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636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636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亲兵点点头:“京中那边的消息,说是历家家主前些日子生了一场病,如今只安心调养身子,倒是将家里的大部分的生意,都分别交给了几位公子管理。”
  “青州府这边以前是由九少管着,这次不知道怎么的,又被家主收回,交给你大夫人所出的两位嫡出的公子。”
  “据说是有人在历家家主面前说九少有外心,有那么好的胭脂方子,又能跟宫里贵人搭上关系,居然不交到公中,反而放在自己名下。说九少是白眼狼,被历家养大,居然不回报家中。”
  “历家家主听了后,就将青州府这边的布料生意交给了三公子,还有那茶叶生意,据说是交给了四公子。张银保据说已经被四公子叫去谈过几次,隐约听说,好像是要买他手里的茶叶生意的份子。”
  “历九少名下管理的其他生意也都被两位公子瓜分了,九少被关了禁闭,不允许出来。”
  三言两语的就将京城那边发生的事情给说清楚了。
  王永珠和宋重锦看了对方一眼,没想到,这才离开京城一个月,居然就有了这般的变化。
  历家家主这个时候生病,将生意又分给几个儿子,还关了九少的禁闭,一桩桩一件件的,让人咂舌。
  “那历九少的安全没问题吧?”王永珠回想起,她离开京城跟历九少告别的时候,历九少说的话还历历在目,他自己却被关了起来。
  还有张银保,若是历家四公子持续给他施压,张银保能不能扛得住?
  “九少虽然被关了禁闭,可院子附近都是历家家主的人看着,想来安全是无虞的。”
  王永珠想了想,让谷雨找出笔墨纸砚来,然后示意宋重锦写信。
  她认字还好,写毛笔字不是她的强项,就算被宋重锦每天拉着练字,那水平上升得也有限。
  一笔字实在拿不出手,她干脆有什么就直接让宋重锦代写。
  先是写了一封信给顾子楷,他和历九少是铁杆损友,外人看着两人一贯不合,实际两人倒是颇为投契。
  这也是和顾家相认后,顾子楷透露的。
  想来,要是历九少有什么打算,或者真实的情况,只有问顾子楷才知道。
  还有一封信,是给张银保的。
  张银保在京城最大的靠山是历九少,如今历九少被关,历家的四公子的压力,也不知道能不能承受得住。
  对于茶叶生意,张银保到底是何想法,她也得知晓,才好确定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宋重锦写好信,让王永珠又过目了一遍,才又重新封好,交给那亲兵:“送到京城,要是有回信,等着一起带回来。”
  亲兵领命下去了。
  王永珠叹口气,本来即将回家的喜悦,蒙上了一层阴影。
  宋重锦见屋里无人,才握住她的手,安抚道:“别担心,历九少此人虽然看着大大咧咧,自恃甚高,目下无尘的样子,其实胸中颇有丘壑。子楷兄曾经说过,历九少在历家并不算受宠,却能在一干兄弟中,受历家家主看中,又岂是无能之辈?”
  “历家这么大的动作,历九少未必就一点准备都没有,我倒是觉得,他能乖乖被关禁闭,倒是不符合他的脾性,说不得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呢。”
  “至于张大老板那边,他在商场这么多年,能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地位,其手段心性都不容小觑。你想他在京城这一年来,如鱼得水,很是结交了一些权贵。就知道他也不是没成算的人。”
  “恐怕他早就想好了对策,不然他如何能挣下这偌大的家业。要知道,这做生意,虽然讲究个和气生财,可真正背地里的手段,未必干净到哪里去。只不过是混出头了,反倒要做出个和气的样子来。”
  “与其操心他们,不如娘子多操心操心夫君,夫君这近乡情怯,越是离家近,越发的担心害怕。娘子快宽慰宽慰我——”
  宋重锦开始还分析得头头是道,王永珠听着也就放松了些,谁知道听到最后,居然吃起醋来,让王永珠哭笑不得起来。
  不过她也知道宋重锦这话也没错,就算京中历九少和张银保真有难处,他们也鞭长莫及。
  倒不如等京中的消息到来,再做打算。
  如今,自然是回家才是头等大事。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外头马车早就整装待发,只等宋重锦和王永珠上了马车,就出发了。
  此刻已经天色大亮,镇上的人都已经起床出门了。
  这个季节的石桥镇,镇上一般就是本地人,外地来的客商这个时候都不会来石桥镇。
  要等到秋天,落叶开始黄了,山林里的果实成熟了,动物们皮毛丰盈了,才会从四面八方赶来。
  因此,这么大一队人马实在是招人眼。
  不少闲汉和孩子都围在马车队两旁,指指点点的。
  “这是哪里来的贵人?啧啧,好气派!”
  “是哪里的客商吧?这个时候来咱们石桥镇?”
  “你那啥眼神,你就看看那几位爷,看那架势,那准是见过血的,哪家的客商请得起这样的爷?”有略微有几分眼光的人嗤笑道。
  “可不是,就那站在门口的那位少爷,看到没,看人家身上穿的衣裳,还有腰上挂得玉佩,那就值老些银子了。只怕人家一件衣裳就抵你全家的家当了!”
  “我滴乖乖,看那小少爷秀秀气气斯斯文文的样子,也不像是咱们这附近的人啊?莫非是谁家的亲戚?”
  ……
  围着马车评头论足起来,一点也不收敛。
  这是石桥镇的常态,每年来那么多客商,有新面孔,也有老面孔,都会被本地人品评一番才是。
  这些品评大多无恶意,而客商也都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到底是要在石桥镇做生意的,不好得罪本地人。
  再说了,被评论两句也不掉块肉,也就一笑而过。
  可杜使君哪里经过这样的阵仗?
  被那些闲汉还有一些小媳妇和婆子们,肆无忌惮的打量,尤其是一些小媳妇,在这镇上,哪里见过这样如同画里一般,秀气挺拔的小少年。
  那白嫩的皮肤,闪着光的衣服料子,腰上绿盈盈的玉佩,这种她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风姿,一下子就将这些小媳妇的眼睛就沾住了。
  眼神直勾勾的,恨不得将人的衣服都扒下来。
  闲汉们就觉得这城里的大少爷,果然养尊处优,看那小白脸的样子,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
  心里嘀咕两句娘们唧唧,也就罢了。
  那些孩子们,正是狗都嫌的年纪,每天没个停歇的时候,不是去河里凫水,就是爬树什么的,天天滚得跟泥猴一样。
  谁家浪费得起这个布料,因此,大一些的孩子还好些,好歹还套着裤衩,年纪小的,干脆就光溜溜的,晒得浑身上下都如黑炭一般。
  在地上滚得一身灰扑扑的也不在乎,只往人群里钻,撞到人了,也就做个鬼脸,就溜走了。
  大人们也懒得跟这些孩子计较,顶多嘴上骂两句也就罢了。
  这些孩子,钻到人群里,看着站在马车旁,犹如嫩嫩的青竹一般的杜使君,顿时都瞪大了眼睛。
  不自觉的,就将那才在地上摸过的黢黑的手指头,洗也不洗,就放在嘴里含着。
  杜使君出生医药世家,最是喜洁,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心中翻滚,胃里翻江倒海,恨不得将早上刚吃下去的早餐给吐出来。
  尤其是那些小一点的孩子,一个个滑如泥鳅,趁着大人不备,就钻到了马车旁边,伸手就想去摸杜使君的衣裳。
  杜使君手足无措,胃中还在翻滚,想躲开那脏兮兮的手,却迈不开步子,只得面露惊恐的看着那黑爪子摸过来……
  还好,一旁看着马车的亲兵,眼疾手快,手中的刀没出鞘,只不轻不重的拍在那伸出的脏兮兮的手上。
  然后大喝一声:“滚——”
  那孩子挨了一记也不哭,只冲着亲兵吐吐舌头,然后扭头就钻进了人群里,没一会人群里就爆发出嬉笑声来。
  杜使君感激的看了那亲兵一眼,若不是他刚才出手,只怕自己的衣袍上就要被摸脏了。
  以他的性子,被这样的手摸过的衣裳,就算洗干净了他也不会穿了。
  他这次被祖父送出来,行囊里本来就没多少衣服,尤其是天气越发热起来,他的单衣裳就那么两三件,若真是不要了,恐怕他连换洗的衣服都不够了。
  亲兵却冷哼了一声:“杜大少爷还是到马车里去等吧,免得在这里招蜂引蝶——”
  杜使君一口气差点没憋死去。
  什么叫招蜂引蝶?这些大老粗会不会说话?
  正要说话,王永珠和宋重锦扶着张婆子走了出来,一出大门,人群里就发出惊呼声。
  “这……这不是那个宋家的猎户吗?”
  “胡说什么呢?人家早就中秀才了,后来还听说中举人了!”
  “真是他啊!这是发财了还是当官了,回来这般气派?”
  “这可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没想到他有那样一个娘,还能有今天的造化——”
  “可不是,如今宋家人只怕肠子都要悔青了吧?要是当初对人家好点,如今这当官回来了,害怕没宋家人的好处?”
  “对了,我可听说,他那养母,不是被宋家卖去给人做妾去了吗?去年还被带回来过,我可瞅见了,那都不成个人样子了,你们说,这会不会将他养母给赎回来?”
  “千不是万不是,那养母可还养了他一场呢,看这架势,可是发达了,若是真不管那养母,也不怕人指着他鼻子骂?”
  ……
  悉悉索索,这些话,一句都没落下的,被王永珠和宋重锦听到了耳里。
  王永珠忍不住扭头去看宋重锦。
  宋重锦却听若罔闻,眉毛都没抬一下,恭敬的将张婆子送上了马车,然后又将王永珠送上了马车,自己也上了马车,放下车帘。
  平静无波的道:“行了,出发吧!”
  外面的亲兵得令,一身吆喝,手中的马鞭甩得震天响,驱散了围观的人,车队缓缓向前驶去。
  身后,还有些长舌妇忍不住道:“他那养母是个没福的,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了,白送给王家做女婿了。”
  “可不是,白让王家那婆子捡了大便宜了!一个丈母娘也抖了起来,不仅跟着去城里享福去,听说还被带着去京城赶考了呢!”
  “还有这等好事?我这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呢,她一个乡下婆子倒是好运道,居然到皇帝老爷住的地方去过了——”
  ……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拜见
  走出了巷子,还能听到身后那些人的议论声。
  刚出巷子口,马车就停住了。
  还没等宋重锦身旁的护卫亲兵去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就有人来回禀:“启禀大人,前面有据称是石桥镇镇长的人,带着一干下属前来拜见大人。”
  宋重锦掀开帘子,看向巷子口,路边战战兢兢的跪着一行人。
  沉吟了一下:“让他们前来。”
  得了令的亲兵上前去说了两句,拦着他们面前的亲兵才撤去了手里的长刀,让到了一旁。
  跪着的人,才狼狈的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连腰都不敢直起来,低眉顺眼的跟在亲兵后头往宋重锦乘坐的马车行来。
  石桥镇镇长前两日就收到了荆县来的公文,公文上说得清楚明白,石桥镇下属的七里墩村的举人宋重锦,中了进士,被当今皇帝钦点为赤城县县令,还亲口给宋重锦探亲假,让他奉旨衣锦还乡省亲。
  随着公文来的,还有荆县县太爷手书一封,上面写了,宋重锦不日就将回到石桥镇老家,要镇上好生接待。
  毕竟这不仅是荆县的荣耀,更是石桥镇的荣耀!若有怠慢,县太爷会以渎职论处!
  石桥镇镇长捧着公文和手书好半日才回过神来,他们这石桥镇,有史以来,也就只出过屈指可数的几位举人,这位新出炉的宋县令大人就是其中之一。
  另几位举人,有的已经作古,有的早就垂垂老矣了。
  这里面可没一位有这位宋大人这般造化,居然高中进士,还钦点成县太爷了!虽然不是本地的县太爷,可那也是七品的官身了!
  要知道,这镇上包括他在内,还有一些小吏,说是吃着朝廷的俸禄,可却连品级都论不上。
  为这个,石桥镇镇长每次去荆县公干,没少受其他镇长的奚落,他也没办法,谁让他们镇上文风不盛,没出一个进士呢?
  没法子,好在石桥镇靠着大山,每年有不少外地客商云集到此,镇上因着这个,比别处倒是富裕些。
  这也就罢了,他其实还有几分野心,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县志上留下一笔。
  这两年,恰好这位宋大人的夫人,染出一手好布,得到宫中贵人的喜欢,还派人亲自来给赏赐。
  后来又是这位夫人,居然在山里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