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619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619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就安安心心的在干活的这边住了下来,偶尔放假,才偷空过来这边。
  时间就这么平顺的一晃就过去了,京城里每日奇闻异事层出不穷。
  宋家认回儿子,顾家认回女儿,新科进士状元引起的轰动早就过去了。
  顾家举办的杏花宴也过去了。
  历九少的红袖添香在京城彻底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上流贵妇和千金贵女们追捧的对象。
  这京城贵女们,要的就是与众不同,要的就是不同凡响。
  红袖添香很好的满足了她们,高昂的价格,还有后来所谓的贵宾制,让千金们自我感觉和一般女子划开了界限。
  更何况,红袖添香的脂粉确实比以前用过的都好,谁不喜欢?
  荆县那边源源不断的脂粉运送过来,还供不应求。
  开业不过这几个月,就赚得盆满钵满,历九少也因为这个,在历家脱颖而出,如今倒是颇得历家家主青眼,真正的下放了不少的权利。
  而宋重锦和王永珠一直等待的外放的机会,在一直没有动静,都几乎要怀疑是不是皇帝改变主意了后,终于来了。
  第一千两百七十四章 居然在这个时候阴他
  四月底,朝廷上,出了一件大事。
  如今的朝廷边疆还算安定,虽然和邻国偶有冲突,可双方都还算克制,都控制在小范围之内。
  并没有大规模的冲突。
  边疆驻扎着好几万的边军,有这些人镇守,朝廷才稳如泰山,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只是这每年好几万的边军的粮草饷银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别的不说,就说这边军的粮草,都要倾全国之力,从鱼米富庶之乡调运到边关去。
  有水路的地方还好,没有水路的地方,就得靠骡马转运。
  尤其是靠近边关的地方,干旱,大部分的生活物质都要靠骡马转运过去。
  因此在边关附近两百多里的地方,有个赤城县,因为县城三面都是丘陵,没有多少可以种粮食的土地。
  倒是适合养马,朝廷在赤城县有两处养马场,专门蓄养的就是这转运军粮的骡马。
  骡马负重大,耐力强,虽然不如骏马神俊,可也有它独到之处。
  有了这些骡马,每年那些粮草才能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边军的手中。
  可今年一早,赤城县那边就上了折子,说是今年的蓄养骡马的养马场出了问题,新生的骡马数量严重不足。
  按照这样下去,老去的骡马被淘汰,新生的骡马跟不上这淘汰的数量,恐怕以后几年内,将无骡马可以转运军粮物资。
  别看只是小小的骡马出生率的问题,可这衍生出的问题可就大了。
  若是骡马不足,军粮不能及时运达,边军没有足够的粮食和物资,如何能守住边疆?
  军心动摇的话,这敌国要是乘虚而入,只怕大战在即,那就不是小问题了。
  因此,得到这个消息,从皇帝起,军部,户部都十分的重视。
  朝廷上,为这个已经争论好久了。
  分成了好几派,有的说要追那赤城县县令的责任,有的说当务之急是去其他地方抽取足够数量的骡马,有的说要不就去邻国那边买,还有的说要查清楚骡马出生率到底为何不足?是不是有人下毒?还是别的原因?
  一时,整个朝廷中心,每天都在为骡马操碎了心,磨破了嘴皮子。
  宋重锦从知道这个消息起,就知道,要来了!
  他们这些个翰林院的,天子近臣,自然也都知晓。
  虽然说才刚入仕,轮不到他们操心,可毕竟事关国家安危,人人都挂心着。
  没事的时候,大家也都聚在一起,说起这赤城县的骡马问题,倒是各抒己见,也是争得脸红脖子粗,全无往日的半分斯文。
  宋重锦每日也被拉着去,倒是听了不少意见,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的见解,或者天马行空的想象。
  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回去就小心的誊写出来,预备着。
  一连好些日子,朝中为了赤城的问题,几乎要吵得白热化了。
  皇帝才开大朝会,问文武百官,都吵吵了这么久了,可吵出个什么章程来没有?
  这次大朝会,就连宋重锦他们这七八品的官都上了朝,偌大的殿内,乌泱泱的全是大臣。
  他们这些品级低的,也只能蹭到个门边站着,上面皇帝说话,都听不清楚,更别说看清楚人了。
  宋重锦还好些,他毕竟耳力惊人,皇帝说什么,他还是能听到的。
  就听到皇帝此言一出,大殿内先是一阵安静。
  然后就是列为大臣,一个个撸起袖子,又吵了一番,勉强算是达成了统一,不管是先从全国各地抽调骡马,暂时缓解这转运军粮之急也好,还是去邻国购买骡马也罢,那都是后话。
  赤城县令肯定要追究责任,已经下诏召会京城问责了。
  现在的问题是,谁去接任赤城县令一职,去查清骡马出生率降低的问题,还要将骡马的数量慢慢提升起来。
  这结论一出,整个大殿又冷场了。
  谁都知道,这赤城县令一职就是烫手山芋,谁接砸谁手里。
  就算凭借一腔孤勇接了,谁懂如何养殖骡马?要是两三年后,这骡马还是不足,现任赤城县令的下场就是榜样。
  谁也不是傻的,这个时候跳出来,那就是自绝仕途!
  一时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从对方阵营中挑出一个替死鬼来。
  就在此时,看到一个人越众而出,上前启奏:“启禀陛下,老臣倒是有一个建议。老臣记得当初这赤城乃是卫国公驻扎过的地方,对赤城应该颇有了解。卫国公在边疆多年,当初麾下也有骑兵,对养马想来也是有自己独到的手段。如今卫国公后继有人,卫国公世子年少有为,虎父无犬子,从小在乡野长大,对蓄养家畜马匹也应该不陌生。”
  “思来想去,倒是卫国公世子去最合适不过!一则有卫国公当年留下的情分,当地人肯定容易接受些。二来,卫国公世子年轻大胆,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样的事情就该让年轻人去锻炼锻炼…”
  说这话的,赫然就是齐国公。
  宋弘的脸色一变,瞪着齐国公的眼神恨不得吃了他!
  王八蛋!居然在这个时候阴他!
  岂有此理!他堂堂卫国公世子,好歹也是今科传胪,翰林检讨,在他嘴里,居然要被外放去管畜养骡马去?
  这要是成了,他卫国公的面子往哪里放?
  当即站出来阻拦:“陛下!万万不可!不是微臣阻拦,而是犬子年轻,没见过世面,这等重任岂可交由他这样的黄口小儿去办?这事关边疆几万大军的粮草物资,岂是儿戏?权犬子虽然长在乡野,可也是一心读圣贤书,哪里知道这蓄养骡马之事?真若他去了,不仅耽误了军国大事,还辜负了陛下的一番期望!岂不是罪该万死?”
  “还恳请陛下钦点老成持事之人去主理此事方好!”
  话音一落,就有人道:“微臣倒是觉得齐国公说得有理!虽然卫国公世子不懂蓄养骡马之事,可若真让卫国公世子去,自然也不用他懂这个!只需要他调配人手,让懂得人去蓄养骡马不就是了?”
  “卫国公世子的身份,去赤城才能顺利接任,不生波折。卫国公,若卫国公世子能帮朝廷解决此患,可是大功一件啊!卫国公可不能因为心疼世子就因私忘公啊!”
  说话这人,也不陌生,就是阮氏的父亲阮将军。
  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领旨
  有这两人这么一说,其他文武大臣倒是有一大半都点头赞许起来。
  宋弘急了,恨得咬牙切齿,这是齐国公和阮家联合起来了。
  可他也不是单打独斗的,就不行顾家能看着宋重锦就这么外放出去。
  因此只看向顾长卿。
  顾长卿神色不动,似乎这些人讨论的宋重锦和自己无关一般,只做没看到宋弘的眼色。
  宋弘看指望不上顾长卿,心中一沉,到底不想放弃,给其他交好的使了眼色,好歹也有几个人,硬着头皮,上前又反对了一番。
  自然齐国公和阮家那边,也有人反驳。
  一时,上面又吵了起来。
  门边,翰林院的其他人也都听清楚了,这是要让宋重锦外放去当个养骡马的县令?
  一时周围的人,看着宋重锦的眼神,不知道是同情好,还是可怜好。
  倒是宋重锦,神色淡然,好像上面讨论的人不是他一样,眼关鼻,鼻关心,只低头盯着脚尖。
  上面吵了半日,终于皇帝忍不住了,开了金口。
  “我听了半日,王卿和阮卿的意见倒是有理有据。宋卿,朕知道,你是舍不得你这个儿子,可我看你这个儿子,倒是性子沉稳,颇有乃父之风。你当初站在朕面前,主动请战到边疆去戍守国门的时候,也不过他这般大年纪吧?”
  “你当初年纪轻轻就能立下赫赫战功,想来你的儿子也不会坠了你的名声!到时候也是一段父子传奇佳话啊!”
  宋弘听皇帝都开了口,知道这事再无更改可能,可还是忍不住道:“承蒙陛下看重,能替陛下分忧,亦是臣和臣子的福气!只是,犬子到底不比臣当年,见识的太少,就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倒时候个人安危名声事小,辜负了陛下的圣恩,误了军国大事,那就罪该万死了!”
  皇帝沉吟了一下:“宋卿所忧极是。不过朕派你那儿子去,也不是让他事必躬亲,他只要掌控总局就是,下面的事情,自然有人去办。到时候,将御马监的养马好手带上两人去,也就是了。”
  宋弘这才放了一半的心,听皇帝这意思,是派宋重锦去镇场子的,不是去负责畜养骡马的,就算几年后骡马数量不够,顶多也就是训斥两句,对前途无碍就好。
  既然已经定了下来,立刻就有翰林当场拟旨,任命宋重锦为赤城县县令,调查骡马出生率降低的事宜,以及督促骡马数量上升事宜。
  宋重锦在众目睽睽之下,上前接旨谢恩。
  皇帝饶有兴致的看着宋重锦,一般来说,翰林院清贵,以宋重锦如今的身份,自然是在京城翰林院镀金,将来再调任他部,这是条平稳坦途。
  今儿个这么一出,从清贵的翰林,虽然官升一级,从从七品升成了正七品县令,可外放到赤城,又有这么一大烂摊子丢给他。
  心态差一点的,只怕要当场痛哭失声了。
  可宋重锦却神色自若,并无自苦之意,十分平静的接了圣旨,不见愤怒,也不见绝望。
  谢完恩后,就要依例退下。
  却被皇帝叫住了:“宋重锦,好名字!对于朕的旨意,可有疑问?”
  宋重锦不卑不亢:“回禀陛下,小臣并无疑问。君之令,乃臣之所向!小臣不需问缘由,只需忠心办差就是!”
  皇帝眼睛一亮,嘴里品咂了两回,君之令,乃臣之所向!
  就是其他朝堂老狐狸,看着宋重锦的眼神也多了几分看重,这宋家小子,别的不说,就这话,说得漂亮,简直是说到皇帝心坎上了。
  就冲着这句话,只怕在皇帝这里就挂上了号。
  跟他爹宋弘一样狡猾,本来是一件苦差事,如今因为这么一句话,说不得还因祸得福呢!
  家中有那不成器的子孙的老狐狸们,看着宋弘的眼神都充满了嫉妒。
  果然皇帝被搔到了痒处,龙心大悦,当即道:“说得好!君子令,臣之所向!有这番话,朕也就放心了!”
  “这样吧,按律,新科进士本该有一月假期,回乡探亲。你这一去赤城,千里之遥,骡马之事不容轻忽,事成之前不能回乡探亲。念在你一片忠君体国之心,朕特赐你三个月假期,让你衣锦还乡,然后再去赴任!”
  这话一出,满堂文武都羡慕起来。
  说起来,这谁人做官,不就为着衣锦还乡,回老家夸耀夸耀?
  只是一旦入仕,除非丁忧,否则难有这么长的假期,就算新科进士能有一个月的假期,可太远的来回也不方便,就算能回去,也就报个喜,就要急匆匆上任。
  丁忧就不用说了,一边守孝一边还要担心三年后能不能起复,怎么夸耀?
  哪里有宋重锦这般体面,简直是奉旨回乡夸耀!
  全天下他这都是独一份啊!
  宋重锦也忙叩谢皇恩浩荡。
  皇帝心情愉悦,也就格外大方,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许诺:“你去了赤城,若能在任期内,将赤城骡马数量恢复到正常,朕一定给你大大的记上一功,调你回京城,给你连升三级。到时候三司六部随你挑选!”
  满朝文武哗然!
  有羡慕宋重锦的,也有替他忧心啊!
  这大饼画得是好,可也要有命去吃啊!这是把宋重锦就架在火上烤了!
  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这样对待宋重锦,这态度,似看重又似打压,让人摸不着头脑。
  可齐国公和阮将军,却流露出一丝快意来。
  宋弘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