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

第118章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第118章

小说: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收祭。
  朝堂大事。
  亚祭要换人,这等大事,如何不是闹一个沸沸扬扬。
  不过,正统帝能压得住朝臣们。
  怎么说呢?
  朝堂上,君权与臣权,这从来就是东风与西风的关系。
  要么,是东风压倒西风,要么,是西风压倒东风。
  平衡?
  哪存在什么平衡。
  只可能是有能耐的帝王,那是平衡朝臣。
  又或是君权暗弱,权臣当道。
  权臣当道的危险啊。
  就在于君权可能旁落,以及改朝换代。
  历史上,很多时候,就已经证明了。
  权臣嘛,要么,就真的改朝换代成功。要么,会被后面的君王清算。
  有例外吗?
  除非那是辅臣,而不是权臣。
  辅臣与权臣,还是有区别的。
  东宫。
  “丰收祭。”
  太子在呢喃了这三个字。
  太子心里不舒坦。
  丰收祭何等重要。
  亚祭以往是宗亲,这是为了表示皇帝重视了他的宗室血亲们。
  毕竟,这是一个宗族时代为大的社会。
  可现在呢?
  现在不同啊。
  亚祭换成皇后。
  皇帝的态度,那明明白白。
  皇帝这般做,宗室想反对的。
  可宗室们不敢。
  因为,皇帝收拾完了他的亲兄弟们。
  太宗的儿子啊,除了皇帝外,就活着一位守皇陵的废庶人。那一位的王爵,可是被废除的。
  太宗的儿子们遭秧了。
  其它的藩镇王爷们,也不是人人都五次。
  赵王打一个清君侧的旗号,有人响应啊。
  这一场朝廷与藩王的大战。有赢家的,赢家就是皇帝。
  皇帝更是借着机会,把承天府的皇庄子,那些被宗亲贵戚们私占的田地,也是拿了回去。
  一部分,皇帝赏了大胜归来的军队。
  还了小部分,不多了。可到底让皇帝有收益的。
  这等情况下。
  皇帝在兵权上,那是更加的拱固了地位。
  兵权,皇帝捏得紧。
  朝堂上,皇帝也是换了自己的心腹。
  除了皇帝的心腹,能留下来的朝臣们。
  那就是剩下了宗室贵戚了。这等有爵位的,皇帝是不可能换掉的。
  这些宗室贵戚让皇帝的动作,也是给吓住了。
  毕竟,人嘛,都是欺软怕硬。
  都是不会看眼色的?
  皇帝早收拾了。
  现在还能不看皇帝眼色的?
  只能说这背景太深。皇帝一时半会儿的,那是收拾不了。
  “父皇,您是想敲打儿臣吗?”
  太子呢喃了一句。
  太子不傻。
  他当然感觉的到,他的父皇一些动作。
  毕竟,乾清宫发生的事情,皇帝下了封口令。
  可偏偏皇帝又让李公公单独给太子传了话。让李公公把李妃的告状,那是跟太子讲了一遍。
  越是如此。
  太子越是忌惮了坤宁宫。
  至于正统帝那边儿?
  太子对于他的父皇,只有惧怕。
  皇帝拿了兵权,皇帝握了朝政。
  皇帝有大胜的威仪在。
  在这等皇帝的威势下,太子能如何?
  太子也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郎。
  至少,他没大婚。
  他就不可能真的上朝,去插手朝政上的事情。
  现在的太子权柄,一是他本身是太子,有大义的名份上。二是他的属官,这些属官们是太子的班底,是太子的羽翼。
  太子现在是羽翼未丰啊。
  “坤宁宫。”
  太子的目光是望了坤宁宫一眼。
  太子真是的忌惮他这一位嫡母。
  原由?
  就是李公公的话,挑起了太子最敏感的那一根神经。
  李妃的动作,不可否主的,这真不是太子的手笔。
  不过,徐采女的兄长,徐子凤想靠拢了他这一位太子,这些太子都知道的。
  太子也想收揽人心的。
  东宫是太子的班底,自然太子就有所偏爱。
  这很正常。
  哪一个人处了太子的位置,都会如此。
  想上位,就得有班底。
  想有班底,肯定就有亲疏远近。
  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哪一个成事的,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子在。
  毕竟,一个人,一双手,能做多少事?
  如果没有一个班底给他帮衬,那人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是无力为继的。
  “父皇,李妃的话,何尝没有道理?如今皇家的子嗣是真真被把持住了吧。”
  太子心中有冷笑。
  他的面上倒是冷漠一片。
  太子从李公公的话里,听出来的就是往后,他的父皇就四位皇子啊。
  那么,除了太子外,其它的三个兄弟全是中宫生的嫡子。
  这是何等的一个巨大沟壑。
  这能不让太子心生恐慌。
  “……”
  可惜,太子偏偏什么也不能做。
  他在害怕时,他的父皇正统帝的敲打来了。
  皇后啊,不光是管辖了后宫的宫权。
  不光是插手了皇室内部的事情。
  一个内务府,揽了钱财,管了父皇的内库钱袋子还是不够的。
  现在已经在朝堂上露面,是想正式的插手朝堂之事吗?
  太子这般在警醒。
  可偏偏太子没能耐阻止。
  可以的话,太子多希望有人可以出来阻拦这一事。
  偏偏朝堂上的大人们全是戏精。
  一个一个的都哑火了。
  没事嚷嚷的声大。
  真是有事了,个个都是屁大的不敢吭声。
  太子也是教养好,要不然,都想骂脏话。
  “……”
  拿了笔,太子准备练一练大字。
  他在静心。
  他在平息了心中的一腔怒火。
  虽然,在李妃告状这事情上,太子不是主谋。
  太子知道徐子凤有一些小动作。
  他没阻止,他也暗示什么,他就是默认罢了。
  于是,有了太子的默许。
  徐子凤、徐采女这一对兄妹做了一些事情。
  后果,就是如今的局面,让太子很被动的。
  后宫。
  坤宁宫。
  玉荣这儿在忙碌着,她得听了秋兰报帐。
  审计司是查帐的。
  可这帐,玉荣也要抽查,也要过目的。
  这心里有数,人才不慌。
  忙碌一个上午。
  午膳时。
  贤哥儿、礼哥儿来了。
  见着这一对儿兄弟俩,玉荣心情不错的。
  “儿子给母后请安。”
  “免礼,坐。”
  玉荣招招手,态度里带着轻快。
  “谢母后。”
  哥俩都是行了礼,司马贤回的话,然后,才是落了坐。
  “母后让御膳房备了你们爱吃的菜。”
  玉荣笑着说了话。
  “秋兰,去传了嬷嬷,抱了五皇子过来。”
  玉荣又跟秋兰交代了一句。
  秋兰应了话。
  “母后,我和四弟乃是习武之人,也不挑食的。”
  司马贤是笑着回了话。
  司马礼也是点点头,表示附合了哥哥的话。
  “真不挑?”
  玉荣挑眉。
  这话问的,司马贤有点儿小尴尬。
  “……”
  司马礼赶紧的摇摇头。
  司马礼的态度一摆头。
  玉荣笑了,说道:“贤哥儿,你倒要了脸面的。瞧瞧你四弟,他可是有什么直接就认了。”
  “是吧,礼哥儿,你可有喜好的?有喜的,有不喜的。”
  玉荣对礼哥儿问道。
  司马礼连连点头,脸上的小表情可丰富了。
  “礼哥儿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真真在母后面前,有什么就承认了。”
  玉荣笑着说道。
  司马贤一瞧了四弟的模样。
  他能如何?
  司马贤只能说道:“母后,儿子就是客套客套。”
  “其时,母后最了解儿子们的。知子莫若母。”司马贤赶紧的也是说了好话。
  玉荣笑了,又是摇摇头。
  “你们现在啊,还是年少。这母后说的,你们自然都觉得有理。就怕你们长大了,就觉得母后啊不通情了。毕竟,有一句俗语,叫儿大不由娘。”
  玉荣说的意味深长。
  “母后,儿子一辈子都是您的孩子。那自然听了您的话。”
  司马贤赶紧的保证了。
  这旗立的,玉荣听了,就怕将来被打脸啊。
  倒是司马礼听这话了,若有所思。
  司马礼的小目光,还是在母后与三哥之间,来回的瞧了几眼。
  两个儿子这态度,玉荣瞧了瞧。
  她就不再多讲了。
  点到即止嘛。
  因为,她的小儿子逸哥儿来了。
  还有几日,便是逸哥儿周岁的生辰。
  这一个满上要过拭儿礼的小孩儿,如今也是一小团团的,甚是可爱的小家伙。
  “五……后。”
  逸儿会喊了人。
  就是童音童语的,倒也喊得不那么的清晰。
  “逸哥儿,来,母后抱一抱。”
  玉荣从奶嬷嬷的怀里,是接过了小儿子。
  “……呜……后。”
  逸哥儿笑得开心,那也是伸了双手,就是让亲娘给抱住了。
  “唉呀,母后的逸哥儿,真是沉沉的。”
  玉荣抱了这一个小团团。
  看着挺可爱的小家伙,这份量不清了。玉荣想,她是不是应该多锻炼一下身体。毕竟,等孩子再长大些。
  她还抱了孩子。
  这真是抱不久啊。毕竟,特沉。
  “来,逸哥儿,瞧瞧,哥哥来了。来,喊哥哥。”
  玉荣给小儿子扭一个小身位。
  然后,指着两个大儿子,让逸哥儿喊了哥哥。
  “咯咯。”
  “咯咯。”
  逸哥儿还是挺高兴的。
  一连喊了两回哥哥。
  就是那语气,太兴奋了一点儿。
  听着,有点儿像是笑声了。
  “……”
  礼哥儿一得了弟弟的喊话,那就是凑上前。
  他伸了手,还是逗了逗弟弟。
  这不,做一个鬼脸,把逸哥儿又是逗笑了。
  逸哥儿这孩子啊,在玉荣的眼中,就是一个有福气的。
  毕竟,这一个孩子特别的爱笑。
  打从生下来时,被产婆拍了小屁股时,那是哇哇的哭过。
  就是洗三时,又被产婆给拍拍小屁股,那也是哇哇的哭过。
  再然后,在玉荣的印象里。
  这一个即将周岁的小婴儿,好像就没有哭过了。
  逸哥儿是一个爱笑的小盆友。
  有一句话不是说,爱笑的孩子,运气不会差。
  玉荣就想着的,有哥哥们的宠爱与照顾。
  想来逸哥儿将来的运气一定很棒。毕竟,他还有一个当皇帝的亲爹,当皇后的亲娘。
  “五弟。”
  司马贤也是招呼了一声。
  司马贤瞧着四弟、五弟玩了一起。
  他倒是觉得四弟有童心。
  这不,四弟可比五弟大了六岁。
  这二人能玩一起,还不说明了四弟的童心吗?
  逗了逸哥儿。
  玉荣瞧着礼哥儿,倒是心中一声叹息。
  如果礼哥儿会讲话,那就是完美了。
  可转念一想,世间又哪有那般多的完美?
  她能有目前的一切。
  已经是汲汲经营。
  往后,哪怕是为了三个孩子,她都当更加的努力奋进。
  在皇后这等位置。
  那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而她是没的退。
  也不敢退。
  她退了,她的孩子们怎么办?
  她是中宫皇后。
  中宫嫡子不能上位。
  一个庶出的皇子做太子,一旦当了皇帝,他会不把嫡出的兄弟们,当了眼中钉、肉中刺?
  别相信什么孝悌之情。
  皇家不兴这个。
  皇家相信的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想一想正统帝的兄弟们。
  太宗生九子。夭折两个。其余七子,后来如何?
  玉荣已经得了最新的消息。
  在皇陵守着的那一位正统帝的兄长啊,听说是病了。
  病了又如何?
  一个废庶人。
  想是皇帝的心中,恨不能其病逝吧?
  玉荣有些猜测的。
  至于那一位废庶人啊,病逝也罢,熬过来也罢。
  他注定没前途。
  从正统帝的身上。
  玉荣只看到了一件事情,那便是皇家的亲情淡薄。
  在权利面前,父子算什么?兄弟算什么?
  皇权至高。
  其余的,自然就是靠后了。
  “母后。”
  司马贤唤了一声。
  “哦,贤哥儿,有事吗?”
  玉荣笑问道。
  “瞧着母后似乎在思量了事情。”司马贤说道。
  “一时分神,母后是想到了丰收祭的事情。”
  玉荣没什么想瞒了儿子的。
  有些事情,他们总会知道的。还不如她讲一讲呢。
  “丰收祭。”
  司马贤听了一些风声。
  可从母后的嘴里听说事情原由,自然更有好奇。
  便是一直逗了弟弟的礼哥儿,这时候,也是支起了耳朵,想听一个清楚。
  “往年的丰收祭。你们父皇主持道祭,宗亲主持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