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的命令可不是开拨到东平道!这里距离真正的庐山隘口还有十三里地!”
十三里中,东平道就有三里,而前面的十里,被视作东平道外的桃源,不允许外人踏足。
“山里有谁,阳陵君都不敢前行吗!这里可是楚国!”
屈尉的语气很不理解,亦十分不客气。
庄辛缓缓吞吐词语:“不可,不行,不敢。”
不可是不可靠近,不行是不能够近前,不敢……那确实是不敢了。
庄辛是个猛人,虽然他自己不这样认为,但是楚国朝堂上下许多人都是这样觉得的。
然而如今就是他这样一个猛人,却止步于庐山脚下十三里处,再不敢靠近了。
“东平道是禁区,你以为真的只有十三里?”
庄辛呵斥他:“到底是年少,你可知进入庐山有三个门槛?”
“一是有儒门六德其一方可进,因为仲尼作春秋,故而参与过当年拔山之事,所以方有此考校。”
“二是进入之后,将踏足万丈红尘,天下剑宗中,不少人采桑露而沤荨麻于此,红尘滚滚,犹如枷锁,不得脱身。”
“其中有一条路,是为红尘陌路,有至尽头,后面是无尽青天。”
“这是第三关,之后才是庐山。”
庄辛冷冷道:“十三里东平道,庐山四方道其一,你以为是这么容易走的么?”
“庐山未开,时机未到,里面的剑宗是出的来,外头的人却不能轻易进去。”
屈尉怏怏不服,冷笑道:“我看是阳陵君怕了,庐山真正险恶之处在于山腰而不是山脚,世人皆知。如今还离着庐山十三里就说什么不可近前……”
他大手一挥一握:“天下剑宗再厉害,能敌我一万精锐?”
“古时传说袁公,越女,干将,无终之剑能一气破甲两千七百,但这也就是圣人之下的极限!”
“我楚国军队,有神威护佑,不是寻常剑气可破,亦不是吴国的低劣军马!”
“庐山脚下非楚国之土焉?”
屈尉心气很高,他对庄辛道:“阳陵君不敢近前,在下却想着看一看所谓万丈红尘之景!”
楚国的军队并不是国家调配的,其中很多是“县师”与“宗族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私兵”。
楚国军队的组成在楚武王建立“县”之前,分为王卒和私卒。王卒,顾名思义这是楚王直属部队。私卒,就是楚国那些大族自己家的私兵,其中类似若敖氏、斗氏、屈、景、昭这样的大族,他们家的私兵人数和战斗力都是很可观的,这些人多以乡党为兵源,也就是所谓的“子弟兵”。
而在楚武王创立了“县”之后,楚国又多了县师。县师,也是楚王隶属的部队,不过他们的战斗力略差。这一点上很多朝代都有类似的情况,最著名的就是汉朝,庄园,坞堡内家族之兵甚至可以与一个县城的驻守军队相媲美,而且斗志,战斗力都远远胜过地方守备部队。
毕竟吃的是私粮,另外一边是公家的部队,在这个没有所谓信仰的年代,人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自然就没有多少积极性。
楚国信鬼神?但不代表可以为了鬼神拼命。
众所周知,边疆军战斗力大于守备军,如今放在这里也是一样的,今年景氏的大将景阳率军北上救援燕国,楚国最精锐的部队被调动,庄辛所带来的先锋军,自然就多以私兵为主。
屈尉冷笑一声:“儿郎们,随我近前!”
他身后起码有四千余人哄然响应,庄辛的脸色难看的很,屈氏是大族,故而这次屈尉作为屈氏年轻一代的统兵人物之一,宗族中有让他前来历练(镀金)的意思,看守庐山的任务又不重,也不会和秦军交锋,最多就是逮捕一下周围的巨盗野神,屈氏祭拜东君,天空的太阳能够庇护他,遇到野神根本就不惧怕。
屈尉心高气傲,此次被推出来,却不甘心就在这里当个听人话的点头鹅,故而他心中酝酿要做些事情,眼下正好是一个正当的动手理由。
不服王化,不服管束,国中之国,不听调遣?
在楚国,各路军队虽然都是私兵成军,但是也都要听从,恭顺于楚王室的调令。
庐山下的天下剑宗们,算个什么东西?
“不服我王教化者,讨之!”
楚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春秋之前,不服周王之道,春秋之后,最重周王之礼。
对外自称蛮夷,对内自称礼乐之邦。
“屈尉!我以主将的身份命令你,给我安静待着!”
庄辛大怒,呵斥,而屈尉梗着脖子,大笑道:“阳陵君,你怕什么!”
他大吼一声,后面立刻有数千士兵随他前冲!
“混账小儿!”
庄辛瞪着眼睛,屈尉于此时已然率军冲进了东平道!
就像是一块巨石被投入了平静的湖水之中!
无数道锐利的剑鸣,于此时此刻冲天而起!
第三百九十九章 殷其雷者
轩辕十四的脚碾在一处空洞的泉眼,那里面的浊流已经流逝殆尽,高大的白脸年轻人蹲下来,抓了一把这里的泥土,碎碎念叨了两声。
“东海蓬莱安期生……他敢在人间开鬼门关?”
轩辕十四的脸色显然很不好看,安期生的动静,似乎庚桑楚早已经知道了,但是自诩为楚地小灵通的轩辕十四居然连这个家伙的活动与存在都不知道。
这可真的是打脸,刚刚才在庚桑楚面前装了个大逼,这就丢人了。
那个小洞已经成了普通的泥洞,里面什么也没有了。
轩辕十四望向冥厄之塞,他看到这种雄关上挂着无数的活死人。
但是阳世的人们看不到那些活死人。
如果他们能进入山危界,也就是精神世界,那么透过精神世界可以看见,那座人间的雄关,此时倒有点像是阴间的界牌了。
“安期生,尔母婢也!等乃公捉到你,必把你以鼎烹之!”
轩辕十四怒不可遏,一脚把那个曾流淌过黄泉水的泥洞踩的凹陷下去。
他闭上眼睛,细细感受四周的动静,仿佛有无数的脉络被他牵引,从天空笼罩于大地。
有仙气沸于丘陵,起落于大泽,上应一颗璀璨天星。
他的目光望向冥厄之塞的后面,在他的观察中,那道脉络向着西南方向无限延伸而去。
轩辕十四抿了抿嘴角,心中暗骂不止。
九天帝之中,清微天帝的神踪术是极好用也是极好学的追人之术,然而清微天帝的故事已经被东皇太一抹去,在这里动用神踪术,无异于把自己的传承暴露给东皇太一。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东皇太一,尔母…尔无母…”
轩辕十四的眼睛忽然一凝,望向遥远的庐山方位。
冲天的剑意,让他汗毛乍起!
“天下剑宗,第五,第七,第十六!”
————
燕国,诸国之军进攻,楚军来援,秦军派遣部分,很快就在燕国的上谷郡附近爆发了大战。
而预定的攻击地点是在雍丘。
燕王城内,燕惠王被成安君公孙操杀害。
事情紧急,燕太子临危受命,被推举为燕王。
北地的震风之中,燕王(武成王)向天发起祭祀。
齐韩魏的联军听到天空中传来隆隆雷震,他们抬起头,天空阴沉,仿佛有鬼脸凝聚于其中。
天公的眼睛睁开了,一只独眼盯着人世……
这只眼睛是灰色的,里面的瞳孔是血红色的,瞳仁则是诡异的苍白。
与程知远背上的往世神明极其相似!
但是更元始,更疯狂,更无理智!
三国的军队开始退却,连楚军,秦军也惊讶的止住了前进的步伐。
密密麻麻的饕餮纹,又像是蜘蛛网般的向四面八方蔓延出去,那只独眼三重叠叠,众生不敢与其对视,似乎只要看上超过一个顷刻,就会陷入永恒的疯狂与混乱之中。
大地上,丘陵隆起,一块又一块,就像是鼓起的脓包。
灼热且带有硫磺剧毒的气息从地底喷涌而上,三国联军很快发现,不断有士兵倒下,那灼热的,滚烫的气息,甚至让大地都裂开,当中橙红色的,金灿灿的,带着殷红夹杂的浊流,就像是大地的血!
公孙操在燕王城中,他感觉到这一幕,他正襟危坐于祭台下,仰头看着燕王(武成王)的背影,露出了满意的笑。
“殷其雷!……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公孙操高唱起来,拜下道:“我王圣明,动用无终之法,使诸国联军退却,保我燕地百万生灵,不必遭战乱荼毒,功载无量也。”
年轻的燕王转过身来,他手中哆哆嗦嗦捧着一柄剑,上面被浇筑鲜血,那是他父亲燕惠王的心头血。
“献给无终山的祭品,便是王的心血!先君无道,不为世人喜,屡犯大错,使得乐毅奔齐,又使昭王数年灭齐苦工毁于旦夕之间……”
“如今齐、韩、魏,三国攻燕,燕国弱卑,不得已求救于楚,然三国请救于秦,秦亦出兵击我渔阳,雍丘,上谷,燕国疲敝,不足以与诸国相抗…”
“王者之力不足以挽天之倾倒,燕国之力已不足以解民性命之倒悬,故如今,操,僭越杀王,失礼失道,却是为了燕国百姓着想,为我燕国社稷计!”
公孙操的眼中,闪烁起阵阵诡异的气,既不是仙,也不是鬼。
纯粹的混乱与无秩序的“道”!
无终子国,浭水西至雍奴入海。
七千九百年前,周武王兴兵除暴,剿灭商纣,建立周朝。为安定天下,加强对南世的管控,在制定天礼的过程中,周武王对兴兵伐纣战争中的有功之臣,按战功大小,分公侯伯等,这就是最初的分封制。
孟津观兵时,参战诸侯八百余,其实不少都是如同蜀人,巴人,山戎,羌,越人等少数部族,而无终国的祖先,便是北方的一支山戎族。
山戎有很多族,总之不与中原号的山戎都被视作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究竟与夏后有没有关系,谁也不知道,但是在辽东至河北这片,涌现出的部分国家,却传世足有六七千年。
无终国,孤竹国,这些都是处于这片大地上的古老国度,参与过武王伐纣的巨大战役,而孤竹国偏居一隅,国君虽有神异,但国土并不庞大,军队也并不强盛,但无终与中原来往频繁,与燕赵齐皆有来往,再向辽东甚至与箕子朝鲜也有往来。
不断吸收其他国家的长处,取长补短,但扩张过于迅速,自然引起中原忌惮。
赵国灭无终之后,收缴其中所有宝物,然其中却有一支千人军尽数惨死在无终山下,原因便是如今出现的这只巨眼。
末代无终君献上自己的头颅,引出君血,使得这只诡异的眼睛降临世间,就像是天公的怒火,将攻伐无终山的赵国军队尽数埋葬。
这柄杀死了无终君自己的剑,剑号就是“无终”。
当然,燕人也称之为“雍奴”,这个名字来源于此剑的神异,据说此剑出现在雍奴这片巨大的沼泽之中,在武王伐纣时期出现,有人亲眼见到是从天空之坠下来的。
这里提到的雍奴,乃是古代北方有名的大沼泽。
《郡国志》:“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一作邕奴。古时甚大。
《水经·鲍丘水注》:“自是之南,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
而根据某些野史记载,甚至言之凿凿,说这柄“无终”剑,是在鲁阳挥戈之时,从太阳之中,划破长空,贯为长虹,直插风雷于雍奴泽中。
第四百章 天叫之哀
“我王,为燕国社稷计……还请速动无终剑。”
公孙操的声音带有蛊惑性质,年轻燕王的眼神开始变得浑浑噩噩,似乎已经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该向何处去。
四周的燕国臣子,凡是参与祭天者俱都低着头,就像是死了一样,又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但如果仔细瞧着,便会发现,那不过是一些木台泥塑罢了。
整个燕国的祭祀之台下,真正“活着”的臣子,不过只有公孙操一个人而已。
以一道人之力驾驭一国,尤其是燕国还是当世七大国之一,虽然不如齐秦之强,不如楚赵之勇…虽然也不过与魏国仿佛,仅仅比韩强上一些……
但公孙操深感满足,甚至欲以此为长叹。
道人的道术都是独此一份别无分号的,公孙操在燕国摸爬滚打多年,取得了燕惠王的信任,这才能把手掌伸展到整个燕国朝堂。
燕堂之内,大部分的臣子都已经成为了他的“傀儡”。
天人一体,人的一切能够影响道的运转,这就是世间的“吉凶祸福”,道人能治常人所不能治之国,亦可卜常人所不能卜之事,常人治世,治事,不得,必引天灾祸患,小则损伤疾病,大则…
“大则灭亡国家,均与治道有关。”
“天异,承负,丹道,得恶,地灾,人祸,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