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11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11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试几日的,就还要再往上涨。”
  宋茯苓一点也不兴奋,多出三块两块的咬咬牙也就认了。
  可十二大块,她怎么做啊?这不在她的计划内,做的出来吗她?不得累死呀?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更
  宋茯苓将最大的难题说了。
  “奶,你今早没见到我烤蛋糕,你是不知道,咱那烤炉,一次就只能烤这一大块蛋糕。烤完一锅,才能再放进去一块。而您晓得烤一块需要多久不?”
  “多久?”
  “大半个时辰。”这是古代说法。
  要按现代时间算法就是,一个多小时。还得是她有打蛋神器,蛋白没一会儿就打完。她还是熟练工,平均一锅加上点柴预热烤炉,一锅就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要是手打蛋白,那得累死,时间会更久。
  “需要那么久?”
  “那您以为呢,我今儿是半夜起来的,总共才烤出几块呀?咱们走的时候,那时候都什么时辰了?您回想回想。所以说,奶,一日才十二个时辰,咱接了23锅的活计,大半个时辰是一锅,我不需要吃饭和睡觉的吗?”
  马老太咽了咽口水,她确实没想到这点。主要是不道啊,原来烤一锅蛋糕需要那么久,这点出乎她意料。
  宋茯苓看到奶奶不吱声了,怕老太太闹心,安慰道:“不过,这23锅,咱既然接都接了,就咬牙干吧。得亏我说后日才开始供货。奶,咱现在就抓紧回去,这样每回供货都能多出一日让咱提前准备,每次都这样的话,备不住能咬牙挺住。”
  然而,宋茯苓误会了,老太太刚才没吭声,可不是被难住了,也压根没闹心,她高兴都高兴不过来呢,闹什么心。
  马老太左看看右看看,突然拽着孙女就走,而且一句话不说,闷头就是走啊。
  左拐右拐的,给宋茯苓都走懵了,赶紧记路线,怕待会儿找不回主干路。
  “奶,你要干什么去?”
  一个十分偏僻旮旯死胡同的地方,马老太停住了脚。
  确认这里应该不会冷不丁出现人,也没人能注意到这里后,马老太眼睛盯着孙女,一咬牙,就开始从棉裤腰往外掏钱。
  碎银子,铜钱,咔咔就是往外掏啊。
  宋茯苓上前拦都没拦住。
  宋茯苓边拦还边说呢:“我一猜,您就把钱都带出来了,您说您带它干什么,全绑在身上也不嫌沉。”
  老太太说:“不带出来放哪啊,家连个炕柜也没有,空荡荡的,一眼就看个彻底。地窖也不中了,咱们这一大帮人,谁都能进地窖取菜。”
  说着话,躲着孙女拦她,将家当银子全部掏出来了,老太太这才说出为啥有这一出:
  “来,胖丫,你先拿着这些银钱。奶呀,又糊涂了,算不明白咱每日卖那些块蛋糕,到底能挣多少银钱,你就是在我耳朵边念叨十回八回,没用,我合计不明白。我眼下就想闹清楚,到底一日能挣多少。”
  宋茯苓:“……”
  刚不是在聊烤炉不够用的事?怎么奶奶又拐回一日挣多少钱的话题上。
  不过,她倒是能理解奶奶算不明白帐的着急。
  要知道,能算明白吗?奶奶这大半辈子过去了,一年到头都接触不上多少银钱,赋税也是直接交粮。
  估计几百文以内能一次性算明白,再多了,稍微复杂些,就算不过来帐了。一涉及到成本,总和,净利润,中间得带上乘除就完。
  懂了,明白了,奶奶的意思就是,让她拿着这些真正的钱,给演一遍。
  宋茯苓就开始演,先数出96个铜板放在马老太手里:“奶,这是一锅能卖出去的钱,咱不是一日卖出23锅吗?我再给你22锅的,你等我数。”
  很是奈心的又给了另外22锅的银钱:“奶,记着,你现在手里的这些钱,就是每日送完蛋糕后,得收上来的,是咱23锅总共的钱。”
  “恩恩,”老太太这回明白了,放心,一个铜板都不会少收,“那咱本钱,去掉咱本钱呐?”
  “您别着急啊。”宋茯苓继续道:“我这里还有一事要和你说。刚在满春院外头等你,我突然想起一事,咱成本不能按照40文算了,得45文了奶奶。”
  “为么?”
  “因为咱占公家便宜了呀,咱今儿烤那几锅蛋糕用的油纸是我爹的,也就是咱大伙的,昨个没托我爹买油纸,我给忘了。
  您也别小瞧这油纸钱,我不打算买太差的纸,凑近一闻都有股怪味的不能要,再给人家吃坏肚子,人家不得找咱嘛。
  而咱们一日下来,油纸会用许多。这个钱算本钱,得去掉吧?另外,咱得去买最好的纯酿醋,我做蛋糕和面,需要倒一点,这都是本。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做吃食嘛,总会有做坏的,总之,我打算平摊到每一锅的本钱里,宁多不能少,就得算成本45文了。”
  老太太一摆手:“你别45文了,你之前不是说一锅该收96文吗?你按一锅46文成本来,别差那一文二文。”
  “嗳呦?奶,你还挺大方。”
  “快别闲磨牙,接着来,你赶紧取走本。”
  宋茯苓就从老太太怀里开始往外取钱,取走了23回46文,“恩,这回帐明白了吧?您手里的,就是咱俩每日净挣的,都归咱俩花的那种,我手里的才是本钱。”
  马老太啥也顾不得了,开始数,数完眼睛冒光。
  一日能剩一两一钱五十文。净剩啊,净剩。都归了她和小孙女。
  那一个月下来,就是?
  别说话胖丫,这个帐,奶会算,三十多两银。
  “胖丫,你倒是说话啊,三十多两银,咱俩四六分,奶该得多少?”
  宋茯苓无语,刚还让她闭嘴呢:“您连续送三十日货,只您自己,保守估计,就能得十三两多银钱呗。”
  就送那么几日货,就赚十三两多啦?
  十三两啊十三两,马老太心想:
  她这大半辈子过去了,手里啊,只有当年要给家里添几亩地,三儿偷摸给了她银钱让她去买,只那时候,手中攥过那么多银钱。
  而且还没过夜,就交给了卖地的人家。
  马老太眼睛直勾勾地盯住宋茯苓,脑中却越来越清明。
  她有种直觉,是一种从没有过的直觉:
  如果错过这一次,她这辈子,直到闭眼,也就这样了。
  可她,再也不想像原来那样过日子,再也不想像原来那样活着。
  哪怕,哪怕她和小孙女只干三个月,干到开春,酒楼茶馆青楼吃腻了她们祖孙的鼓捣蛋糕,一个月净赚十几两,她也能攒够四五十两银钱了。
  小孙女更是能攒些足够体面的嫁妆。
  将来,小孙女多带些银钱出嫁,婆家才不会欺了她。自个得有体己银,自个手里攥着钱,到啥时候都不会受了屈。
  那么,她们祖孙俩,就不白折腾一场。
  “奶?”宋茯苓有些被奶奶的目光吓到了。
  马老太回过神,彻底想开了,就要去做。
  第一件事,就是将宋茯苓手里的银钱全没收,给她这点银子铜板又重新塞回裤腰,塞完忽然一把拉住宋茯苓的手说,“走,跟奶走。”
  “咱干什么去?”
  小小的巷子口,留下了马老太坚定的声音,她说:
  “一锅蛋糕得烤大半个时辰。
  一日才十二个时辰。
  你一日下来,要烤几十锅,那可真是不用睡觉了。
  奶能让你不睡觉吗?那不得给俺孙女累死。
  奶带你买砖去,买青砖。
  咱这回连破泥砖都不要了,别哪天塌了耽误事。再一个也省得跟大伙废话,还得占用他们土窑让他们帮忙烧泥砖,费那个事呢。
  咱用青砖,多垒几个烤炉。
  垒它十个八个的,你一次多和面,就像我蒸干粮似的,你多和些面。
  完了十个八个烤炉子一起烤,你一日干俩时辰就能歇着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二更三更(为月票2300+)
  北方冬天不盖房,就是在现代时,有那么多先进的机器,进入大冷天,各个工地也会完全停止施工。
  一,地基挖不起,那都冻上了。
  如果非要不服输非要大冬天盖房子,人力钱至少都得往上翻两倍不止,太费事。
  二,也是最重要的,即便不差钱,就非要提高成本冬日雇人盖房,热胀冷缩,大冷天盖的房子容易变型。
  谁家盖栋房子不是为住一辈子,谁能没事儿扒房子盖房子玩。一旦变型了怎么整。
  所以说,任子苼能送给大伙房瓦,真是费了些劲弄到的,也真算得上是体面的赔礼道歉。
  所以说,宋福生才会带着大伙,想办法烧土坯子费劲搭炕。
  当时,卖了松子的钱,不是买不起青砖。
  秦砖汉瓦,砖都历经许多朝代了,真谈不上用不起。
  一个用人力烧出来的粘土砖块,这里的人力又不值钱,并不贵。即便是最普通的百姓家盖不起砖房,也是能买的起搭炕砖头的。
  难处是,冬天没地方买。
  童谣镇的砖窑,早就停工关门,就等着开春,才会再开张。
  马老太和宋茯苓自然打听过后,也买不着了,这才是最大的难题。
  不过,她们祖孙俩运气好。
  之前逗留查钱的小窄巷子里。
  此时,宋茯苓踩着大石头,一手拄住她奶肩膀,一手正扒住别人家墙头呢。
  “奶,我没看错,她家真的有砖,好像是这家人盖房子剩下的,你看她家偏房是新的。”
  “你下来吧,下来,别摔着。”马老太给小孙女扶下来后,她就从墙外一路小跑,跑到了这家门口。
  正要扣门,里面的门正好打开。
  从里面出来一位老大娘,看起来和马老太是差不多的岁数,不过人家穿的可比马老太体面得多。
  “你找谁呀?”
  “我应该就是找你,呵呵,大妹子,实在是讨扰了,可我有件事想和你打个商量。”
  老大娘听完前因后果后,愣了又愣,“你说,你要买我家砖搭炕?你为啥要冬天扒炕啊?炕不好烧的话,应该是最晚入秋就得扒了重搭,咋是眼下这时候?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马老太说,俺们不是没事找事,这不是因为才来嘛。
  才来?啊,老大娘听懂了,你们不会是从南面来的吧?听说从南面来了不少难民,官府还给发救济粮。听说就因为救济粮,恍惚还有人传,说是有大官被摘了头。
  马老太点头承认:
  “是,俺们是难民,才到的。
  大妹子,你是不知,其实俺们这伙人,是打心眼里不愿意见人就告诉是难民啥的,让你们听完都跟着心难受,好像怎么回事似的。
  咱毕竟有手有脚,往后也会靠本事吃饭,来了这里,往后就是这里人了,不愿意总是让你们当地人拉拔俺们,谁也不欠谁的,是不是?总归不能总是占像大妹子这种好心肠的便宜。
  真的,这是俺心里最实在的话。
  但是,难处也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才到,家里管啥玩意没有,一穷二白,连想睡热炕都买不着砖头,孩伢子们冻得哇哇叫唤。才打听了,人家砖窑关了,窑里也没有存砖,我这才厚着脸皮想敲你家门。”
  这番听起来最实在的磕,还带刨析自个心理的话,怎么听怎么是真的,也真是那么回事,让老大娘软了心肠:
  “可我那剩的砖不多,不够搭几铺大炕的,你们要是人口多,还真不一定够用。不过,先让小娃子们有热炕睡吧,这天气,一日比一日冷,别给冻出了病。来,你跟我进来。”
  “嗳嗳,”马老太立刻露出了笑模样,冲不远处的宋茯苓招手,意思是成了,你快过来。
  这位老大娘确实是个好心人,马老太和宋茯苓进屋时,她给倒了两碗热水让喝着,还让拖鞋上炕暖和暖和呢。
  然后才告诉道,她家院里的存砖是盖偏房剩的,也不多收银钱了,当初是多少文钱买的,就原价卖与你们。
  不过,你们得自个搬砖运出去。因为她家,眼下就她自个在家,儿子去巡街了,儿媳也不在,去了娘家看老子娘。
  马老太听完后连连点头说,那是自然。又问这位大妹子,咱这附近哪能雇到车?啊,进城后过河桥往西走,晓得了。她拜托道:“大妹子,待会儿咱俩算完了砖钱,我先把钱给你,也雇台车让他进来搬砖,但是能不能麻烦你一件事。”
  “你说。”
  “这不是嘛,进趟城太不易,家里管么没有,这趟需要再买些其他的家伙什一趟带回去。你能不能帮我守着搬砖的,帮俺盯着他一眼,我领我孙女,去去就回,买完正好能用拉砖的车,一道拉走。”
  老大娘从善如流答应了,还催促着,既然着急,那快去查砖吧。
  3820块砖头,花了1910文钱。
  再加上宋茯苓新找回的拉牛车,驾车老把式说,可以包送到家门,包给你把砖全搬到车上,你这就属于包车了,但得200文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