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知远好奇:“何问?”
荀况道:“生必为始?死必为终?”
程知远问:“落款无人?”
荀况轻轻颔首:“似为上苍天问,故宫中人,称其为‘朝亡夕忘’。”
“《四始?颂?剑部其二》。”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子的书室
颂者,美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程知远在太学见到了《剑部其一》。
未曾想到,剑部其二是在稷下学宫。
“剑部十九,太学只得其一,故而出题也只看得见其一,号称剑部十九,事实上不过只有一个名目而已,多了半卷书录便可妄称于诸宫,实在是爱慕虚名大过知识。”
门槛前,越王出现了,他开口便是毫不留情的讥笑,每次出场自带引怪光环,嘲讽技能几乎点满,而姬弈,太学的祭酒大人往往都是被这个嘲讽技能第一个拉过去的小怪。
“闻,剑部十九经,书有世间难见的失落剑理?”
程知远向荀况询问,而越王则是插嘴,直接道:“剑部十九经,没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一些沽名钓誉之徒给做的注释,当时周宣王天王向天下寻人,也不过就找了十九个残废,最高的一个不过是天下剑宗第三,这些东西,没什么好看的。”
天下第三…是个残废。
在旁人看来这是大不敬与狂妄,但是在越王口中说出来,便是荀况也没有办法反驳,只能微笑颔首。
天下第二看不起天下第三,似乎是理所当然?
这天下第三也不知与天下第二差了几个段位。
如果天下第三和第二只差一点的话,世间就不会有琅邪剑的威名流传三千年。
勾践在剑道方面,除了礼乐之征与说剑人外,看不起其他任何剑士。
“剑部其一是千秋先生做的注释,他不过是天下第八,在我后面连灰都吃不着,你要想学这种剑道……”
勾践嗤笑了一声:“仙人的脸就被你丢尽了。”
荀况倒是笑了一下:“不耻下问,方位正道。”
勾践的脸立刻就黑了:“哼!”
这话说的似乎有两重意义。
谁都知道越王卧薪尝胆十年的事情。
耻,是君王应该做的事情,败者是没有办法谈论荣耀与耻辱的,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去要求需要荣誉而不是耻辱。
这恰恰是君王应该做的。
不是君子应该做的。
君子决不能染上耻之一字,但君王可以。
君子是君一人,君王则君天下。君子为自己而活,君王则为治下的百姓而活。
如果一个君王做成了君子,那么他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王道与君子,从不能共存。
当然,历史长河中,神异的人物何其之多,原本历史中,唯一堪称完美无缺,既是君子也是君王的,也就只有那位大魔导师了。
荀况对勾践道:“《四始经》中的《颂篇》,可不仅仅是对于剑道的浅显理解,那些注释确实是不入你的法眼,但不要忘了,颂篇,乃是从穆天子,甚至更前时代积累的东西,直至宣天王时期才被编篡成册。”
“而剑部,最早是穆天子所整理收集的,里面所记录的剑道之变,是当世世间根本难以见到的。”
“后世十九剑宗解出的东西,不过是锦上添花,是为了让后人更好理解这些剑道,十九剑宗呕心沥血,才把剑部解出十九经文,号十九卷传世剑典。”
荀况微笑,又转头看向程知远:“南搏身与你说的,是剑部其二的原本,并非注释。”
程知远的眼睛微微睁大。
荀况道:“你知道孔丘的一句话么,朝闻道,夕可死矣。”
程知远忽是恍然大悟,无比惊讶。
荀况微笑:“上苍天问,朝亡夕忘,任何人看这种卷经,都有不同的理解。”
越王深深皱着眉头,看着荀况的眼神越发不对劲。
“小忽悠。”
勾践比荀况年长千百,故而骂他一句小忽悠是理所当然,荀况当然不会为这种事情而生气,因为天下人都知道越王嘴巴比较毒,口嗨成瘾,堪比张仪。
所以越王也特别喜欢张仪。
这大概就是臭味相投。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勾践在文学上,与荀况相比是一个大扑街的事实,显然,程知远看过了剑部其一,那通篇是对于穆王的赞颂,而剑理则藏在了赞颂之中,这不仅仅是注释,原本也是一样的。
剑部其一中,不仅仅有写着原本的主体,同时也有注释与解意。
这是至关重要与珍贵的。
天下第八的剑宗虽然被勾践看不起,但事实上,对于程知远来说,他依旧站的很高。
不过,这剑部之二的原本,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显然更加符合仙人的修行。
程知远承认他被说动了。
这种意动一起便不可遏制,姬弈瞪着眼睛,显得有些担忧。
他现在是真的怕程知远一去不回了。
不过程知远此时开口,主动说了这件事情。
“我想要这《剑部其二》。”
程知远看着荀况:“学宫还有其他的颂剑篇么?”
荀况失笑:“传世剑典到如今,只剩下寥寥数语,四千年的波折,并不是所有的剑典都完整保存下来了,学宫之中,只有《剑部其二》还有原本。”
“有!谁说没有!”
却没想到,此时,祭酒大人的声音响起来了。
他有些为难,但在此时还是硬着头皮开口了。
“天子的书室有!”
天子,在洛阳城的西周国内,天子书室自然也在其中,《连山》便是在其中蒙尘了许久,里面的人除了例行打扫之外,守着宝山,却从来不闻不问。
荀况看着他,忽然一笑。
“《连山》是要还回去的。”
姬弈脸色顿时一白。
有借有还,连山还没有换回去,便去借阅其他的卷宗,那受到西周公的羞辱是小,万一那个老东西觉得他烦人,估计便会让他再也不许入洛阳了。
姬弈的额头青筋绷起,老爷子咬着牙,拳头死攥,啪啪的砸在一起。
越王盯着他,忽然眯起眼睛:“里面还有几卷?”
祭酒大人下意识道:“应该…有五卷…”
越王勾践应了一声,没有说话,而祭酒大人这时候才突然回神,显得有些焦虑。
程知远则是下了决定。
越王却突然抓住了荀况的肩头。
“小忽悠,和我这老东西,去洛阳走一遭如何?”
越王眨了眨眼:“敢是不敢?”
荀况轻声一笑:“自当奉陪。”
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全都要
圣人的事情,那叫借阅,不能算窃。
不过窃也有正面的事件,曾经信陵君窃符救赵,就很有意思的诠释了这一点。
西周公今天心里特别不舒服,总感觉有人盯着自己。
他从早上起来,大约辰时开始,这种感觉就没有消停过。
在象征性的觐见了天子之后,他将履行今天的职责,说实话,他现在就像是摄政一样,这种感觉本来应该让西周公很开心,但如今天下糜烂的局势却让他一筹莫展。
屁大点地方也没有多少事情可给他批改,呈上来的卷宗不是陈芝麻就是烂谷子,西周公兴致并不高,于是开始看那些战报。
大致都是在讲秦国又干翻了谁谁谁。
挨打的基本上是三晋。
其中韩国已经被打的头都飞了,眼看就要扑街嗝屁。
西周公只能愤愤不平的骂两句,秦人乃西陲青玄之人,早已与南世格格不入,当年若不是参与乱事,又怎么会被流放到西边。
后来因为养马有功,这才被封了国土,结果秦人骨子里还是喜欢搞事,看看如今天下局势,不都是秦人弄出来的么?
他这么想着,随后例行检查,去了天子书室。
一道青风在宫门前,随着他的移动飘过,而他身上配剑的剑影,在上午的太阳下,诡异的,逐渐拉的老长。
在洛阳城的极深处。
洛阳城隍原本抬起的手又放了下去。
他的目光深邃,且无比幽远。
“看来不是为了盗窃而盗窃,堂堂稷下学宫大祭酒与天下剑宗第二,来洛阳就只是为了窃点经书?”
“大好的九鼎放在这里没人拿么,五部剑经,注释者本身也远远比不得你勾践……这偷给谁去?”
“嗯……那是……”
洛阳城隍突然眼中得见一抹白色。
他深深皱起眉头,心中似乎在做天人交战。
这个是不能带出去的。
随后他的意志开始使用法力。
城隍心中念念。
昊天上帝,统摄十方,请听我言。
他身前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一个滚烫的白色文字。
熠熠灼灼。
城隍看了一眼,惊讶万分。
随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直至那道青风与剑影离开洛阳。
他低声说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在冥冥中带着警告意味。
“有借有还。”
“借出去的是玉,还回来的,是壁,天子想要脱困,就必须要舍弃一些什么。”
“向死而生,十三把剑,总能有一把见到生机。”
……
太学西门。
风雪依旧没有停歇。
漫天的雪阻碍了行人们的前进,但却挡不住那道青风与剑影。
荀子拿到了五卷剑经,只是他看到越王也带了一堆东西出来。
“拿的多了,回头清点时候少了,那怎么办?”
荀子看着越王:“洛阳城隍看到我们了,却没有阻止的意思……有点意思。”
越王失笑:“看到了就看到了,那老家伙没什么可怕的,衰弱的不行了。”
当然说是这么说,事实上,如果城隍动手,两位圣人必然不可能无声无息而退,这对于荀子与越王的名誉都是重大打击。
但城隍没有这样做。
不管是出于什么道理。
越王怀里的一堆卷宗,加上他手上拿着的,里面有一卷比较特殊,用的不是正常的竹简,而是白色的玉石。
显然,也不是寻常的玉石,不然这么随便握着,早就已经断了。
“那是……”
荀况想到了些什么,有些哑然。
羊脂白玉,世间只有和氏璧。
能与和氏璧并称的天下至宝,只有随候珠。
这片白玉的材质与和氏璧相似,必然是当年遗留的一点边角。
也就是“玉印岩”上遗留的玉块。
和氏璧是玉王之玉心,故而无比贵重,更为天下双至之一,所以,对于人间修行者的资质,最高者也多称和氏璧,意在于言“不可见,见必惊世”。
比起咫尺青天,还要更高。
“这个?”
越王察觉了荀子的目光,他说了一声,随后呵呵一笑。
荀子:“周贞定王的十三玉剑,为和氏璧的边角料所铸……唯一不在黄厉原的天子信物。”
越王有些自得:“这比起你们吹嘘的十九剑典如何!”
荀子:“器有器道,经有经意,不可混为一谈,你拿了这个……八神若是知道了……”
越王呵了一声,荀子却突然又问:“你本该最讨厌仙人,甚至欲杀之而后快。”
越王冷笑:“不,收徒而不教,这才是对他最大的羞辱。”
荀子:“但你却连《连山》的一个字都解不出来,又凭什么收他为徒呢?”
越王神情一黑:“你也不过就解了十个,狗还装什么狼?”
荀子微笑起来。
越王脸越来越难看。
他忽然把那竹简散开,左怀中依然抱着无数卷宗,但右手上并起剑指,正准备做些什么,忽然十三玉剑轻轻一颤。
十三玉片上,周贞定王遗留的剑意道理,尽数消散无踪。
越王八剑上,各有一道气运离散。
越王愣在当场。
荀子叹息,却又笑着:“良才美玉,谁不欢喜?”
“璞玉无暇,但玉不琢,不成器,成器者,必不愿蒙尘。”
越王转头,望向洛阳的方向,气的不轻。
“老城隍,你坑我!”
他痛骂了一声,去雷震动天,随后喘息着,逐渐恢复平静。
“来而不往非礼也,城隍还是技高一筹啊,所以说,人心不能过贪。”
“六部剑经换一卷连山,这倒是值得的。”
荀子念叨了一句。
越王面色变幻,复狠狠呵斥。
“十九剑典,下乘俗物。”
于是摆在程知远眼前的就有两个选择。
越王道:“太学看不起我,刻意刁难,不过既然不收,便也作罢!说剑人,你看好了,这是周贞定王的十三白玉剑,现在这十三玉片中毫无剑意,随你使用,只要你拜我……”
程知远忽然问了一句:“这是偷得?”
越王眉头一跳,暗道你说的不是废话?
程知远忽然道:“文可铭记于心,器拿在手里,倒是招惹是非。”
荀子听着,便颔首微笑。
越王便是不满。
但程知远转头便道:“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