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333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333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前面的监考官们,望着在窗边悠闲自在午休的宋福生:“……”
  吃的比他们的工作餐都好,就不用提其他考生了。
  有那大人,看见宋福生将通红的西瓜块放进嘴里,喉咙控制不住的动了动。
  主要是他有听检查的同僚讲,那是冰镇的。
  小盒递过,宋福生微扬下巴,示意拿着。
  考生之间不让说话,给香水那阵,那不是还没开考嘛,即使当时就说那么两句,你看监考官都下来特意检查。
  “杨康”意外的接过果盘,他也不能说谢说什么的,只能冲正在撒尿的宋福生抱拳。
  宋福生解裤子,不当回事略一点头,随后就认真地哗哗撒尿。
  下午才到,府尹大人带着几位巡视官就来啦。
  终于巡视到这个考点,上午在另几个考点转悠来着。
  府尹大人进来就嗅鼻子,这什么味道?
  正巧就看到“杨康”在冲地上撒水,手里拿着小罐,向地上倒。
  不倒不行啊。
  其实“杨康”是舍不得的,本想原样还给宋福生,可中午吃喝拉撒过后,天热,那尿味儿扩散的快,考生里要是再有几位上火的,那真是熏的人头疼。
  小风一刮,奶香奶香混着……
  这是靠近屎尿号这里。
  当府尹大人走到离宋福生不远处,又嗅了嗅鼻子。
  这又是什么味道?
  宋福生:我抹清凉油了。
  府尹大人特意在宋福生桌前停下脚,在不打扰答卷的情况下,他在看卷面。
  这种情况,上午在其他几个考场也发生过。
  比如,府尹大人站在丁坚桌边看过,站在谢文宇、林守阳的旁边挑过眉。
  倒是陆畔所在的考场,府尹大人没站旁边看,他是站在正前方观察陆畔怎么样啊?
  所以说,别看没说过话,府尹大人心里却是认识宋福生这个人的。
  看完,微点下头,又在门口听监考官耳语两句。
  当府尹大人到了外面,眯眼望向远处的“陪考棚”,那里或坐或蹲,他在多个考点外见到。
  忽然嘱咐了手下几句,这才坐轿离开。
  陪考棚里,一帮人正摇着蒲扇听着蝉叫,尤其下午叫的这个邪乎。
  这天热的,都快要下火了。
  忽然来了一人,打断了马老太正在听那些人唠各地的收成。
  “奶,他好像是?”
  “他是官,”没等宋茯苓说完,马老太就打断道。
  这人身上有官味儿。
  没错,在宋茯苓眼中,这人就是来采访她奶的。
  钱佩英小声问女儿:“那人和你奶单独唠啥呢,采访好了,朝廷能给奖些钱还是给些政策啊?”
  宋茯苓想到一种可能,眼睛忽然亮亮道:“娘,搞好了,我奶能被写进县志,就是一种地域志。这一年当地都发生了什么,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反正就是这种书,过多少年后,被后人都能翻到看到。”
  啊?啊啊啊。
  宋茯苓说完,自己先激动了。


第六百一十八章 老宋:我年轻能干多金
  宋茯苓连猜带蒙的做美梦,没想到竟然是真的,美梦成真了。
  单独的一角。
  来这里采访的大人,正在单独问马老太,说你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啊?
  马老太:那能有啥目的,我儿宋福生就是那考生之一,这搭陪考棚的想法是从他那里来的。
  大人指向旁处又问:“那是什么?”
  马老太瞅一眼:
  啊,回大人,那是书。
  进去考试的那些学生,有的没有家人陪同,家里不富裕的也没有小厮跟着,别说小厮了,有的那都住大通铺,大通铺那种地方连行李都放不了,怕丢。
  总之,遇到那种像是不能将书带进考场,可是考前又想看的,
  就有那学子会将书存放到这里。
  我们给他写字条,写上哪本书都是谁的,免费给保管一下,等他考完出来就会领走。
  “之后,你也会如此吗?”
  马老太一点头:“至少这三日是要这样的,反正俺也要等儿子。到考举人的时候,应是就不会了。一个是天凉快,没这么热。另一个是俺儿考举人就要在里面住了,到那时他都住下了,我总是不能在外傻等的。”
  大人被这话逗的呵呵笑了起来,随后用笔记下:
  恢复科举的这一年,奉天城有一位宋马氏。
  她源于儿子是考生之一,就更能设身处地的为外面陪考的人着想。
  在这种炎热的日子里,为大家支起考棚,挑来一桶桶水,未收取分文,提供喝水休憩的地方。
  她的这种行为,同样也得到了许多人的信任。
  每个陪考棚里,堆有许许多多赶考学子最重要的书籍,那些书籍,就足以证明赶考学子们内心对她的称颂。
  恩,这位大人觉得取材差不多了。
  他谨记知府大人说:
  今年的州志县志要在“科举”这一块,下浓墨重笔。
  多年来,才恢复科举,可不能只记录赶考人数和录取人数。
  要多记录些人文事件,以供后人翻阅。
  比如,要记录那最远的赶考学子,需要离家多少里路来到奉天。
  要记录考场内,学子们的年纪不一,从少年到白头。
  学子们入场前的身份不同,可是入场后,唯有科举,对考场里每一位学子才是公平的,全在于他们自己的学识。
  他们的万丈雄心和抱负,即将要通过那些卷子改变命运。
  还有那位“马老太”,这位就算是场外感人代表啦。
  “奶奶,你再与我细致讲讲,他还问你什么了?真的,我觉得我没猜错。”
  马老太使劲抹了把鼻尖的汗,这一天下来,衣裳都湿透了。
  很是敷衍孙女道:“是是,你猜的没错,可那又有啥用,不当吃不当喝的。”
  孙女说写进书里?
  那还不如奖她几两银子,或是给俺点心店税钱省了呗,给陆畔省也是省。
  宋茯苓无语,“奶,精神世界,精神你又忘啦?千百年后,大家只剩下一把骨头渣子,但唯独您在这世间留下过痕迹。后面的人能知晓您,却不知道我们,您晓不晓得这代表着什么?这就是大家为什么很注重名声的原因,多少年后,什么都留不下,唯独名声能被传颂。”
  马老太都快要热不行了,好不容易刮点凉快风,孙女围着她说话,挡在这:“去去去,一边去,竟整那虚头巴脑没用的。”
  她对千百年后不敢兴趣,就算有人在坟前骂她,她能听到是咋的?
  要是能听见那还厉害了呢,抓住骂她的人就揍,削不死他。
  不过,要是能有好名声还是很乐呵的,这倒是大实话。
  这做好人好事还被当官的发现啦?
  哈哈哈,就该让人发现。
  这就对啦,要不然谁还愿意做好人好事。
  马老太摇着蒲扇忍着笑,低调:“你先与奶说说眼么前的吧,啊?丫?你爹能考的咋样啊,啥时候能出来?”
  宋茯苓偷摸瞅了瞅手表:“快啦。”
  “艾玛,米寿哇?”这都睡掉地上了。
  而考场里面,真快了,宋学子早就不写了,在里面正检查题。
  不让早交卷,要不然他一定会拽拽的提前出场。
  一炷香时间过后,宋茯苓拉着才睡醒的弟弟站在棚前:“出来了。”
  果然,没一会儿,宋福生拉着小箱的身影出现,身边跟着边走边笑谈的“杨康。”
  在下台阶时,身后又跟出来好几位二十岁上下的青年,都纷纷与宋福生打招呼。
  兄台,我坐你左手边。
  兄台,我坐你前面。
  敢问兄台贵姓?
  嗳?兄台,你那道题怎么答的?
  就可见,这些年轻人拾掇考篮交卷的动作都快。
  而宋福生一身青色长衫混在十几位二十岁小伙子中间,面貌、身形、状态,大高个,气质清隽,不但不输给那些年轻人,甚至离远看还略胜一筹,被几位年轻孩子追问有股沉稳劲。
  他还不用傻傻的背筐,别人都得背,他却像个开飞机的机长似的,拉个小箱走。
  尤其是那身青色长衫,和宋福生现在养白的皮肤可配了。
  是钱佩英又花十几两给买的。
  你别看是布的,面料极好,这天气穿透气,钱佩英是看陆畔来家穿过那么一件,怎么看怎么好,她就照那颜色给老宋也整了一件。
  这不嘛,钱佩英站在棚前笑,艾玛,她老公真帅。
  终于,钱女士没有第一眼先看“杨康”,而是先看老宋。
  “米寿,你说他考的怎么样?”
  “姐姐,脚步轻快,考的极好。”
  米寿回话时,宋福生和“杨康”他们说说笑笑也走过来了。
  宋茯苓眼巴巴的羡慕着:莘莘学子们像带着光环一样。
  “来,介绍一下,明远,”姓杨。
  宋福生又笑着给杨明远介绍他家人:他娘,他媳妇,掌上明珠,老小宝贝疙瘩。
  啊?
  宋茯苓扯着弟弟心里憋笑:真姓杨,那你真应该叫杨康,叫什么明远。
  钱佩英对杨明远笑着一点头。
  “明儿见。”
  “明儿见。”
  当杨明远都走出很远了,他还回头看着那陪考棚。
  那里此时很热闹。
  他很羡慕的看着宋福生笑着拍了拍老娘的肩膀,偷摸抓了下妻子的手,又摸他闺女头,原来那个姑娘是他闺女……
  正巧,宋茯苓抬眼看过去,俩人毫无预兆的对视上。
  可惜对视都没超过五秒,米寿就站在茯苓身前:你瞅我姐姐干啥。
  “姐,快进棚子里帮奶收拾。”


第六百一十九章 有人抢单了
  马老太在点心后院收单子。
  各个考点的考棚收摊了,她们这面是三儿和四壮帮着收的摊。
  老太太将单子收上来,挨个对账,试吃了多少,列巴出了多少,列巴那个就不说了,去掉油纸和来回牛运输吃草料不够费劲的,真挣不上啥。
  主要是算算挣钱的鼓捣之类卖了多少,给三儿买的考篮钱挣回来没有。
  另外,只这一天,就有人预定了,还有一走一路过买的,“科举点心”嘛,有的家里小孩子将来要参加科举,现在就买回去吃个彩头。就这种零散买卖,今日居然很多。
  马老太决定:明天需要更早的到达考点。
  而此时,宋福生一家也在点心店,撤摊就与老娘来了这里。
  钱佩英帮着在楼下裁油纸,宋茯苓在后灶,没一会儿马老太就带着人进了楼里,“走走走,胖丫呢,钱氏你上楼去喊他们,咱吃饭去。”
  老太太的二儿媳朱氏惊讶道:“娘,去外面吃啊?”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啊,对。”
  老太太:我请客,我高兴,用小孙女的话是,我今日都要上头条了,我三儿考的还很是不错,双喜。
  宋福生的大伯惊愕道:“弟妹,这都什么时辰了?外面,人家也快收摊了吧?去外面吃,有开门的吗?”
  没等马老太回答,高屠户先肯定地回答:“不会的。”
  人家有的店面就靠这时候挣钱。
  而且对于城里富裕人来讲,夜生活刚刚开始。
  听说,老热闹了,听戏的逛那什么的,天一黑就出来。
  宋福生的大伯,咧着嘴冲老高直啧啧:哎呦我天,这要是在村里,都快要睡觉了,村里头再过一个多时辰就没啥人走动,包括他们“宋九族。”
  宋九族在村里就属于很出名的夜猫子了,经常贪黑干活,老爷子常说:“吃饱了压炕头作甚。”
  葛二妞用胳膊碰她老伴:“你别啧啧了,快去撒泡尿,免得一出门就满哪找茅房,不够与你丢磕碜的。”
  “嗳嗳。”
  高屠户的大儿媳也说:“爹,您去洗洗手吧。”
  高屠户瞅了瞅自个手指甲又埋汰了,这一伸出来不好看,急忙去洗手。
  女人们互相在梳头发。
  就在楼下一帮人热热闹闹整理自己,头回下馆子啊,要认真对待,宋茯苓和钱佩英上楼喊宋福生。
  娘俩就看到宋福生和米寿在二楼阳台,一人一个贵妃椅,已经脱了鞋摇着脚丫唠道:
  “姑父,简单还不好吗?全答对了,不好?”米寿说完,还伸出小手拿茶杯,滋溜一声抿了一小口。
  宋福生双手枕在脑后,悠哉的晃着脚回答道:“你还小,不懂。我会,别人也会,那能拉开差距吗?你想远远的甩掉别人,尽快与他们保持距离,那就得出难题。”
  钱佩英和宋茯苓对视。
  闺女,看看你爹,这个小人得志样,你就不该给他押题。就在米寿那里,他形象保持的可好了。
  点心店留俩守店的,回头给他们打包饭菜。
  一帮人浩浩荡荡的出门。
  “弟妹,那是?”
  钱佩英告诉朱氏:“那是布庄。”
  “弟妹,三弟的那些好衣裳,你就是在那里给他买的?”
  钱佩英说:“不是,我是在后四道街,有一家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