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381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381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阿爷正在抱着丫丫说,“就你这小丫头有福气,不着急嫁。等你嫁人那天啊,太爷爷活没活着都知晓你能嫁的挺好。”
  “为么呀?”
  “到时你三叔能当更大的官喽。”


第六百九十七章 连想都不敢想(二更)
  这一日,宋福生去参加学政大人组织的举人见面会时,隋家派来的媒婆登门,手里抱着一只鸟。
  本应抱大雁来,但是这个季节没有大雁,隋邵波就给大丫买了只鸟,让媒婆抱来,与之相比,比周家村那个来提亲的地主有诚意。
  至少在宋九族全体人员眼中是这样的。
  因为大雁在这里有个寓意,它由于到月份就准时飞向南方北方,在古人眼中大雁代表诚信,属于第一个报信的人,隐含我们是有诚信的来提亲。
  钱佩英全程围观,学一学,看一看。
  上有四壮、中有闺女,下有米寿的,她也拖家带口需要办好几场。
  再者说,老爷子还有朱氏非要让她镇场子。
  她都不知道该怎么镇,她一现代人。
  说媒,提亲,三书六礼,三书就是聘书、礼书、迎书,钱佩英终于东听一耳朵西听一耳朵搞懂,礼书就是彩礼清单,迎书就是拿着女儿家的八字去领结婚证,但你要离婚呢,没地儿给你开证书,男人一纸休书就行。
  纳吉,放神前请示,纳征好像还是彩礼和嫁妆单子。
  反正就这些吧,回头她没记住的有米寿。
  钱佩英主要稀奇在,这聘礼真是五花八门,听葛二妞和朱氏还有媒婆唠嗑时说的那意思,女方陪送闺女出门子的物什更是花样百出。
  男方给聘饼,五十公斤那种,搞一些大饽饽送来,农家还有送几担子谷子的,送牲口的,鱼、红枣、豆子……没事儿,记不住的有米寿。
  女方这面陪送里的物件有:子孙桶(马桶),财付桶(水桶),就这个词,钱佩英最开头听成了财付通。还有聚宝盆(洗脚盆)。
  钱佩英:到茯苓那天也要准备给做马桶什么的吗?这得和老宋通通气,提早就要准备木料。
  听听,还要给准备针线盒、合欢被、鸳鸯枕、绣花鞋、压钱箱。
  对闺女好的人家,甚至要给出嫁女儿做许许多多的鞋子、衣服、肚兜、裙子,尽量让女儿嫁过去开头那几年足够有新衣穿,以防嫁到婆家,婆家不给做新衣,不给也药挺着。
  然后富足的娘家还会多多给女儿准备首饰,所以才有古代男子穷的没钱了,女方就拿出首饰典卖,就是娘家给的。
  钱佩英听到媒婆和妇女们讲这些常理时,心里就有点酸酸的,涨涨的,怕闺女过不好,在古代要给准备这么多。也是,不常回家了。
  此时,隋家派来的媒婆又煽情道:
  “给你们透个实底,我来前,隋家的意思是,到时下聘礼过的银钱、物什,就是给咱女方父母的,不用随嫁妆单子返回。聘礼聘礼,就该如此,你们辛苦养大女儿不易,没怎么孝顺就嫁去他家,这是应该的。”
  在这里,女儿女婿在岳父岳母有子的情况下,基本是不赡养岳父岳母,就过礼孝敬这一大笔。
  这话让朱氏彻底的心里舒坦极了。
  因为就这一大笔过礼钱,有些人家还会暗示让女方随陪嫁带回去。
  这不嘛,葛二妞就听的心里不是滋味,周家可没那么大方的说出口。
  而钱佩英是听的最入心入情的,她完全代入了进去。
  没怎么孝顺就要去别家,辛苦养大不容易,这两句话真让人鼻酸。
  媒婆走后。
  钱佩英坐在沙发上,双手环胸发呆,等她老公回家。
  “娘,你是不是要来大姨妈啦,怎么看起来这么脆弱。”
  “你才来大姨妈。”
  “哎呀,娘,我知道啦,你放心,我要是嫁那天,也准保会要来很多很多的聘礼不带走的,都给你留下,通通给你花,啊?”宋茯苓啃着苹果笑嘻嘻道。
  “去去去,回你屋。”看你来气。


第六百九十八章 意气风发(一更)
  钱佩英在等她老公回家。
  她老公却在城里忙着请客。
  宋福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全嚷嚷让他请客。
  从学政大人组织谈话的议事厅出来,这些举人们就说,宋兄请客,去下个地儿。
  宋福生都没应呢,本来还想去镖局,这事儿就嚷嚷开了。
  宋福生有理由怀疑,这是解元不在,让亚元顶包吗?
  那他并没有收到奉天府给的任何奖励啊。
  据说那奖励,奉天府只奖给解元陆畔一千两白银,陆畔他姐给取走了。
  说起这点,宋福生就来气,奉天府太抠门,第二名第三名意思都不能意思一下吗?你不用发千两,知晓财政紧张,奖个三头二百的银票也行呀?没有。
  真是应了那句话,像陆畔那种有钱人,越有钱越有,像他们这种的,越眼热越没有。
  话说,就算解元在家,他就不信了,你们真敢让陆畔请客?
  好好好,好说,请。
  但宋福生谨记媳妇的话,知晓自己酒量不太行,大冬天喝的气喘吁吁还要赶车回家。
  他主动说:
  我请大家喝茶,咱别喝酒了。
  想必,最近诸兄酒局也很多,早就喝够,咱们改喝茶,好不好?
  不是有那么句话,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咱们边吃边喝茶边互相探讨交流。
  而大家之所以嚷嚷让宋福生请客,事实上,是因为大家早就发现宋兄其人和哪伙人都能交谈上。
  宋兄可以和平民出贵子的杨明远说:“有小厮啦?”
  能和榜单前列年纪极大的举人们互相抱拳致礼,得到这些年纪大的举人从心往外的尊重。
  宋福生以前那可是当官的人,官身不要了下场科举,能得不到这些真正读书人的尊重吗?越是年纪大的人越知晓,一般人没有从头再来的魄力。
  宋兄更是能和高门贵子出身的谢文宇他们笑着交谈:“恭喜。”
  谢文宇立马真心诚意的回应,急忙凑到宋福生身边道:“您真得好好恭喜我,您不知晓,我是榜单最后一个,哈哈哈哈哈。”
  看看,要知道,这界举人里有几位“各色”的,那几位完全可以不用给任何人面子,是有资格不合群的。
  对,没错,说的就是谢文宇他们几个。
  他们几个能对宋福生笑的露出小嗓子,未必能瞧得上其他人。
  所以说,唯有宋福生宋兄出面,才能攒齐局子。
  必须让他请客。
  就这样,一群意气风发的新晋举人们,走在奉天街头,引无数百姓围观,他们有说有笑的结伴去了附近的山泉太平馆。
  一盘盘糕点果脯小吃端上桌。
  一壶壶热茶冒着热气点泡了起来。
  外面雪挂在树上,还可见冰挂和雾凇,正和茶馆里热闹至极的气氛遥相呼应。
  这些举人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直到今日,略有小成。
  正可谓: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这一天的“沙龙聚会”办的格外成功。
  这些举人们吟过诗作过对,有许多举人提笔挥毫书写过万丈豪情。
  也共同怀念过解元陆珉瑞。
  陆畔走了,但是他在科举这件事上,却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一代武将,满腹经纶的传奇,和引起许多文人可惜的故事会一直流传下去。
  总之,甭管陆将军过后承不承认是这些举人中的一份子,这些举人都认为陆将军与他们是同年,大家很想念陆畔,阿门。
  举人们更是只喝茶吃茶点就上头了,气氛渲染的像喝了两坛黄酒般,共同齐刷刷朗诵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我笑,早生华发……”
  这些人在朗诵时,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情绪中。
  他们似看到了: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看到了如雷的惊涛拍击江岸,激起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似看到了:
  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勃发,风度翩翩,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将强敌收拾的灰飞烟灭。
  这些举人们也完全代入进:可笑他们多情善感,过早的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让他们共同举起酒杯来祭奠那万古的明月。
  “诸兄,干杯。”
  没酒,以茶来替。
  林守阳响应大家,在端茶杯做出干杯动作时,小小声吐槽坐在身旁的谢文宇:“你是怎么考上的。”
  这么著名的诗,刚才谢文宇那家伙竟然朗诵时念错一字。
  谢文宇:嘘,揭短作甚,怎又损我?我也纳闷自己是怎么考上的,但咱就是考上啦,说别的没用。
  这天,画师们也被茶馆老板特意叫来,让画师在一旁画下举人们聚会的这一幕。
  这一幕,非常难得。
  在茶馆老板心中,往后想再凑齐这些人可是不容易。
  因为下一场过后,甭管这些人是继续向前走向殿试还是落榜,都将面临着去四面八方做官。
  茶馆老板打算将这幅画,将这些画师们画下的雅图集挂在他们茶楼留念。
  文人雅士嘛。
  这可是恢复科举后的第一届学子聚会,全部聚齐,意义不同,这是其一。
  其二的意义是,万一这雅图集里将来出现大大官呢,很有这种可能的。
  你看看那里有几位的出身,那样的世家背景,将来不做大官可能吗?
  还有他非常看好的宋老爷。
  茶馆老板真心祝福奉天的这些举人们,前程似锦。
  而这一日,对于宋福生来讲,他就觉得自个很忙。
  一会儿这个叫他:“宋孝廉,你看看我写的这个字,怎么样。”
  一会儿那个唤他:“孝廉兄,您给品鉴品鉴。”
  孝廉,一种雅称。
  如此唤他,就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和尊敬。
  说他是孝顺父母、品性廉政的人,夸赞他是清廉之士。
  然后,宋福生还得听八卦。
  恩,好多人都想和他说说心里话。


第六百九十九章 路越走越宽(二更)
  宋福生今儿真听了不少八卦。
  比如,杨明远那孩子很实在的私下告诉他,举人名下免征税的田地亩数已经给卖了出去,换租子。
  啥意思呢,就是打比方说,有一位地主找到杨明远,税收太重了,地主想将家里的地挂在杨明远名下,这样就可以免税。
  杨明远举人已经到手,是那种到死都可以一直帮地主免税的身份。
  而任何人也不可能白帮人忙,地主需要表示表示。
  杨明远可以选择两种方式。
  一种是年年收下地主给的孝敬银钱。
  一种是不要钱,要粮。
  每年税收,朝廷征上去地主你两三成的粮,咱帮你免税收不要那么多,咱要一成粮或是一成多一些。
  当然了,地主家那么多亩数,杨明远每亩地都抽成要粮食不会是为吃,杨家总共才几口人?能吃多少?
  收上来是根据每年粮价不同,他要自己寻妥帖的人帮忙卖。
  杨明远认为,每年收粮向外***买断给银钱要合适得多。
  宋福生听完点点头:“挺好,这样能细水长流,年年都有一笔进项。”
  “不过,叔,今年我要的是银钱。”
  是啊,今年你要粮也没有啊,一场大雹子下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地主指定是寻思赶紧的,给你些银钱,你快去衙门将欠的税粮免啦,免得被时时催收。
  而且,你目前确实需要银钱先改善一下生活,杨家底子太薄。
  “叔,没有人寻你帮忙吗?”才下榜那几日,杨明远被各种人找到头上,感觉很困扰,严重影响到他生活。
  有人送来女人被母亲带进房,美其名曰:红袖添香。
  杨明远对母亲表示出不满。
  不需要这种红袖,将人速速退回。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对嫂子和哥哥表达不满,嫂子私下居然收过别人送的银镯子。
  他直对哥嫂讲:你们如此行为,是在拿金镯子换银镯子,收下这种蝇头小利会失去更多,不要被眼前的一切迷晕。
  他找一个品性端正的地主,对方每年多讲一些诚信主动给他送粮,比你们收镯子要更省心更让家底厚实知不知晓?
  不信叔没有这种烦恼。
  宋福生听完后,无意间炫了把富:“还真没有此种烦恼,知根知底的都晓得我家地太多了。”
  估摸还会有人怀疑,他家的地,早就超过了能免税的亩数。
  但实际上,外面的人不清楚,宋九族家看起来要负责管的地很多,其实有一大部分是朝廷的军需地,不在宋福生名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