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543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543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国公夫人这才起身去内间换了衣裳,又到正堂上坐着呢,合族的男女老少,一起起的,都来给她行礼。
  然后又按照老幼座次,都坐下受了礼。
  最后才是满府的下人们,按照男女差事上中下都行了礼,又散了压岁钱、荷包、还有各色的金银锞子。
  然后才摆上宴席,又献屠苏酒,什么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如流水一般的端上来。
  大家也就略坐一坐,老国公夫人就撑不住,去里间更衣去了。
  其他人也就顺势都退了出去,各回各家了。
  就这么一折腾,人人都累得不轻,到晚上还要守岁,此刻小辈们都回屋歇着去了,唯有高氏还不能歇,还要吩咐各处都要仔细着,今日这佛堂,还有灶王爷面前都要焚香上供,还有那各处都悬挂着灯笼,得小心看着,别走了水。
  到了晚上,年夜饭更是珍馐美馔,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得各色天南海北的好东西,都在这桌上了。
  因着是过年,又都是骨肉至亲,倒是设了大桌,分男女两边坐下。
  上首坐着的自然是老国公夫人,张婆子本来不想来,高氏一力邀请,加上王永珠和宋重锦劝说,晚上也就来了,因着她是客,倒坐在老国公夫人的右边第一张椅子上,高氏反倒坐在了她的下头。
  其余的人也就按着长幼辈份分两边坐下。
  男的那边有酒,女眷这边也都上了果子露。
  因着是过年,人人皆打扮的花团锦簇的,满屋子生辉,一时间是语笑嫣然,外面鞭炮声不停,端得热闹。
  老国公夫人倒是和颜悦色的跟张婆子说了会话,先是表达了对王永珠这个孙媳妇的喜欢,然后又感谢张婆子对宋重锦的照顾,到最后还拉着张婆子的手:“如今我年纪大了,也不爱热闹,老天拔地的也没什么用了,也就窝在后院吃个斋念个佛,求菩萨保佑全家老小,也就是了。”
  “平日里那些老姊妹们,也走快走不动了。如今倒是想找个说话的人都难,若是亲家太太不嫌弃,得空了到我那院子里去,咱们也唠唠,让我这老婆子也听听这外头的事情。”
  “老夫人这说得是哪里的话,若是不嫌弃我是个乡下来的婆子,也没什么见识,也就只能说说这乡下种地那点子事情,尽管叫我就是了。”张婆子自从那天见到宋重锦带回来的老妇人给的见面礼,就觉得这老夫人倒似乎对自家闺女还不错,今儿个听她说话,也都是夸自己爱闺女的。
  这只要夸自己闺女,那就能聊到一起去,因此也就爽快的答应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等过了年,咱们得闲了,定邀请亲家太太到我那院子里去,我那边虽然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可好茶好点心还是有的。”老国公府夫人态度十分的温和。
  温和得让其他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这老国公夫人,当年也是颇为厉害的人物,嫁入到卫国公府几十年,从世子夫人,到卫国公夫人,到老夫人,这一路是伴随着卫国公府走过来的。
  老卫国公去世后,她也就将管家之权都交给了高氏,到后院养老吃斋去了。
  可谁都知道,别看老夫人好像交权利了,不问世事了,这真出了什么事,只怕这府里,也就她和卫国公能扛得住。
  只是老国公夫人对待几个孙辈一贯平平,此刻对一个乡下婆子这般和气,谁不知道是爱屋及乌?
  因此看向宋重锦的眼神都不怎么友善。
  宋家人如何的看待,老国公夫人自然不理,如今她可是府上的老祖宗,也就是她撒手不管,不然若是她仗着母亲的身份,宋弘这个卫国公碍于孝道,也得容让几分。
  她那里还需要看别人的脸色,管别人的心情,只要不涉及到外面的大事,基本都随着自己的心来了。
  招手示意王永珠上前,摸着王永珠的手,仔细看了看天,才道:“果然是个好孩子,我一看就喜欢,和咱们家锦哥儿再般配不过了。”
  一面又招手让宋重锦上前来,将两人的手叠握在一起,正色道:“锦哥儿,你媳妇是个好孩子,当初你不知道自己身世的时候,她对你不离不弃。你如今虽然认回来了,可不能忘本!”
  宋重锦郑重地道:“祖母请放心,孙儿这辈子必不负永珠!”
  因着老国公夫人这话,不仅宋重锦,就连王永珠,看着老夫人的眼神都亲近了几分。
  老国公夫人看了两人半晌,似乎透过了他们看到了二十年前的宋弘和齐欢,不过很快就回过神来:“那就好!那就好!”
  满面笑容的,让心腹的嬷嬷,端来一个盘子,上面用红布盖得严严实实的:“这是祖母的一点小心意,也是补给你们小夫妻这么多年的压岁钱,拿回去玩吧。”
  宋重锦道谢,接过盘子,沉甸甸的,也不知道上面放着什么。
  不过众目睽睽下,也没有打开,反手递给了王永珠身边伺候的谷雨。
  老国公夫人见两人收了礼物,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到底年纪大了,今年因为宋重锦回来,多坐了这么一会子,只觉得吵闹的不堪,干脆的也就直接扶着老嬷嬷,说是到内室更衣,就直接回自己的院子去了。
  老夫人一走,二房和三房才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二房于氏,她方才连大气都不敢出,要知道,当年她婆婆可是老国公的爱妾,自家老爷虽然是庶子,可也颇受老国公的偏宠。
  就连自家老爷现在的官位,也是当初老国公出了大力安排的。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二房
  当初老国公还在世的时候,他们二房有依靠,老姨娘又仗着宠爱,也没少折腾。
  可后来老国公去了,二房失去了靠山,在府里一下子就尴尬了起来。
  老姨娘怕老国公夫人报复,急急忙忙的就唆使着自家老爷要分家。
  自家老爷拗不过,只得提出来。
  当时国公爷还挽留,说本来老国公爷就只留下他们三兄弟,兄弟正该齐心才是,好好的分什么家?
  可老姨娘天天疑神疑鬼,要死要活的,逼得自家老爷不松口,好不容易在老国公百日后,就将家给分了。
  只是到底国公爷念着兄弟情分,又还在孝期,在国公府的西跨院和北跨院给他们两兄弟都留下了院子,说虽然分家了,还是一家人,一起守孝,等出了孝,这院子也给他们留着,想住多久住多久。
  说实话,于氏才不乐意分家,这要是一直不分家,吃穿用度,婚丧嫁娶都是宫中,老爷每年也就只需要交点俸禄给家里,其余的收入都是他们二房的,多好?
  更不用说,这孩子们娶亲嫁女,都还挂着国公府的名头,说出去也好听。
  偏那老姨娘,本就出身不够,又被老国公爷宠了这么些年,昏了头,拿命相要挟,又哄自家老爷说,等出去了自己当家作主,不用看人脸色,岂不是更好?
  又说她身为姨娘,在国公府里就是奴才,半个主子,就算都有孙子了,腰杆子还挺不直。
  要是分出去了,也让她当两天老封君,享受享受,就算死了也闭眼睛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孝道当前,他们两夫妻还能如何?
  人家老三一家,看着老实,可心眼子多,就巴着大哥国公爷,说什么虽然父亲去了,可长兄还在,宁愿不分家,就这样和长兄住着。
  守完三年的孝,老三一家就是不搬,处处以大房马首是瞻,哄得大房高高兴兴地,不仅院子给他们住,平日里什么好东西都不忘记三房,就连高氏出门,也都把三房的丫头带出去见世面去。
  他们出了孝,就被老姨娘逼着合家都搬到了直隶,在那边买了个宅院住着。
  这直隶再好,那能和京城比?能和国公府这么多年的底蕴比?
  老姨娘倒是得偿所愿了,在直隶当了几年的封君老太太,要是她是个长寿的,也就罢了。
  偏偏命薄,自家老爷好不容易,捏着老国公爷当年留下的一点人脉,丁忧三年后重新起复,才有了点起色,老姨娘就腿一蹬去了。
  她去了倒好,自己老爷好不容易到手的官职,那位置还没坐热乎呢,又要丁忧了。
  不说于氏自己,就是宋弼自己,也差点没吐血。
  能咋样?只得老老实实又丁忧了一年,再想起复就难了,当年的人脉和人情都用过一次了,再加上如今当家的可是大房,那些人脉谁不跟大房交好,言语间就只推脱。
  还有的人直接就问,自家大哥可是国公爷,又深得圣上看重,只要国公爷开口,还有什么不成的?何必舍近求远呢?当初起复的时候,他们用了老国公当年的人情,就被传了不少风言风语。
  宋弼和于氏有苦说不出,当初他们动用的人脉,那是老国公爷私下留给他们的,因着老姨娘的关系,二房和大房就闹得有些生分了。
  那起复的事情,老姨娘就怕宋弘压着,或者出妖蛾子,坏了宋弼的前程,死活不让去找大房,只让找老国公爷留下的人脉。
  这事是办成了,可因着这个,大房那边对他们心里也有了疙瘩,不仅是族里,就连外头,都传了好些不中听的话。
  再去求大房,宋弼自认为低不下去那个头。
  再说宋弼这么多年,在老国公的帮助和自己的经营下,也有了一点人脉,只是这些人能帮助的有限,就算能起复,那位置可不如以前好。
  到最后,宋弼还是给大房低了头,和宋弘在书房里呆了半天,出来总算是如释重负。
  宋弘那边答应了,这边很快消息和位置就下来了,还是官复原职。
  只可惜,也不知道是因为这两次丁忧,还是因为有人刻意压着,反正宋弼就在这巡道的位置上再没挪过窝了。
  宋弼走了不少门路,也求过宋弘,宋弘只满口忠君爱国,让宋弼安心,以后有机会自然会拉他一把,可这个机会这么些年了,也没落到二房头上。
  倒是三房,当初不得宠,也是靠着宋弘给他安排进吏部,从一个小小的令史,如今都成了从五品的员外郎了。
  这背后就算没有宋弘的推手,可老三一家子住在国公府没搬出去,看在外头人眼里,自然是三房和大房关系融洽,兄友弟恭。看着大房的面子,对老三也要高看一眼不是?
  哪里像二房,一分家出孝就早早出来立了门户,远远的跑到直隶去,那么近,都不回京京城,谁还看不明白?
  宋弼这些年倒是看清楚了,想着法的,又厚着脸皮逢年过节的回国公府过年,看上去,也是一家三兄弟,和和气气的。
  他自己也感觉,自从搬回国公府过年后,处理公事,以前好多卡着的地方,如今都顺利多了。
  尝到了甜头的宋弼,如今更是在外头做出对长兄事事都尊重的架势来,这两年名声也颇有好转了。
  因着宋弼态度转变,于氏自然也要对高氏恭敬一些。
  当年老国公还没去世的时候,因着高氏身子毁了生不出儿子,虽然有国公爷护着,原配夫人的地位无碍,可高氏到底是觉得对不住宋家,底气总归有些不足。
  于氏生了两个儿子,自觉自己腰杆子挺得直,跟高氏说话没少夹枪带棒。
  现在自家要求着大房,这腰杆子不得不弯下来,于氏心里憋屈,也唯有每年回来的时候,说几句酸话,刺刺高氏,让自己心里舒坦点。
  这也就是仗着高氏性子温软好说话。
  在老夫人面前,她却是不敢的。
  她还犹记得,当初老国公还在世,二房和姨娘得宠,府里人都巴结着,可不管是她还是姨娘,在老国公夫人面前,都不由自主的缩手缩脚,被老夫人看一眼,就觉得自己那点子心思都被看得一清二楚的。
  只不过老国公夫人不屑于搭理她们,才容得老姨娘折腾。
  如今老国公和老姨娘都去了,这老夫人可是嫡母,真要孝道拿捏他们二房,二房也只能生受了。
  因此每年回来,二房一家子,在老夫人面前都格外的恭敬听话。
  不仅是二房,就是其他人,心中也多畏惧老国公夫人,她在上面,大家就都有些不自在。
  老夫人一走,宋弘见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也忍不住摇头。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守岁
  因此发话,让女眷们和小孩子,若是累了就直接回去歇息去,若是不累的,就去正院那边再开一席,也自在些。
  男丁这边是都要留在这里守岁的,自然不能离开。
  累了这么一天,谁不想快快的回家歇着去,女眷们都纷纷告辞了,高氏也累得不行,回院子就躺下了,不然明儿个大年初一,还得进宫去请安朝贺,只怕就起不来了。
  女眷们一走,这气氛就更轻松了,直接撤下席面,换了新的上来,一家子男丁,除了宋弘三兄弟,重字辈的也有十好几人。
  几个年纪小的,身体弱的被宋弘吩咐让人带下去休息,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