汛期已过,夏日的雨季还没有来到,河水水位逐渐回落。
    在大名府安置下之后,江夏就带着两个小子,还有十多名医学生往各乡镇村落去,分路调查有无疫病。
    顾青茗则调查堤岸维修状况,核查大名府的坪山仓粮米,并估算大堤加固所需钱粮……
    这一次,他们没有住驿站,也没有住四喜客栈,而是住到了一所民宅里,据说是之前圣驾到来时,乡绅们替出来的宅院。是一所很整齐的三进宅子,江夏带着几位女学生和丫头们住在三进,一进和二进分别是护卫随从和顾青茗带着两小子。
    顾青茗身负重任,自然是从到大名府起,就忙的昏天黑地,不见了人影子。
    江夏也是闲不住的性子。学生们调查了几日,确定大名府暂时瘟疫之忧,江夏就给学生们分了任务,一拨分赴各村镇做铃医,另一拨就在大名府的闹市街头摆了个摊子,给人义诊看病。
    自古至今,老百姓看病都是花钱费银子的大事,很多百姓得了病,都是能捱就捱着,实在捱不过了,才去抓一点治标之药,疼得受不住就止疼,吐得受不住就止吐,泄泻的严重了就止泻……总之,若非大富之家、格外惜命者,大抵都是这么捱着过来的。京城里下来的太医义诊,据说真有那困苦的,还有汤药丸药施下来,城内城外但凡闻了讯息的百姓哪有不赶紧着来的,江夏让学生们摆出去的摊子,不到半天,就几乎被闻讯而来的人流给淹没了。
    人太多,堵塞了交通不说,只怕拥挤推搡之下发生什么踩踏事件。紧急之下,江夏赶着在城中寻了一处临街的空铺子,将义诊搬到了这铺子里,并发下告示,义诊每日限在两百人,每天早上五更起,在门外发号,拿到号的人当日就诊,拿不到的,只能等待次日早些过来。
    于是,继之前的无序拥堵,如今就成了,每晚都有人穿了棉袄、或干脆搬了铺盖来义诊馆门前留宿排号的。好在,大名府不像京城宵禁严苛,衙役们夜里不过是多来转两遭,倒也没惹出什么事来。
    江夏把学生们分派下去,朗哥儿和长安也被她派了差事,就是负责义诊派号、秩序维持,又因为要根据情况施药,两个孩子派号的同时,还要登记应诊之人的姓名、年龄、住址、家庭成员等等。
    只过了一天,朗哥儿和长安就想出了应对可能造假欺骗的措施,凡来应诊者,必须携带村里相邻的联保书,至少三位乡邻署名(手印)证明方可得到施药。
    这个法子虽说并不能完全杜绝伪造、欺瞒,但毕竟是两个孩子,能想到这个法子已经很不容易,江夏也就欣然同意,让他们自己告示实施去。
    如是安稳了两日,江夏这一天晚上回到住处,就见顾青茗一脸疲惫地等在她的院子里。两三句话之后,江夏才了解,这位居然是来抢人手的。于是,义诊那边的事情就完全交给了学生们去打理,朗哥儿和长安两个小子,连通他们的小厮随从,都被顾青茗拉了壮丁,去坪山仓筹算粮仓库存、以及两年内的进出账目去了。
    第二天晚上,顾青茗再次过来,脸色就轻松了不少,连连向江夏道谢:“两个小子的算术账目竟然不错,就连他们身边的几个也都能写会算的……也算是救我于水火啦!”
    江夏瞥他一眼,淡淡道:“孩子们年岁还小,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耐不住你过分压榨。”
    顾青茗得了甜头,原本还想着打江夏和几个丫头的注意……这些人可比两个小子和小厮们厉害的多,平日里多替江夏管家理账的,不说以一抵十,抵平常人三五个还是有的。可江夏这么一句话,竟让他有些张不开嘴了,讪笑一声后,才道:“虽说有小子们帮忙,我那边略略轻松了些,但粮仓、河道,粮米往来账目繁多且混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