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81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81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老太太:“真有意思,瞧不起谁。你们那些破炭拢共能值几文钱,我这一日下来手里又过多少钱。我要是算不明白,就没有能算明白的。有事走你们的吧。”
  几个小子将水杯放好,刚才郭老太还给他们冲了些姜糖水。
  姜和糖,是郭老太太自个掏腰包买的。
  大侄子们没来之前,她特意出去买的。
  糖就买了一个小纸包,姜也只买了两小块。
  寻思等会儿家里孩子们来,来店里没饭吃,喝些姜糖水垫垫肚。回去走一道也能暖和。
  “隋大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家亲戚。
  他们是从下面村里来的,不远,任家村。
  这是他们打的狼,弄得狼皮。
  你看看,手里有没有人要,能不能给帮忙张罗张罗。”
  狼皮?
  任家村?
  老隋望着这几个一个劲儿冲他点头的村民,放下手里的炉钩子,示意大伙坐。
  “任家村的?还别说,那里我有个兄弟在,我兄弟他叫?”
  “我说大兄弟,多少日子没见,怎不知道过来溜达溜达,近日在发哪方面的财。”老隋摊子旁边的皮货商,和宋福生打招呼道。
  说话时还瞄了眼几个爬犁上的皮子。
  “王哥,出去吃饭啊,我这一天,发啥财,家里一堆活计。”
  听到宋福生的动静,老隋笑了,不扛嘀咕呀,说曹操曹操就到。
  急忙带小跑推开木屋门,“老弟,正提你呐。”
  “提我啥,隋哥,这几个是我家里的兄弟,那几个小子也不知你还有印象没。”
  “有印象,尤其那俩,大高个,”指向大郎和铁头。
  老隋不停摆手:“都进来,进屋喝水唠。都几日没来了,还非得我捎信才来,你呀你。”
  宋福生就笑,正要弯腰拿皮子,宋富贵心细,拽了拽他衣角,让看旁边停的三台牛车。
  宋福生微挑了挑眉:这么巧吗?
  任家村那几个人寻的皮货商是老隋?
  所以在进屋的时候,任家村的几名代表,脸上的表情要比宋福生他们惊讶,也比宋福生他们精彩。
  老隋还问呐:“认识不,说是你们村的,对了,这就是我兄弟,宋福生。”
  后来,也不知怎么整的,谈着谈着,小地主家的二女婿表姨家大儿子的舅兄,说话没咋好使。
  人家老隋说了,狼皮是好,但是你得遇到认这个东西的人。
  他认,就值钱,不认,它就是块普通皮子罢了。
  富贵人,人家穿狐裘。
  狼皮不好就不好在沾些邪性,有的人不敢穿。
  而且,你们是一气卖小五十张皮子,他这全收了,一时要是卖不出去,他不压银钱吗?你们去药堂,也就至多至多给你们二两半银信不信?他给三两已经很不错。
  二女婿表姨家大儿子的舅兄:“隋哥,再给点添头。”
  “添不了啥,我这都是看面子收这些。”
  宋福生想了想,插话道:“隋哥,不瞒你说,他们也是在给村里办事。要是能添点就添点,大老远来的。”
  隋哥咬了咬牙:“那就三两一钱。真的,我这纯是为我兄弟面子,头回跟我张嘴,看在你们和他是一个村的。”
  任族长三儿子:“是是是,俺们不仅一个村的,关系也近,福生兄弟跟俺爹关系可好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二更
  任家村的人先走了。
  他们本来不想走,想等宋福生他们一起回来着。
  因为实在是好奇虎皮和熊皮价格。
  关于虎和熊,对于任家村人来讲,这里还有个插曲。
  之前,村里人不是没讨论过。
  甚至有个别村民说过那话:“咱们出肉出菜,出米出面,连咸盐大酱也是咱们出,打狼队打回的熊和虎凭啥给那伙人?还给他们三口大野猪,听说有一头恨不得上千斤。”
  村里心里有数的人,听到这话就绕远走,装没听着。
  你说凭啥。
  打狼队,凭啥打回来五十多只近六十只狼给了村里?大野猪又给了村里四头,人家能不能全带走?
  咱管不了那些贪心嚼不烂的,咱知足,不跟着瞎掺和。而且咱和河对岸那些人真得和气些,往后好好处。
  但是一个大村里,它总会有些心里没数的,跟着起哄架秧子的,占小便宜没够的。
  这种人会想着,要是熊皮和虎皮也归了村里,村里各家分得银钱能更多,要是那三口大野猪也给他们,村里各家分得肉也更多。
  慢慢的,从耿良他们走了后,这种声音就冒出来了,从自家开始向外蔓延,三五一串,在村里两手插暖袖子互相嘀咕。
  任族长第一时间听到的时候,就想去任公信家掐架。
  他认为又是任公信在兴风作浪。
  但是打听了一番后,听说任公信这回病的有些严重,他二儿子任子玖从耿副尉带兵进村之后,也一直眯着,似乎是又使唤人去给任子苼送信了,并没有出家门。三儿子任子傲更是压根就没在家。
  所以,任公信、任子玖从中挑拨的说法,并不成立。
  得到这个结论时,任族长有那么一瞬心很累。
  这说明啥,说明之前他对村民们说的那一大堆话,说咱们要活的有人情味,对于有些人来讲,没用。
  有些人就惦记眼前的那点东西。
  他很失望。
  失望过后,任族长选择镇压,且用大白话提点提点那些人。
  不点透了,怕那些人智商不够。
  任尤金当时有三问。
  一问村民们:还记得在河畔出现的那位风神俊朗的大官人吗?
  他指的就是陆畔。
  二问:你当我又是怎么晓得奉天城将派兵打狼的?
  他告知是宋福生最先得到消息的。
  三问:打狼队头领耿副尉,副尉大人走之前就分好的给谁狼,给谁虎,也是你们能质疑和贪心的?
  四嫂子在下面和她男人嘀咕:“还拿那伙人当普通人,一个个脑子不转轴。我早就说了,往后,那伙人会更了不得,能考举人的。”
  她男人:“你别瞎说,哪有举人。”
  “富贵兄弟说的,眼下没有举人,以后也没有举人?”
  大白胖娘们也在下面和婆婆嘀咕:
  “你看,我就说那伙人有银钱,他们能吃上好的吧,你们还不信,我能闻错?
  这回里正叔透实底了吧,打狼队啥时来,那伙人比里正叔还能耐,能先知道信。
  人家认识的可是大官人,那大官人长的穿的,嗳呦,过了桥,在那面呆半晌午,直往咱们这面飘香气。”
  任尤金这番话之后,村里有些个别贪心人,才不惦记虎啊熊啊的。
  也知道了宋福生他们这伙人有些不好惹,有背景,上面有人。
  要不然七叔早上不会主动提出,让将皮子放车上挤一挤。
  那就是任七叔在示好,想好好和宋福生他们处关系。
  但是辈分在这,不能表现的太上杆子,他爱端架子。
  像小地主的大儿子,也是这个心理。
  小地主家在村里总被高看,任族长都得高看他家一眼,就希望宋福生他们能主动和他说话。用眼睛涮宋福生,不是故意挑剔,是牛惯了,就爱那么瞅人。
  以上,就是村里人不会惦记宋福生他们得的毛皮,但是人嘛,总想知道别人能挣多少,好奇是控制不住的。
  不过,老隋是谁,关了木屋门,带着任家村这些人去钱庄取了钱,在钱庄门口就笑着说:他要和兄弟吃饭去,你们?
  村里来的都是要脸的人,没人好意思跟着去吃饭。
  也就和宋福生一脸和气地说:“那俺们就先回去了。”
  等任家村这些人走了,老隋也真张罗吃饭,但是宋福生死活不同意,他们就又回了小木屋。
  老隋在宋福生面前没装假,一脸高兴样,三两一钱收一张狼皮,收了几十张,他能挣不少,能不高兴嘛。
  将上回宋福生卖的十一张狼皮差价递了过去:“七两一张帮你卖的,这是剩下的钱。”
  “你留些。”
  “不留。不过,兄弟,这回你们的皮子,我得挣点,哥们这是大实话。”
  宋福生笑:“那必须的。”
  宋福生就愿意和老隋这样的合作,有些话,摆明面上说。
  你比如:
  既然咱说了是朋友,我不会以小人之心去想你是不是忽悠我,你也别像回复任家村那些人似的糊弄敷衍。
  并且,你也别不赚钱,该赚就赚,你不赚,我还感觉占人情,有负担。
  毕竟人家是靠这个吃饭的,这很正常。
  你只要价位上是朋友价,比照别人更实实惠惠的就行,他就心暖,就可以了。
  这种朋友关系,也是最稳固的。
  他以前就是买卖人,很理解。
  最后,老隋给宋福生五张虎皮,每张二十五两银钱的价位。
  宋福生心里清楚:老隋往外卖的心理价位应是在三十两往上。
  但还是那句话,别看人家一张至少挣五两朝上,但是确实要去寻合适的人买,很费事也压钱,不一定哪天能卖出去。
  宋福生很是痛快的点头,成交。
  跟着来的田喜发,听完后,心都疼。
  当初,他就将老爹留下的唯一虎皮给卖了,才卖了十几两银钱。看这样是卖赔了。可当初,他竟觉得卖的挺高。心想:这就是眼皮子浅没见识造成的。
  宋富贵在旁边都听冒汗了,他们有五张虎皮呢,二十五两一张,那是多少钱。
  高铁头几个小子,在听完熊皮价格更是咧嘴傻乐,都笑出了声。
  至于之后再谈的熊皮,老隋真是咬牙给的价,因为这个皮子更不好遇买家。
  非常难得的熊皮,缺点是它挑人穿。
  年轻人根本没法上身。
  体态纯阳,毛质坚厚,只适合老体穿。
  老体,你得家里既信这个,觉得穿熊皮比穿狐貂好,又得家里很是富裕。
  所以,老隋要是收了,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是大挣,要么就是赔:“这张熊皮,四十两,真的,我都不晓得自个能不能卖出去。这玩意搞不好就成我隋氏传家宝了。”
  给宋福生逗笑:“别说那丧气话,备不住一件就能卖百两银。你大赚。”
  “哈哈,借你吉言,那到时你可别后悔。”
  “我不眼气。”


第三百四十七章 人生要乐观(一更)
  回村的路上。
  郭老大他们唏嘘极了:“老隋挺有钱啊。你看那小木屋,瞅着不大,他穿的吃的用的也可节省了,还买咱便宜炭呢,看不出像富裕人,进钱庄却唰唰兑银。”
  “是啊,这就是三叔说的人不可貌相吧。”
  宋福生摇了摇头:
  “不仅是人不可貌相。
  是买卖哪有那么好做,必须要省吃俭用,要有流动的银钱。
  钱要是不动起来,拿什么收好皮子?
  总收不上来好的皮子,谁还来买,日渐就得黄。
  他那个生意很需要本钱。
  就他附近那几间破木屋,那几个皮货商手里都得握着至少二三百两的流动钱,要不然周转不开。”
  高铁头和宋阿爷的大孙子又开始琢磨宋福生的话,将这些记进心里。
  他们几个小子已经养成习惯,甭管宋福生说啥,他们都往心里去,不理解的就死记硬背。
  一向沉稳的大郎,忽然问道:“三叔,加上皮子钱,这回够咱大伙盖房子了没?”
  宋福生再次摇了摇头:“早着呢。别看有小三百两了。”
  “啥,多少?”宋富贵瞪着眼睛,“三、三百两,听的我心直噗通,我是听差了吗?”
  郭老大和田喜发也不拉爬犁了,在前面停下脚,俩人齐齐扭头问:“三百两,已经有那些钱啦?”
  王忠玉他大哥,王忠玉还在家养伤嘞,他大哥最近跟在宋福生身边混,仰天长啸道:“我的个天王老子呦!”
  宋福生无语。
  一个个的,没听见他说盖房不够还差钱吗?
  “三百够干啥的。”
  宋福生才说完,那几个人就异口同声反驳道:“三百两还不够干啥的?!”一脸那你要干啥呀。
  宋福生无奈:
  “好,正好路上闲着,我给你们算算。三百两真不多,算完你们就知道了。”
  宋福生说:
  “咱们有124亩地。
  十几亩地,至少就得有一头老黄牛帮干活吧?
  那可是荒地,不好开垦,咱们还得倒出人手挖地窝子。
  买十头黄牛,这就是一百五十多两银钱没了。
  而咱攒的那些大石头,开春头一样,也不是要盖咱住的房,是要先盖猪圈。
  养猪,四月份就得养,这样中秋前后,才能正好杀。
  抓20斤的断奶仔猪,我打听了,一只就得至少三百六十文,咱要抓一百只猪仔,小四十两银钱又没了。
  咱们家,盐,油,快吃没了。
  干活全靠吃点油水,回头你们问问阿爷,大伙一日吃多少粮。用多少油、盐,菜,一顿只炒白菜就几十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