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黄蛇尾巴举起来的,是两块青蛇玉坠。
“天神的象征。”
程知远望着这两个玉坠,想起山海经中诸神的描述,不论是诸山之神还是四海大神,亦或是那位圣皇启…他们的耳朵上都带着这个玉坠。
不过自己上一次的梦境之行中,圣皇启并不是以真身出现在自己身前,故而并没有看到他耳朵上挂着这个蛇,而自己与禺稿山山神耳朵上都没有这玩意,当然,也或许是因为南禺山、禺稿山,地处于南方,而在遥远的山海经年代,这片土地可谓是瘴气横行的蛮荒地区。
玉蛇这种装饰,应该普遍存在于中原地区的山神耳朵上。
那时候对于中原来说,自己和禺稿山山神都属于蛮夷小神…嗯,圣皇启似乎也是这么称呼的自己的。
“这条大青蛇也有缘法…上古时代天神的象征都被他拿到了,也或许是因此而生出了取巧之心,妄图吃掉我来一步登天,成就阳神。”
程知远把两个玉坠丢给嬴异人:“青蛇红蛇已齐,你这架势也与上古天神无异了。”
嬴异人不知道该作何等表情,只是砸了砸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至于我,也有收获。”
程知远心念一动,远方飞来两道剑光,洗血自行归鞘,锵的一声之后,便是崭舞剑飞来。
程知远单手捉住,手腕一抖翻了个剑花把这柄剑压在背后,剑尖向上。
一道寒芒从剑柄处升起,直破云天至剑锋上!
嗡——
剑刃轻颤,四周草木闻之则俱避,不敢近前。
“好剑,确实可以暂代嚣器。”
程知远的指压在剑刃上,轻轻一擦,同时把剑翻转过来,伸指从玉槽中抹了一下。
鬼神之气依旧留存于这把剑中,但同样和远方的某处村落还有隐隐的气息联系。
“泥胎未碎,还不愿意自行挣脱吗?”
程知远道:“不与我同去?”
崭舞剑不发出半点声音,似乎在思考这个提议,但事实上只不过是犹豫不决罢了。
程知远在剑刃上叩指,敲打第一下。
他看到了这柄剑铸造的过程。
“你的铸者把你命名为崭舞,直白翻译是‘绝世凶险之挥舞’,月退于蚀,洗山为剑,你若是不愿意和我走一段,我也不强求。”
程知远道:“但你要知道,世上铸剑者不一定最懂此剑,握剑之剑主亦不一定能与宝剑心意相合,唯独在我手中,世间万般仙剑神剑,都能尽出所长,不为其他,只因为我乃说剑人。”
“于群剑之中,我乃万中无一之剑主,与其在这里当个没什么前途的鬼神,不如跟我同去,日日蕴养之下,或许有朝一日,你能成就一柄世间传颂的仙剑呢?”
白崭舞轻轻颤了一下,随后似乎是认命一般,发出沉重浑浊的剑鸣。
其大意是他已杀其他鬼神,既然如今生死不由得他做主,那好死不如赖活着,便跟了你又如何,眼下便全凭你做主了。
“好!”
程知远把剑一划,剑锋翻转,翠玉剑槽中犹有殷血渗出。
白崭舞知道逃也逃不走,很可能被洗血击断,之前又看见程知远一口吃了青蛇的鬼神气,心中断定这个仙人不好惹,再说之前被对方掌握时,那种剑与剑主几乎完全契合的感觉,也确实是他从来没感受过的。
既然这样,跟着走了倒也不亏什么,形势不如人,不得不低头,好在剑主是说剑人,这么心中一安慰,倒也觉得没有什么毛病了…
“如今我手中没有第四柄剑的剑鞘,便委屈你,用蛇皮包一下了。”
程知远如此说着,随后开始把那条大青蛇的蛇皮扒下来。
崭舞的剑刃极其锋利,程知远在用这柄剑剔蛇皮的时候,也在第二次熟悉崭舞剑内部独有的那种剑势。
“倒像是传说中的草字剑诀。”
程知远不由得嘀咕了一声,当然这个草不是真的草,不过也没有斩落日月星辰的力量。
崭舞的剑势就如同它的名字,其中意义体现在一个“摧”字上!
刑天操干戚而舞之,斧钺当天之怒火,剑为斩恶之兵,是兵之君亦为兵之祖。
摧毁一切,剑作为天子五兵之首,既然为兵之首,便是为了摧毁而诞生的。
崭舞者,山陵崩塌,绝险的峰峦,持剑者舞于山崩之中,其势上可参连天,下可裂三重泉。
三重泉乃是鬼国之一,就像是九天有各自的传说,黄泉内有九渊九狱,同样在各地,也有不同的鬼国…如酆都,罗浮,黄泉,忘川,蒿里,三重泉…在更加古早的时代,在北方长生之土还没有被发现的年代,那时候夏朝的人们,认为北方的尽头就是黄泉,那里存在的是鬼国之人,虽然后来证实,长生之土也仍旧是阳间,而所谓的鬼国不过是游牧族“鬼方”而已…
蛇皮被剔下,不需要太多,崭舞剑很快就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剑鞘”。
虽然这个剑鞘显得有些怪异…而且让程知远莫名想到另外一把剑。
那是相虺的“青厥剑”。
于此同时,远方的草迁里,在被七八个楚人供奉的小庙宇里,一尊持剑泥神忽然眉心开裂,很快便布及全身,而后在楚人惊恐的注视下,骤然坍塌,化为一片烂泥。
第三百九十七章 轩辕十四
当马车的轱辘碾碎了泥沙的时候,车辙很快被抹去,而在这片小小的荆棘山前,也不会有人注意,地上冒出了一个小小的泉眼。
咕咚咚的向外冒水,但是并不大,大约只有三岁孩童的虎口大小。
在泥泞的野外,一点也不起眼,小到甚至没有动物靠近过来。
泥水之中渐渐生出白色,也不知是霜还是…毛。
往来于这条路上的人并不少,在程知远离开这里的第五天,有一队人马经过了这里。
他们咋咋呼呼,声音很大,似乎是北方的商贾,要从这里前往冥厄之塞,到后面楚国的繁华城邑做生意,于是很多人,包括很多骡子,马,羊,全都从这片还没有彻底干透的泥泞地段走过。
他们似乎是魏国人。
他们的脚,鞋子,牛羊的蹄子,马与骡子的足,不断的,纷繁的从那个小泉眼上踏过去。
这队大约百人的大商队离开了。
他们每一个人,或者说每一个生灵的身上,都沾满了他们感觉不到的气息。
黄泉的水顺着他们足迹蔓延,向着远方雄伟的冥厄之塞攀爬而去。
商队的人们说说笑笑。
阳世与阴间的夹缝中,有无数披头散发,双眼空洞的活死人夹杂在他们的商队中,与他们并肩而行。
阳世的人看不见这些人。
活死人们眺望远方的冥厄之塞,他们看到那座雄伟的关卡上,有一尊浩大的巨影镇守。
这让活死人们感到愤怒与焦虑。
天下九塞之一,位于楚国的冥厄之塞,是从没有被攻破过的雄关。
而在他的边上便是另外两座雄关,大遂之塞与直辕之塞。
三尊巨神成犄角之势,共同拱卫着楚国的边境,成为楚国面对北方的第三道防线。
自古雄关难以从外部攻破,但可以从内部入手。
在那个小泉眼中,黄泉的死气正向阳世渗透,有更多的鬼人在注视着那座冥厄之塞。
“楚地信仰鬼神,若没有东皇太一在,确实是绝佳的降世之所……”
“中原天帝聚集过多,又有三位消逝的天帝遗留之器镇压,我等前去,或为天齐所见,或为帝辰,或为昊天…若为诸天帝所见,则事败矣。”
黄泉眼中有声音,但阳世的人却听不见。
泉眼边上有一只小虫子趴着,晃动着触角,眨巴着复眼。
小虫子听了很久,突然在此时飞走!
黄泉眼中的声音一下子沉默了,直至大约一刻之后,才有愤怒的响动传来,那是跨越天下之下的鬼啸。
“杜伯,我们的话被人听去了。”
“……虫神么…剑阁之主,不必理会他…没有昊天上帝,八神不过是摆设,你难道会怕八个残废吗?”
“大厉之鬼,何以如此怯懦!”
“这和安期生说的不一样……剑阁主怎么会在这里?”
声音的主人越发繁多,而里面似乎还有一个口吃的小姑娘。
“虫…虫子……讨厌…恶心…”
————
是夜。
楚国某个地方出现了妖。
嫁衣女鬼永远是不过时的妖魔,天下的负心汉亦极其之多,楚地的民风与其他地方又不一样,不,或者应该说整个东周时代的风气都不是那么的严肃与不苟言笑。
野合常有,汉高祖也曾上过寡妇不认账,这些事情在这个时代都是小问题。
只是这一次,嫁衣女鬼刚刚杀了七八十号人,天空中就有一颗星辰闪烁起来。
在她的妖氛范围内,有人出现了,嫁衣女鬼依旧用那磁性的御姐音去勾引,然而等来的只是一道把她劈成两截的剑光。
那是一个白脸的年轻人,身高八尺,手里提着一柄六尺大剑。
仙气从来不吝惜对妖魔的赞赏,一般都会赐予它们干净利落的死亡!
“轩辕十四。”
白脸高大的年轻人转过身,看到了那个来寻找他的人。
他的剑舞了起来,高高举起。
远处的仙人后退,而轩辕十四放声大笑。
“道不同不相为谋,庚桑楚,我与你合不来,不必强求!”
庚桑楚道:“你来此人间,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你自己的快意吗,如果说斩杀妖魔可以让你感觉到快乐,那么为什么不和我一起,去挥剑向更大的妖魔呢?”
轩辕十四道:“如果你的道理是世间正确的道路,那么为什么去请说剑人的时候,你不自己去呢?”
庚桑楚讶异:“你知道?”
轩辕十四道:“楚地之上,还有什么消息是我不知道的么?”
庚桑楚:“我会在朝堂上说服他。”
轩辕十四嘲笑:“然后如屈子一般跳江而死吗?这可确实符合你的人设。你自诩为民心所向,但却不敢去稷下的三尺之地游说?”
庚桑楚:“既要革新世间,那必要产生阵痛,亦有很多人会因此死去,黔首,庶人,贵族,王侯……起码我的屠刀只向贵族,楚国的贵族最多……成效也最快。”
“这将会是一个大同之世,这将会是一个自然有道之世,天子是天子,不再有诸侯与君,天子是代天给予诏令,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把天下视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徐无鬼正是因为自私自利才会输给说剑人。”
轩辕十四:“我也很自私,我自己好就是了,你别打我的主意,你这个狂信徒,别让我去抢夺那天子的信物,否则我会一剑把你劈了。”
庚桑楚的神色很是遗憾:“我并没有让你抢夺天子信物,那是愚蠢的行为,我不是辛卯子那种傻子……”
轩辕十四要摇了摇头,鼻腔中发出的声音都是嘲笑与讥讽。
大同之世?人人相同,那谁来作为领袖,那谁来引导众生前进?
他从地上捡起那个嫁衣,向庚桑楚丢过去。
“送你了!穿上滚吧!”
嫁衣落在庚桑楚手中,这在任何一个时代,把嫁衣抛给大丈夫,让他穿戴,几乎都是赤裸裸的羞辱。
如果你希望天下大同,又怎么不会穿这个嫁衣呢?
轩辕十四转头,他瞪着眼睛,因为庚桑楚真的把那个嫁衣穿上了。
轩辕十四的脸一阵黑,他憋着气,硬生生道:“你是个狠人……说,不抢天子信物的话…你要砍谁?”
他服气了,就这一次。
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服王化
楚地,庐山。
高耸巍峨的世间极圣之山,庐山本不高,但自从有位圣人把他拔高之后,庐山便变得比天都要高了。
在楚王回宫的第二十五天,程知远离开荆棘山隘口的第二十天。
楚国的大军由令尹庄辛率领,他是楚王的心腹之臣,亦是他,曾经在楚国大败给秦军之后,陈亡羊补牢之策,使得楚王收东境兵十万余,复江南地。
他被楚王封为阳陵君。
庐山之下,庄辛抬手,这里是庐山的东平道,红尘巨门不在这一侧,那高渺巍峨,雄壮无比的庐山,人在“他”的脚下,就犹如蝼蚁仰望天神。
东平道不能跨越,因为东平道之后,有无数隐居在庐山下的剑客。
其中有很多,乃是天下剑宗。
剑宗们对于攀登庐山有近似于魔的执念,他们常年居住在庐山的脚下,试图以各种方式突破庐山上的阻挠,而他们也是世间与青火接触最多的人,其中甚至有几位剑宗,已经不能离开庐山,回到人间。
庄辛不允许大军过去,然而此时,军队之中,却有人出声反对。
那是屈氏的一个小辈,年纪很轻,器宇轩昂,但同时也心中满是傲气。
“大王的命令可不是开拨到东平道!这里距离真正的庐山隘口还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