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99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99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富贵说,胖丫比我脑子都好使,我一个男的,又是常年做活的人,却搭不出这种带隔层的窑。因为俺想象都想象不出来。
  高屠户说,我就说吧,俺们胖丫真是个宝。那运气,真是没谁了。随随便便搭一个窑,就像老天爷指引似的,就能成。
  宋福生是拿着一块砖头,示意大家看:
  “我闺女就找的河边的土,弄出土砖样式扔在里头烧。
  你们看,这土砖虽然不能搭炕用,怕承重不行,毕竟不是黄粘土嘛,但是这河边的土也还可以,也应该里面是有粘性的。
  用我闺女的话就是,河边土,水都淹不过去,能没点粘性吗?
  所以咱们照她这样,多烧一些,用这样的砖头,来给各家各户在屋里搭一个火炉子,能一直竖到房顶外走烟筒的火炉子,应该是不会塌的。”
  宋阿爷笑了,他说,要是这样的话,家家户户在炕上用土坯子搭火墙,在地上再搭一个高高的圆筒样式直通房顶的炉子。到时候甭管外面多冷,咱家里指定能很暖和。这回妥了,土坯子不够用也不害怕了,用胖丫烧的这种砖代替。
  跟来的男人们都说,那这个小窑就太小了,不能一次烧一块两块,咱得照着胖丫这窑的样子,明个搭个大的,能一次烧够用。
  高屠户突然从窑里捡出一个泥盘,疑惑道:“胖丫烧的这东西是为了干啥的?”
  此时,胖丫宋茯苓正在和妈妈撅嘴,嘀咕自个没事找事,还得做20个吹风筒,还得批量生产,她说她不想做。不想做重复的没意义的事。
  钱佩英笑着问闺女:“那你明天要做什么有意义的事?”
  “我要找个你们不稀得要的破屋子,在里面搭一个烤箱。我答应我奶请她吃烤鸭来着,没烤箱怎么烤鸭,我赶明怎么做烤肉、面包?我把烤盘都烧出来了。嗳?我烤盘呢,完了,我落在窑里了。”
  钱佩英就纳闷了,闺女啊在哪学的这些?还会搭烤箱,要知道现代都是买的现成烤箱。
  “你看古欧洲,欧洲人是一直吃面包的呀,他们搭的那种像小山包似的烤箱。咱就搭那样的,咱要是能搭个大的就好了,我烤锅面包让我奶出去卖。”


第二百零九章 两章合一
  当天晚上,宋福生照例的日常是,等着一炕的孩子们睡熟,他披着棉被吃干辣椒。
  一口辣椒,一口啤酒;
  一口辣椒,一口酱牛肉;
  一口辣椒,一口港荣蒸蛋糕。
  就这,他还是辣的眼睛哗哗往外淌泪,眼睛都被辣椒呛红了。
  钱佩英也披着棉被,一边瞅老宋,看的她胃疼,一边将干辣椒里的籽用卫生纸包好,俩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在小小声说话。
  “吃几个了?给你变好几回了吧?有没有八个了?快别吃了,再吃出痔疮。”
  “没事儿,再来四个。”宋福生说完,又深吸一口气,不敢呼吸般将才掰开的辣椒又塞进嘴里半个,咔咔一顿咬,然后猛塞一个小蛋糕,又呼噜噜喝口啤酒,将蛋糕和辣椒往下顺。
  钱佩英说:“明个扣大棚最快不也得盖一天啊,明个还有一晚上时间,明个你再吃几个就够了。辣椒这东西,有把种子就足够用。”
  发现宋福生不听话,还在吃,她忽然回身翻了翻放在窗台上的包袱,摸黑从里面拿出一瓶维生素。
  钱佩英给自己嘴里塞了一粒,伸胳膊给宋茯苓嘴里塞了一粒,拧开之前给宋福生预备的矿水水,先让宋茯苓喝一口,然后才自己喝。
  差点忘吃药了。
  得天天吃药的。
  老宋说,家里凡是能变出来的东西一定要经常吃、经常喝、经常变出新的来,便宜不占白不占。
  将维生素咽下去,钱佩英看了眼嘴叼手电筒,脑上蒙大被、正在被窝里吭哧吭哧画图的闺女,和宋福生说:“你闺女,她要盖烤箱,盖古欧洲人烤面包的那种烤箱。”
  宋福生咕噜咕噜将剩下的啤酒喝掉,打了个酒嗝:“她知道烤箱的内部构造?”
  “知道,说是看电视节目见过,咱也不道她咋就这么能耐。你说她是不是能作,馒头还没吃上几顿呢,就惦记吃面包了。”
  宋茯苓听到爹妈提她,将头上捂的被子往下撤了撤,手电筒也往被窝深处塞了塞,挡住光亮。
  没办法,他们三口人目前用手电筒必须得小心些。
  窗户即便有窗纸了也有防潮垫当窗帘挡着,但是手电筒的亮光和古代的煤油灯比起来也还是太亮,尤其此时是深夜了。怕谁上厕所发现,所以都是在被窝里使用。
  “爹,我想赶明做面包蛋糕吃,虽说咱有这个,”指了指港荣蒸蛋糕:“但是米寿吃不着,我奶也没吃过,我想做出来让他们尝尝,有烤箱将来烤肉烤鸡烤鸭吃也方便。你给我一个大伙以后不会用到的空屋子呗。”
  宋福生是知道的,她闺女在做家常饭菜方面,那就没做过几次。
  以前女儿会在过生日的时候,给他们两口子炒几个菜,说是女儿的生日,爸妈的苦日,要感谢,要自个的生日给爸妈过,反正说的很是讨人稀罕听,就是菜嘛,勉勉强强能入口。
  可这孩子,怪就怪在,做些稀奇古怪的,比如蛋糕啊、披萨了、蛋挞、面包之类的,比他懂,比他做的好多了。他有的方面都不怎么懂。
  反正就是能当玩乐的行当,恩,他闺女多少都涉猎些。
  宋福生情不自禁的伸出大手,忽然间就很想稀罕稀罕女儿。
  女儿变小了好啊,才十三岁,爹还能稀罕得起。
  揉了把宋茯苓的脑袋瓜,给宋茯苓的头发揉的更乱了,宋福生眼里含笑道:“做呗,东头你王奶奶家斜后身的偏房,给你了。愿意咋折腾咋折腾,那破房子不值当投入了,等明年开春全得扒了重盖。你给点着了,我都不管你。”
  想了想,觉得闺女多善良啊,想做烤箱最主要还是为给米寿和马老太,就这份善良,真的,别人家孩子照他闺女差远了。
  那当爹的,就得表示表示。
  以前表示是给零花钱。
  眼下虽然也能掏钱,但是不实用,人生地不熟的不敢让孩子乱走,那就?
  “等我盖完大棚的,辣椒种子种上,就去给你买头大奶牛。我都打听好了,说是过了奉天城,再往前走个几十里路,有一个庄子是盐碱地,那庄子里有好几家养奶牛。”
  钱佩英赶紧拦着,“她要盖烤箱,祸害些面粉白糖烤了吃也就得了,你竟还真要买奶牛。上回就拦你,这怎么还咋劝不听真惦记上了。一头奶牛咱不是问了?得十三四两银钱。咱那空间里不是有奶粉和酸奶,白给的东西,爱喝喝那个。”
  宋福生一副理所当然的的语气说,二十三四两也得买,得让孩子常年喝牛奶,咱俩也喝,一起补钙。
  又指了指在呼呼大睡的钱米寿。
  今个米寿可真是累坏了,让他姐姐给累的不轻。
  “你看米寿那小细胳膊细腿,咱怎么也得让闺女长得白胖,给米寿喂成大高个。闺女能喝空间里的酸奶,米寿又喝不得。现在是我背他,等赶明我老了,米寿的个头身子骨必须得长到能背我的程度。到时候这小子要是不孝顺,我揍死他。再说闺女要是想吃热乎蛋糕,没牛奶咋做。”
  “你就惯孩子吧。”
  宋福生心想:我乐意。这叫千金散去还复来。小将军买蘑菇的银钱,蘑菇没给出去多少,他将自个家原来的银钱上交给了阿爷,三十两,所以那一百两银票还没动呢。不花钱,银票就是一张纸,花。花完再挣。
  “这几天你再想想,闺女,你缺啥,到时候一起告诉我,我一趟给买回来。”
  宋茯苓嘻嘻笑,将画好的烧砖土窑结构图递给宋福生,高兴道:“爹,等我两分钟,我再给二伯画张长凳长桌子,你明儿给他。我发现他可笨了,还要给食堂做单独木凳桌子,其实四个腿一支,做个长凳多省时间。”
  宋福生用手弹了弹纸张,也一脸喜滋滋冲钱佩英显摆道:“你看看咱闺女多厉害,啥都会画,你看画的多清楚,拿根铅笔都能画的和真的似的。”
  钱佩英心里无奈地想,是啊,宋茯苓小时候,你花了多少钱给她送去学画画你忘了?不止画画,还有弹琴。
  后来茯苓画画只给拿回一张少儿组奖状,再之后就不学了,说没意思。
  弹琴就更是了,不考级,说辛苦,老宋就很没正溜地说,辛苦就不学了,这些又不是考大学,陶冶情操的玩意学那么累犯不上,别给脑子使坏了。
  第二天早上,宋福生拿着宋茯苓画的烧土砖细节图,去指挥大伙盖窑。
  一个时辰后,忽然传来一帮小娃子们的起哄嘲笑声。
  大人们太笨了,土窑塌了,太好玩了,哈哈哈。
  没一会儿,小娃子笑不出来了,“啥?胖丫姐姐,俺们要做20个吹风筒?”
  宋金宝:姐,我怎么就成了干活主力?我并没有完全看懂啊。
  钱米寿:姐姐,我倒是看懂了,可这不是你的活吗?20个,我们连做带烧好,会不会一直忙到外面入大冬?会不会每天都蹲到腿软?
  “那你们想不想吃面包吧,甜甜软软的面包?你们都没见过吧?米寿,别说你吃过,不可能,你吃的那都是蒸的,我的是烤的。”
  宋金宝撸胳膊挽袖子:为吃面包,干。
  宋茯苓也并没有完全撇开手,毕竟弟弟妹妹太小,她负责偶尔做技术指导,然后就开始归拢属于她自个的破草房。
  给马老太都无奈坏了,怎么只隔了一晚上,小孙女又开始玩上别的了。
  真的,小孙女在她眼里,都快赶上熊瞎子掰苞米了。
  绿水弄出来后,就不怎么全心全意滤水了,木炭烧出来也再不管那一摊,连去瞅一眼都不会瞅。眼下让做吹风筒,又推给别人。
  不过,话说回来,小孙女到底是要干啥?怎么莫名有些期待呢。
  只看宋茯苓差点给房子拆了,本来就是危房。
  她先在两堵墙的最下面,抠了两个里外打通的洞,行为如耗子打洞一样。
  然后在房子外面,顺着洞口,用泥巴条盖了一个烟筒。
  直忙到天黑。
  搞得钱佩英都纳闷,不是要玩烤箱?怎么不像是烤箱?
  宋茯苓振振有词:“这破屋子多冷呀,你们又不会匀给我炭火盆取暖,也没人在这屋倒空给我搭铺热炕,我在屋里烧火堆又呛人。这么冷,往后烤面包多遭罪,我不得先盖俩壁炉取暖?”
  钱佩英本来想吐槽两句:别人去做什么,人家就直接去做。你可倒好,拐个弯,先管周边,先不能遭罪为前提。
  但是还没等吐槽呢,外面送粮的车、送瓦的车到了,并且打井的也来了,她就出去忙了。
  打井的人很是小气吧啦,带着七名手下进了“水房”,打井不让别人看,怕偷学技术。
  大伙:哪有空偷学?谁又稀得看?还怕你们发现俺们种蒜黄,偷学俺们技术哪,得捂好了。
  十日后。
  打井的队伍走了,大家伙有井水喝了。
  在这十日里。
  老太太们,以及老太太的儿媳们,为冬日没有新鲜菜,而努力储存大白菜、大头菜、萝卜、倭瓜,想在这个寒冬里,尽量让大伙的吃食能有些花样而努力;
  壮劳力们为取暖会用到的柴火、为这十五户人家能生活的更安全,拼了命的伐木,拼了命从山上共背下来300多颗粗树。三百多颗大树堆得高高的,堆的满哪都是;
  宋福喜这个临时木匠,带着几位更是称不上木匠的木匠,更是忙翻了天。他们不停地破开木头,做成木板子,然后交给汉子们做篱笆院子,做成高一米五的院子;
  老头子们更是在这十天里,怕打井工发现蒜黄的秘密,又很是心疼大蒜钱,更是卯足了劲一天八趟的去地窝子里伺候蒜黄,恨不得直接在里面搭炕住在里面看守;
  而小孩子们、包括半大小子们,是被胖丫坑的不轻。
  半大小子们除了晚上睡觉,天天守在几个木炭包前烧炭,一周后,存储木炭能堆满大半个屋子了。小孩子们是天天玩泥巴,十天才做出七个吹风筒,初步估计,他们还得再干半个月才能完工。
  完工后,据说,胖丫姐姐还有活要交给他们。你瞅瞅,他们虽小,但是多重要。
  还有一部分是高屠户、宋富贵这种脑子活的,他们是用新盖的大号土窑,烧那种宋茯苓无意当中烧出的土砖。
  他们用土砖给“辣椒基地”以及四个蒜黄地窝子里,都搭起了火墙。
  接下来,他们还需要继续奋斗,给十五户人家的房里,每家每户搭火筒子。他们的目标是:争取这个冬天,让家家户户烧炕、烧火墙、烧土砖炉筒子,屋里温度能在23度以上的气温里过冬。
  同时,这伙烧土砖的人,还在烧制土砖的空挡里,将辣椒基地的大棚早早地盖了起来。
  桃花那些姑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