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 >

第57章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西无奈,两年后他要到哪里变个姑娘出来啊?早知道就说个四年五年的。
  算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再说。
  稻子收割完后,村民们又马不停蹄的翻地育苗,等待下一季的播种。
  收上来的稻谷都拉倒广场上晒干,本打算收拾起来,等秋季稻收割完后,一起拉到县里上交。
  没想到几天后,却接到了县里下发的通知,让他们把晒好的稻谷直接提交。
  安支书不明所以,去县城打听情况。
  原来是一篇文章引起的。
  前些天,省里一家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描述了下河村丰收的景象,描述了可亲可敬的农民朋友,表达了身在社会主义领导下的幸福生活。
  文章的旁边还有一则四格插图,图上画的就是丰收的场景,和百姓们幸福的笑脸。
  这篇文章给了看报的人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读者对下河村的好奇,尤其是里面描写的香糯可口的米饭,更是引起了大多数人的食欲。
  其中县里一位管农业的领导就看到了这篇文章,他觉得这个写的非常好,同时这也是县里的领导们做的好,才会有这么欣欣向荣的场景,因此下发了表扬,称赞县里的同志工作到位。
  县里的领导一听,顿时高兴坏了,他们原本就知道,下河村的稻米比别处的强,但被报纸上这么一吹嘘,那不用说了,肯定是他们县的一张名牌啊。
  因此在听到下河村已经收割了一季,立马让他们先交上去,也好送到省里市里,让大家都尝尝这在报纸上夸的天花乱坠的稻米,到底有多好吃。
  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下河村得了更多的好处,上交之外的稻米价格直接上涨了好几毛钱,比猪肉都不差什么了。
  安支书回来时可高兴坏了,大力的拍着安西的肩膀,“好小子,没想到你的文章还有这个效果,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哈哈哈。”
  安西微微一笑,这是当然的啊。
  既然要发软广告,那就从下河村的农产品开始好了。
  “堂伯,我推广的效果还不错吧?现在是稻米,以后肯定也可以写别的,大豆玉米红薯,什么都可以写的。”
  安西诱惑着安支书,想要他支持自己的计划。
  安西原本的打算是给某个厂写个宣传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销量,然后以此为阶梯,进入厂里成为正式工。
  可是现在,他却想稍稍改变一下计划,既然进什么厂都无所有,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建一个厂,这样他在厂里更有话语权,也更加的轻松。
  这个年代当然不能有私营企业,但他们可以建立一个半公有性质的企业啊。
  以下河村生产队为主体,建立一个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对外销售农产品副品的企业。
  这个企业是公有的,属于县里的公有企业,但生产的主体是下河村,厂长是下河村的支书,工人是下河村的村民。
  安西当然知道,这事并不好办,首先要让县里领导同意就是一个大难关,毕竟现在还没有这样行事的工厂。
  然后说服村民加入这个工厂也比较困难,这个年代是崇尚当工人,如果村里有哪家的人当上了工人,那他们家得骄傲一辈子,村里其他人也会羡慕嫉妒恨。
  可是让他们自己联合起来开一家工厂,他们绝对是不敢的。担不起这个责任不说,还容易坏事。
  之前轰轰烈烈的运动,让他们到现在都草木皆兵,不敢越雷池一步。
  为了安全,他们保持着现在一成不变的生活。
  而事实上,在安支书的强压下,他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度过了之前那些艰苦的岁月,这就给了他们一个错觉,只要他们一直这么安分下去,就不会有事,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这当然没有错,时代在发展,自然会越过越好,但这要看怎么对比,和村里之前比,他们当然是变好的。
  可是和大环境比,和城里飞速的发展比,他们只会越来越落后,也越来越艰难。
  安西没有什么大梦想,要带全村人致富什么的,他完全没想过,只是在自己活得滋润的同时,顺势而为,能帮则帮。
  但大部分人是看不到这样的前景的,他们不愿意改变,不愿意破坏现在的平静,一旦有人想打破他们现在的生活,难保有人不会偷偷搞破坏。
  所有安西要干的事不能告诉他们,能和他们说的,只会是部分修改后的事实。
  ‘安支书被县里的领导看中了,任命为新厂的厂长,而安支书看在同乡的份上,优先招他们下河村的村民当工人。’
  ‘他们不是厂里的主体,他们只是安支书招进厂里的亲信!’
  这样的话,村民们才会轻信。
  至于安支书,人往高出走,能当上一个厂的厂长,比一个村的支书可有前途多了吧。
  如果这个厂发展的好,他还有机会更进一步。
  而安西,就是要让安支书看到,他有能力让厂发展起来。
  他只是写了一篇文章就能让稻米的收购价上涨,那多写点,也能把其他的农产品卖的又贵又好。
  安西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关于各种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计划等一一列举清楚。
  还附上了几种加工的方法,是这个年代没听说过的,但并不难,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安西的世界,已经开始追求原滋原味,不加任何添加剂的食品了。
  但你别以为那就真的是原滋原味了。
  只要自己试试,把你晒干的和买来的‘纯晒干’食品一对比,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别了。
  你自己动手加工的,只能是味道一般,甚至并不好吃。
  然而买来的所谓‘纯晒干’产品,却好吃的让你停不下来。
  这当然不是食品公司做了什么手脚,而是他们对食品做了精细化处理,怎么晒,晒到几分干,晒的过程中需要添加一些什么东西,保证味道不流失的同时,还能提高香味等等。
  他们添加的东西可能是纯天然的蔗糖,也可能是食盐,总之就是一些日常吃了完全无害的东西。
  这样你还能说他们加了不好的添加剂吗?
  自然不是!
  他们是经过精心研究配比的!
  妥妥的良心食品公司。
  安西那个世界曾经就有一家这样的公司火出了圈。
  他们把自家生产的一种地瓜干的生产方法发布到网上,从地瓜播种,出土,到制作,到包装,全程没加任何化学产品。
  从肥料到提味的作料,都是各种农产品提取出来的,可谓是再干净没有了,地瓜干的味道不算顶尖,但也是一流。
  这样的视频一发,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而这家公司也成了史上‘最良心食品公司’。
  他们家的产品年年销量第一,只要上网的人都知道他们家公司,也都只认他们家的产品。
  之后其他的食品公司纷纷效仿,打出‘纯天然’的广告,也把他们公司部分产品的制作方法公布到网上。
  安西也是从那些视频中,学会了一些农产品的加工方法,还是这个年代可以用的方法,不需要任何添加剂,不需要有多高深的技术。
  而且相比网上那复杂的制作过程,安西可以做出大部分的简化。
  这个年代食物短缺,不像后世百花齐放,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还要好吃的恰到好处。
  像甜食,要甜,但又不能太甜,最好刚开始吃着甜,但吃多了又不会觉得腻,甜度要恰恰好。
  总是就是各种的挑剔。
  而这个年代的人就好讨好多了,甜的只要足够甜就行了,也没几家能买那么多甜食,让人吃到腻的程度。
  所以精简过后的食品加工方法就非常可行了,至少味道还是非常好的,只是没有那么精细了。
  安西为了取信安支书,还让大伯母按照自己的方子,制作了几种出来。
  看在安西经常买肉回来的份上,大伯母和大堂嫂对此可配合了,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就算祸祸了一些金贵的糖,也没说舍不得。
  安支书一手拿着厚厚的计划书,一手拿着做出来的地瓜干,杏干,再看看面前刺激得人口水直流的酱菜。
  忍不住重重叹了一口气。
  你小子可真会给我找事啊!


第78章 年代文世界18
  安支书很心动;虽然现在他已经五十多了;但依然有事业心,还想往上走一走。
  之前是没办法;他虽然在下河村有点威望;但毕竟学历不高,上面的领导又坐的太稳,每没一个往上升的;当然也没一个掉下来的,导致下面的人都没有机会。
  不得不说;这真的件很遗憾的事!
  但安支书也不是那种官迷,可以为了升职而去干一些不好的事。
  领导人不坏,那他们苟着就苟着吧。
  至少日子还能过。
  但是现在安西不仅给他创造了机会,还是一个兼顾了许多人利益的计划。
  如果操作好的话;不仅对他有利;对下河村的百姓也有利;就是县令的领导们说不定也能动一动了。
  当然这事也是有风险的;一来现在政策不明朗;即使打着公有企业的幌子,但本质上还是给下河村的百姓谋福利。
  二来像农产品加工这样的厂子从来没出现过,以前都是直接卖给收购站的,县里会不会批;还是一个问题。
  尤其看他们几十年不动弹也就知道了,都不是什么胆大的人,虽没做过什么不好的事;但也没几个人是敢干事的。
  最后就是销量的问题了,开厂是需要成本的,耗费的不仅仅是公家的钱,还有农产品,现在粮食这么宝贵,哪里是能随随便便浪费的。
  即使他们加工后的味道更好,但也怕万一啊。
  万一没人舍得多花钱买呢。
  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只是味道更好了,就要涨价,按照他们农民的思维,当然要买便宜的啊。
  而价格一旦降低,他们绝对是亏本的生意。
  思来想去,这些都是问题,而这些有的安西能帮着解决,但大部分还得安支书来。比如和上面领导的交涉,比如怎么忽悠村民,怎么协调好闹腾的知青。
  那些知青可不像村民那么好忽悠,他们啥都不懂,关键还一个个认死理,要是没有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或者给了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是无事也能搅起三层浪的人,何况现在还是有事呢。
  安支书表示自己要好好想想,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想想,这事不能随便做。
  因为一旦开头了,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安西笑笑,他早已算准了,不管安支书现在怎么挣扎,最终都会是那个他想要的结果。
  趁着安支书纠结的空档,安西又写了两篇文章,取名《可爱的村民》《可敬的乡亲》。
  以主人公为视角,写他看到的两个可亲可敬的村民。
  一位是勤劳能干踏实的妇女,在外,她是三八红旗手,在劳动中几次拿到红旗手的荣誉。在家,她独自孝敬老人,抚养孩子。
  她是最美丽的劳动人民,她朴实,但她却闪闪发光。
  安西刻画了她的认真,她的努力,以及她的孝顺。
  比如,因为婆婆想念家乡的一种地瓜干,她就想尽了办法,一次次的尝试,终于做出了婆婆梦中家乡地瓜干的味道。
  而且她还不藏私,明明是自己研究出来,其他村民想学,她就愿意教。
  因此整个村的百姓都能吃上这么好吃的地瓜干,而这种地瓜干也成了他们村的特色,是送礼必备。
  人当然是有这么一个人的。她是一个寡妇,丈夫早年死了,她一个人独自抚养公婆,养大两个孩子,平时上工,都是拼了命的干,就为了多挣一点工分。
  她也是村里唯一一个三八红旗手,这是安支书想尽办法给她争取来的,至少有这个荣誉在,村里发什么东西都可以稍稍偏向她。
  就比如之前的捉鱼,她家只出了一个人,她的两个孩子在旁边帮忙打了个下手,最后还是算了她家两个人的工分。
  安西让大伯母去教了教她地瓜干改怎么做,然后就以她为原型,杜撰了一篇文章出来,里面用了正面侧面各种描写,来诉说地瓜干是多么的好吃。
  当然主题还是描述这个人,以及稍微升华一下,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主人翁才能越过越好,是社会的优越性导致的。
  而另一篇写的是一位老人,他无亲无故,无子无女,但他过的很满足,他对村里面的孩子都好,村里面的人也都尊敬他。
  他虽然没有小家,但他有大家,一个从不会抛弃他的大家。
  当然在他和孩子们的交往中,肯定也充斥着一些小零食,这是老人的乐趣,也是孩子们美好的回忆。
  安西相信这么两篇文报道出去,他们对于文中传承着美好感情的食物,肯定充满了好奇。
  而读者的反馈,不仅能促进安支书下定决心,也能让县里的领导看到食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