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231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231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最关键的说,葭县粮铺子放粮,买着啦。
  富贵这几个小子那才能干呢。
  那面衙役在街上,才喊了句:“皇恩浩荡……东四街头的粮铺子……”都没喊完,别人还没听清怎么回事,富贵他们几个小子就从点心店蹿了出来,嗷嗷的往东四全力奔跑。
  那速度,在王婆子眼中,就跟刮起一阵龙卷风似的。
  真是不白锻炼啊。
  虽然以前,王婆子认为一天这么多活,还练啥练啊,在心里吐槽过,这不是有病吗?
  然后再多更多细节王婆子就不晓得了,她没跟着,因为当时店里有买家也在急火火冲她要钱,也要去买粮,让快些。
  只知当她揣着银钱赶到东四街头的粮铺子时,看到的就是,四条队伍,粗粮精良,细面糙米的队伍里,都有咱们家小子,且都排在大前面。
  “福生兄弟,我和你说,”村外,宋富贵挺兴奋地向宋福生报告买了哪些粮。
  “马队长,我与你汇报一下,咱们葭县的点心铺……”王婆子也亲昵的一把搂住马老太胳膊。
  “晓得了,可挺好也黄了。”
  “啥?”王婆子搂住马老太胳膊的手,滑落了下来。
  马老太家炕上。
  齐刷刷躺着八位老太太,一个个睁眼瞪着屋顶。
  窗外,齐婆子她夫君齐老头,正在窗户根下蹲着踌躇。
  要依齐老头的真实心理,是想直接冲进屋哄哄老婆子的。
  可是,害臊呀。
  那里头躺八个呢。
  其实别说进屋哄会害臊了,就是此刻在窗外都有些不好意思张嘴冲里面喊话。
  齐老头蹲下站起,最后一握拳,隔着窗户喊道:“福娃子他娘。”
  炕上的齐婆子身体一僵。咋整,曾经挣钱时,还说不要老头了,嫌他烦人,默默叨叨的影响她飞翔,要自个盖房。他指定是来笑话她的。
  “别上火,我挣工分哪,日子往后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呗,我养你!”
  艾玛,臊死了臊死了,一辈子也没说过这话,齐老头喊完就一路猫腰跑向地窝子,躲起来,省的让人笑话。
  炕上的八位老太太:“……”
  马老太王婆子她们这些寡婆,又成了羡慕的人。
  明明发工钱时,她们还曾一起吐槽过齐婆子:“要老头干啥,没用。”


第四百四十二章 从头再来(二更)
  齐婆子将手背放在额上,率先开口道:
  “就大年三十那日,这不都得守夜嘛,俺几个儿子儿媳闲唠嗑还商量哪,开春咱盖多大房。
  到底是大二层楼,还是小二层的。
  你们猜,俺家老头当时说啥?
  他说,那得问你娘。
  呵呵,他自个心里有数,家里的工分钱虽然不少,但要是盖大二层,得靠我贴补。
  就这,老姐妹们,俺家老头子那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以前家里大事会问我主意?哼,快拉倒,恨不得我多说两句,就让我闭嘴,说我老娘们见识浅,么也不懂,瞎掺和啥。
  再看看咱挣了银钱后,你看看他,是不是不一样?
  有几回我试探着跟他发火看能不能揍我,嗳?怪了,说不跟俺一般见识,还不生气了嘿,脾气都见好。”
  宋阿爷大儿媳立马接话:
  “哪是在老头子面前不一样,你看看村里人。
  咱出来进去,村里那里婆子就眼巴巴地瞅咱几个。
  她们没说出口我也晓得,心里指定羡慕的不得了。
  我用余光逮到过好几回,有婆娘偷瞄我头巾子。
  被我抓住了,然后她还立马看旁处,假装没瞅我。”
  葛二妞拍了拍宋阿爷大儿媳的手,一脸自豪道:“那是自然,指定是没轻了偷瞅咱,俺也遇见过,她们连我穿啥都瞅。也是,她们就是串门回家煮饭晚了都得挨骂,和咱没法比,能不羡慕吗?”
  这些个老太太完全忘了自个遭的罪。
  风里来,雪里走。推着蛋糕车摔倒后,会委屈到坐在路中间放声大哭。天黑回家,身上揣着银子,会握着菜刀壮胆赶车。
  她们完全忘了,自个也比村里普通婆娘吃的苦多。
  记住的,都是人前的风光。
  王婆子捂嘴笑:“俺去酒楼给送鼓捣,还有小二叫东家的。别看俺是个假东家,可听着心里咋就那么得劲儿呢。”
  宋二婆子边说边比划道:“现在换守门的了,没法讲。但以前,咱们不是总压着时辰来回走吗?那守门的都认识咱们,冲俺都点过头,是不是二妞?”
  葛二妞立马给打证言,是,那日你没看错,确实有一位官爷冲她们点了下头。
  “嗤,”郭婆子立即哧笑出声:“你们几个没见识的,守大门的和你们点头算啥,让队长和咱说说天子脚下的风光。”
  用胳膊撞撞马老太:“队长,你给咱几个讲讲,从没讲过。”
  马老太想了想,盘腿坐起身,还真就开始了讲述。
  而且随着讲述,脸上的表情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
  “我进去买东西嘛,人家没认出来我。
  不用多说别的,就告诉一声我是点心店的就可以啦。
  对方立马说:哎呀,你就是马老太吧。
  牌匾不像我本人吗?
  ……像,本人比牌匾还那什么,有精神头。
  你们说城里人多能忽悠。”
  郭婆子:“那咱听着乐啊。”
  “那指定乐呀。”马老太说这话时还摸了摸脸,就是那阵才开始惦记想捯饬捯饬,才想买个擦脸油抹抹啥的。
  因为属于面上人了嘛,在外行走,好些人认识她,得注意些形象。
  “再感觉挺让我有面子的,开这个店心里很是舒坦,就是二楼有了话本子买卖。
  来的男客,有那岁数大的,也有那俊的小年轻,那都不是一般人。
  那些守城门的,真是和他们没法比。
  后头耿副尉去了,大伙更是熟了。
  有的来店里吃饭,走时那都和我打招呼,进店也打招呼。
  跟你们打个比方,如果那阵咱家里要是有啥解觉不了得事,他们要是正好管那一摊,那都不是事,我能和他们说得上话。”
  葛二妞头回听这些,都有些听傻了,弟妹曾经在城里已经这么有能量了吗?
  “其实,弟妹,这回事也能看出来。
  你看这几回进城,家里小子有这么多,连福生加一起都没用。
  他们辣椒酱倒是没少做,还摆过摊,认识这个认识这个,到头来又能咋?进城门,照样得打着咱铺子的名头。”
  郭婆子点头复合:“那对,那必须的,提一嘴马老太就是好使。”
  马老太刚要显摆今儿出城仍是借我光呢,门就被推开。
  大的扯小的,一个拉着一个的手,很突然地进来半屋子小娃子。
  老太太齐齐从炕上爬起,直愣愣瞅着这些小孙子小孙女。
  小娃子们也回看她们。
  打头的宋金宝:“预备,唱。”
  胖丫姐姐新教的曲。
  一群奶声奶气的声音唱道:
  “以前,所有的面子,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才支起铺子,如今变成一地瓦砾……”
  马老太四处找,我笤帚呢。
  王婆子也趴在炕沿边捡鞋,要将鞋扔向蒜苗子。
  连一向拿孙子当眼珠子的葛二妞,也要下炕揍孩子。
  俺们就是回忆回忆自个的高光时刻,这辈子就开铺子那段日子活的精彩,还用你们来提醒一切都结束啦?
  宋金宝一边拦住要往外跑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一边躲着他奶扫炕笤帚的袭击:“别,俺们还没唱完,好词的在后面呢。”
  宋金宝带领着小弟弟小妹妹们,到底在灶房里唱道:
  “你们不能随波浮沉,为你心口窝里的我们。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我们期待的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你们还是我们的奶奶。
  看成败,别再感慨,大不了就从头再来。”
  三日后。
  所有点心铺的东西都搬回了家,也拆了奉天城铺子里用砖砌的烤炉。
  各铺子门上都贴着宋福生的字,停业了。
  钥匙、以及给陆之婉挣得那三百多两银票上交那日,是宋福生转交给的许小娘子,马老太没出现。
  马老太此时正拎着镰刀在山边溜达。
  同行的有,跟着她一起下岗的老姐妹们。
  这八个人是特意躲出去,不想去跪早晨的丧钟,不想面对村里婆娘们问她们怎会在家的问题,拿着镰刀打算去山上砍柴。
  王婆子递给马老太水囊:“来,趁热乎,都喝口。”
  “竟是甜的?你个馋嘴的。”
  王婆子接过水囊又递给郭婆子,笑得一脸褶子道:“给小孙买的糖让我放里点儿,这不嘴苦嘛。”
  葛二妞拿着水囊忽然咳嗽了起来,手指向山上。
  一群兔子出来了,还有个别的兔子在回头瞅她们。
  这么嚣张吗?
  马老太一声令下:“抓啦抓啦。”
  机会不是天天有,该出手时就出手,干就完了。
  让大伙再瞧瞧,你奶奶永远是你奶奶,你奶奶们年轻的时候,那也是漫山遍野地跑,背柴火上山下河跑几里地不算事。
  马老太招呼道:“围剿”,场面瞬间就乱了套。
  八个老太太挥舞着镰刀嗷嗷往山上跑。
  王婆子的水囊在爬山的时候撒了,撒了一地。
  各个叫唤着:“包抄,包抄。”
  山上全是她们的高音回响。
  一个多时辰后,老太太们原路返回。
  跑的脸通红,手里抓着兔子,一个个打着出溜滑下来的。
  这不是水囊撒了,冻成冰了嘛。


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逃(一更)
  老太太们才下山,就看见远处宋茯苓骑着小红,策马奔腾地向她们疾奔而来。
  随着越跑越近,都能听到小丫头在脆声喝令:“驾,驾。”
  宋茯苓捂得那叫一个严实。
  整张脸只露出眼睛,袖口和小腿用布缠紧,身后背着弓箭,身上斜挎自制的枪套匣,匣里装有弩。
  自从上回,天太冷,弩上霜。
  宋茯苓就觉得将弩别在腰间太凉,出什么事时,从裤腰里往外拽弩也不够帅气。
  所以回头她就败家,搜集家里攒的皮子,画张图,往桃花姐手里一塞,让给缝一个枪套似的弩套。照图制作。
  桃花用两天晚上做出来后,当时宋茯苓并不满意,嫌弃太瘪。
  找到二伯让给弄个小木匣,用鱼鳔胶粘上,将毛皮套包好小木匣往身上这么一挎,你再看看,是不是帅气了很多?有棱有角的。
  现代军官打开套是掏枪“不许动”,她是掏弩。
  “吁!”小红被宋茯苓紧急拉住,前蹄都翘了起来,一看就跑的挺兴奋。
  马老太回回看孙女骑马都心惊胆战。
  三儿第一次骑马都不敢乱动,丑的呦,挺大个男人磕碜极了,趴马背上缓了好一阵,到现在也不敢让马快跑。
  再看小孙女,也不知随了谁,胆子特别大。
  头回骑时,只夹着小红慢腾腾遛一遛,熟悉一会儿就敢甩马鞭子喊驾。
  “兔子?”宋茯苓利落的一个翻身下马。
  几个老太太急忙显摆。
  没错,兔子。
  才刚遇见好些兔子,她们跑的那叫一个邪乎,摔跟头无数,连滚带爬围剿,鞋差些跑飞了。
  王婆子挤上前:“胖丫,你瞅瞅我手里这只多肥,还活蹦乱跳……”好吧,已经死透透的。
  可是,是啥时候给掐死的呢,明明拎的是后脖颈出溜下山的。
  马老太也邀功道:“攒起来这都是饭啊,你看看俺们是不是还挺有用?”
  宋茯苓很是夸张地攥着马鞭鼓掌:“奶奶们就是厉害。”
  其实心里已然明白,不是奶奶们厉害,是姑父早在两天前上山挖的陷阱,被奶奶们截了胡。
  姑父说过,下雪后的第三天,是抓野兔最好的时机。
  因为正下着雪和下完后头两天,兔子压根不出洞。
  通常是雪停后第三天才会出来寻东西。
  所以姑父每当见到外面飘雪了,别人都是躲雪藏在屋里,他却要带人不辞辛苦上山做陷阱。
  下的雪越大,挖的陷阱越多。
  用田喜发的话就是:
  有经验的猎手,只能猜到动物的大致特性。
  但动物和人似的,它是多变的,它也不傻,让人类摸透规律那不就完了嘛。
  所以说,再厉害的猎手,也要有运气加持才能不空手。
  要是打猎很简单,到时辰就有收获,那山上早就没了猎物。
  大伙都没吃没喝,要是打猎很简单,谁能放着山上的肉不要?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有一次不落空就是白得的。该做陷阱还是得做。
  而马老太她们就属于运气杠杠的。
  老太太们这次一顿跑,就像是将心头的火气跑了出去。
  宋茯苓:这就对了。想不开就出去溜达溜达,玩玩。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再说现在是着急挣钱的时候吗?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