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

第125章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第125章

小说: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荣是提前锁定了三人,还有五个名额。
  玉荣倒不是什么独断专行之人。
  于是,玉荣就是单独的在一次请安后,留了惠贵妃、刘妃独自说说话。
  话里话外,简单的把大公主、二公主的伴读一事讲了。
  “本宫与圣上商量过了,内务府递上来的三个名额,俱是良善之家的好女子。这三人成为公主伴读,想是惠贵妃、刘妃没异意吧?”
  玉荣笑着问了一句。
  能有异意吗?
  便是有,也不敢说的。
  惠贵妃先开口,回道:“能得圣上、皇后娘娘期许的女子,必是处处出挑的。能伴在和瑞的身边,妾没什么不同意的。便是和瑞那儿,也是知道长辈一片心意,只有欢喜的份儿。”
  惠贵妃的话,说是挺好听的。
  至于这话中的意思,她是把亲近的态度表示了出来。
  玉荣很受用。
  “惠贵妃很好,也是能领会了圣上与本宫的一片美意。”玉荣颔首。
  “妾无异意,全听了圣上、皇后娘娘的吩咐。二公主那儿也是孝顺的孩子,一切自然听了长辈的安排。”
  刘妃恭敬的回了话。
  “既然惠贵妃、刘妃你二人都无异意。那么,这事情便是定下了。两位公主一共八个伴读的名额。这指了三人,另外的五人如何安排,本宫且宽裕一回。由得你二人自行拿一个主意,如何?”
  玉荣是把公主的伴读一事,直接交给了大公主、二公主的生母们。
  由得她们去操持。
  “妾谢娘娘的厚恩。”
  惠贵妃连忙是谢了话。
  这等机会,自然也是揽了人心的。如果操作的好,里面可有好处的。
  惠贵妃是眼热的。
  刘妃则是恭敬的应了话。
  貌似这事情看来是惠贵妃主持,刘妃协理了。
  二人都无异意,玉荣自然更不会多插手了。
  把这事情办妥后。
  玉荣算是给下面人了甜头。
  搁这若是白氏、韩氏、金氏往后敢不尽心?
  便是罚了,也不是不教而诛。
  毕竟,上位者的好处给了,那么,下位者就得使了吃奶的力气,把差事办的妥妥当当。
  这是一场默契的,彼此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景仁宫。
  惠贵妃一归来,就是去了女儿的寝宫。然后,在女儿的小书房里,瞧了女儿在写信。
  “你倒有一份闲心儿。”
  惠贵妃自个儿落了坐,态度是随意的。
  宫人送了茶水点心。
  惠贵妃摆摆手,道:“都退下吧。本宫与大公主说些母女的贴心话。”
  惠贵妃的人,自然是恭敬的行礼。
  和瑞大公主的贴身亲信,自然是目光望了大公主一眼。得了大公主的轻轻颔首,便是也福了礼告退。
  待宫人们都出去后。
  惠贵妃笑说道:“不错不错,看来你的本事有长进了。这些心腹调理的很好,如此母妃也能放心的你出嫁后的日子。”
  惠贵妃膝下就这么一个闺女,那自然宠的跟心肝宝贝似的。
  特别是她的女儿还是长公主呢。
  “母妃,女儿会的一切还不是您教导的好嘛。”
  和瑞大公主搁了笔,她对着母妃就是笑了,在回话时更是有些小讨好。
  在皇宫的日子那是过一天少一天。等出嫁后,和瑞大公主很清楚的知道啊。那一切又不同。
  出嫁后归来时,她就是一个客人。
  “母妃是关心你。母妃在意你今后的日子,若不然你当母妃想唠叨你嘛?”惠贵妃跟女儿打趣了话。
  “你这给母妃未来的女婿写信?”
  惠贵妃问了一句。
  “嗯,跟世孙写信。”
  和瑞大公主还是要了体面的。一直称了未来的驸马一声世孙。
  毕竟,未出嫁的少女也是害羞,怕称呼太亲近了会让人觉得轻浮。
  “你跟世孙的感情瞧着不错。母妃也放心你的。”
  惠贵妃说道:“待你出嫁后,想是一切都挺好。”
  “倒是今个儿坤宁宫的皇后娘娘讲了一事。这说的便是你身边的伴读一事。当然了,不光是你,便是二公主身边也一起添了伴读。”
  惠贵妃简单的说了详情。
  “你和二公主的身边更添四个伴读。八个名额,皇后娘娘已经指定了三个。余下的五人,就得母妃和刘妃一起挑了人选。”
  惠贵妃笑道:“你可有什么中意的人选?又或是什么要求?跟母妃提前讲一讲,免得到时候挑了您不中意的。”
  “母妃一直为女儿考虑,想是母妃中意的女儿也能中意着。”和瑞大公主对于伴读的事情不甚看重。
  她毕竟已经指婚了。
  圣旨继下,那么,她未来就是要嫁进了承恩公府的。
  再说,世孙人不错。
  便是武国公府住着不舒坦。她还是长公主,她还有一座公主府呢。
  做公主的特权,还是不错的。
  在婆家只要自己立得稳皇家公主的威风,那么,国法在前,家礼在后。如何都不会被婆家给拿捏住的。
  和瑞大公主是有心气儿的。
  “母妃,二妹妹那边瞧着倒是问一问的好。想来刘妃母肯定也有打算吧?”和瑞大公主跟妹妹的感情还不错。
  或者说和瑞大公主一直挺有长姐风范的。
  “嗯,此事你不必多管。母妃跟刘妃之间自然会处置的妥当。”
  惠贵妃在刘妃的跟前,那是优越感很足的。
  事实呢。
  秋末,冬来。
  大公主、二公主的伴读事情就是轻松的解决。
  八位伴读,大公主的身边就是指了白氏的婆家侄女。她是守寡的,可她有儿子。所以,她做官后,还是内务府里有名有姓的人物。
  在婆家的地位是一抬再抬。
  这一回,再给婆家拢来好处。
  白氏的日子自然过的更顺心。
  这一位白氏的婆家侄女姓程。
  程家女的性格不错,开朗大方。这般就入了和瑞大公主的眼缘,于是挑到了和瑞大公主的身边。
  至于韩氏、金氏。
  这二人也是一样的挑了婆家的侄女。
  至于挑了娘家的侄女?她们或许想,可她们做不到。因为她们膝下有儿子,有了儿子自然想的更多。
  毕竟,娘家的侄女再亲,也是比不过亲儿子在婆家的利益。
  现实嘛,就是明摆着的利益。
  于是,韩氏的婆家侄女,一位姓钱的女子因为性格温婉,而入了刘妃的眼缘。这一位钱家女就做了二公主的伴读。
  金氏的婆家姓曾。
  金氏的婆家侄女,曾家女也是做了二公主的伴读。
  原由更简单了。因为和瑞大公主那边儿自有惠贵妃的主持,惠贵妃亲自掌眼缘的挑中了朝中的名门淑女做伴读。一下子指了三人。
  刘妃低调的性子不争不抢的。
  和瑞大公主的伴读满额了。那么,曾家女自然就是被额到了二公主身边。
  正统帝十一年过去。
  迎来了正统帝十二年。
  开春,南边来了一场春汛。
  对于河汛一事,正统帝还是很重视的。
  当然,再是重视了。
  下面人上奏章来,自然想求了朝堂上的支持。
  对于这等事情,朝堂上自然各有扯皮的。
  对此,正统帝自然各打了五十大板子。然后,火速的让朝臣议了方案。
  方案,自然是有成例的。
  春汛灾情,救,一定要救的。
  治河?
  如何治也是得有章程的。
  于是,朝堂上银子得拔了。
  自然关乎利益,里面又是一拔的斗争。
  这些事情在皇帝眼中,已经习以为常了。
  反正事情办了,天下又是太平。
  至于这一年的万寿节,自然就没有操持大办。
  至于皇后的千秋节?
  也同样的没有操持大办的。
  玉荣一直的态度,就是她年岁浅。
  真是操办宫中的千秋节,也当是以皇太后为尊。
  长者为重嘛。
  这尊老爱幼,总不会出错的。
  春过,夏来。
  坤宁宫。
  晚膳后,正统帝与玉荣在谈话。
  “今年是和瑞的将笄之年。来年的长公主及笄之礼必要操持大办才成。”玉荣笑着提一句。
  “一转眼,和瑞也是要及笄了吗?”
  正统帝愰然大悟。
  对于儿女哪怕关心,其时,皇帝关心的也有限。
  “等和瑞及笄后,就是要准备了大婚之事。算一算啊,朕是有些舍不得和瑞出嫁。”正统帝跟每一个老父亲都一样。
  一想到自家的女儿要出嫁。
  唉,这养好的白菜要便宜了别家的猪,真是想打猪几顿。
  “朕看武国公府的世孙,还要磨练磨练。”
  做为皇帝,这当了老泰山嘛。
  那一旦要为了女婿,自然有万种法子。
  “圣上舍不得和瑞,想是惠贵妃更加的舍不得。”
  玉荣笑着提了一句。
  “只是和瑞的年岁就比着二公主大一岁呢。圣上可不能偏心太过了。二公主那儿还需要圣上指婚,也是赐下公主的封号。”
  玉荣是中宫娘娘。
  她是所有皇子皇女的嫡母。
  二公主那儿哪怕皇帝能忽视了。
  玉荣却是不能的。
  至少,为了好听的贤名,为了给自己披一层的保护色。
  有些事情还是要做一做表面的功夫。
  当然,从心底来讲。
  玉荣也觉得皇帝偏心眼儿,嗯,杠杠的。
  大公主指军了,赐了公主封号。
  二公主还是孤家寡人啊。
  “哈哈哈……”
  皇帝笑了。
  他用笑声掩饰了一下他的尴尬。
  正统帝会说吗?
  他忘记了。
  只能说二公主在皇帝这一位父皇的眼中太透明了。
  正统帝一忙碌了,别说刘妃没印象,便是刘妃生的二公主也是给忘记了。
  真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明明一个爹,这当的就是一碗水端不平。
  “和瑞一直是一个好孩子。朕在乾清宫里,也是常常得了这孩子的孝心。倒是刘妃那儿,也不知道如何教导的二公主……”
  正统帝当然不会认为他错了。
  他只会认为是刘妃教女儿,教得不够好。
  瞧瞧惠贵妃教导了女儿,那是和瑞大公主哪怕不比皇子得宠呢。
  可应该跟亲爹撒娇时,应该摆了女儿孝心时,那是回回都不落人后。
  总之,亲爹如何漠视我,亲爹如何忽视我?
  不必在意。
  继续去撒娇,继续去讨好。
  只能说惠贵妃教导女儿跪舔亲爹的功夫,玉荣瞧了,都得说一声利害。
  当然,玉荣是真心夸的。
  因为,玉荣跟和瑞大公主啊,走的都是一个路数。
  皇帝在意不在意咱?
  不必搁心上。
  总之,皇帝可以忽视咱,咱不能忽视皇帝。
  多一些小举动。
  要时时刻刻的,在皇帝的生活中出现。
  总之,要让皇帝的脑海里有一种印象,就是有这么一个人啊,一直存在的,也是一直在意了皇帝本人的。
  印象深了。
  皇帝有好处时,随手撒一点儿。
  那就是天大的利好。
  “许是刘妃的性情温婉了些。二公主也是随了生母的性情。”
  玉荣开解了一话。
  “嗯,梓橦你都提了。朕必不会忘了这一个女儿。”
  正统帝想了想,说道:“朕跟钦天监提一提,让他们合了吉祥的名字。到时候朕再圈一个好的给赐下。”
  这事情正统帝也算是记下了。
  至于玉荣嘛。
  她做了好事,肯定不会瞒了的。
  所以,玉荣就是给大公主、二公主都赏了一批东西。
  借口自然是皇帝的美意。
  不过,在刘妃住的延禧宫,玉荣差了秋兰去传话。
  当然是暗中的点了点,皇后给二公主争取来的一些福利。
  延禧宫。
  刘妃满面的激动,还是谢了话。
  待秋兰一行人离开后。
  刘妃与二公主母女是心情复杂的。
  “母妃,瞧着这一回的赏赐应该不是父皇赏的,应该是坤宁宫的母后赏赐的。”
  二公主不傻,这一点子表面的功夫。
  二公主还是瞧得出来。
  皇帝、皇后赏了人,那可不同的。
  “皇后娘娘是在意了你,在圣上跟前应该是给你说了好话。”
  刘妃的眼神中,也是一翻的复杂。
  “是母妃无能,母妃不得宠,倒累了我儿。”
  刘妃是有自知之明的。
  这时候,也是有些自怨自哀了。
  她这一宫主位娘娘做的,真是一个小透明。
  “母妃,其时这般也挺好的。延禧宫中一直挺安宁的,没什么麻烦的事情。”
  二公主倒是看得开的样子。
  “……”
  刘妃动了动嘴,还想说些什么。
  最后,还是止了话头。
  到底刘妃的性子搁这儿。
  在宫里也是磨练了出来。有时候时候,在刘妃看来,真是争如不争。
  她这位置,她的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