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227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227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夏站在荒草丛生的院子里,默然许久,叹了口气转出来,招呼江越道:“这边如此模样,我们索性先去给母亲上坟吧!”
    越哥儿答应着,旁边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立刻自告奋勇站出来,要陪着一起去坟上,又各自匆匆回家拿了锄头、铁锹等物过来,随着江夏和越哥儿身后,一路出了镇子,往西边一片荒地里走去。
    松林镇的西北有一大片松林,故而得名。
    这一大片松林,据说是几百年前一个大家族的祖坟,那个家族每逢有人故去,下葬时都会在坟周围种上几棵松树,十代几十代传下来,几棵松树蔓延成了一大片松林,到如今,松林仍在,曾经可能存在的老坟却已经都不在了,那个曾经兴旺了几十代的大家族也早销声匿迹,没了痕迹。
    如今,松林后边倒是建了许多坟,不过都是镇子上各家各户的坟地,一家几座十几座的。
    夏娘和越哥儿的母亲贺氏,就葬在此处,不远处是江氏祖辈的坟。江夏瞥了一眼,夏娘的祖父和曾祖父居然都有妻有妾,可想而知,曾经的江夏也称得上是小富之家了。
    有了许多小子和乡邻的帮助,江夏和越哥儿倒是不用干活,她们只需要在坟前跪了,将供品摆上,点燃香烛供奉祭拜就好。
    一时祭拜完毕,江夏扶了哭的止不住的越哥儿起身,丫头小子们上前收拾了供品。
    原本小小的黄土堆被重新修整了一番,添了好多土,堆得高高的,周边也被乡邻用铁锹拍打的光滑结实……如今这坟头,与之前所见已是迥然两般模样。
    从坟前回来,江夏让丫头将带回来的供品,又添了些带来的酒肉礼物,分散给帮忙的乡邻。
    另一边,江家的屋子院子总算勉强收拾了出来,不说多整齐,至少能有个站脚的地处了。
    也在这时,那位香草嬢嬢端着一只笸箩,一个十三四岁的黑小子挑着两个桶,晃晃悠悠地跟在后边,一路过来了。

  ☆、473。第473章 生同衾死同穴

这边,赶在香草前头,左右前后的邻里,男丁们多拿了家什去了坟地,妇孺儿童们则从各家送来一些桌椅板凳,让江家姐弟先用着,也都做上一两样菜送过来。好在二月初,家家户户准备的年货还有剩余,添个菜倒是不难,却也多以腌肉咸鱼干菜为主。
    再加上香草送来的一笸箩烙饼,还有那黑小子挑来的一桶稀粥,一桶炖菜,江家上下的饭菜也算是有了着落。
    江夏拉住香草嬢嬢笑道:“想必嬢嬢也没吃饭吧?就坐下一起用吧!”
    香草还欲推却,却被江夏按在凳子上,笑着道:“嬢嬢莫要推却了,吃着饭,我正好有事问嬢嬢。”
    香草这才坐了。
    那个黑小子是香草的小儿子,名叫树升,比越哥儿大两岁,原来跟越哥儿一起长大的玩伴。
    只不过,香草的家境一般,刚刚能够解决温饱,没有余钱供树升读书,眼看着树升长大了,香草就寻摸着,找一家铺子让树升去做学徒。只是有些铺子的东家比较狠心,对学徒盘剥虐待的太厉害,不管饱饭不说,责骂呵斥也不算事儿,好多小学徒动辄就会挨一顿暴打,被打出毛病、甚至打死的也不鲜见,故而,疼孩子的香草才格外谨慎,想着挑一家相对和气宽厚的东家。
    越哥儿读了两年多书,又跟着江夏进京住了大半年,交往的人也不同,如今再跟树升站一起,气度已经天差地别。
    只不过,越哥儿对树升还是很亲热,见江夏拉着香草说话,他就主动拉着树升一起坐了,并亲自给树升拿了碗筷,盛了饭,又帮着树升夹菜,两个小伙伴儿很快消除了生分,热络起来。
    香草端着一碗饭,眼睛却看着对面热络说话的两个小子,感叹道:“越哥儿离开两年,真是大变了样啊……看样子,越哥儿进了学堂吧?”
    江夏微微一笑道:“原来送他进了学堂的,只不过,去年冬日开始,他就没再去了。”
    香草转眼看看江夏,见江夏虽然穿着干净整齐,却并没有多少金珠玉翠的首饰,看样子,日子过得不错,也没有太富裕,想来也是支撑不起学堂昂贵的费用,让越哥儿辍学了。
    于是,她开口宽慰道:“能读上两年书,把字儿认全了,也够用啦。能读会写的孩子送进铺子里去,人家都爱要呢,越哥儿以后不愁出路的!”
    一听这话,江夏就知道香草误会了,她笑着摇头道:“小越虽然没再去学堂,却没耽误了他读书呢。这位是江先生,就是越哥儿的先生,学问极好的,就在家里教小越呢!”
    香草愣了愣,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任川南,喃喃道:“原来是小越的先生,我只当是……”
    她最开始看见任川南的时候,还以为是江夏的女婿呢!这么说了,竟然是越哥儿的先生……
    香草讪讪一笑,道:“夏娘,姑爷怎么没来?”
    江夏脸色一滞,随即笑道:“他有公务,请假不易,没能回来!”
    “公务?看来传言说你那姑爷考中了状元老爷是真的咯?”香草嬷嬷追问道。
    其实,她还有话没说,传言不仅说夏娘的姑爷考中状元了,还说,那人高中之后,嫌弃夏娘,已经将夏娘这个糟糠妻给休弃了!
    江夏很想说自己早已经离了徐家了,可她也知道,一句话说出来,怕是会被追问更多,于是她只能强撑着点头,“嗯,如今在京里任职,离得远,回来一趟不容易。”
    “京里,这么说,你也是从京里来咯?”香草又问了一句。
    江夏连忙道:“我是三天前回的临清,今日是从临清过来的。”
    为了不再让香草继续追问,她没给香草说话的机会,连忙话题一转,问道:“嬢嬢,我姐弟这次回来,主要是想着替我娘修一下墓……我娘去的早,我当时小,记不得我外家的事儿了,嬢嬢可知道么?”
    香草却摇摇头,道:“你娘是你爹进府赶考带回来的媳妇,说原本也是大家主儿的姑娘,家里遭了难,家破人亡,被你爹救了,就嫁给了你爹……”
    江夏微微蹙着眉头问道:“这么说,我外家已经没人了?”
    香草摇摇头:“都这么说,我也从没听你娘说过。”
    江夏垂着眼默了片刻,摇头道:“既如此,我们姐弟俩自己拿主意,也不用担心外家有别的说法了。”
    吃罢饭,江夏给香草拿了两匹布,一匹细棉布,一匹茧绸,把个香草给闹的是又惊又喜,一连声地推脱不要,还是江夏让丫头送了她一起回家,才将两匹布放下。
    接着,越哥儿则由任川南陪着去了一趟松林镇的里正家,拜望并说明,他要回来给母亲修墓。
    松林镇不大,江家姐弟俩回来的消息,里正已经听说了。越哥儿上门,他也不意外,加之越哥儿带了不薄的礼物,人家给母亲修墓也是正大光明的事儿,是尽孝,里正自然没有拦着的道理。
    于是,一口答应下来,只说到时用人有人,用料有料,只管让越哥儿放心。
    江夏这边,则在吃过午饭之后,就让人把四邻的桌椅板凳都分送了回去,道了谢,等着越哥儿回来,会和一处,乘车离开松林镇,回了临清府。
    在路上,任川南与江夏姐弟坐了一辆车。
    任川南道:“令堂的墓地风水还好,并无大冲大碍之处。只不过,在下看见,令堂之上还有祖辈的墓,若是只修令堂之墓,似乎……”
    江夏不等他说完,立刻表态道:“任先生不必为难,一起修就是!”
    任川南笑着点点头,又道:“修令堂的墓,还要思虑令尊百年后的归处……这个……”
    江夏转开脸,看向车窗外,片刻方道:“任先生尽管铺排,按规制修建就是。”
    她是不齿江玉衡的人品,但是,那个人毕竟是夏娘和越哥儿齐哥儿的父亲,也是母亲贺氏的丈夫,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夫妻合葬,生同衾死同穴,她哪怕与江玉衡没有半毛钱关系,即便再怎么恶心那人的所作所为,但还是没办法枉顾风俗和传统观念,太过标新立异了去,不说为世人所不容,就是越哥儿也不会同意的。

  ☆、474。第474章 长公主

去松林镇回来第二天,二月十一日,宜移柩,动土。
    江夏带着江越、任川南再次回了松林镇。与此同时,钱纹带着十来名工人也到了松林镇。
    这十几个人有一部分修缮江家祖辈和贺氏的坟墓,另一部分则修缮江家的祖宅。
    同时,钱纹联络了松林镇的一名掮客,正好江夏可以去看出手的田地。
    春季,青黄不接时候,卖地的不少,但成片的良田却不多,大都是零散的小片土地。但松林镇北边的胡家营子却有一百多亩平整的良田出售,地势平坦、较高,还有水浇条件,只是因为卖家要价较高,一亩地要到了十五两银子,这才拖着没有卖出去。
    江夏去看了一圈,当场就说了一句,十二两银子一亩!
    那掮客赶着去问了问卖家,不消半个时辰就跑回来,说是卖家吐口,答应出售,但过户契税和掮客的抽头,他都不管。
    江夏摇头失笑,毫不犹豫地签了契书,让钱纹与那位掮客去官府办理红契,并将土地定为祭田。至于掮客的抽头,江夏直接给封了五十两银子。钱纹则封了一百两银子。皆大欢喜。
    至于维修房屋和坟墓的人手,除了钱纹带过来的十来个工匠外,小工力工全部用的松林镇的邻里。这边房子没修好,先搭了个棚子,垒了灶台,江夏请了一名大师傅烧菜做饭,镇子上的妇人们也纷纷上门帮厨——昨儿,那些上江家帮忙的人,最少也得了两三个肉菜二斤酒呐,就别说香草得了两匹上好的料子了,那样的衣料,一匹最少也得五两银子呢!十两银子,购买多少白面多少肉了?
    红绫姑姑不适合过来与乡民们打交道,她那些规矩,搁在这些乡人眼里就是摆架子了,她特特地把赵霖的妻子金氏招了来,照管着这边的招待和物资购置安排。
    等金氏过来,江夏给吓了一跳:“金嫂子,你这是什么时候怀的啊?这样子……唉,早知道万不敢劳动你奔波了!”
    金氏的小腹微微凸起,明显有了身孕了。就这样,江夏一句话,她愣是半点儿没有迟疑,坐了车就来了松林镇。
    对于江夏的小心,金氏却不以为然:“哪里就那么娇气了,我这一胎怀的平顺,孕相极好,一点儿没折腾,我在家里也是天天不得闲,姑娘大可不必替我忧心呢!”
    看着金氏精神奕奕的样子,江夏却仍旧不放心。她特特地把金氏带进屋里探了探脉象,确定胎气稳健,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却把彤翎留下来协助金氏,交待金氏,但凡有受累跑腿的活儿都交给彤翎去做,让金氏一定一定小心着。
    工匠们自然是管吃管住,帮工们也管中午晚上两顿饭,江夏咨询过香草嬢嬢,又跟金氏商量着定了两荤两素的标准,饭菜管吃管添,吃饱为算。
    每天剩下的馒头、剩菜,都让那些帮忙的妇人带回去。因为江夏叮嘱了,宁可宽展些,别落个抠唆的名声,是以,每天买的肉、菜,在数量上都有余地,每个帮忙的妇人每天都能端一海碗回家。
    修缮房屋,不过是翻房顶、泥内外墙皮,重装了门窗,三天时间,就干的妥妥当当的。坟墓那边同样,三天也收拾妥当了,原本的几抔黄土,祖父母和贺氏的坟墓,都用了青石加固,立了青石碑。落成这日,越哥儿再次来到坟前,点燃香烛祭奠祝告一番。
    而修缮一新的江家老宅里,也置办了一天的流水席,招待工匠和帮工的乡邻,酒席散后,江夏和江越姐弟俩又带了礼物,逐户登门拜谢,最后来到里正家里,江夏表示,愿出资资助镇子上的孩子们读书,每个孩子每年资助二两银子,每年以学生的名单付款。当然了,她们姐弟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做这件事,就交给里正去操持,把个里正感动的不行,连连保证,必定不负所托。
    至于香草家那个黑小子,江夏让她去临清城寻找芷兰的弟弟赵庆,被安置进了商记糕饼铺子,上工三个月,就转了正,然后每个月都能拿将近一两银子回家了。
    修宅子修墓,又去拜会了徐慧娘、顾家、容太太等人,在临清城耽搁了十来天,眼瞅着进了二月下旬,姐弟们这才乘了船,顺河南下。
    这次撑船的仍旧是付家庄的付春来一家人,越哥儿齐哥儿也再次见到了铁头齐锐。
    沿运河一路南下,自然要去济南府转转。然后是济宁、泰山、徐州……
    一路且行且游玩,停停住住,自然快不到哪里去。等到了扬州,已经过了一个月,已是春尽时分,却仍旧是山青水媚,令人心驰。
    江夏索性带着三个小的在扬州城郊寻了一个宅子,住了下来。
    每日里,姐弟四人就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