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328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328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公主嘴里出现的屯呼呼名字越来越多。
  ——
  没隔几日,奉天城就迎来最大的盛事。
  百姓们换上最好的衣裳跪地。
  皇宫大门敞开。
  在开满丁香花的季节,天子车架从里面驶出。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曾经治理这荒芜之地的燕王、现在的新皇,听到如春雷般的“万岁”,望着他的臣民,望着这座城,一时之间感慨至极。
  这里,永远是朕的龙兴之地。
  “圣尊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老夫人的座驾,比她夫君靠前多了。
  而且是皇上非要让老夫人随后,老夫人多次推辞。
  皇上说:“皇家,朕就剩您一个长辈了。”
  就这样,在本朝无皇后的情况下,皇后也就是曾经的王妃已经没了四年之久。
  老夫人的车架先于贵妃娘娘,更不用说其他娘娘了。
  “千里马”镖局在一阵噼里啪啦鞭炮声中正式营业。
  宋阿爷第一次来城里。
  穿着棕色锦缎衣。
  恩那,可好啦这衣裳,是福生孙给置办的,非要给买。
  活这么大岁数头回穿,都不敢抽烟袋,怕火星子给烧出窟窿。
  他老人家捂着耳朵瞅着鞭炮:这得崩出去多少冤枉钱?
  本来俺们是有大呲花的,但人家军方不让用了,说那五彩呲花一上天,容易被误会战事起。
  其实千里马之前还没营业呢,就有人找去了,还是两家高门大户。
  也不看看是谁给打的广告。
  作为第一次押运,宋福生扔下书本出现了,特意开了誓师大会:“稍息,立正,出发。”
  对的,就是这么开的会。
  无需多嘱咐,因为京城之行的第一趟,宋福生派出了“精英队长”:一瞎、一瘸、一甩头发。
  而这些扔下锄头“再就业”的各县各村汉子们,望着他们的大老板宋福生,更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干掉碗中酒,齐刷刷向供着的关公行个礼。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行驶在去京城的路上,宋富贵心飞扬,头发更是迎风飘动地唱道。
  他的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千里马”骡子队。
  富贵这一嗓子开吼,汉子立即跟唱:“嘿,嘿参北斗啊,生死之交一碗酒啊。”
  “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汉子们齐声:“嘿嘿全都有哇,银子粮食全都有啊。”
  一个月后,皇上向天下昭告:开恩科。


第六百一十章 花骨朵,你看看人家?
  由于皇朝四分五裂而中断了近十年之久的科举,随着新皇登基,迁都回京城,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选拔的春天。
  这份向天下读书人急发出的昭告,让许许多多白发苍苍的读书人落泪。
  他们等了太久了。
  也让像陆畔这样的学子,有了进考场的机会。
  因为以前还能参与科举时,他们只是孩童,当到了能进考场的年纪,科举中断。
  ……
  马老太糕糕兴兴店里。
  重新开张啦,开张好些天了。
  是顺子亲自找的老太太谈话,透露了一句:“眼下那铺子是我家少爷的,正空着,您老人家快给张罗起来吧。”
  果然,当时老太太眼睛只眨巴了两下,转头就拉起了队伍。
  由顺子配合她,购砖,搭炉子,店里的几个大烤炉子搭起,大德子讨回来,蛋糕店开张,粉头巾戴上,给“大师傅”二丫有时都带去现场制作,还是谁也拦不住的那种。
  宋茯苓都不知道换了“东家”这事,还以为是与陆之婉合作。
  陆之婉走了,她们更要精心管理。
  而老太太早就想好说辞,就算过后小孙女知晓换了主,她到时就咬死了说:
  “我没想过他的铺子往后就是你的。
  没想过他的银钱往后通通都是你的。
  更是没在心里琢磨过,给他挣钱就是给往后的你挣钱。
  奶知道,你俩没关系,你不用总强调。
  奶和陆公子之间就是单纯的合伙关系。”
  单纯个鬼呦。
  这不嘛,由于点心店坐落在整个奉天城最热闹的一条街上,老太太就比旁人知晓消息速度快。
  老太太一边扯下头巾放进收银台里,一边向买货的重复确认:“真贴出来啦?”
  “真贴出来了,随着还有府衙张贴出了考试日子,那么长一溜字,您家要是有能科举的,具体的还是快去瞧瞧吧。”
  “宝珠啊?”
  “嗳,奶。”
  “快些来前面守店。”
  “来啦来啦。”
  马老太刚走出店门,就听见旁边书肆忽然传出一阵欢呼声,可以想象出里面的学子有多高兴,她听着心里也欢喜。
  加快小碎步倒腾,拎着酱色裙子,一路小跑冲到了贴告示这里。
  这里,此时里三层外三层,多大年纪的人都有。
  马老太足足在这里停留了半个多时辰,自己识字能看懂的,她就先用心默背下来。
  要是有那句子里文绉绉,对那意思不太确定的,她就拽住像书生模样的小伙子,一遍遍仔细打听。
  只这么会儿功夫,老太太就在人堆里连续“骚扰”了好几位小伙子。
  啊,明白了。
  原来她儿不用参加第一场考试。
  她三儿已经是童生,要先等那些童子们考完了,选出好些个像她三儿一样的,然后这些人连同她三儿,才会一起去参加“院试”,也就是俗称的去考秀才。
  以此类推,如若像村里的任族长那位老秀才,他要是想下场考举人,就要等三儿他们这批秀才录取结果出来后,再下场考。
  考举人那就叫乡试啦,马老太:俺懂了懂了。
  马老太抽出随身小本子,在身旁小伙子讶异的眼神下,这回一一记下院试和乡试的考试日期,去哪里考,都让带什么东西,联名具保书的要求。
  具保书是要有两份的。
  一份是三儿要去寻四个和他一起考秀才的学子,互相担保,有一人敢作弊违纪,或是身份不实,其他四人卷子就作废。
  还需要递交另一份保结文书,叫“结状”。
  需要邻里、族人作保,证明家里是良民,不是贱籍,有参考资格,家里人口都有谁,没有犯法的人等等。
  像她三儿不参与童子试,直接去考秀才的,凑齐这两份保书无需递到县里,直接递到主考“秀才试”的奉天府衙,考试地点就设在府衙大堂。
  为何一定要先递具保书呢,
  老太太听那小伙子讲,因为要拿这两样担保文书去换取“票据券”,没有票据券,到时进了考场不给发卷。
  人家是按照那“票据卷”出多少份的卷子。
  所以说,你要是在考场由于紧张污了卷,给墨打翻了,不好意思,没有新卷给你了。
  你要是具保书递晚了,想着进考场现递换取卷子,不好意思,没准备你那份,回家吧。
  这是马老太第一次认认真真打听科举里的事。
  以前三儿考童生试时,她也想好好陪着,仔细给准备,可是那时有心无力,多一个人去县城陪考就多一份盘缠。
  用小孙女的话讲,她三儿是未来的花骨朵,当娘的咋不想好好护着呢。
  如今,终于又有了机会,终于盼来这一天。
  她这回定要陪着她家“花骨朵”,给准备考篮,在外面等,考几天等几天。
  从早上赶考前的那顿饭,她就要让儿吃上最热乎的,而不是当年考童生,肚里冰冰凉,进去考好几天,就带俩馍,出来累的不行还要去挤大通铺。
  站在离马老太不远地方,有一名妇女也在心里掂掇给儿准备啥。
  其实这名妇女都蹭听好一会儿了,她不识字,马老太问那些小伙子,她就跟着站后面听。
  她就是“杨康”的母亲。
  刚才看见贴出告示真恢复科举,连日子都定了,她还在这里激动到偷偷抹过眼泪。
  日子苦,苦的她终于有了盼头。
  “儿呀?”这名妇女,拎着一大包从裁缝铺领回的缝补衣裳激动的跑回家。
  帮人家破的地方补朵小花小草能挣银钱。
  “你快别抄书了,恢复科举,这是真的。”
  说着话,妇女又落了泪:“你先别惦记去京赶考的盘缠,娘给你挣,前面秀才和举人要是考不中,还寻思什么进京?你别死心眼,实在不够,娘就将这小院卖了,咱家日子就不紧了,赁房子住。”
  “可不成,娘,还有哥嫂侄子们。”
  “杨康”急忙站起身,有为真的确定科考日期的激动,更有被吓的,不敢让娘卖房。这房是父亲搭上命置办上的。
  当安抚完母亲,看到母亲高兴的去蒸干粮,“杨康”回眸看着桌上的书。
  如若这次他下场能成,不止要感谢娘、哥、嫂子,还要感谢两个书肆。
  一个是那个小书肆掌柜,这些年让他抄书挣钱,一本八股集子每页一文钱,一本就是半两银。
  他在重复抄书的过程中,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乱熟。
  另一个是“天一”书肆的幕后东家。
  外面传,那里的东家有大背影。
  虽然没对外开放三楼,不知晓三楼里摆放的是什么藏书,但是这些年一楼二楼却一年四季始终对外,准许像他这样买不起书的人,坐在那里,免费看书。
  别的书肆为盈利,是只准翻阅一会儿就要买的,要是都看完了谁还买?
  可天一书肆并无。
  感恩,让他看到除四书五经外,许许多多他买不起的书卷。
  “三儿呀,科举日子下来啦!”
  “咳咳咳,”宋福生当即被茶水呛住。


第六百一十一章 男儿要当自强
  最近宋福生的日子过的很好。
  老隋带他大儿子回来了,不再是被征的徭役身份。
  那家伙竟然摸透了更北面毛皮的进货渠道,回来就和他透底,真没有白被征一回,宋福生就入了股,成为毛皮货商幕后大老板。
  陈东家呢,眼下酒楼已经不是他的主要进钱道,正在全力向皇上管辖的所有城池酒楼商铺,推销辣酱、辣椒面,宋福生又和他搭了伙,一个出力,一个出货。
  千里马那就更不用提,趁迁都时机,赚翻了他。
  关键是那么大个买卖,咱实话说,也没感觉出有什么压力。
  主要是自家只前期投入买了几套房,剩下的,全是从宋福寿那里白得的一千两银,用那银钱拉起的骡子队。
  目前,“千里马”虽只开通了奉天到京城的往返线路,别的还没有开通,忙不过来,天天发车,但是这阵迁都潮过去也并不担心买卖行情不好。
  因为他老宋趁着在仓场衙当过主管干部,掌握了好些路线图。
  那可是别人想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除非眼红的人有经验或者亲自趟路,用脚去丈量路线。
  可是一般情况下,你能知晓一条线,你能知晓所有线路嘛?更何况旁人谁家里有现代地图给补充?
  所以说,随着往后越来越稳定,再开通各地路线,不再单一京城,宋福生相信千里马的明天会更好。
  这个这个?最近天天进钱啊,那真是坐在家里就进钱。
  那些大户人家还不停让上保单,为保物品别有丢失和破碎,保价填的高,保金就高。
  宋福生手下得力干将还多,各个上过战场、跑过远道,去京城这一路由于皇上给趟出来啦,安全极了,跟闹着玩当旅游似的。
  坐镇管账还是牛掌柜带着富贵家的二蔫吧,宋福生有好些事不用操心。
  然后是新房。
  本来从“九族”里撤出好些能人,包括辣椒房那面他大哥也需要撑着,盖房人手即使有村里劳力帮忙也是不够用的。
  尤其是村里有些壮汉也去了“千里马”,现在这月份又是种地最忙的时候,别人再是用心帮忙吧,也要先顾自家的田地。
  但是宋福生还没来得及苦恼,逃荒的难民们就来啦。
  这些人都是从闹灾的地方投奔来的。
  任家村此次没有被分配安置难民,村里盖了好些军用的房子,实在是没地方收留。
  不过,像附近的五福村、三羊村等收留了很多。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由于“宋九族”以前就是逃荒来的,现在发迹的不行不行的。
  这批新来的难民,不敢说接收的村落对待他们通通很友善,至少附近村里对他们还成,很是期待,难民里能再出现一位“宋福生。”
  而这些新难民,分不上太多的地,面临一切都要从头再来的境地,宋福生就招工难民汉子们,让他们帮忙盖房。
  这样的话,干活的人,有地方吃饭,还有钱拿,到了入冬有钱置办能买买棉被。
  另外监督他们的,有专业的木工匠指导盖房,不会瞎盖,那几位是宋福生特意雇来的。
  所以说,他眼下很是舒心,连房子都不用操心。
  要说让宋福生唯一惴惴不安的就是考试。
  可是之前,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