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370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370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邢氏却摇摇头:“自从这孩子过了十四,就有上门来说的,可他总说好男儿先立业再成家……一来二去,都到十八了,我们也急,可他就是不往那边儿上心,牛心左性的,旁人着急也无可奈何呀!”
    江夏点点头,心中盘算着,又道:“孝贤既然有志,那且让他明年下场之后再提……”
    邢氏叹口气,道:“也只能如此了。”
    说着,她抬眼看向江夏:“说起来,你家越哥儿也不小了吧?”
    “过了年也十八了呢!”江夏点点头,笑着道,“那也是个倔的,这次回乡参考,怎么也要自己,连带小的也跟了去,都不让人省心。”
    邢氏笑道:“那孩子看着就是个有担当的……考得指定不错吧?”
    江夏笑笑:“府试第二,院试倒是得了个案首。这不,考完也不回来,带着齐哥儿去江南游学了。”
    邢氏笑起来:“我就说,那孩子看着是个好的!……这么说起来,明年指定也要下场参考了,可惜,不是在京里,不然,他与孝贤倒是能一起。”
    江夏笑道:“我倒是觉得,师娘不必为这一次考试遗憾,他们哥俩都有出息,以后少不了在一处的!”
    江夏这一句话说的是越哥儿和王孝贤科举高中之后,入仕为官,还是同僚……只不过,因为这些还没能实现,江夏说的比较含蓄。但这样的话,却极合邢氏做母亲的心思,这话听着真顺耳,比夸她自己个儿都让她欢喜。
    两个人说说儿女、弟妹,又不意外地聊一聊女人最关注的家长里短,说着说着,江夏自然就又问及了瑗娘的婚事。
    邢氏又叹息道:“这也是个倔的,给她说亲的也不是没有,有官家子弟,也有富贾巨商,可那孩子就是不肯应一声,问急了,只说想寻个心胸磊落的,有才学、有志向的,而不要那些凭借父辈祖荫,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
    说起女儿的婚事,邢氏更是一脸忧心。
    儿子不肯谈论婚事,终究还是要等着立业。再说,男孩儿稍微大上两岁也不愁,若是能够金榜题名,届时能够找的媳妇儿肯定不会比现在说的这些差。但女儿不行呀,韶华易逝,容颜易老,女儿到年都十七了。十七岁的女孩儿未出阁的有,但连亲都没说的,确是不多了。若真的再蹉跎耽搁上两年,一旦过了二十,女儿年华老去,哪里还能说得上好亲事呀!
    听邢氏这么一说,江夏倒是心里一亮。
    之前,她曾经动过心思,想帮着任川南问一问瑗娘,之后,事情繁多,就给搁到一旁了,如今听邢氏这么说:心胸磊落、有才学、有志向……这条件倒好像替任川南量身打造一般呀!
    江夏暗暗斟酌了一回,笑道:“师娘,我说您是多虑了!析文往来的新贵们倒是有些未婚配的,师娘若是放心,不若我去问一问?”
    邢氏正愁的慌呢,一听江夏这个提议,立刻眼睛一亮:江夏的夫君是上一科的状元,又老成持重,进入内阁也将近一年,在年轻官员中,绝对是领袖人物。能与他走动往来的,指定都不会差了……

  ☆、766。第766章 地锅

江夏只是给搭个线,却并不想做媒。她与邢氏约定,她回去让徐襄问问,把他的那些年轻同僚们请一请,正好他们家的莲子熟了,可以来个游湖采莲的聚会,届时,让邢氏带了瑗娘过去。
    “……师娘放心,到那天,我会再请几位年纪相仿的夫人姑娘过去,大家隔着一片湖水,能互相看见,还不至于落了他人口舌,成与不成,都不必担心。”
    这样安排是极周全的,邢氏自然欢喜。又觉得江夏能够在短短时间内想到这样的安排,也是真的心思灵透呢!
    她连声道着谢,却听江夏又道:“师娘,我提前给您说个话,您心里有个数。我和析文毕竟年轻,若是有合意的,还是另寻年纪大有声望的老大人才好。”
    邢氏本来并没想到这个,听江夏这么说,又言语诚恳,心里就对江夏更是满意了。世上热心人不少,但热心之后,却不居功的,却不多见。若说,之前她待江夏更多是看王太医的面子,从这件事后,就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真正拿她当自己的孩子心疼了。
    正事儿说完,两个人转了话题,说说江夏新买的园子,又说说中元节放河灯……
    不多时,瑗娘带着几个弟弟妹妹转了回来。
    几个小的玩的欢,笑逐颜开的,向来沉稳文静的瑗娘也是脸色绯红,就不由得人惊讶了。
    江夏瞥了瑗娘一眼,见她的目光与自己相遇之后飞快躲开,江夏大概就猜到发生了什么了。应该是瑗娘半路回来过,却恰好听见江夏与邢氏正商议她的婚事……这姑娘应该是害羞了吧!
    很快,王太医也转了回来,大家也不分内外男女,团团围坐了一大桌,热热闹闹给邢氏贺寿,闹到下午未时初,席面儿才散了,江夏带着两个妹妹辞出来。
    到家,江夏就打发了小厮往衙门里去,给徐襄传话,就说自己做了鱼锅子,让他邀请任川南回来用饭。
    任川南早前曾在江家做先生,都是极熟稔的。后来,北新桥宅子翻修重建、十刹海这边的园子修缮,都是任川南给设计打理的,与自家人也没什么差别。江夏也不止一次做了好吃的就让人去请任川南了。
    说是鱼锅子,也不是江夏信口开河。
    说起来还是前几日采买上买了几条鲜活的大鲤鱼回来,个顶个都有五斤以上,据说是从黄河鲤鱼,顺着运河水上来的。
    如今家里的湖面大了,江夏又爱吃鱼爱做鱼,于是特意交待了采买,遇到好的鲜活的大鱼尽管买回来,她让人在湖水的边角设了两个百十平的网箱,买回来的鱼,分素食肉食分养在两个网箱里,这样,随时想吃鱼了,拿只抄网去湖里一捞就得,真是便宜了许多。
    而江夏的鱼锅子也不是第一次了,也是她有一次想起了在现代吃的一种地方特色,叫地锅的,就让人去铁匠铺子里打了只大炉子,装了大号的的铁锅和烟囱,下边还装了拖车,可以随意在园子里移动。若想出城狩猎、野炊,也尽管搬到车上带着,都省了埋锅造饭的过程了。
    这地锅说起来并不复杂,其实就是个简单的柴火灶,又配备了卡在锅上的桌子,人就围着大锅吃饭……那模样,很有些村户人家围着锅台吃饭的感觉。
    当然了,村户人家不觉得这样好,但吃惯了精细饭食的人们,能够围着大锅,直接从锅里吃菜吃饭,不说热闹有趣,就刚出锅的菜的味道都不一样,真的是特别热乎特别好吃,比火锅子更诱人食欲!
    常常是大家围着锅子热气腾腾地吃着,随意自在地聊着天,说说笑话,不知不觉地就吃撑了!
    打发走了人,江夏稍稍休息了片刻,囡囡和小妹也去小憩了一会儿。未时末刻,江夏带了两个小姑娘一同往园子里去,准备捞鱼做鱼锅子去。
    姐三个还没进园子呢,就听得前院的人跑进来回报,说是顾二爷、郑家表少爷和白启文白先生一起来了,已经在大门上下了马,前头张守信将他们暂时迎着,请进小花厅里去了。
    江夏笑了:“他们倒是来的巧。都不是外人,也别在前头拘着了,让人直接请到后园里去,我正想找个人帮着捞鱼呢!”
    一年过半,这三个人来,应该是与她沟通上半年的账务的。当然了,即便都是这几日进京,能凑这么巧也难得。
    添了三个人,仅仅炖个鱼锅显然不够了。
    江夏索性带着两个小丫头直接去了厨下,去看那边可否有用的上的食材。
    结果到厨下一说来意,枝儿就笑了:“夫人,您算是来找了,西山的庄子上刚刚打发人送了几只大鹅过来,还有二十几只沙鸡。用大鹅做主料,沙鸡提味儿,应该错不了。”
    沙鸡是一种鸟类,大小如鹌鹑,单独吃一般只能用来吊汤。如果搭配大型家禽烹饪,则能够显著提高菜色的鲜美。
    江夏一听就乐了:“这些人还真是有口福啊!”
    于是,交待了人去杀鹅清理,又去冰窖里把冰鲜的沙鸡取出来,一并送到后园子里去。
    一只大鹅,最小的也得五六斤,喂养的肥大的,甚至能够达到十斤以上。再加上几只沙鸡,可是能炖一大锅肉的。
    江夏索性让人又搬了一只地锅过去,两只锅子往听雨轩临湖的露台上并排一摆,菜还没做,就已经气势十足了。
    这边摆好了摊子,顾青茗、郑广达和白启文也到了,江夏与他们稍稍寒暄了几句,就直接把抄网一递,毫不客气地指使几个人去捞鱼。
    那边捞了鱼,送去厨房,不多时,大鹅、沙鸡剁成块儿,鱼切成段,还有做地锅要用到的蘑菇、青菜、豆腐、豆芽之类的配菜也一并送了过来。
    毕竟有顾青茗等人,江夏就不好亲自下手了,换了枝儿掌勺。就见那大火生起来,锅烧热,一阵吱吱啦啦的爆炒声之后,两口大锅很快就添好汤开炖了。
    江夏在旁边帮了个小忙,就是把枝儿带过来的发面拍打成饼子,贴再铁锅一周,那啪啪的声音,真是清脆响亮,透着爽利!

  ☆、767。第767章 厚此薄彼

任川南也没觉意外,很欣然地随着徐襄到了徐家。他们到家的时候,两只锅里的菜都炖了大半个时辰了,热气蒸腾、奇香四溢。
    任川南与顾青茗相熟,与郑广达和白启文也是见过的。倒是不觉生分。
    大家略做寒暄,就谦让着围着鱼锅坐了。鱼肉相对好炖一些,是以,江夏安排的是先吃鱼,后边再吃鹅肉锅。
    这个时代,没有激素催肥的养殖鱼,不论大小,都是野生野长的,体型都偏纤细的流线型,六斤多重的鲤鱼,剁了足有小二十块,锅里江夏加了两根肋排去腥提味,还有一点点豆芽儿打底。
    灶里的火差不多熄了,余烬烘着锅底,也温暖着围坐的众人,尽管秋意不深,在这傍晚时分,这份温暖竟然也让人舒适无比。
    徐襄不能喝酒,大家也都没有拘束的,江夏挥挥手招呼一声,拿起勺子替白先生盛了一块鱼。能坐到一处,就不分什么官职身份,大家只按照辈分和年龄论,白先生年纪最大,所以被众人尊重,谁也没有异议。
    接下来,自然各人自己动手,盛菜开吃。
    一块鱼吃下去,半碗汤喝了,众人脸上已经多少见了些微微的细汗。
    徐襄斟了一杯茶,江夏则举了酒杯,与大家共饮。
    鱼肉细滑白嫩,几乎入口即化,吸了鱼鲜的排骨,竟然也丝毫不腻了,任川南最好这一口。
    三两圈下来,一锅鱼已经下去大半。江夏就命人换了炖鹅上来,重新开锅,又一轮饕餮盛宴。
    鱼肉鲜嫩,鹅肉浓香,还比较有嚼劲,一块块深红色的瘦弱块,咬在嘴里浓香四溢,而且越嚼越香,越吃越想吃……大家也不用让,各取所需,自斟自饮,吃的完全停不下口。
    满满一大锅鹅肉,又吃了一半,众人的速度才稍稍缓了些,重新送上酒来,大家这才慢慢吃着,喝酒聊天。
    吃到差不多了,江夏使个眼色,任川南随着她离了露台,往小小的码头栈桥上去。
    小小的栈桥延伸进湖里,边上泊着两艘小舟。
    江夏就在栈桥上站住,看着星光下的湖光粼粼,轻声开口:“多日未见任先生,不知任先生近况可好?”
    任川南落后两三步,同样看着湖水道:“承江夫人询问,小可日子还是那般,上衙回家,再无它事。”
    江夏话题一转,直奔正题:“前些日子,任先生还提及婚事不顺,如今可有着落了?”
    任川南一听这句话,心里已经大概猜到了江夏请他来的目的了,心中难免微涩,面上却是一片欣喜,连忙拱手道:“劳江夫人惦记了,小可的境况,夫人也是知道的,薪俸微薄,养活自己尚且勉强,想要娶妻成家,谈何容易。”
    江夏回头看着他笑了:“任先生才学好,又擅于建园子,怎可妄自菲薄。”
    略略一顿,也不等任川南开口,江夏又道:“说起这个,我就先说一件事,四喜客栈多次图纸描绘,都是先生劳心费力的成绩,之前,我就与合作的几位东主商定了,不给先生酬劳,只给先生一分红利。不多,竟忘记与任先生交待了。”
    “哎,如此怎么使得,使不得,使不得……”任川南自己觉得,常常来江家混吃混喝,江家每季做衣服,都少不了他的份儿。他不过是帮着画几分建楼的图样子,动动笔的事儿,哪里还能要报酬。是以,江夏之前没说,他也完全没想到,今儿江夏突然告诉他,他在四喜客栈里有一分红利……一分,听起来不多,但搁不住四喜客栈遍布大江南北,上百几百家分店,一分红利,对他来说,也绝对是天文数字了。
    江夏笑起来:“你也别推拒了,那是在商言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