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投行之路 >

第134章

投行之路-第134章

小说: 投行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文景科技代买流量的这家公司,就成为了经销商之一。
 3、我国各地市的运营商,不定期的有预付款优惠活动。
 在运营商处预存的金额如果较大,所购买的流量单价就会较低。
 当地的一些闲钱没处花的公司,就索性大额购买运营商的低价流量,再转卖给那些指标已经用完的外地公司。
 运营商的这三点销售政策是全网公开信息,在场的内核委员们都能查到。
 从这个角度说,文景科技之所以不得不发展上游经销商,确实是受制于运营商的现有政策,并非为了在财务上做手脚而刻意为之。
 对于胡延德的回答,内核委员艾玉兰也并未多说什么。
 王暮雪注意到胡延德刚才说话的时候,艾玉兰一直呈思考状,并且非常有礼貌地微微点着头,唇角既没有下弯,也没有上翘,显得很平静。
 不过,她在胡延德话音落下后不久,就提出了一个关于供应商的新问题。
 “你们应该能注意到文景科技的第二大供应商与第四大客户,是重合的。”
 艾玉兰所提出的客户与供应商的重合问题,是财务造假的警惕性现象之一——自循环,即一家企业既是文景科技的客户,又是文景科技的供应商,又买又卖,买卖的内容还都是流量。
 这种现象外人的直觉是:商业逻辑在哪里?
 比如我们消费者向一家4S店卖了一辆20年产的保时捷,同时又跟这家4S店买了一辆同年同款同配置保时捷,我们又买又卖的逻辑是什么?难道是吃饱了撑的么?
 如果交易目的解释不通,那就一句话:为了财务造假。
 这种自循环财务造假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收入”非常可观,举例如下:
 假设A公司年收入1000元,成本900元,利润100元,利润率10%。
 A公司究竟是如何通过自循环来充大收入的呢?
 很简单,引入一个B公司,这个B公司既是A公司的客户,又是A公司的供应商。
 于是两家沆瀣一气的公司呈现出的资金流会是这样的:
 A公司付给供应商B公司900元成本,B公司因为同时是A公司的客户,所以把A公司给的900元原封不动地以客户买东西的名义打回A公司账上,这样A公司财务报表收入那栏就多了900元。
 A公司为了保持利润率在10%,所以留下了900元的10%,也就是90元,而后把剩下的810元打给B公司。
 B公司用同样的操作将810元打回A公司,A公司这次留下的金额是81元利润,而后A公司会把剩余的729元再打给B公司。
 如此循环,虽然A公司打给B公司的钱不停地缩小,可A公司账上的收入却是不停地增加,无限次打不太符合实际案例,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月相互打款1次,那么一年可以相互打款12次。
 资金循环12次后,A公司账上额外虚增的收入约为:
 900+810+729+……+282=6458(元)
 A公司账上额外虚增的利润约为:
 90+81+72+……+28=646(元)
 由此可知,A公司只要让B公司同时成为自己的客户和供应商,通过这种资金自循环的方式,可以用900元现金虚增出大额收入和利润。
 上述案例中,A公司年收入可以从1000元虚增至6458元,翻了6倍;其将年利润也从100元虚增至646元,同样翻了6倍。
 这种造假方式往往让小白级企业老板们听后都目瞪口呆,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为什么?
 因为容易,因为简单。
 可这种又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的公司,正是投资银行的重点关注目标。
 投行项目组一进场,肯定会要求企业提供客户清单和供应商清单。
 项目组人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用excel查重功能,搜索出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的公司,然后想办法挖开内在的商业逻辑,顺便通过银行流水查交易对方有没有漏,资金流是否正常,一旦商业逻辑解释不通,资金流异常(比如上述案例中的逐级递减现象),基本财务造假的罪名就成立了。
 所以,通过自循环方式进行财务造假,就犹如在一群警察眼皮底下直接杀人,傻得太过明显。
 这个问题胡延德和王暮雪之前都关注过,也都详细核查了。
 胡延德的解释是,这家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的C公司,买的是省内流量,而卖的是全国流量,买和卖的东西不同质。
 “艾总,文景科技之所以向这家C公司买省内流量,就是因为文景科技在当地没有子公司,必须通过这家公司向当地运营商购买,才能获得价格较低的省内流量;而C公司自己原先也跟大型保险公司有业务合作,保险公司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做促销活动的时候,需要的自然是全国流量,正因如此,C公司就顺理成章变为文景科技的客户。”胡延德道。
 “那这家公司跟你们说的大型保险商的业务合同,你们项目组走访的时候有取得么?”艾玉兰道。
 王暮雪明白,这位内核委员还是在怀疑流量交易的真实性。
 于是她赶忙从电脑中搜索曾经的走访照片,好在艾玉兰要的合同,她曾经有拍照。
 待艾玉兰看过合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说文景科技买的是省内流量,卖的是全国流量,除了合同,有系统记录可以证明么?”
 “有啊,文景后台系统都可以查的。”胡延德立马道。
 艾玉兰无奈地笑了笑,“文景的系统,还不是文景说的算么胡保代,我想问的是,这家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的C公司有自己的系统么?买几千万流量,不可能没系统记录吧?如果有的话,系统里面可以区分出省内流量和全国流量么?”
 胡延德哑了,因为他前段时间都在休假,走访工作都是王暮雪完成的,这么细的问题他并未关注。
 胡延德的表情告诉在场所有人,如果王慕雪没有回答上来,内核委员艾玉兰提出的这个问题,当下就无解了。
第234章 蒋一帆失联
 可能是因为之前十六部没有项目组做过新三板这种小项目,也没人踏足过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故在文景科技客户和供应商的走访方面,除了常规的材料和传统的建议,王暮雪并未得到太多指导。
 胡延德之前认为新三板审核松,要求低,项目做起来一定很容易,就算他不怎么去企业现场,王暮雪和一个实习生也一定搞得定。
 他没想到新三板项目的内核会跟IPO没有区别,这帮委员该挖的还是挖,该问的还是问,且不该问的如今也在问。
 往常的IPO内核会看到合同即可,因为能够取得客户的合同已经实属不易,而如今艾玉兰还要求看系统,且看的还不是文景科技的系统,而是文景客户和供应商的系统。
 事实上,只要不是拟上市公司或者拟挂牌公司本身,别家公司的系统内容都是保密资料,别人给你看,是情分;不给你看,是本分。
 上市或者挂牌的不是这些公司,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进入资本市场的需求,所以自然不用满足投资银行的各种尽职调查要求。
 既然投资银行并没有这么大的权限要求拟上市公司的客户、客户的客户、供应商、或者供应商的供应商提供任何资料,那么如果内核委员或者发审委委员非得要求项目组获取这些资料,只能是凭拟上市公司的沟通协调能力,或者凭借投行民工的个人本事,磨破嘴皮子赖着不走的招数胡延德曾经也是使过的。
 他很担心王暮雪此时会没有相关资料,毕竟这个小姑娘也就刚入职一年,之前也没做过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她怎么可能要到文景科技客户和供应商的系统内容……
 在这一瞬间,胡延德甚至已经做好内核会不通过,项目延期,重新走访的准备了。
 怎料王暮雪居然扛起了自己的电脑,直接走到对桌给艾玉兰看,她的电脑中还发出了稀稀疏疏的声音,好似有人在说话,而此时艾玉兰旁边的委员也纷纷把头凑了过去。
 王暮雪电脑中的资料不是图片,而是一个又一个视频,这些视频中包括C公司的全国流量进入记录和省内流量转出记录。
 数据是实时的,当然也有月度总数和年度总数的统计界面。
 王暮雪也不知道为何当时自己走访每家公司时都拍了视频,好似那些程序员老板也不介意自己公司的系统界面给外人拍。
 大概是因为王暮雪天生就喜欢做特务,做侦探,所以什么明显证物都要搜集齐全才罢休;亦或是那些没见过多少女生的理工男,整天苦哈哈地在男人堆里码程序,突然看到来访谈的是个长腿金融大美女,一看就全民无公害,于是什么要求都不好拒绝了。
 毕竟王暮雪拍的只是流量进销存系统,而不是科技公司最致命的源代码。
 总而言之,内核女神艾玉兰的这些怀疑,就在王暮雪提供的时长约58分钟,总计27个视频全部播放完毕后彻底打消了。
 “不错啊美女,拍得好!”出了会议室后,胡延德朝王暮雪夸赞道。
 王暮雪将电脑抱在怀里,叹了口气,“还不知道投票结果呢,我还是有点担心,您说万一明天……”
 “没问题的,我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十拿九稳。”胡延德非常自信。
 王暮雪露出了笑容,如果这个项目内核会通过,那么本月还剩的最后几天就只用按部就班准备申报材料就行,整个项目已经成功了95%了。
 想到这里她立刻掏出手机给蒋一帆发了一条信息:“一帆哥我们内核会开完了,目前还算顺利,委员的投票结果要明天才能拿到。”
 发完这条信息后,王暮雪一边走路一边盯着手机屏幕,她原以为蒋一帆一定会很开心,一定会秒回,因为昨晚大约11点时蒋一帆还发信息跟她说加油,说无论结果怎样都跟他说一声,怎料今天消息发过去那边居然没声了。
 王暮雪皱了皱眉,她直接一个电话给蒋一帆打了过去,文景科技这个项目能够走到现在,多亏了蒋一帆的及时救火,故王暮雪想第一时间跟他分享成果。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Sorry,the subscriber you are dailing is power off。”
 “这么急跟家里汇报啊……”一旁的胡延德露出了狸猫式的笑容,在他的认知里,王暮雪跟蒋一帆已经谈了一年恋爱了,进入稳定期后没多久就应该结婚了。
 王暮雪好似没听见胡延德的话,她的心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本来此时她跟胡延德要去曹平生办公室汇报文景科技内核会的情况,可王暮雪脚步却突然停了下来,她朝胡延德道:“胡保代您稍等下,我现在有点急事,我们可否过十分钟再……”
 “去吧去吧!”胡延德没等王暮雪说完就摆了摆手,管她谈不谈恋爱,能做成项目就是好下属,横竖都是喜讯,胡延德不在乎晚个十分钟。
 王暮雪道了声谢后急速跑到了吴双的位置上,这时柴胡正坐在吴双旁边冥思苦想他的投行公众号文章。
 “吴双姐,你知道山荣光电这个IPO项目么?”
 吴双听后先是愣了一下,而后道:“知道呀,做偏光片的,几年前的项目了,你问这个做什么?”
 “一帆哥有去这个项目上么?”王暮雪明白所有人员的出差动向吴双都能第一时间知道,故此时特意来向她求证。
 “我看下系统记录。”吴双说着打开了手机,登录她的管理员账号,在OA系统中查询蒋一帆的出差记录,而后摇了摇头道:“没有,蒋一帆没有提出差申请,他在青阳。”
 王暮雪听后沉默了一会儿,才朝吴双低声道:“可是一帆哥昨天傍晚的时候跟我说他在高铁上,被曹总派去做山荣光电的客户维系工作了。”
 “昨晚?不可能。”一旁的柴胡耳朵很好,直接就听见了王暮雪的话,“一帆哥昨天下午四点跟曹总去青阳重德山庄开会,就是东北那个项目,怎么可能在高铁上……”
第235章 就是想骂人
 “你怎么知道”王暮雪惊愕地看着柴胡,吴双也很是吃惊,如果柴胡的话为真,就等于蒋一帆在跟王暮雪说谎,但蒋一帆有什么动机要说谎呢?
 “他昨天就在我面前跟曹总走的,我能不知道么?”柴胡两手一摊。
 于是,王暮雪得知了蒋一帆周五为自己答反馈熬了一夜后根本没回家,而是直接来了明和大厦继续加班,并一直工作到周日下午四点。
 一个人,可能不睡觉连续工作三天两夜么?
 王暮雪此时更确定了她内心的猜测。
 “39。8度!你都烧成这样了还工作!要不要命了!”王暮雪清楚地记得电话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声音,蒋一帆当时的解释是“我在高铁上,隔壁的妈妈对孩子说的,那孩子在发烧。”
 蒋一帆这句话乍一听没问题,但一回想就觉得不对,孩子?孩子会工作么?
 孩子不应该说“学习”么?
 如果对方是个大人,蒋一帆应该不会用“孩子”这个称呼……
 想到这里王暮雪又给蒋一帆打了个电话,仍然提示对方已关机。
 “一帆哥从来没有关过机……”王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