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

第126章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第126章

小说: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宫里也是磨练了出来。有时候时候,在刘妃看来,真是争如不争。
  她这位置,她的出身,有了很多的限制。
  她若不安份,哪能平平安安的养大了二公主。
  要知道在二公主之前,其时,刘妃当年才是生下了正统帝第一个儿子的女眷。
  只是孩子夭折了,没能入了皇家的排行。于是,太子才成为了大皇子的。
  过往之事。
  刘妃回想起来,也只有一把的辛酸泪。
  当然,比起当年的旧人。
  刘妃又是安慰的。
  至少,她不是最惨的。
  想一想当年还是艳压六宫的贤妃娘娘。那一位当年多得宠啊,生了一位小皇子夭折了。
  唉,最后还是连娘家都落了一个凄惨的收场。
  过往如烟。
  刘妃是守得住寂寞的。所以,刘妃自然就不敢奢求更多了。
  正统十三年秋八月。
  皇帝下了旨,赐了二公主的封号为和靖。
  和靖二公主同时亦得了赐婚的圣旨。
  这一位公主殿下指婚的对象,则是英国公府的世孙。
  英国公府是开国的勋贵。
  在朝中也是一流的门第。可以说,真论起来的话。其时,这一门亲事比和瑞大公主的夫家更显赫。
  当然,要说有什么不足之处?
  可能是就是英国公府一直以来的子嗣很稀薄。
  当今的英国公一门三子。
  然后,在太宗年间,接年的早亡。
  英国公的世孙,就是英国公这一脉的第三代唯一男丁。
  自然的,英国公对于这一唯一的孙儿,那看得很重。
  于是,这一位世孙要论了真本事?
  肯定比不得武国公府的世孙。
  这一位英国公府的世孙说白了,就是一个等着继承家伙的纨绔子弟。
  景仁宫。
  惠贵妃得了和靖二公主的赐婚之事后。
  她还跟女儿聊了话。
  “可会嫉妒了你的妹妹?”
  惠贵妃问了女儿。
  “母妃何出此言?”
  和瑞大公主有些不解。
  “和靖的夫家可不同,那是立有开国之功的勋贵,能世袭罔替的。”
  惠贵妃特意的提了话。
  和瑞大公主愣了一下后。
  也是沉默了小片刻。
  “若说不羡慕,母妃都不会信了女儿的话。不过,女儿却是觉得有得必有失。”和瑞大公主很清楚的,天下间哪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女儿的婚事,母妃也是精心的挑选了。驸马出身皇戚之家,虽说,这承恩府的爵位是减等袭爵。可在女儿眼中,已经足矣。好儿不吃分家饭。若是子孙能干,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和瑞大公主的眼中,倒是信心满满的样子。
  显然,她对将来教养子孙嘛,还是挺有信心的。
  “空有爵位,若无权利,也就是一个摆设。女儿的驸马可是一个有本事,也得了父皇眼缘的人。女儿觉得挺好的。”
  和瑞大公主真觉得挺好。
  毕竟,承恩公府的长房一脉,有承恩公的爵位承继。
  次房一脉,那有一个轻车都尉的爵位在。
  总归,这是分得一个清楚。
  和瑞大公主对于二妹妹的婚事。除了羡慕一下英国公府的爵位外。
  还羡慕什么?
  羡慕一个纨绔子弟的未来夫婿吗?
  “想一想二妹妹的婆家。女儿可听说了,公府里有三位未亡人的长辈。想是二妹妹将来有的头疼。”
  和瑞大公主表示了。
  这夫婿不上进,有点儿不靠谱。
  再加之,头上的三个女姓长辈。
  还都是早年守寡的。可不那么容易应付的。
  “你看的明白。母妃就不担心了,你这心头不平衡了。”惠贵妃笑了。
  “其时,要母妃看来,你二妹妹将来也有的头疼。就像是你说的,英国公府可有常年守寡的长辈。”
  惠贵妃说道:“那些寡妇啊,对于一手养大的儿子是疼到骨子里。可对于这抢了儿子的儿媳妇,看着就像是眼中钉了。”
  “啧啧,哪怕你二妹妹是公主又如何?如果夫婿让人挑拔了,这夫妻关系也难以相处的。”
  惠贵妃活了这般多年。
  对于一些做婆母的人,那还是见识的够多。
  至少,京都的八卦,那些高门大户里的事情,真是不新鲜了。
  “其时,若是二妹妹的禀性能硬气一些,女儿倒觉得未必能受什么委屈。二妹妹是皇家公主,从来只有皇家给人摆脸色的。哪有皇家让人欺负的。”
  和瑞大公主真不觉得做公主了,下嫁还有什么能受了委屈。
  真是受了委屈,也是自己给自己了委屈。
  只是瞧着二妹妹的性子。
  和瑞大公主又不肯定了。毕竟,就她二妹妹的软性子。和瑞大公主都要为对方着急。
  关于二公主的婚事。
  自然是后宫有些议论的。
  这不,玉荣去了寿康宫时。
  皇太后还是关心了一回。
  “皇后,和靖的婚事,你可是提前知道的?”
  皇太后很关心的样子。
  玉荣摇摇头。
  “此事圣上前面未提。儿媳也是赐婚后方知道此事。”玉荣说的实话。
  本来嘛是玉荣在正统帝跟前提一提二公主的年岁。
  这是想让正统帝给二公主赐了封号,再是安排了京都公府的建造。当然,顺道里指一下婚事,也是题中之意。
  至于正统帝没跟玉荣商量了?
  玉荣也不在意。
  在玉荣看来,和靖二公主说是喊她一声母后。
  可她们之间的感情很淡的。
  想是这一门婚事,皇帝没跟她商量。和靖二公主的母妃,刘妃那儿肯定问过的。
  皇帝做事,不会不近了人情。
  “事后儿媳还是跟圣上寻问了一话。方是知道此婚事,刘妃是点过头的。”
  玉荣挪了话题。
  这事情与她无瓜。
  真论起来,这是刘妃、和靖二公主这一对母女的瓜。
  “原来刘妃点头了。嗯,既然如此,你这做嫡母也确实不好再多问了事非。”皇太后此时也是同意了耿皇后的话。
  “要哀家说来,和瑞、和靖的年岁搁这儿,确实是应该指婚。如今婚指了,等着及笄年之礼大办后。这婚事也是要大办了。”
  皇太后更关心了。
  “是啊,母后说的在理。和瑞的及笄之礼,下旬就到了。”
  玉荣眼带笑意,一派的温柔。
  和瑞大公主的及笄之记,已经很近了的。
  这事情玉荣都没有管。
  玉荣很大方的让惠贵妃揽了事情。
  惠贵妃也很乐意的忙碌了自家宝贝闺女的及笄礼。
  对于一个女儿家而言,一辈子一次的及笄礼。
  那是非常重要的。
  这意味着,这一位少女成年了。她可以婚嫁了。
  当然,及笄礼嘛,只能是皇家、世家豪门、官宦人家,总之,就是有钱有闲的才会给女儿办了及笄之礼。
  一般的老百姓还在为了生活忙碌。
  可是消费不起这等事儿的。
  皇家,就是天下最大的世家。
  皇家的公主,这及笄之礼自然小不了。
  坤宁宫。
  玉荣在皇帝来了时。
  玉荣提了和瑞大公主的及笄之礼。
  “圣上,和瑞的及笄礼近了。惠贵妃操持一切,我瞧着十分用心。等来年和瑞的大婚之礼,可还让惠贵妃揽一个种。也是让惠贵妃尽一片慈母之心。”
  玉荣跟皇帝谈了一些儿女事。
  对于惠贵妃嘛,玉荣看的淡然。
  惠贵妃现在的态度,貌似在跟坤宁宫走得近些。
  “和瑞之事,景仁宫想插手,也由得她操持一二。”
  正统帝同意了。
  “惠贵妃知道圣上的同意,想必是心头欢心。到底惠贵妃的膝下就和瑞一个女儿,我瞧得出来,惠贵妃也是心疼了和瑞的。”
  玉荣说了一点子惠贵妃的好话。
  “那来年和靖的及笄礼,刘妃也是忙碌一回,揽一个种。圣上,您觉得可成?”
  玉荣不介意了,让刘妃也是给女儿办一个及笄礼。
  总归,有时候一点子小权利,玉荣乐得松松手。她是行一个方便。当然,对方也得识趣的。
  刘妃在玉荣眼中,一直是一个识趣人。
  “梓橦,这些小事,你拿了主意就好。”
  正统帝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于是,他全让皇后自己做主。
  “成,得圣上一句话,我这心中踏实。这是心里有底儿。”
  玉荣笑着回道。
  “我这边不受累,乐得把一些活儿推给了愿意搭手。倒瞧着圣上又是轻减了。明明太医说了,秋季最是养人才对。”
  玉荣的目光上下打量了正统帝。
  “看来太医院得敲打敲打,这是没把圣上的龙体搁心上。”
  玉荣的眼神一下子也是锐利了不少。
  “太医院还是尽心的。”
  正统帝解释了一句。
  “可不够尽心,圣上龙体最重要。他们这些当差的必不够尽心。”
  玉荣还是使了一点子小脾气,可是反驳了皇帝的话。
  “是朕心头有事,又是忙碌了朝堂上的政务。这才会劳累了些,加之头疾又犯了。唉,轻减些也好,轻减些也是药膳不错,精神头更足。”
  正统帝是自嘲了话。
  “可不能拿了龙体开玩笑。”
  玉荣伸手,一下子捂了正统帝的嘴。
  这般温情。
  正统帝很受用。
  玉荣得承认的。她真关心了正统帝的身体。
  如果皇帝操劳过度了,有一个万一……
  玉荣一定会哭惨的。
  要知道,东宫的太子看玉荣母子四人,那是越看越不顺眼的。
  现在撑起了玉荣与三个儿子的。
  就是正统帝这一位天子。
  “皇后,朕打算来年的春祭后,让你正大光明的在御书案房为朕替笔。也不必瞒了,朕做事何需看人脸色?”
  正统帝显然不满足了,皇后很天晌后,再去乾清宫帮衬一二。
  显然,正统帝想皇后再多帮衬一些。
  皇帝集权越来越多。
  皇帝受得累更多。
  哪怕皇帝有心腹分忧。
  那又如何?
  朝中的重臣权利,皇帝一直在集中,从来没给了权臣的土壤。
  这等情况下,皇帝空有野心,他没有一个合格的身体。
  “圣上身边的侍讲学士们,倒是一一光拿了圣上给的俸禄,全是不能替圣上多分些忧。”
  玉荣没直接答应。
  她是提了提皇帝身边的秘书班子。
  侍讲学士,官不特别的大。
  可这些人却是位卑而权重的典型。
  玉荣若是让皇帝立起来,做了代言人。
  那么,玉荣同时也是分了这些人的权柄。
  权利之争。
  可没那么简单的。
  “若论天下间,朕最信任谁?梓橦,朕相信你。”
  正统帝执了皇后的手,那是一片真诚。
  比起身边的心腹,那些侍讲学士,有一人算一人自然全是皇帝信任的。
  也是皇帝亲自简拔的仕子。
  那又如何?
  这些人的背后,也是各有纠缠的。
  在权利场上打滚,哪能没有私心?
  而且这些仕子的背后,因为科举之途,也是有一张大网的。
  说是天子门生。
  可这话皇帝信了半成。
  真论起来,皇帝确实是信任了皇后。
  因为,夫妻一体。
  皇后的权柄,那来源就是皇帝。
  再则呢,正统帝的眼中,耿皇后生的几位皇子也是得了他的心意。
  皇后多占了权柄,为的什么?
  在正统帝看来,也是他们母子之间多些自保之道。
  这本来也是皇帝的打算,平衡东宫与坤宁宫。
  朝堂上讲一个平衡。
  皇宫也是一个平衡。总之,一面的人不能过于的混乱,也不能真是一团和气的架空了帝王。
  “圣上的厚爱,我便不推辞。”
  玉荣回了帝王的手。
  有机会来了。
  玉荣当然得抓住。
  能名正言顺的出现在世人眼中。
  这当然就是机会。
  丰收祭,春祭啊。
  再到了替握了帝王的那一笔。
  以前的暗中替笔。
  那不一样的。
  现在啊,明晃晃的走入世人眼中,又不同。
  可玉荣还是担下来一切。
  她知道的,正统帝敢这般说,自然有帝王的决断。
  这一位皇帝眼中,会不会小瞧了她这一个皇后?
  玉荣相信不会的。
  正统帝做事,可是一套一套的。
  玉荣能做的,就是再多攒些皇帝的信任。
  这一些信任,很重要的。
  至少,有东宫太子的对照,那更重要了。
  “来年那真是一个忙碌的年份。”
  玉荣笑着提了一句。
  “哦。”
  正统帝听了挑眉。
  “圣上,我说给你听听。春时,您的万寿节。春日,和瑞要大婚。春季大选拉开大幕,太子也到了挑选嫡妻的年岁。来年可不就得忙碌嘛。”
  玉荣扳一扳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