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68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68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耗子啃尿盆,词还挺多。
  要照这么说,他们家烤炉房的那些婆子们,那就是日日远征。
  难道这就是福生讲的水平问题?
  他同样也做过里正,却讲不出如此虚头八脑的话,让他编都编不出。怕害臊。
  百姓队伍里的宋富贵,悄摸扭头看了眼翟婆子她们。
  那两家被狼咬死人的,都在抹眼泪。
  翟婆子更是在听到“狼患”二字时,哭的不能自已。
  宋富贵心想:
  大人,请看这里。
  这面才叫真情流露。
  大人,你知道她们在哭什么吗?
  她们一定是在心里骂您呐:龟孙儿,咋才来嘞!
  总之,任族长带领的任家村民,在声情并茂,发现耿良眼神扫过他们时,会很紧张。
  而宋福生带领的九族,一个个却在心里开吐槽大会。发现耿良眼神扫向他们时,就冲人憨笑。
  “宋福生?”
  “是,草民在。”
  “有劳,前方带路。”
  耿良上马前,也冲任族长点了下头:费心了,东西收下,村民们就散了吧。
  ——
  宋金宝眼睛晶晶亮喊道:“来啦来啦,过河啦!”
  耿良没想到,河这面,竟然也有个小型的欢迎仪式。
  一堆娃子们,晃悠两手的红纸花,在欢迎他们。
  士兵们也不知道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来接娃子们送给他们的花了,郑重其事说谢谢,好像还太拘谨。
  且抬头一瞅,倒出的几个空屋外面,挂着横幅,上面大红字写道:军民一心,鱼水深情。
  要说心里不热乎,那是假的。
  从进村鞭炮声响起,就很是出乎意料。
  之前,他们只想着,打个狼嘛,参将说了,让他们上山活动活动,恰好休假,去哪休假不是休。
  却没想到,村里的人,如此盼望着他们,如此热情。
  宋福生看到耿良盯着“横幅”,面露异色了,他在心里笑。
  就以前,他在街道可是拥军模范,这一套,熟练得狠,感动了吧。
  耿良示意手下们帮老乡搬东西,一边比着手势,一边对宋阿爷和宋福生说道:“你们客气了。”
  宋阿爷说:“是您客气了。王师远征于此,我村村民苦狼患久矣,我们一直就盼着大人们来。你们一来,到了山上,必所向披靡。皇恩浩荡啊,皇恩,俺们感怀极了。”
  耿良:恩?这话为何耳熟?
  宋福生也笑:“阿爷,您放松些,副尉大人要在这里停留几日呢,咱们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也免得大人不自在。您老好好说话就中,不必去学里正叔。”
  耿良攥拳笑:“真不必紧张,说起来,咱们也算是熟人。”
  “熟人?”
  “我们是参将,噢,就是陆将军派来的。”
  “陆,陆将军?”
  宋阿爷一拍大腿,早说啊:
  “嗳呦,这可真是亲近人来啦。
  俺们之前只想着好好招待,不能让陆将军在外面丢了脸,才和村里一起准备的这些。
  却没想到,你们竟是陆将军派来的。
  俺们要是早些晓得,能准备的比这还好。
  开饭,开饭!”
  宋福生扶额:阿爷,不让你文邹邹,可也没让你漏大实话呀。


第三百二十二章 香一口啊?(二更)
  百十多号人,排队走进宋阿爷口中的“会议室”。
  耿良和士兵们开了眼界,竟然还能这样吃饭。
  进屋就发现,一排大黑锅,大黑锅的后面,站着一排妇女。
  妇女们岁数都挺大了。
  话说,像宋茯苓这样的姑娘家,能躲就尽量躲开了。
  基本上是在后面那趟偏房行走,也就是在蛋糕房附近。打算这几日也不露面了。
  毕竟来的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军官。
  宋茯苓心想:避不避嫌,对于她来讲,倒不要紧。咱是有自知之明的,咱就是个农女。
  但是没听米寿说嘛,姐姐,虽然那些人比将军哥哥差好些,但是也都长得高高大大,穿的怪好,相貌堂堂。
  人嘛,爱美之心是有的。
  她一听,百十多号人,百里挑一,出现帅哥的可能性很大呀。
  万一,她再不小心,好奇地多瞟两眼被人发现,该给她爹丢脸了。
  要知道爱瞅帅哥,这是一种生理反应,那是发自内心本能的,谁知道她能不能控制得住眼神?不如不瞅,眼不见心不烦。
  另外,也得管着姐姐们,以免见到兵哥哥们小鹿乱撞。别人家走了后,还想那些不切实际的。瞅一两眼不打紧,别往心里头去。
  话题拐回来。
  一排大黑锅。
  宋阿爷极其热情的将木盘塞到耿良手中:“耿副尉,你就拿着这个盘,打饭吧。”
  “没有碗?”
  “你就打,听我的吧。”
  第一口大黑锅前。
  宋二婆子的大儿媳,先冲耿良一点头,随后才将木盘接过来,大锅盖一掀开,香味立即扑鼻而来。
  士兵们已经在偷偷吞咽了。
  他们其实早就闻到味儿了。
  第一道菜,是小鸡炖蘑菇。小鸡炖的烂烂的,炖的太久了,细杆小薄伞的干磨都散发肉香,没了蘑菇的清香,肉味浓烈极了。
  主要是也不晓得这些人啥时候到,就一直炖来着。
  一勺子菜打进木盘里,宋二婆子的大儿媳比划手势示意,“大人,请去下一个锅前等待。”
  下一口大黑锅,炖的是酸菜白肉。锅边摆着一碗蒜酱。
  郭婆子二儿媳说:“大人,可以将蒜酱浇在酸菜白肉上,也可以不浇。”
  耿良点点头,点完忽然想起自个那些手下,回眸道:“你们也拿盘子打饭吧。”
  士兵们就等着这句话呢。
  宋福生急忙给发盘子,发筷子,不忘嘱咐道:“哪个菜想多吃,就让多舀些。不够吃也可以回头再打饭,一定要吃饱。”
  好些个士兵们,冲宋福生笑嘻嘻感谢的一拱手。
  宋福生一边发盘子一边也乐:其实,这些小伙子岁数都不大,上过战场又咋,还都是孩子呢。你瞅瞅,一听吃饭,各个喜笑颜开,没了在马上的威风。当然了,也可能是到了他们这里,和在村民们面前不一样。毕竟他们是“熟人”嘛。
  耿良已经自动自觉地来到第三口大黑锅前,没等打菜的妇女向他打招呼,他就说:“无须多礼。这又是什么菜。”
  大锅盖掀开,一锅的酱豆腐。
  “这个好,给我多来些。”
  第四锅,没盖锅盖,是凉菜,冒尖的大拌菜。
  也没什么好食材,大冬天的能有啥。
  也别提做辣椒,再摘就要撸了杆,宋福生不舍得。
  所以宋福生就让钱佩英教这些妇女们,像做山东大拌菜似的,拌个凉菜。
  将白菜切成丝,胡萝卜切成丝,在大白胖娘们家买的干豆腐切成细丝,用盐、花椒油、醋、糖、一拌。上面撒些肉沫。尝一尝,酸溜的,挺爽口,这就得。
  就这个菜,耿良拿着托盘坐下才吃了两口,他就明智地站起身又去添凉菜了,别等,等就会没有了。
  耿良很意外,这伙人真挺会做菜。真香啊,比在营区吃的好。
  一排排将士们坐在长桌长凳上,满屋里全是嚼饭的声。
  宋阿爷叼着烟袋锅,笑看他们。
  心想:俺们家,伙食不孬吧?
  又瞅了眼宋福生,这招是挺好。
  一人一个木盘,五个隔段,四菜一饭,免得东一个碗,西一个碗,刷不过来,打饭盛菜也得一趟趟走。
  耿良大口吃完了,用手一抹嘴,问阿爷:“你们吃了没?”
  阿爷说:“你们吃,你们吃。够不够?那个谁,给添饭。”
  耿良急忙拦住,他已经添四回饭了:“是不是没有碗?我这就洗了盘,你们也吃吧。”又对士兵们说道:“吃完都自个刷洗。”
  士兵们嘴里塞着饭:“恩恩恩。”
  要不说呢,耿良越是没有官架子,这帮士兵们越是表现的像好孩子,一点都没有从奉天城来的瞧不起百姓的样子,老爷子越是爱往外说实话:
  “不用,就我和福生没吃呢,剩下的都吃了,正吃着呢。
  那什么,还是那句话,不道是你们来呀?早知道你们是陆将军的人,就蒸粘豆包嘞。
  那玩意费事,俺们寻思来这么多人,吃么不是吃,就没蒸。
  等明儿的,起早就蒸,再给你们炸些油饽饽(油条)。”
  “别麻烦,我们看看情况住几日就走,要是太麻烦,倒是我们的不对了。”
  宋茯苓要是听到这话,一定会挥着小手说,不麻烦,不麻烦。
  因为她也能顺便解解馋,花的还不是他们的钱。
  是村里掏钱给的猪、给的鸡、蘑菇、豆腐、油、盐。
  总之,爸妈他们算过了,给那些人顿顿四菜一汤还有剩,他们自己人就是麻烦些,需要做而已。
  而且,你瞅瞅,伙食直线上升,宋茯苓已经不让钱佩英单独开火了,她打算这些人在时,她就和大食堂一起吃饭,衷心期盼兵哥哥们多呆几日。
  此时,宋茯苓就端着盆,是的,别人用碗吃饭,她用盆。
  一边将小鸡炖蘑菇的浓鸡汤和米饭拌在一起,一边唱道:“香死个人滴兵哥哥。”
  被钱佩英一巴掌抽后背上了。
  钱佩英瞪闺女,使眼色让看米寿。
  心想:这孩子,一点也不注意。当着米寿面,张嘴就来。
  然后米寿吧,这个小玩意,小小年纪,记性可好啦。
  要是不留神唱出的词,转头米寿就能记住,不定啥时候就能唱出来了。
  打比方:
  万一什么时候,米寿又见到陆公子,张嘴就来:“想死个人滴兵哥哥。”
  万一,陆公子要是好奇问,你打哪听来的,姐姐唱的。
  你说……唉,人家得怎么想咱,家里挺大个丫头,想兵哥哥?
  “娘,你打我干啥,是你想多了。我唱的是香,香死个人滴兵哥哥。”
  米寿抱着饭碗,眨着大眼睛。
  果然,笑嘻嘻学姐姐唱道:“香一口啊兵哥哥。”
  “咳咳,咳咳咳咳。”
  “该,活该。”给钱佩英都逗乐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更
  耿良他们这次来,确实是没带太多嚼用。
  离奉天城很近,又不是外出打仗,需要粮草先行。
  人吃的,只有一袋米。
  想改善伙食,山上不是有吗?
  带的比较多的是马粮。
  战马是不能随便吃的。
  虽然任族长也准备了很多精马粮,但是耿良他们并不打算用那个喂。
  他问宋福生:“马匹安排在哪?”
  看看,他其实也并不关心自个住的环境。
  枕风宿雪多年,无所谓住宿条件,倒更关心战马。
  宋福生说:
  “您稍等,我先去将我家的小马牵出来,能倒出一间正儿八经的马圈,是新给它盖的。
  我们还能倒出一间半以前装木炭和柴火的屋子。
  你去看看,行不行。
  不行的话,如果这几日,你们不骑马,我赶紧去河对面和里正商议,让村里人也给倒出几间屋子。”
  小红被拽出来时,冷不丁就看到很多同类,先愣了愣。
  不过,反应很快,只愣了一下下,就昂起头,用鼻子哼了一声,打了个响鼻。
  同类们望着它:“……”
  小红的出现,立马引起好些士兵们的注意,一个个都不搬粮草了,停下脚看它。
  小红就相当于是现代,最拉风的那款车一样。
  别看它长的小。
  其他的那些战马,在它面前没法比。
  它是很炫很耀眼型,其他的战马是经济实用型。
  有几个士兵指着小红激动道:“你们怎会有这样的马?它和参将的坐骑很像,一点杂色也无。”
  耿良笑着给解惑道:“你们认不出?这就是参将家的马,枣红色。宋哥,我说的对吧?”
  耿良从来了这里,就管宋福生叫宋哥,对宋阿爷也尊称一声“老伯。”
  他说,不要太生疏,只按年龄叫即可。
  但是宋福生和宋阿爷,是不可能叫他一声小耿的,依旧一口一句耿副尉。
  “耿副尉好眼力,正是。是陆将军赠与我家小儿的。”
  “噢?让他出来我瞧瞧。”
  “刚你们来时,小儿还献花来着,转头就跑没影。那小子,淘气的很。米寿啊,米寿?出来让副尉哥哥瞅瞅。”
  米寿穿着平时在家的衣裳就出来了。
  也就是说,没有像进城一样打扮的那么帅气。
  但是小脸俊,白,让他姑母给拾掇的,干干净净。天天晚上用牛奶给抹把脸再擦面油,皮肤也比旁人家孩子强太多。
  再有陆畔喜欢的加持,不止耿良觉得小家伙很激灵,就是一众士兵们也稀奇地看米寿:竟被参将赠与宝马?
  米寿凑到小红跟前,摸了摸小红毛:“是要让它和牛挤挤吗?”
  耿良蹲在米寿面前笑道:“怎会,让其他马挤一挤,也不会挤到它。你会骑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