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355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355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米寿看着相框里姐姐画的一家四口傻乐时,宋茯苓正在自己房间里,擦窗框、窗台、擦墙壁上的板子,擦写字台,擦书柜,擦椅子腿,跪在地上擦地板。
  当地板全部擦完,她大字型平躺在上面。
  阁楼缓台上的宋福生都听见闺女喊道:“啊,我不想活了。”


第六百五十三章 会败家的蚯蚓(一更)
  所谓缓台,是像二楼敞开阳台的样式,多搭出一块而已。
  宋福生一家出门,不是抬头就望天,而是多出一块平台遮挡。
  这块遮挡,对于二楼来讲是阳台,对于一楼能挡雨,冬天下雪也能挡雪。
  尤其是开春开化那阵,冰溜子不会直接掉到窗台上污了窗纸。
  宋福生一家三口认为这多实用啊。
  一楼,可以将花盆搬出来放在这块遮挡下,两面的窗户下都摆上花,看它们迎风摇曳,也可以坐在这下面支桌子吃饭。
  来了雅致,冬天都可以坐在这下面看雪吃火锅。
  二楼,打开向南阁楼门直通阳台,更是可以用这个假阳台晒菜,拉绳子晒被,你看这高度,你再看那阳光效果,晒出来的指定不一样。
  宋福生还惦记着,赶明在这里摆两个椅子,摆个小茶桌,支个大太阳伞,坐在二楼阳台上看书,或是和一二好友看景喝茶说话,当然了,更是可以坐在这里吃饭。
  他这个人,能想象出最浪漫的事就是,带着妻女坐在不同地点吃饭,吃好的,顿顿吃的香。
  为了这个,宋福生特意给二楼阳台四周弄了铁护栏,以防孩子们在上面疯闹掉下去。
  反正,他们一家四口对这个设计可满意了。
  四口,米寿属于凑数,姑父姑母姐姐说啥他都认为好,也确实好嘛,独一份。
  但是马老太他们最初看到设计图纸就“这是啥呀?怪模怪样的,没有见过。”
  马老太他们没相中,选择盖传统的阔气大平房。
  那时候,老太太私下还劝过宋福生,“你弄那怪样,是不是有点不庄重?哎呦,这可是房子,别听胖丫的,不是闹着玩小来小去的物什,要住一辈子的。”
  被宋福生一句话秒杀:“我就听我闺女的了,而且,你确定我一辈子就这一套房子?”
  马老太抿抿嘴:这还咋劝?三儿牛,眼下就好些套房,未来更是可期,人家过自己日子又没花她钱。
  后来,房子盖完了。
  九族全体、来串门的任家村村民们、包括施工的师傅,他们盖的都纳闷,通通仰头望着宋福生家:“……”
  真特娘的开了眼界。
  王忠玉他们和年轻的媳妇们:“好后悔呀,不听娘的好了,接着学福生家啊。”
  这不嘛,此时宋福生扔下笤帚,正在擦蹭二楼铁栅栏,被雨浇过,他担心上锈。
  可别给他上锈,这可是新房,他还没有坐在这里喝过茶吃过饭。
  听到闺女喊不想活了,要累死了,笑了。
  想不想活也要自己干,老爸可没空帮你。
  附近九族的亲人们听见这声喊,也笑了。
  胖丫是这个大家庭公认的“一坐一个坑,要干一股风”。
  啥意思呢?
  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宋胖丫在这个大家庭里不干活,你支使不动她。
  只要胖丫不想帮你忙,你喊她没有用,她能给一个位置坐出坑来,都不会起身帮你忙的。
  但是,她宋胖丫要是想干活了,那真是一股风似的猛干。
  而且这时候别人来帮胖丫忙,胖丫还相不中呢。
  九族全体都知晓,胖丫抠细节。
  就打比方,不用举例地雷那种复杂的事,只最简单的刷碗,你要么别用胖丫刷碗筷,要是决定用她,最好别催她,因为她能刷洗一下午。
  决定用她,更要有心理准备给她不停打井水。
  就这么个干活方式,弄的大伙也不敢用她。
  听见她喊累呀累啊,男女老少们能不会心一笑吗?
  猜就能猜到,那指定是又在屋里扣的细致呢。
  宋茯苓用胳膊蹭蹭脑门的汗,盘腿坐在地板上发会儿呆,累的有些糊涂了,但还是:
  “接着干。”
  全新的米黄色芦苇炕席展开,宋茯苓拿到外面放在桌子上,用小刷子一点点刷。
  姑母宋银凤说她:“那不是新的吗?”
  “新的也要刷的。”
  姑母笑着摇头离开。
  茯苓刷洗完炕席放在外面晾晒后,又进屋腾腾腾上楼。
  宋福生听到动静问:“闺女,你翻啥呢?”
  “找碳,熨衣裳。”
  家里有熨斗,铜熨斗,自己设计找人打造的,但不是独一份。
  茯苓认为大户人家绝对有熨斗,就是可能和她家样式不太一样吧。
  她家的是铜制品,圆体、平底、宽口缘、长直柄、有隔热把。
  烫衣前,将燃烧的木炭放在铜制的熨斗内,利用金属传热与重量来烫平衣服。
  她燃完了炭,热的一脑门汗,跪在炕上开始烫衣服、叠衣服,挂衣服,炕柜里、装内衣的抽屉里都摆好后。
  茯苓翻背包找出香水,噗噗几下,对准柜子里喷了喷。
  接着又从包袱里,找出带暗纹的鹅黄色缎子窗帘,熨烫、挂上。
  缎子呀。
  宋胖丫的缎子衣裳都没有几件,仅有的那两件是奶奶给买的,身上穿的还是棉布的,却用缎子拿来挂窗帘。
  马老太站在门口,这不是听见孙女喊累及时过来当丫鬟嘛。
  望着那一大块缎子,老太太嘴颤动了两下,捂住心口,被小孙女的奇葩消费观给震住了。
  那料子,一瞧就极贵,被戳出窟窿眼当窗帘,闪瞎了她的眼。
  是,挂上是老带劲了,老太太承认。
  这屋子让三儿拾掇的,炕上都打了板子,炕板是炕板,炕席是炕席。
  炕边是用打蜡的木头做的假抽屉,一点儿泥和土的地方也看不出,再配上这地板家具那棚顶和这缎子窗帘,真的,国公府她去过,好东西她见过,这屋子一点儿不差,一看家境就老富裕了。
  可是,她还是想说:“孙女啊,有胭粉往脸上擦,咱穿都没穿上缎子呢,你买回来做身衣裳穿上,别人也能看见,你也美,对不对?你弄那一大块用来挂屋子?”
  这一大串话,马老太那真是强忍住。
  劝自己:
  别吱声,已经挂上了。
  或许就是孙女这种败家的花钱方式才入了陆珉瑞的眼,给那小子迷的没法没法,看的眉开眼笑。
  小孙女要是属于会过日子的那种孩子,备不住还入不了人家的眼呢。
  人家就相中?算了,咱不是有钱人,咱猜不准极贵人家的心理。
  再说了,俺们娘家人无所谓,就这一个孩子,惯着咋的了?但是将来嫁人,胖丫好东西会越见越多,她拿好东西祸害,你陆家别哭,有你陆家受的。
  “福生他娘!”
  “嗳,来啦。”
  宋茯苓这才知道,她奶是什么时候来的?
  早就来了,站门口在心里好顿嫌弃你。
  (PS:作者说:想看福生一家房屋图来起点女生网,下载APP,查询本书,进书评区,有图,就不多赘述了)


第六百五十四章 外面那样,你们这样好吗(二更)
  宋福生肩膀挎着兜子,手上把着特大号的相框,仰头喊媳妇:
  “你快点儿?”
  “来啦来啦。”
  钱佩英从阁楼下来。
  下来后,将手上的水渍往衣襟上蹭蹭:“在下面抬省劲,还是在上面抬省劲儿?”
  宋福生翻个大白眼。
  他要是一人能抬动真不麻烦媳妇。
  钱佩英也热的脸通红,憋不住笑道,“行,我知道了,你少瞪我。”
  两口子“一二三”,合力抬起了相框,宋福生在后面喊:“你慢点儿。”
  “我慢不了,我要坚持不住了。”
  两口子抬着大相框,从楼梯上捂捂渣渣就下来了。
  客厅沙发后面的那面墙,宋福生给装修成了现代电视墙的样式。
  其实也没咋装,就是一个棕黑色木式大框架,倒是想让古代老手艺人雕些木头花来着,那才原汁原味呢,古香古色的。
  可是整太花花了,媳妇说:“你擦啊?”
  越是那镂空花,越是难收拾。
  一句话就给他干没电了。
  所以只弄像电视墙似的一个大框,然后在大框里面,打算正中间挂这字画。
  字是宋福生写的,卡了戳、扣过章,就是寒碜点儿:童生章。
  偌大的相框里也只裱了五个字,横版的:“家和万事兴。”
  两口子捅咕好久,一会儿喊歪了,一会儿你那没钉住吧,这才将字挂上。
  接着宋福生嘴里叼着木钉,手里拿着锤子,在马赛克风格的壁炉上方捶钉子。
  这个壁炉上方也要挂相框的,不过,这回挂的是画,相框也是小的,有横版的,有竖版的。
  钱佩英打开宋福生之前背的包袱,找出这些小相框,在旁边给丈夫一一递过去。
  “老宋,这块挂横版好看吧?挂不规则一些。”
  “这是蛋糕,我寻思按顺序来。”
  “行,听你的。”
  所以壁炉上方的第一个相框里画的是:蘑菇,松子。
  然后是蛋糕,辣椒,可可爱爱的小野猪野狼,列巴,奶砖,黑地雷,千里马镖局门脸。
  以上,画的全是Q版的,全出自于宋茯苓的手笔。
  当这些小相框挂完,宋福生往后退了几步,一边观赏一边对妻子说:“闺女有心了。”
  钱佩英也看的美滋滋,这不就是按照发家史进程画的吗?
  嘴上却道:“她是怕画全家福,画这玩意糊弄咱。”
  又扒拉宋福生:“行了,你别又天下就你闺女最有才了,快干活,以后你再慢慢欣赏。”
  宋福生立马听话的又上了楼,楼上楼下连跑死趟,从楼上搬下台灯,俩落地灯,打算摆在沙发旁边。
  他家沙发其实就是长藤椅,然后长藤椅的对面还摆了两个单人的座位。
  而所谓落地灯就是能插蜡烛,也能点灯油,要不然咋整,不多点几个灯,屋里黑。
  第三四趟是拿下的七八个大包袱,宋福生每次都是浑身上下挂满才下来。
  “给你,佩英,窗帘。”
  有几个特大号包袱装的是窗帘布,面料棉亚麻,深灰色的。
  钱佩英:咱可不用那浅色,洗不起。
  马老太此时没在,要是在,见到这棉布的也受不了啊。
  这从棚顶一直垂直落地,这对拉的大窗帘能做多少衣裳?
  尤其你那上面是什么玩意儿?
  “老宋,将窗幔递给我。”这是落地的,而且房子一楼举架高,窗帘都弄了还差窗幔吗?不弄不好看。
  钱佩英守着宋福生学习那阵就做完了。
  “你下来吧,我挂,我瞅你站梯子上颤颤巍巍的害怕。”宋福生给他媳妇换下来,他去挂窗帘。
  钱佩英就下来,将另几个包袱打开,现在天这么热,藤椅上不用铺毛皮,她直接将绣着墨色竹子白灰色底的靠垫摆上。
  靠垫是订做的,有次去城里给老宋买十两衣裳时订做的。
  你看看人家这手艺,钱佩英稀罕摸来摸去,这可不是贴布绣、机器绣,是一针一线绣的特别活,每个靠垫上的竹子款式不同,但是几个靠垫摆上后,又觉得就该如此,像是一套的。
  马老太没在,在忙自家呢,此时要是在:“啥?弄那些棉花塞这里?你就是旧衣裳塞这里也不成啊,就不明白了,不靠着能咋的?”啊,人得劲儿,那人得劲儿钱就会遭罪。
  这不是不在嘛,更何况废话再多也没用,人家自己当家过日子。
  两口子挂完窗帘,都弄完了,有的线头子掉在地板上,钱佩英扫地,宋福生墩地。
  忙完这些,俩人又一起去收拾榻榻米,一个擦,一个站在榻榻米上摆书籍。
  “我就说,书柜打多了吧,空这么多隔断。”
  “你不用着急,你闺女慢慢就能给你买满。”
  宋福生一噎。
  过一会儿:“嗳?媳妇,咱买把琴啊?”
  “干啥?你会弹啊?”
  “你别管弹不弹,家里来人,琴,茶,那不能看起来高大上嘛。”
  “招灰,你擦啊?等啥时候你闺女和米寿感兴趣再买,你轻点儿往家买东西。”
  宋福生想了想,下了榻榻米穿鞋去阁楼了。
  “干啥去?”
  “找你葫芦丝,”找到放书架隔断上,别人问,他就告诉媳妇会。
  两口子一路猫着腰,从楼梯墩地,一路倒退着走,一个用湿拖布擦,一个用干拖布,直到了大门口。
  最后一个包袱打开,凉席款脱鞋亮相,用竹编滕,也是用来编蒸笼用的。
  夏天进屋就穿这个,冬天的脱鞋再掂掇吧,还没有置办。
  就这,只夏天的拖鞋就准备了好多,看见没有?家里门口两个一米四高度的木鞋柜愣是不够用,一个柜子里放外面穿的鞋,一个柜子里放的全是拖鞋。
  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