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 >

第173章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西睁开眼,微微一笑,“云芊,你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人数增加一倍,并不意味着支出也增加了一倍,有可能比一倍多,也有可能比一倍少,只不可能是恰恰好的一倍。”
  厉云芊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所以这本账本是他们按照乘以2来算的,而支出怎么可能是完全乘以2。”
  意思到自己差点别骗了,厉云芊努努嘴,有点不满,“这些人,不过两年没看着,就敢给我搞鬼了,明三,你去让人调查清楚。”
  一个长相普通二十出头的女子,立刻应声出来,对着两人行礼,然后躬身出去了。
  把西边孤儿院的账本扔到一边,厉云芊拿起另一本账本翻看,对着其他人道,“朝阳报社的账是谁负责的,报账。”
  “回王妃,是奴才和王账房刘账房。”一个四十来岁的管事上前,对着厉云芊恭敬的道。
  厉云芊点点头,学着安西的样子,面无表情,眼神威严的看了管事一眼。
  管事见状,连忙开口道,“去年一年,报社盈利十五万两,其中京城是六万两,南方三州三家报社,每家提取三万两,剩下的留在报社里当日常周转。三万两是当初建立分社已经说好的,因此奴才只让人提取了这些。可是根据他们提交的账本,每家报社至少还有两万两的结余,是否提高三万的额度?”
  厉云芊想了想,直接说,“不用了,说好了是三万就是三万,另外你传消息给他们,让他们有余力可以再开设旗下分社,每家分社只需交两万,多的也是他们自己的。”
  “是,王妃。”掌柜躬身应答。
  “对了,让你培养的人才培养好了吗?”厉云芊想起关于报社的布局,她现在有钱有势,完全可以让报社大规模开花,只是碍于人才的限制,至今也才开了四家,完全不够啊。
  “回王妃,管事有三人,都已可以独当一面了,另外能审稿写稿的编辑有七人,然后是会印刷出版的匠人,有十八人。”
  “那也不错了,按老规矩,你选出三组,每组拨款一万两,让他们去各地开办分社。地址就按我们之前说好的,槟州,乾州和含章府各一组。”
  厉云芊说完就看向安西,安西点头表示赞许,“明日我会进宫禀告父皇此事。”
  如果是别的生意,安西还不会这么小心,但涉及到报社这种能操控民意的机构,就不得不和皇帝报备了。
  当初开办报社的时候,为了方便,安西还给了皇帝三层干股,他自己都才有两层呢。
  当然,剩下的五层都是厉云芊的,这毕竟是以她嫁妆的名义开的,拿大头是应该的。
  从开办至今,报社总共赚取了30万两银子,分给皇帝的也不过9万两,这还是三年挣的。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这点钱实在太少了,因此并没有引起兴德帝的太多注意。
  另外,安西在报纸上特设了一个版块,专门用来解读皇帝意思的,如果皇上想让百官或者百姓了解什么,就可以让人写一篇文章发上去。
  原本皇帝就有执笔太监,现在更是多选了几个有文采的,专门帮皇帝写这些文章。
  这些太监都是人精,写的时候,总会带上皇帝是怎样的英明神武,皇帝和大臣们君臣和谐,皇帝又有多么爱民如子,反正是怎么好听怎么来。
  吹的次数多了,看报纸的人总会受到影响,再加上皇帝也不是什么昏君,大楚也还算安稳,一时间竟真的让大部分人都觉得,兴德帝堪比千古名君了。
  偶然一次,皇帝微服私访,在路边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说的都是好话,心里高兴极了,对于安西这个报纸就更满意了,还特意下旨嘉奖。
  也因为此,即使京城已经有了其他好几家报纸,但《朝阳日报》依然是稳居第一位的,京城内外凡是有点身份的,都会订购一份。
  报纸,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其实算是一件大杀器,因此即使皇帝还没有意识到什么,安西都会定时的报备,比如在哪里开了分社,改版后的内容有什么变化,力求做到皇帝即使没看,也能了如指掌。
  安西这样做的结果也非常好,至少皇帝是非常信任他的,对于安王妃打着安王的名义大肆经商,并开孤儿院收买人心的举动都轻轻放过了。
  当然,这都是外人眼中的,其实际情况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开孤儿院自然是报备过的,但过程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自从厉云芊嫁过来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启了商业计划。
  她首先就开了香皂作坊,然后是水泥,玻璃,而这些都是挣钱的行当,异常的挣钱,挣的盘满钵满的那种。
  赵檀虽然刚成年,手中没什么势力,但他毕竟也是个皇子,还是个心有成算的皇子,早早就为自己培养了一些人。
  而这些人,现在都便宜了厉云芊,安西让他们统统帮着厉云芊去扩展商业版图了,用的还是安王府所有的资源。
  因此,在一两年内,厉云芊就把摊子铺设开来,银钱几乎是以几何倍的数在增长。
  这样的大动静,即使是不关注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况且厉云芊还是安王妃,由于近年来皇帝的偏爱,安王还是挺受宠的,即使没有了继承权,也不妨碍他成为众人眼中需要关注的对象。
  所以厉云芊一动,所有人都知道了,只是这三样产品都是新事物,刚开始还卖的比较便宜,他们一时间没看出利润而已。
  没错,安西和厉云芊并没有走高端路线,而是一开始就把价格定的十分低廉,让京城的百姓一开始就能用上。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安西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赵檀原来有的,安西回京后皇帝陆陆续续赏赐的,总数超过了四十万两。
  这么庞大的数字,如果用来夺嫡可能杯水车薪,但拿来经商,却是绰绰有余。
  主要安西身份在这里,他需要什么东西,都不用花特别大的成本。就比如制作肥皂的碱,如果是一般人,就只能自己想办法用草木灰提取,而安西不需要,他直接让人找了碱矿。
  他当然不是占有,而是找到后,禀告给皇帝,皇帝派人占下后,给了安西开采权。
  这样一来,安西不仅不需要付出碱的成本,还能让碱矿给自己做出更多的收入。
  其他的资源也是一样,不管是现有的,还是没有的原料,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而厉云芊是个记忆力超群的科学家,对于哪里有什么矿,不说一清二楚,也知道个七七八八,所以不费任何事,他们就找齐了所有需要的东西。
  原料足够充足,人手也多得不得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走精品路线呢?
  除了玻璃,香皂水泥都是利民的好东西,没道理不推广。而玻璃……好吧,不是安西不想走精品,而是想把玻璃做成精品也需要技术。
  现代那些看着透明,或者美轮美奂的玻璃制品,那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有的,而是经过了各种技术难题,最终弄成的效果。
  而现在,匠人们还没有那个技术。
  对安西而言,与其让他们研究那些看着漂亮,但也就那么回事的玻璃制品,是极其浪费的表现,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做一块玻璃窗呢。
  有了这些考量,安西和厉云芊一开始就把三项产品的价格定得极低,所以在外人看来,可能利润也就那样。
  但这样的情况也就只能瞒着一两年,聪明人到处有,他们很快就觉察了,其利润的可观,让人瞠目结舌。
  不说别的,就说水泥,建房子需要它,修路需要它,建城墙建水库都需要它,那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量大了,什么是不挣钱的?!
  所以,很快就有人盯上了安西和厉云芊,想要咬下一口肉来。
  但他们立刻就被警告了,原来,这里面还有皇帝的股份,不仅如此,还有太后,承恩公府,以及部分宗室的。
  如果只是安王,他们还可以动动小心思,可有了皇帝,有了太后,又有部分名声不显,但有一定能力的宗室把着,谁还敢胆大包天的伸手。
  没看大皇子都被皇帝训斥了嘛!
  所以,这三项极其挣钱的生意,成了垄断的趋势,众人只见安西大把大把的银子进账,嫉妒的眼珠子都红了。


第236章 替身成正主16
  安西当然知道;自己在京城有多招人恨,那些钱虽然是他自己挣的,但被这么多人;用火辣辣的眼神盯着;也拿的烫手。
  别看他是备受宠爱的皇子,但也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不说别的,那些皇子们;他就不能直接对上;都是他的兄弟,过来打个秋风,他难道还能不给了?
  今天大哥过来借个五万六万的,明天二哥想买个园子;让七弟帮忙周转一下;后天三哥四哥也上门了。
  哦;他们当然不是来借钱的;就是取取经,学习学习;好让自己的门人也多赚点。
  这样的麻烦数不胜数,何况在京城,赵檀不仅有兄弟,还有叔叔伯伯,叔爷伯爷;有嫁出去的姐姐妹妹;姑姑姑婆。
  完了外家还有亲戚,柳衡虽然能节制柳家嫡系,柳家也是传承了很久的大家族;穷亲戚也不少。
  有的是真困难,为了老人看病,为了小孩念书,这些都是正当的。也有些没脸没皮的,拦着厉云芊的轿子,当街就跪下来哭求。
  这样的你能不给吗?多多少少都要拿出一些,是个意思。
  安西不是在乎那些钱,就是嫌麻烦,有一阵子,安王府的拜帖都需要拿一个库房来存放了。
  为了还自己一个清静,安西直接找上了兴德帝,“父皇,儿臣和王妃最近也挣了不少,儿臣二人一辈子也用不了这么些,再说我还是一个亲王,本身不缺钱,也不会缺了孩子的嚼用。银子多了放着也是放着,就想着拿出来做一点好事。”
  说着,安西让人递上自己写好的折子,“这是儿臣与王妃商量好的,在各地建一个孤儿院,专门收容那些无处可去的孤儿,并让人交他们一些谋生的技能,等长大了,也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那些人也是大楚的百姓,是父皇的子民,如果能生活无忧,也是父皇的恩德。”
  兴德帝拿着折子,看了半响,沉吟不已。
  安西明白他在忌讳什么,装作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接着往下说,“关于课程,那些孤儿也不可能真的学四书五经当个文化人,还是让他们学一些匠人的手艺,比如木匠泥瓦匠就不错,哦,对了,也可以学医,多一点大夫,对百姓们也是好事。至于女孩,可以学一下刺绣厨艺之类的。另外,再给他们安排一门爱国教育的课程。”
  “爱国教育?”兴德帝品位着这句话,眼中是明明灭灭的光。
  安西似乎什么也没觉察,天真的说,“是的,教导他们忠君爱国,这些人都是孤儿,不像别人,有父母教导他们忠孝的道理,因此就只能我们找人来教了。”
  这就是笑话了,在古代,有几个做家长的,会教导这个,会教的人,都是有文化有见识的。
  而往往这些人,都是上层人。然而他们教的最多的,不是忠君,而是忠于家族,为了家族的利益而活。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孝顺?
  是因为他们知道,当父母的一定会让儿女孝顺,而君王,想要让人听话,就要把孝顺父母和忠于君王划上等号。
  这是一体的。
  让人形成了思维惯性之后,父母教导孩子,让他们孝顺的同时,也会提上忠君的概念,提的多了,就刻进了骨子里。
  所以,以孝治国强调的是孝,其实也就是想让人忠君而已。
  而现在,安西告诉兴德帝,那些孤儿没有家人,没有长辈,更加没有所谓的宗族。皇帝可以让人给他们灌输忠君的思想。
  只有忠君,没有其他的辖制,就不容兴德帝不心动了。
  他这些年最怕的是什么?是底下的皇子们觊觎他的皇位,是那些有着种种利益纠葛的大臣们,对他失去了忠心。
  如果能培养一批孤儿,一批只会忠君的人成为文臣武将,那他还怕什么?
  “这些花费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可想好了?”兴德帝眼神闪烁,试探的道。
  安西笑笑,仿佛不明白皇帝的潜在含义,“父皇多虑了,那些孩子能花多少钱,只是费一些粮油米面和布匹,另外再找一些人照顾他们,这个可以收一些孤寡老人,让他们帮着照看,最费钱的也不过是提供一个庄子,然后找一些有手艺的人教导,不费什么事。”
  兴德帝摇头,这可不符合他的期待,“你不能这么想,这些孩子虽然是孤儿,但也是大楚的百姓,如果有天资聪颖的,也该让他们有念书机会的。”
  安西一愣,“那这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不说读书的花费,就是那些教导的夫子,我也轻易找不出那许多来。”
  假装思考了一下,他又开口道,“而且条件如果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