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美人记 >

第267章

美人记-第267章

小说: 美人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还有阿洛,连带着几个蜀中举子,几人去了沈家,几人就在何家过,人多也热闹。
    何家这回来帝都,把祖宗牌位都带来了,虽在帝都不能去坟头上给祖宗烧纸上供,可也不能忘了给祖宗烧香,当然,供品较之往年也只有更丰盛的。
    碧水县风俗,祭祖从来没女人们的份儿,何恭带着俩儿子要祭祖时,何老娘还叮嘱一句,“别忘了跟你爹说,明年你跟阿念下场,叫你爹保佑你们,一举得中。”
    何恭笑应了。
    男人们除了祭祖,还写了不少对联福字贴满了家里门外,年夜饭就是女人们的事了,早五天前就开始炸丸子打年糕炖肉还有杀鸡宰鱼什么的,何老娘还出银子,大手笔的买了一腔羊一口猪和二十斤牛肉,再加上何子衿种的小青菜水萝卜,把个年夜饭点缀的水灵灵的。
    何老娘都说,“就凭咱丫头这大冬天种鲜菜的本事,以后也穷不了。”就这两样鲜菜,何老娘还大手笔的送了沈亲家二斤呢。连沈亲家都夸她家丫头片子手巧,大冬天种菜也种得这般好。何老娘颇是得意,浑不知人家沈亲家是在夸自己外孙女。
    何老娘上了年岁,沈氏何子衿母女俩都擅烹调,就是周婆子也是碧水县有名的厨娘,故而,现下做年夜饭,何老娘都是管着指挥,她就具体不上手了。只是叫丸子洗个萝卜给她清清嘴,还吩咐俊哥儿,叫俊哥儿去侦察一下沈亲家家的年夜饭都是些啥。
    俊哥儿带着忠哥儿忽啦啦跑到了外祖家,一会儿又忽啦啦跑了回来,这回还有丹哥儿朱哥儿,俊哥儿说了一堆鸡啊鸭的,何老娘想着,也不比自家更丰盛,故此颇是心满意足。俊哥儿请丹哥儿朱哥儿一道吃肉圆,一时,孩子们又出去放炮了。阿念让三喜四喜啥都不干就看着几个小的,别叫炮嘣着。
    一家人热热闹闹忙活到傍晚,阿玄过来把丹哥儿朱哥儿找回家吃年夜饭,何家也诸菜上桌,开始吃自家的年夜饭了。这何家刚开吃,外头就有内侍过来,老皇帝赏了何家一席御膳。
    沈氏忙拿了红封赏了来送御膳的内侍,何恭陪着说了两句话,那内侍便客气的告辞去了。
    何老娘都懵了,不可置信的看看自家丫头片子,又看看儿子,问,“皇帝老爷赏咱家的御膳???”天哪!皇帝老爷咋这么贴心哪!莫不是知道她家第一年在帝都过年,怕她家没吃没喝,所以赏下御膳!
    何恭也有些懵,何老娘忽然问,“御膳是啥啊?”
    陈姑丈连忙道,“他舅家,风光哩!御膳就是皇帝吃的饭食。”
    何老娘立刻一撂筷子,吩咐儿子道,“快!把供品换下来,先供给祖宗尝尝!”
    于是,何家顾不得想皇帝怎么赐给家里一席御膳,听了何老娘的话,纷纷开始忙活着给祖宗换供品的事。沈氏道,“也不必把先时那些换下,再添张供桌,把这些菜摆上就是了。”
    何老娘觉着这意见不错,道,“这也好。”
    供品的菜,并不是何家就不吃了。反正冬天菜也不会坏,先借了祖宗,明儿个就能拿回厨下热一热自家接着吃。尽管何老娘十分想尝一尝御膳的滋味儿,可想一想地下的老头子,还是想让老头子先尝尝。
    一家忙活着把御膳给祖宗供上了,何老娘双手合什道,“都说陛下是明君,果然如此啊。这是知道咱家不富裕,赏给咱们的年夜饭哩。”
    何老娘问自家丫头片子,“你是不是在宫里跟陛下说咱家不富裕的事啦。”虽然何老娘觉着自家家境还可以,可一到帝都就觉着,帝都事物样样价高,花销也较在老家时大的多,所以,何老娘是很节俭滴。
    “没。我说咱家一千多亩地哩。”何子衿夹了个焦溜丸子道,“富!有钱!”
    何老娘连忙道,“这么臭显摆也不好哩。”
    一家子七嘴八舌说着话,依何家的阶层,自然不知皇室的事情,也不知这一席御膳所谓何来,于是,大家一致认为,是何子衿给皇帝陛下养花养的好,所以,皇帝陛下赏了御膳。
    总之,一家子也是乐呵乐呵滴。
    何家这新年过的热闹,陈家跟着一处,毕竟小陈氏是救出来了,故而,陈姑丈等亦是欢喜。不过,除了欢喜,陈姑丈心下也升起浓浓悔意,瞅着小舅子家这些孩子们,内侄何恭不必说,明年就考进士了。就是何子衿、阿冽俊哥儿,也都是机伶招人喜欢的孩子。
    何况,何子衿格外与众不同,运道非常。
    陈姑丈瞧着,小舅子家的运道起来啦!
    正因如此,陈姑丈才是悔啊!悔不当初啊!当初真不该嫌小舅子家穷拖拉小女儿的亲事,要是当初及时下手把小女儿许给内侄儿,闺女这眼瞅着也是进士太太了。
    要当初亲事成了,那子衿、阿冽俊哥儿就是自己外孙外孙女啦!
    哎!
    哪里料得到呢!
    故而,一个年过得,竟叫陈姑丈悔青了肚肠!

☆、第276章 帝都行之十一

因有皇帝陛下突出其来的一席御膳,何家这个年过得颇有些飘飘然:哎唉,自己一家竟被皇帝陛下关注了呢。
    当然,皇帝陛下的关注近期看来,荣誉多过实惠。倒是今年因有陈姑丈这么个土财主同何家一道过年,让何子衿阿冽俊哥儿阿念等没少收红包,连何洛几个举人都一人收了一个。陈姑丈发红包发的欢喜,且这欢喜完全不是装出来的,委实是打心底欢喜来着。眼瞅着何家要发达了,何姑娘一点儿不吝惜这点儿小钱。更兼何洛几人都是举人身份,平日城在乡间见了,纵不比陈姑丈有钱,可他们有功名,身份论起来比陈姑丈只高不低的。陈姑丈真是沾了何家的光,才在人家面前充一大辈儿。故而,拿些银子,也是极乐意的。何况,若有运道好的,三月春闱中了进士,以后更是前途似锦哪!哪怕不当官,就是回乡,也是一等一的体面人啦。
    陈姑丈到帝都才深刻的感受到,功名的重要。
    就如此次小陈氏的事,倘不是沈素帮着去苏侍郎那里打听说情,陈姑丈纵有银子,也无处使去。、
    陈姑丈家里也是希冀孙子念书的,只是,孙子里只有秀才,尚无举人,故而,今瞧着一院子举人老爷,陈姑丈心头那酸酸的羡慕的小滋味儿,就甭提了。
    陈姑丈很是与何老娘感慨了一回,道,“他舅妈,你是个有福的啊。”
    何老娘一挑早上自家丫头给画的眉毛,很是受用地表示,“这还用说么。”她老人家的福气,长眼的都能看到啊。
    陈姑丈一笑,奉承何老娘几句就出去看孩子们玩儿去了,他年岁渐老,当年有卖闺女换盐引的薄凉,到老了,心便软了,对儿女格外看重。所以,这次宁家一出事,陈姑丈亲自带着两个儿子一路打点,又到帝都来求人,如此方救了小陈氏一条性命。
    小陈氏的脸色仍是憔悴苍白,伴在何老娘身边,听着满屋满院的热闹,怔怔的出神。
    何子衿正带着弟弟们拆红包,今天是过节,长辈们每人都发一个,拆完之后发现,陈姑丈最敞亮,何老娘最小气,何子衿装模作样的问,“唉哟喂,这二十个铜板的红包是谁给的呀!”
    何老娘笑,“有这么一道就是,没见过嫌少的。以前家里穷苦时,过年哪里有红包来着。”
    何子衿也就说笑一回,便把收到的红包都存了起来,阿念把银子给他家子衿姐姐一并存着。阿冽一向没啥理财观念,故而,也都是让姐姐帮他存的,俊哥儿跟着哥哥学。何子衿一向账目清楚,收了弟弟们的压岁钱道,“成!我都记账本子上,你们花钱只管跟我要。”
    何老娘伸长脖子瞧着,虽然每年都是叫丫头片子劫了和,何老娘仍是心有不甘,说俩孙子道,“给祖母!祖母帮你们存着,以后买房子置地!”
    何老娘关键是信用不大好,尤其,这钱进她口袋容易,出来就难了。沈氏也是一样,孩子要钱时难免问东问西,故此,阿冽俊哥儿都喜欢叫姐姐帮他们存。俊哥儿年纪小,直来直去的,“我叫姐姐存!”
    何老娘嘟囔,“没良心的小子。”
    阿冽年纪大些,格外会哄人,笑道,“这些小钱,叫姐姐存。待以后孙儿赚了大把银子,再请祖母帮我收着。”何老娘顿时眉开眼笑,私下又补了大孙子一个大红包,足有五钱银子。阿冽这实在的也交给了姐姐存,何子衿知道后,跟何老娘笑闹一番,何老娘为了表示自己绝对一碗水端平的公正人,只得再拿出俩大红包,一个给自家丫头片子,一个给俊哥儿。何子衿不服,“难道阿念没有?”
    何老娘道,“阿念有功名的大人了。”
    “难道有功名就不给您老叫祖母了?”何子衿吊着个眼,瞅着何老娘道,“您老可真不偏心!”硬从何老娘这里又要了个大红包出来,何老娘心疼的直抽抽,与儿子抱怨,“转眼间,送出了半亩田去。”
    何恭笑,“一会儿我给娘补上。”
    何老娘没精打彩,“你的还不是我的,那叫啥补啊!不过是左手转右手罢了。”想哄她老人家,没门儿,她老人家明白着哪。
    何恭笑的话都说不俐落了,陈姑丈取笑子衿,“这会儿就知道护着阿念了。”
    何子衿笑,“我是对事不对人!”
    这也可见何家是寻常人家出身,家里人说起婚嫁之事,向来不避讳的。
    大家说笑一阵,就到了吃饺子的时间,吃饺子前,何恭带着阿冽出去放了挂鞭炮,此时,街坊邻居家的鞭炮起不绝于耳,出去呼吸,除了大年初一晨间的冷风朔气,就是鞭炮的火药味儿了。
    早上吃饺子时,何子衿连吃到三个包了铜钱的饺子,沈氏眉开眼笑,“果然有财运。”
    何老娘急地,“这饺子也是,怎么专往一人碗里跑。”她,她老人家也想吃铜钱饺好不好!
    俊哥儿直着小嫩脖子喊,“是哦,是哦,我也要吃有钱的饺子!”
    何子衿道,“这个也没什么好吃的,得小心,别咯了牙。”
    “真个站着说话不腰疼。”她老人家一点儿不怕硌牙,怎么还是吃不到啊!何老娘急的火烧火燎的,终于,咯嘣一下,何老娘“哎”的一声,满面喜色,吃到啦!
    她老人家是真疼孙子啊,自己把饺子里的铜钱吐出来,硬把剩下的半个福运饺子放到俊哥儿碗里,一幅偏心眼儿嘴脸,“乖孙,快吃!香的很!”
    何子衿别开脸,不稀罕看!
    大家乐呵呵的吃过大年初一的饺子,又喝过饺子汤,男一起女一起的说着话,觉着时辰差不多的时候,何老娘就同儿子道,“这会儿想来亲家他们也吃过饭了,你们先带孩子过去,拜个年。自阿素来帝都做官,这好几年没拜过年了。”
    何恭起身应了。
    大家便一道去了,何家与沈家是正经亲戚,何洛几个在帝都没少得沈素照顾,陈姑丈更不必说,先时小陈氏的官司多亏了沈素帮着打听。故而,都去了,留下小陈氏陪何老娘说话。
    何老娘看她终是不大欢喜,劝她道,“阿芳,我自来最疼你。舅妈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话,就一句,你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儿,路还长着呢。我像你这个年岁的时候,你舅舅那短命鬼就撒手去了。当时,谁不说我命苦来着。日子,都是自己过的。”
    小陈氏心下酸楚,低声道,“我如何跟同舅妈比。”
    “你呀,可比我强多了。你有娘家,我有吗?我那娘家,还不如没有呢,后来三丫头投奔我,吃喝这些年,一分钱没赚她的,好几年管吃管喝管穿管住,后来还赔了五十两银子。那会儿日子还好呢,先时你那短命鬼舅舅刚死时,你家也还没发达,你爹做个小杂货铺的生意,你娘就是想帮衬我,可她膝下七个儿女,吃喝都不够,也是有心无力。你看我如今大宅子住上了,日子也好过了,哪里知道艰难的时候。你现下,有亲爹有亲娘,兄嫂也不是刻薄的,都不能亏了你。先前你在宁家,咱家比不上他家,你在他家守寡,咱家没法子。今儿个出来了,正好想想,另寻个夫家,再有个三五年,日子便过起来了。待你到我这个年岁,照样享子孙福。”何老娘剥个桔子,道,“你要觉着日子苦,它就苦。你要觉着它甜,它就甜。端看你自己个儿。”
    小陈氏不是没想过自己将来,自出狱后,她就一直想来着,可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来,觉着自己一把年纪,能怎么着呢。以往在宁家,守着规矩,宁家为着面子也不能亏待她,今出来了,可以自己选择了,她反是无措了。尤其看着舅妈一家的日子,表兄表嫂儿女满堂,小陈氏的心,就酸的跟青葡萄汁似的。她性子柔弱,但也不是不知好歹,何况少时与舅妈的确亲近。听舅妈这般说,小陈氏不由问,“我这样儿的,还能嫁人么?”
    “怎么不能?”何老娘正色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