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288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288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是又要背着我说话吗?我想听,我不哭,我也不吱声,以后别背着我了,”米寿一吸鼻子,“姑父,不信你接着说。”指定不会哭,他要坚强。
  钱佩英瞪了眼宋福生。
  宋福生倒是眼神闪了下,笑呵呵摸了把米寿脑瓜说:
  “没事儿,确实该听啦,要六岁了,这叫听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看见没有,米寿?通过这个事,告诉了你什么呢,将军哥哥厉害吧,可他的厉害不是白来的,遭的罪也比旁人多。
  要命的事啊,上战场。
  一刀一剑,是他一年一年,每一日天蒙蒙亮就要出去练,从你这么大,一直练到十八,练出来的。”
  接下来宋福生更是拿陆畔当模板。
  既能让妻女知晓他在那面什么样,感受的都是什么,又能起到教育米寿这臭小子的目的。
  因为昨儿,往大地走的时候,宋福生有问过米寿学习情况,这不是寻思是真正的秀才教了嘛。
  任族长当时还说呢,你家米寿极聪慧,但也坏在这聪慧上,他学的快,就不用心。要是能用心,米寿将来一定会了不得。
  以前,女儿也这么评价过弟弟。
  你说,打骂吧,就这一根苗,给苗打蔫吧了,去哪弄新苗,再说没到那程度。
  训娃吧,米寿就让你考,一考全会,一点儿招没有。
  人家用硬实力证明三心二意不算事。
  所以趁此机会,宋福生就讲陆畔的优点。
  “那小子心细。一个是我这脚,”本想说,你们娘俩不是见到了啦?脚底板全是线那次,瞅了眼米寿憋了回去,“我这脚上的泡,就是他用线给挑开的。”
  “啊?”钱佩英不知道这事。
  其实当时宋福生也不知道,以为是随军的医官干的。
  陆畔的亲卫们嘴很严。
  是顺子过了两天无意中提到的,告诉宋福生:“少爷给您洗过脚,少爷还给您挑过泡。”
  宋茯苓听闻此事,喝粥的动作一顿,顿完接着喝粥。
  钱佩英听的心里可热乎了,就感觉一下子好像都值得了:“真是那孩子给你整的?”也不嫌弃那脚臭。走那么远的路,那么远的路,鞋里味儿能好?
  “真是,还给我准备双鞋。晚上睡觉,我俩一个帐篷,就一条毛毡子,他就盖个角。对姐夫、富贵他们也挺好。”
  宋福生脸上随着说,也慢慢带了笑,像是又看到了在海边在陆畔身边的那段日子。
  “我不是随他们打了一仗吗?那小子骑术、射箭,火硝,武艺没见着,反正挺厉害,拿着那火硝,”宋福生用手比枪,对准米寿的脑门:
  “biu一声,对面敌军将领的帽子就掉了,那个将军帽子都是有盔缨的,就给射掉了,敌军将领当场就吓尿,噗通跪地,咱们这面士气就大涨啊,嗷嗷的拿着盾牌就往上冲。”
  钱佩英和宋茯苓对视一眼。
  这里的火硝可和现代的不一样,没有瞄准镜之类的,可见陆畔的枪法。
  “接着呢,接着呢姑父,”米寿兴奋的小脸都红了,握着拳头。
  “接着你小将军哥哥更厉害,骑术出神入化,眨眼间就消失在你姑父我眼中了,等我再一抬头,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眯眼一瞧,他已经冲进乱战的敌军中,一箭将敌军大旗射掉。”
  “哇,哇哇。”
  宋茯苓也憋不住笑了下。
  “过吊桥,陆畔背我过去的。”
  钱佩英心又热了下,但嘴上却问:“你让人背干啥呀,不是没受伤?”
  宋福生告诉妻女,我也不想让人背啊,可那吊桥和咱们想象中不一样,暗示和现代很不同。
  “板子之间有空隙,下面全是山涧,那天还下雨,雾茫茫的,板子滑。你知道陆畔的战马咋过去的?抬过去的。
  我们带去的骡子牛上吊桥前宰杀,血喝了,肉放身上背着吃。
  而且真有人踩秃噜,多亏互相身上都绑着绳,即便拽掉了一个人,桥上还有好些连着兵,再给往上拽。
  富贵他们全是陆畔身上武艺高强的亲卫兵背着。
  我最初还以为自个没事,我又不恐高,但我一看有人掉下去了,这腿肚子就开始转筋。”
  听的钱佩英直啧啧,震惊,“然后你才找的陆畔?”
  “我找啥呀,不用找,他一直让我在他跟前。那孩子拽起我就背呗,跟扛麻袋似的一甩,我都没反应过来,趴背上了才反应过来,估计他看出我害怕了。”
  所以,是不是挺心细?
  宋福生转头对米寿道:
  “你小将军哥哥打胜仗,可不是上去就打,经常只睡一个时辰,分析敌军将领性格,这叫因人而异,还要分析路线,天气,老多了。一场仗,能不能赢,取决于很多方面。”
  “而你小将军哥哥最心细的是,他做事仔细,用仔细换得军心。”
  “在与伤兵们分开前,他一个将军,能说出有多少人战死不奇怪。
  但是竟也能准确的说出,有多少断胳膊断腿再也不能重回战场的人数。
  准确的说出,这次被运回去的伤兵,有多少回去治好后,还能重返战场。
  对那些不能再回来接着当兵的,他说,陆家军不会忘。
  对那些将来还能回来的,他说,都回去好好养病,养好,他在这里等着他们。”
  那一幕,宋福生此时再回想,仍然感触很深。万军面前,天乌云密布,马上就要分开走了,陆畔忽然就讲了这些话。
  钱佩英听完,只觉那孩子得多不容易,尤其是还在前线打呢,才十八呀。你看看家里这些人回来,像老宋他们都挺大岁数了,那还又喊又吵吵做恶梦的,后遗症多重。
  宋茯苓早就放下筷子,她在想象老爸描述的那一幕。
  第一次,陆畔这个人的形象,在她脑海中是丰满的。
  战场上,少年将军,头上盔缨飘飞。
  战役后,流露出对战死士兵和残兵的心痛。
  大帐里,没有电没有灯,在蜡烛的照耀下,给老爸擦脚,那时那人的表情,应该是有温情的吧。
  陆畔那个人,在宋茯苓的脑海里,终于再不是挑开打蛋器绒布看她拧眉的样子。那时她只觉得毛病,贵公子,事真多。
  还是宋福生和米寿说话,茯苓才缓回神。
  “这回还分不分心读书啦?”
  “不分心了,不过我有原因。”
  “说来听听。”
  “恩,没有好好念书,那不是因为我的心都在你的身上?”


第五百四十六章 上面来人了
  宋福生被米寿一句话说的,当场就五迷三道了。
  搂过来又亲又啃。
  五迷三道的后果就是,脱口而出对孩子道:“你再坚持坚持,今年过年早,小年前,姑父就让你们先生停课好不好?”
  好个屁。
  钱佩英给宋福生拧的龇牙咧嘴。
  当年就是这么给茯苓耽误的。
  闺女当时明明能考的更好,有多少老师说过挺可惜的,就赖老宋。
  老宋那阵天天嘟囔:“学习也太累了,书包都要给孩子压驼背,咋活不是活,不就是为这张嘴吃饭嘛,我给闺女多挣点钱,她也不缺吃少喝,比啥不强。”
  还举例,在闺女快要高考那阵最关键的时刻举例。
  说是哪个哪个单位,清北毕业的,和省里大学毕业的,考公务员最后到了一个单位。
  在闺女面前讲,这说明啥?
  说明名不名牌能咋的,不还是同事关系吗?
  以后升职,名牌的也不保准就比普通大学毕业的升职快,到了工作岗位上就考验综合办事能力了。
  说什么,闺女你就放心考,给爸考上一个就行,只要是大学生的名头,让爸能大摆筵席有面子就行。
  听听,能在高三那年拖后腿,就可想而知老宋在闺女的成长中,得扯了多少后腿。
  还好闺女“三观正”,就这么被她爸耽误,也没长歪。
  钱佩英瞪宋福生,现在又来耽误米寿来了是不是?
  前头聊的好好的,借着陆畔教育米寿。
  后头,米寿一句甜话,你就像喝多了似的,惯孩子没边。
  都当是你呢,拿念书这事当苦差事,要咬牙坚持才对对付付初中毕业,人家孩子乐意学着呢。
  米寿小心观察钱佩英的脸色,给宋福生揉揉被掐的胳膊。
  宋福生给米寿拎着书包。
  爷俩结伴,鸟悄的下了炕。
  不吃了,来气,那母女俩总欺负俺们爷俩。
  宋福生站在大门口摸着米寿的头:“瞅你姑母那样,将来你要是不三元及第她都得来气,孩子你压力挺大呀,好好念书吧。”
  “恩,好好念,长大了像小将军哥哥那样,背你过吊桥。”
  啧,谁没事过吊桥玩?
  “行了,别去啦。”宋阿爷领着宋金宝他们回来了。
  怎的了?
  “任族长招待咱童谣镇的县丞,还有一位什么大官。”
  “什么大官?”
  “不知道,就瞧见那位县丞在那人面前点头哈腰,我猜着是大官。反正让你过去陪陪哪,快去吧。说是这几日都不能教课。”
  这不嘛,就全给领回来啦,娃子们要来这面玩,院子大。
  “三叔?三叔你有没有想我?你有没有像我爹似的,哪里有伤?”金宝拦了一下。
  想个屁,都过去三天了,才晓得来看看你三叔。
  就知道跟你爹亲,搂脖抱腰的,照米寿差远了。
  宋福生使劲揉了把金宝的脑袋瓜才离开。
  一路上,他也整理下自己,抿了抿头发。
  纳闷,谁来了呢,干啥来啦。
  才走到河边就遇见了,但是说了好一会儿话,宋福生也没搞明白让县丞亲陪的这位大人是什么官职,就知道姓何。
  何大人跟他这岁数似的,挺年轻。
  除了县丞、何大人,另外还有四位陪同来的,一看就不是小厮伙计,更像是带来的工作人员。
  让宋福生纳闷的是,那位何大人说,不用他陪,还让该忙什么就去忙,他们只管有任族长陪同就好。
  要知道,任家村里,任族长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啦,童谣镇的县令都知晓,来了任家村,有什么事只要他宋福生在家,就要找他宋福生谈。
  因为只有与他谈,才能敲定,与任族长谈,任族长过后还会找他定主意。
  纳闷归纳闷,那不用相陪更好。
  昨儿阿爷就说,从他离开后,再往仓场衙送的奶砖肉松列巴钱就没有给结算。
  仓场衙支银子的管事说,只有宋福生按的手印签字才作数。别人替取不好使。
  所以,宋福生今儿打算,稍微歇够乏了,套车进城。
  这可是关乎钱啊。
  以前的钱花的快差不多了,大伙就指望这个钱呢,还要给村里发做奶砖的工钱。
  宋福生担心,别再因为这次他犯错,再难为他,不发钱,那可坏菜了。
  一点儿没有不放心就走了。
  宋福生招呼着田喜发、虎子、大郎,本想他们四个进城就得了,结果二堂哥宋福寿也一屁股坐车上,“我可不在家呆了,这福窝窝好是好,可也真受不了老娘哭。”
  老娘都哭了三天了,一口一句我可怜的儿。
  再让老娘哭下去,也要哭瞎独眼了。
  “快带我进城溜达溜达吧,我都没去过城里。”
  宋福生他们离开后,何大人在河边,正让带来的手下画水车,画沟渠。
  向任族长打听,这么一个水车,能灌溉多少亩田地。
  而任族长听话听音,怎么总是打听福生呢?
  忽然就有点明白这些人的此行目的了。
  不仅详细给介绍,讲述宋福生当时有多辛苦的张罗这个水车,看到村里小子有扛着种地家伙路过也给叫住:
  “两位大人,你们看,这个农具,也是宋福生改的,很是节省力气。”
  何大人命手下:“画下来。”
  “大人,您看,当时这一片,种的全是辣椒,山上也有,山上更多,您要不要去看看?都是给咱朝廷种的。”
  “走。”
  何大人不仅上山了,见到了好些窝棚,听说那些人为守住地,有时就住在山上,而且还来了宋福生的家。
  阿爷惊讶的咧着嘴,不是不用我们福生嘞?他进城了,咋又过来找?
  不是来找人的。
  老爷子,领我们去看看列巴烤炉房。
  “这一日能制出多少?”
  李秀她们各个戴着手套、口罩、帽子,眼神直瞟宋茯苓。
  宋茯苓先介绍自己是宋福生之女,随后就说出一串数字。
  一锅多少块,一天能供应多少锅,一天制出的能供应前线多少名兵士,总共她们生产了多少天,截止到目前共生产了多少块。
  如果到今年年底,九个月的时间里,就是向仓场衙提供过十四万九千四百块。
  这还不包括给陆畔他们供应的,那个单独走账。
  当初是由陆家几位小姐提供列巴粗粮,她们这些人加班加点给干出来的,一文钱手工费没有的那种。
  何大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