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26章

开局一条小渔船-第26章

小说: 开局一条小渔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经纬一笑:“但我们华夏,如今利息可高,定期存款的年利率都11%了,贷款12。6%,顾先生真要顶着这个利息贷款,也在所不惜?”

    乌经纬说的是实话。

    80年代后期,一直到96年,国内银行利息是很高的。

    而且从90到93。年年加息,最近的一次加息,是1993年7月1日,一年定存11%,是整个90年代的历史最高位。

    这个高位要持续到96年的5月1号,一次性下调25%利率,一年期利息降为9%,当年8月份再降两成、到7。5%,华夏才算走出高利率时代。

    只不过,顾鲲上辈子发迹要慢些,所以利息最高的那几年,他压根儿就没资格来华夏贷款,所以不知道这个情况。

    谁也不是带着历史课本重生的。

    被乌经纬当面点破,他便有些尴尬,只能立刻强行找借口掩饰。

    “我知道贵国利息确实高,不过没关系,我赌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能够抵消掉这部分财务成本。我打算只贷半年按揭稍微周转一下,年底就会还清的。”

    他不知道半年期利息是多少,所以没明说。

    倒是一旁看热闹的马风,出于为交易双方提供咨询的善意,主动扫盲了一句:“现在半年期的存款年化利率是6。66%,贷款年化利率7。5%。所以贷款半年的话,付贷款额3。75%的利息就可以了。”

    马风这句话,歪打正着略微帮顾鲲解了围,顾鲲立刻接上这句话谈笑风生:

    “对,才不到贷款额的4%,可以接受。而且我也知道,你们华夏央行如今的高利率,主要是为了防止资金出逃吧——在人民币跟美元刚放开汇率管制的第一年,很多人都看衰汇率。

    而给一个超过10%的定期高利率,可以诱使大家放心把人民币继续持有存着,哪怕贬值一点点,利息上的额外收益也能补回来。我就赌贵国的汇率并轨过渡期有一年,也就是到今年年底,所以我的贷款也贷到今年年底。”

    这番话,就是经常做国际贸易和外汇倒腾的人,靠分析知识就能得出的,属于原理层面的泛泛而谈,不需要你知道内幕。

    顾鲲总算是把乌经纬的第一个质疑挡了回去。

    乌经纬想了想,换了个角度:“顾先生,区区贷半年,何必再玩按揭呢,这根本没有意义吧,如果你现在资金流有困难,多给你半年,你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就没见过渔业经营者有周转率回本率那么快的人。”

    这一问,是任何船厂老板都会问的。

    然而却正中顾鲲下怀。

    他笑了,给徐锋使了个眼色:“我相信,关于我的周转率和收益速度,徐哥可以给我证明。”

    徐锋端着酒杯,一脸回忆状地为顾鲲背书:“确实,这一点我也看不懂。顾老弟一个月之内,从我这儿收走了200万货款。

    我都怀疑他其实不止目前手头这一条船在作业——你小子不会是为了躲避海关的进口税,所以其实在海上有好多条你的船、最后进港出货的时候再集中过驳到有许可证的船上吧?”

    乌经纬听了,也是悚然一惊。

    一条几百吨的船,一个月200万,那确实是非常恐怖的现金流了,简直无法想象。

    他知道徐锋的资金实力,也知道徐锋不可能在这个很容易求证的问题上骗人,所以直接就彻底信了。

    他不知道的是,顾鲲听了徐锋这句真心感慨,也是吓了一大跳,随后又觉得非常可笑。

    “老子为了逃税在海上过驳?亏你特么想得出来!”顾鲲内心疯狂吐槽,然而却硬生生把这句吐槽憋了回去。

    渔船过驳避税,在跨国捕捞经营中确实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主要是当某些船有可以避税的优惠政策、许可证,而另一些船没有时。

    那么享受优惠少的船,自然而然会倾向于把鱼过驳给优惠多的船出货,说成所有的鱼都是优惠多的那条船捞到的、而优惠少的船一无所获。

    问题是,天地良心啊,顾鲲真没这么干。

    他一直都是华夏粤州海关的积极纳税良民啊!

    只不过,因为他的探鱼能力,压根儿就是一个挂逼,以至于一条船相当于人家好几条船的捕捞量,让徐锋这种专业人士都怀疑他在过驳了。

    偏偏顾鲲迅速冷静下来,发现这事儿最好还是别太坚决地反驳。

    因为,这也是对自己实力和经营规模的软证明啊!

    乌经纬要是误会他真的大规模过驳了,不就等于相信他顾鲲背后其实另有还未露出水面的捕捞船力么?

    他顾鲲当然不会在华夏境内干犯法的事情。但是让人误会他有犯法的能力,却是有害无益的,尤其这个误会者只是个船厂老板(顾鲲当然不希望海关的人误会)

    谁让暴富赚大钱的方法,都在刑法上写着呢。他不犯,但他不能让人觉得他没能力犯。

    连犯法的本事都没有,谁还相信你的实力。

    空手套白狼的时代,这很重要。
………………………………

第38章 买到就是赚到!买得越多赚得越多!

    实话实说,即使乌经纬没有因为徐锋的多疑神助攻,而误会顾鲲“还有很多没放到台面上的捕捞力量,在海上过驳”。

    顾鲲也还是有其他的办法和策略,来让乌经纬相信他的实力,从而给他更大的折扣。

    但神助攻总是不嫌多的,乌经纬这么一误会,顾鲲就更有把握再多压掉一些价格。

    “看来,这个南洋来的顾老板,背后真实实力不小呢,说不定他只是个代理人。这就值得我先让利,放长线钓大鱼。”乌经纬心里如是琢磨着。

    在没有互联网、查不到外国公司信息的年代,让人愿意相信你放长线钓大鱼,这已经是非常重大的魅力成功了。

    乌经纬在下最终决断前,准备再问一个最后的问题:“那不知道顾老板准备今年买多少船呢?如果目前这第一条合作愉快的话。”

    他需要一个关于后续成交量的准信,哪怕只是画大饼的,也好回去后跟厂里其他管理层交代。

    并不是所有国企都可以一把手强势一言堂的。

    顾鲲也知道这是最后的试探了,所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今年下半年,就准备添置至少三条船。”

    乌经纬眼前一亮:“扩张倒是挺快的,可是,你怎么让我相信你的承诺呢?有没有什么……间接证据?”

    “有。”这次顾鲲回答得很干脆。

    然后他就当众掏出了两张渔政部门发给友好邻国渔船的临时捕捞许可证,以及两份要求三个月内换正式登记许可证的文件。

    毫无疑问,这都是顾鲲出货大洋国新款声呐换来的许可证,是他作为华夏人民的朋友的证明。

    第一张证书,如今还剩两个月零几天的注册缓冲期了,正是他第一次来时、在威沙群岛交货的奖励。

    第二张证书,注册缓冲期还有两个月又二十九天——正是顾鲲知道了徐锋约乌经纬吃饭后,又去他那套公寓里,偷偷拿了一条声呐,然后在粤州本地的渔政监管处上缴现货,换来的。

    不过这些过程,就没必要让外人知道了,他是不会告诉徐锋或者乌经纬,这两张证的来源的,他们也没处查。

    他们只要能鉴别出证书是真的,就够了。

    而这没有难度,以他们入行多年、跟这类证书打交道的经验,他们当然是一眼就看出是真的了。

    “有两张临时证,都没合适的船可以登记,那确实后续购买量很有保障了。”乌经纬内心如是思忖,

    然后他补充问道:“那你不是说至少要准备买三条船吗?”

    顾鲲神秘一笑,附耳过去:“有了两张,说明我搞这玩意儿有手段。而且我运气好,最近捞到了一样据说肯定能换许可证的好东西——乌厂长要是非要开开眼,可以去我船上看一看。”

    顾鲲说的,自然就是最后一条声呐了。

    声呐这玩意儿,在手上还持有多条的情况下,当然是不能曝光的。

    因为那样就没法用“巧合”来解释了。

    但是,只剩最后一条的时候,露露眼就没关系了,甚至还能故作神秘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

    顾鲲每一条声呐,都是在不同的地方上缴的,第一条在威沙,第二条在粤东。第三条他将来准备去东海上缴。

    94年渔政部门没有信息联网,顾鲲每次的皮包经办人也不一样,所以没人会知道这些货都是他一个人的。对于如今的顾鲲来说,每次立功得到的七八万奖金已经是小事儿了,关键还是许可证值钱。

    乌经纬觉得顾鲲没必要在这种看一眼就能辨别真伪的问题上骗他,还是大度一点别看了吧。

    不该知道的事情还是少知道点。

    “顾老板背后有能人呐,那就祝贺我们双方合作愉快了。”

    乌经纬端起一杯剑南春,作势就要跟顾鲲敬酒,算是提前庆祝成交,交个朋友。

    顾鲲也直接换了个喝啤酒的玻璃杯,给自己满上,然后面不改色一口闷了。

    顾鲲这些日子,已经习惯了用高度白酒和巧克力,来补足他那夸张的卡路里消耗速度了。所以在拼酒砍价的商务谈判场合,也能占尽优势。

    你等闲给他两三斤老白干儿都醉不倒。

    “顾老板好酒量啊,没想到南洋来客也有你这么豪爽的。”乌经纬赞了一句,自己也干了。

    大家虽然没有明说酒量深感情深、喝得多打折多,但乌经纬心里多多少少是存了这样的心理暗示的。

    三巡过后,乌经纬也不避讳了,直接一个电话,让自己的助手把报价清单拿来,直接砍。

    “顾老板要快点拿到的话,就在这个单子里选,都是原先有客人下了订、都造好了,他们宁可不要订金也不接船的。你交了钱,稍微整修三五天,就能交货。

    还有这条全新的样品,我们连设备都装好了,后天就能开到粤州,我们是准备展会期间,有意向客户的话,直接让他们参观的。”

    听说有现成样品,顾鲲当然优先看样品了。结果稍微一看,就觉得很满意。

    “乌厂长,看来你们也是卡着政策界定的上限造船的呐。”顾鲲调侃了一句。

    乌经纬笑笑:“在这行混,没办法。”

    原来,乌经纬那条样品,刚好是卡着渔政管理部门对于“中型机动渔船”的定义上限造的。

    当初顾鲲第一次在威沙上缴换证的时候,当地管理人员就跟他说过,他的中型许可证,将来登记船只的时候,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标准排水量不超过500吨、主机功率不超过440千瓦、长度不超过60米。”

    而乌经纬这条样品,恰好全部满足。

    标准排水量420吨,主机功率435千瓦,长度51米。

    这就好比后世的房地产开发商,一看国家对不同等级豪宅契税/交易税的界定标准,是90平、140平。那就一水儿的开发88平、136~139平的户型,顶着每一级的上限差一点点,来把政策优惠充分用足。

    当然,乌经纬这条样品船,并没有三项指标都卡最高。他卡得最极限的,是主机功率,而吨位和船长都有所余量。

    这是因为这条船带了全鱼舱冷库。渔船冷库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功率,所以柴油机的输出就要分走一小半。如果船的吨位尺寸也顶格造的话,就开得太慢了。

    现在这样的话,可以确保冷库全开状态下,最大航速依然能保持在14~15节。如果关掉冷库、全部动力用来推进的话,能开到18节以上,极限状态逼近20节。

    这个速度就比目前印尼佬的大部分老式渔政巡逻船都快一点点了(跟军舰当然没法比)。

    而且顾鲲看了一下,船的各项装备都很齐全。

    探鱼器的精度挺不错,是很扎实的军转民产品,比南洋那些渔船好多了。

    各种网具和卷扬拖曳设备也是90年代中期比较新式的,起码比从刘民那儿租来的船领先七八年。

    另外船上的冷库还带可升降的隔热隔断、分段制冷控制。这样如果船上鱼获少的话,可以选择先开三分之一容积的冷库制冷。等鱼获多了堆不下之后,再把后续两段冷库陆续投入。

    这样就比那些300多吨、全船只有一个全通式冷库的船,还要经济很多,鱼少的时候非常省电。

    顾鲲先在心里估算了一下同样的船,如果在马来西亚或者李家坡买,需要多少钱。

    “刘民那条造的时候就40几万令吉了,才200吨。如果装备一样的话,这条420吨的就要75万令吉了。一千吨以下的船,全船冷库和额外主机功率带来的成本,就要占总造价的30%,那就是105~110万令了。

    再加上其他新式探鱼器、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