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452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452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头鱼出来啦。”
  宋福生两手插在暖袖子里,爽朗笑着:“看来这头鱼大啊,能卖个好价,补给你们这些干活的吃肉。”
  小伙子却一齐喊道:“俺们不卖,咱大伙都说好了,送给大人您。”
  头鱼会卖的很贵,预示买主会幸福美满迎吉兆。
  就是在这时,秦主簿从远处一路奔跑过来,速度能达到七十迈。
  那东北刺骨的小风刮的,帽子飞啦,人到冰面就摔个大后仰。
  啪叽一声,冰面摔出了裂纹。
  就这,秦主簿仍像是感受不到疼似的,伸着手,扯着脖子喊:
  “大人!!!”
  再看远处,向江北跑动的还有吕县丞、潘县尉、陈典史、肖捕头等等。
  咋啦?宋福生吸了吸被冻出的鼻涕问道。
  咋了,你猜。
  反正咱就知道你娘马老太,在点心店都激动的颤抖了,正被宝珠她们扶着向县衙跑,跑的都顺拐了。
  你媳妇和你闺女更是娘俩挎着出了院落。
  你媳妇一个跳跃上了马车。
  你闺女穿个小貂,拽起马绳就利落的赶车呵道:“驾!”
  小貂都被吹起来了,脸也冻出了红脸蛋,抹海蓝之谜都一时半会儿消不掉。
  (本章完)


第七百九十九章 我等你,三年为期
  产房传喜讯,生了,升了,升职啦。
  听那传话人的意思,还特意强调让宋知县的娘和宋知县的妻务必穿着体面到场。
  体面不就是让她们隆重?
  这绝对是要有大喜事发生。
  谁家降罪还嘱咐让穿隆重啊。
  这不嘛。
  马老太此时身上有五六只老姐妹的手,各个在忙着打扮老太太。
  王婆子抠出一掌心的头油,个头又不够高,翘脚在马老太身后抹头油。
  田婆子蹲在马老太脚边:“亲家,抬脚,咱要换双鞋,你脚上这双不好看。”
  葛二妞帮着马老太系扣子换衣裳。
  郭老太太挎着她跳大神那一套物什进屋,从筐里拽出红纸就在马老太的脸蛋上蹭。
  “你给我蹭它作甚。”
  “抹抹,能看起来精神。
  来,张嘴,我给你换张纸,咱再抿抿红。
  我告诉你,我活这么大岁数对于美是很有一套的。
  咱可以啥也不擦,但这小嘴啊,你必须抹点红。
  即使是那种病歪歪的人抹点儿红,脸也能亮堂不少。”
  接下来,马老太都被老姐妹们装扮懵了。
  “金戒指呢,戴没戴?戴最显眼的地方。”
  “出去个人,招呼凑凑首饰,快将咱家最能体现阔气的家当都给整上。”
  “老姐啊,你头上有点儿光秃秃,这么的,我给你折一支金叶子啊?”
  马老太喷着吐沫星子急了:“放,你给我放那。”
  呵完就四处寻摸水盆。
  盆呢。
  给她照一照啊,看看被拾掇成什么模样。
  隔壁房间里,宋茯苓顾不上脱外套,也在帮她娘整理头发,换襦裙。
  钱佩英脱下大棉鞋,脱下在库房干活穿的家常衣裳,换上了一套夫人衣裙,外披黑色狐狸毛斗篷。
  婆媳俩出门对视一眼,一黑一棕大斗篷向外走,出后院绕过去,要去前面县衙门口等待。
  婆媳俩身后,跟着的是九族的亲人们。
  这种时候,连辈分最高的宋阿爷都要靠后。
  连宋茯苓那个亲闺女也要靠后。
  “娘。”
  “姐。”
  “奶。”
  叫啥的都有。
  钱佩英扭头看过去。
  从远处跑来一群半大小子。
  心中明了,看来这是前衙有官吏去特意通知在学堂的孩子们。
  宋福生就是在这时回来的。
  两面人走对头碰。
  且他身后还跟着好些闻讯而来的百姓。
  没空与家人们说话。
  宋福生过照壁,穿着大棉袄二棉裤,被官吏们簇拥着进仪门换官服。
  秦主簿跪地,郑重给宋福生整理腰带。
  宋福生低头看他一眼。
  秦主簿抬头,满眼激动和深情。
  当宋福生再露面时,才率领家人在县衙门口站好。
  他在人群中,还看眼马老太,又看眼马老太。
  那脸怎么抹的像猴屁股似的。
  红纸被官吏们迅速铺上。
  哐,哐。
  提示圣旨到的锣声起。
  圣旨犹如皇上亲临。
  百姓,跪!
  从京城来的使官这才带着两队人踩着红纸,拖着圣旨露面。
  “会宁知县宋福生。”
  “微臣在。”
  宋福生一身青色六品官服跪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会宁知县宋福生,继任以来,办贪官污吏,治农桑采摘,经国济物,倾国基民,治行有声。
  克忠报国守信,佐社稷之光。
  特擢升其为:黄龙府府尹,位阶正四品。”
  宋福生能想到自己要得褒奖或是要升,那老秦他们可激动了,翻来覆给他分析猜测一路。
  但没想到能升这么高。
  之前,甚至还因为要升那一官半职又要从头开始,实话,还有点不高兴呢。
  寻思干啥呀,当官是闹着玩哪。
  能不能让他好好干,他家又要搬家,百姓们那面才捋平。
  却没想到:……
  整懵了。
  他成府尹了。
  做梦都不敢想会爬的这样快。
  宋福生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尤其是,请原谅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还能跳几级那么升的。
  秦主簿、吕县丞、潘县尉等同僚,跪在原地惊呆了。
  宋阿爷在人群中,实实城城给圣旨磕了一个头,再抬头都有点迷糊了。
  马老太这功夫已经不是颤抖那么简单的了,看起来更像是冷的浑身筛糠。
  而更让老太太心口猛跳的是,圣旨并未念完,居然提到了她。
  “……尔知宋福生之母马氏,素针偃月,四得咸备,亦宜荣宠,赠诰命恭人之身。”
  马老太双手接过诰命服。
  嘴哆嗦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完,眼中饱含激动的泪掉落。
  老太太很少掺和她三儿子的官事。
  可是此刻,在滚烫激动的泪掉落时,在低头看着怀里的诰命服时,心想:她往后不仅不能给儿子拖后腿,而且更要督促三儿好好做官,要对得起那身官服。
  “……尔知宋福生之妻钱氏,夫妻一体相成。
  君美其夫之荣,必及其妻之贵、
  夫阶益显,赠诰命恭人之身。
  钦此。”
  钱佩英跪在后面还未怎样。
  前面的宋福生,终于露出做上府尹志在四方的笑容。
  听明白没?佩英。
  那圣旨大白话的意思就是,你老公我牛逼,你就牛逼,你高兴不?
  你不是小白人啦,一般的女人见你都得跪,你是朝廷命妇,四品之身。
  他宋福生,终于让妻子身披诰命服。
  宋福生和钱佩英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宋茯苓跪在后排,满脸的笑容,心里却:
  切,钦此了,念完啦,没她这个闺女什么事儿。
  瞧见没?这就是倒霉催的古代。
  在这里,你要么会生儿子,像是她奶就属于会生的。母凭子贵。
  要么就会嫁,像她娘就属于夫贵妻荣的典型。
  而作为女儿呢,有个好爸爸确实能得一些真正的实惠。
  但是这里有种观念,女儿是外姓人。
  也就说,娘家再辉煌,你被老爹宠的就算在娘家能当大王,可在外人眼中,你娘家一些名啊利啊,和女儿无关,很少会惠及到女儿身上。
  在外人眼中,宋金宝那个侄子都比她借光。
  ……
  这日,宋福生除接到圣旨外,还接到皇上送他的礼物。
  那礼物带着太深的意义:
  三品朝服。
  朕在京城等你。
  等你荣升三品官身,穿着朕送你的这套官服进京朝拜。
  使官是带着任务来的,有特意观察宋府尹的表情。
  发现宋福生看似镇定,实际动容了,那托着礼物的手微抖。
  另外,关于会宁知县这个位置,宋福生等于是府尹兼任知县。
  因为皇上的话很微妙,口谕新任知县将派任,但派任之前,由宋府尹督引会宁。


第八百章 我能上天不
  黄龙府陶府尹也收到了旨意。
  同样都是来自皇上的意思,就是差着天和地罢了。
  会宁县那里,皇上是让使官大力宣扬,褒奖宋福生升官缘由。
  到了陶大人这里,皇上是连一个字也没写,调令出于吏部尚书之手。
  大致意思是:
  你在府尹之位六年,六年里毫无建树。
  既然管不好人,那就去大西北管马吧。
  调离陶大人。
  从四品官阶,降职为从五品西北郡六牧监长。
  其实吏部尚书很清楚,皇上哪是只瞧不上陶府尹。
  最近看地方送上来的折子,皇上连番怒过两次。
  很明显,那是对许多地方官都瞧不顺眼。
  听说有一次发火时,还命人回奏折斥过:
  你们只会揣摩朕吃什么喝什么,想过你们治理的百姓桌上有无吃喝?
  要么就是给朕奏报降雨降雪折子,有这个空闲,想过降雨降雪该如何治理吗?
  甚至,传言哈,传出皇上曾说过:朕之所盼,宋卿能多一切,却只得宋卿一人。
  吏部尚书听到这传言时,正是给陶府尹降职调令卡戳之时。
  他已经没什么好劝的了,什么审核,什么规矩,别惹恼皇上。
  此时,陶府尹胖胖的身体,当即就失态的晃了晃,手中的调令信签飘落在地。
  他的亲信急忙跪地捡起,双手呈上。
  大人,万万不可再露出不妥当的神态,以免回头又被降罪。
  送走使官,府外管家这才进来告知:京城大老爷的信件到了。
  陶大人本以为宋福生是在和他玩无间道,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应是利用运货时机向陆家告状,他才得了皇上的厌烦。
  亏他曾认为宋福生那人是性情磊落之人。
  却在看过信后,才明白,没有陆家,是有一位在翰林院的杨明远。
  陶大人瞪着他哥哥信中那几句告诫:
  不可冒失,你要为会宁知县出头。
  会宁好,你才会好。
  会宁归你管辖,你不揽功,旁人也会知。
  更会给皇上留下你和会宁新知县,和黄龙一众官员上下齐心的印象。
  陶大人问管家,这信是什么时候从京送出的。
  管家回,猜测是咱们黄龙府押运那阵,大老爷就从京里派人送信。
  听说信在路过耽搁过,因为送信的亲信半路摔断了腿,信中又提及皇上,不敢随意给旁人,耽搁了三日。
  三日。
  如果没耽误,他就会收到哥哥的消息,就不会如此邀功心切。
  他六年啦,六年未挪动,实在是想挪动一二,最好能回家。
  “将那几个送信的,都给我斩杀喽!”
  说完,陶府尹到底没有支撑住,翻着白眼被气晕了过去。
  管家急忙招呼医官,医官给陶府尹嘴里塞参片。
  前衙乱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府衙后院的陶夫人,无心管那些姨娘们哭着说出不合规矩的话。
  她正呆呆的坐在厅堂里。
  不是升迁去京城,而是去大西北。
  去了那里,老爷哪还有明天,可想而知以后。
  有几人被降职还能再升迁回来的?
  陶夫人眼神望向下面的座位。
  前一阵,她才见过宋知县的娘亲。
  那老太太坐在她下侧,进来给她行礼说:“老身见过夫人”的模样还历历在目。
  她说合开铺子。
  那老太太委婉拒绝后,陪着笑脸,有偷偷瞧过她脸色,能看出来怕她心存不满。
  那时候她想着,瞧,熟识贵极长公主又如何。
  不是有那么句话,县官不如现管,还不是要顾及她这位府尹夫人一二?
  才过去多久啊,眼下身份就对调了。
  “夫人,大管事传话,说是老爷在前衙晕了过去。”
  乱的可不只是陶大人一家。
  整个府衙,全懵了。
  每位当职的官员,看起来很忙。
  实际上,自个忙的是啥都不知晓。
  就知道随手拿过一个册子摆在面前,低头看着那册子。
  脑中却在炸响,宋知县成为他们上级,以及陶府尹下来了两个消息。
  宋,知县,成为府尹,他不是才来吗?才来就爬到他们头上啦?
  不,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终于看个明白,天子门生真不是假的,说一飞冲天就能起飞。
  而陶府尹去大西北,要举家限时搬迁,半月内就得走,连年都不让过。
  不,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明白,皮子要收紧,别以为离京远就没事。
  这可真是皇上一怒,就能给支到千里之外。
  有几位是陶府尹以前的亲信官员,脑中转悠着:
  邀功信里,前府尹大人没有写上他们的名字吧。
  陶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