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之路-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大概率不会有兴趣。
但曹平生也不笨,共事六年,王潮是什么样的人他一清二楚,没有利益,他绝不会出一分力。
王潮刚才对金权集团投资的这5个项目的评价是:靠谱。
对于这点曹平生并不怀疑。
首先,王潮历来言辞谨慎,有根有据,不确定的事情绝不轻易下结论。拥有六年投资银行工作经验的他,对于一家企业的上市可能性,完全具备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
其二,如果一家公司上市可能性很小,业内顶尖的金权投资集团不太可能亲自出资,毕竟该集团不属于王潮个人,这样的大型投资机构在真正掏出真金白银前,往往需要将投资标的相关资料,提交集团内专业的投委会审议。
即便王潮个人的判断可能出现失误,但经过投委会这么多人的共同判断,曹平生的风险就可控多了。
只不过,让曹平生看不明白的是,王潮要从自己这儿挖走的人,真的值5个IPO项目么?
我们来算算,5个IPO项目如果全部成功做出,大概可以给曹平生带来多大的收入呢?
2014至20年,一个主板IPO的承销及保荐费平均为4000万元,中小板IPO的承销及保荐费平均3500万元,即便是创业板IPO,承销及保荐费平均也有2700万元,故5个IPO项目顺利申报后,投资银行的总收入区间就在1。35亿至2亿元。
一想到王潮这小子拿价值上亿元的项目来跟自己换一个员工,曹平生心存疑虑,但他不能表现出来,故而只是很随意地问道:“你,到底看上蒋一帆哪点?”
第207章 两只老狐狸
“呵呵曹总,蒋一帆是人才,又是我京都的师弟,我这边之前也跟他简单聊过,知道他还有项目在排队,而且他签了项目协办人。”
曹平生闻言赶忙道:“是啊,他签了不只一个,这报上去的项目,如果签字人员中途离职,肯定得跟会里详细解释的,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你也懂,会里对于项目态度会偏谨慎,很麻烦。”
王潮点头表示理解,他明白拟上市公司的申请材料一旦递交,签字人员的变动势必会引起资本监管委员会的注意。
通常情况下,排队过后就是审核上会,上会过后就是路演和发行上市,签字人员放着快要到手的巨额奖金不要,无端离职,很大可能是想跑,而想跑的原因,通常是项目本身出了问题,故资本监管委员会的审核员对这类项目往往会多个心眼,审查态度也会趋严。
“您看这样曹总,我这边呢,也不是特别急,他的项目也快了,等他签出了保代,再过来我这儿。”
“签出保代可就不是这个钱了。”曹平生吸了一口烟,“我们公司你也了解,保代刚一注册就离职,那小子得赔偿公司。”
“我知道,80万嘛,我出。”王潮利落一句。
曹平生长长地吐出了一口烟,眉心紧锁,“不是,你小子为什么一定要蒋一帆?你喜欢京都的,校友群不就一大堆可以挑么?你们金权还怕没人愿意去?”
“得要多年投行经验的。”王潮道,“现在项目太多,看不过来,团队中对于项目有十足判断力,又还年轻的人,不多,我们人手严重不足。”
“那我把邵小滨给你,他也是京都的,很能干,在我这儿待了也快五年了。”曹平生直接点出了部门中另一个同事的名字。
王潮低头笑了笑,想了一阵子,才同曹平生开口道,“蒋一帆现在做的这单可转债,我们金权也投资了,他给公司提出来的问题,那是针针见血,但他呈现的方式又很让人舒服,明明是致命难题,但我听说中介协调会硬是没伤到任何人,这很难得啊。”
王潮对蒋一帆的这番评价,曹平生并不意外,因为蒋一帆就是一个全才,职场上更是挑不出任何毛病,完美得跟钻石一样,但凡跟蒋一帆沟通过,相处过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喜欢他的性格,惊叹他的智商,崇拜他的博学,并欣赏他的才华。
蒋一帆为人处世低调,朋友圈几乎不晒任何东西,任谁点进去,两秒就能拉到底,每次曹平生交代给他的事情,他都完成得极为出色,而且速度很快,每次都快过曹平生规定的截止时间,这样的人,就如曹平生的一块心头肉,现在要他把这块肉硬生生割下来,他自然不情愿。
可是王潮给出的条件,可以让他曹平生至少闲上一年不用外出拉业务,可以喂饱部门中的大部分嘴,比起蒋一帆个人的去留,其他所有兄弟跟着自己是否挨饿受冻,才是曹平生最关心的。
此时只听王潮继续道:“我看了他做的《重大问题备忘录》,案例详实,分析到位,法规精确,逻辑更是无懈可击,我当时就认定了,就是他!”
见王潮说得神采奕奕,曹平生也只能是陪着笑笑。
重大问题备忘录,是指投资银行根据尽职调查结果,给客户出具的一份问题清单,清单中往往囊括公司现有的各方面重大问题,市场案例,以及解决措施。
一份高质量的重大问题备忘录,往往涵盖问题全面,市场案例丰富,解决措施具有极高的可实施性。
这与医生出具的体检分析报告和处方有点类似,高质量的报告可以发现一个人身上的所有健康问题,参照现有病例,对症下药。
“曹总,不瞒您说,这些年我发觉自己看项目,就跟看人一样,有一个改不了的毛病,看中了,就一定要拿下,无论多贵。当然,我知道曹总您这边优秀的人才多,达到蒋一帆这样水平的小伙子还有不少,如果能招揽到其他这样的人,我自然是开心,但是如果这次自己不争取蒋一帆,我王潮,会不甘心啊!”
“兄弟严重了……”曹平生苦笑着点了点烟头,他将王潮刚才的几番话仔细的思索了一遍,光凭一个《重大问题备忘录》,就非蒋一帆不可,不太像行事谨慎的王潮。
曹平生手中夹着烟,没有继续抽,他的目光聚焦在王潮闪烁的双眸处,这小子,这回似乎有些冲动了。
如果王潮这次只提出拿一两个项目来换蒋一帆,换不走也就叹气两声,曹平生倒还觉得正常,不会多想,但这小子一出场就这么大手笔,且还用了“不甘心”三个字,目的绝不简单。
如果王潮现在的阅历已经可以算做一只老狐狸,那么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曹平生,恐怕早已是狐狸精了。
曹平生此时的瞳仁聚焦了起来,跟老子要人可以,但真实的目的不说,怕是不行。
曹平生在继续开口前,虽然翻来覆去地琢磨,但也琢磨不出个所以然。
要知道蒋一帆虽然情商高,智商高,又是三证合一,但并非完全不可替代。
投资巨鳄金权集团根本不差钱,王潮作为投资总监,属于中层,完全可以通过猎头公司挖来几个华清毕业的投行精英,组成一个投资尽调项目组,几人联手,效率和标准还怕输给蒋一帆么?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更何况京都的高材生各个都是诸葛亮。
曹平生笃定,眼前这个跟了自己六年的小子,出手如此阔绰且表现出违背常理的耐心,就为挖走蒋一帆,肯定另有目的。
而就在这时,曹平生办公室的门被敲了敲,推门进来的人,正是蒋一帆。
第208章 抛出橄榄枝
手仍旧握在门把手上的蒋一帆,见曹平生屋内坐着客人,第一反应即是示意自己打扰了,正准备出去,却被王潮叫住了。
“等下,你就是蒋一帆吧?”
蒋一帆转过身,看到里面的客人已经站起了身,对着自己微笑着,“比百度上获奖的照片还帅啊!”
他的声音告诉蒋一帆,他就是王潮。
这名叫王潮的男人第一次与蒋一帆联系时,蒋一帆正站在文景科技13层的走廊里,目送着王暮雪和鱼七离开,通话内容如下:
“您是明和证券的蒋一帆蒋经理么?”王潮很有礼貌道。
“是的,您是?”
“您好,我是王潮,金权投资集团的投资总监,现在是您负责凯杰科技公司的可转债项目么?”
“对。”蒋一帆说到这里顿了顿,突然想起了凯杰科技的股东名册,恍悟道:“您是凯杰科技的二股东对吧?”
“呵呵,不是我,是我们公司。”王潮纠正道,“我以前也在十六部,也是京都的,你的《重大问题备忘录》我们在股东大会上都看过了,写得很到位,听说你在投行干的时间也不短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与我们金权合作?”
蒋一帆听后眸光一闪,忙恭敬道:“原来是师兄,当然可以,不过不知道师兄希望具体怎样合作?”
“哦呵呵,是这样,我们金权这些年投的企业不少,有大有小,但基本都是各行各业排名前五的公司,股权比例就算不是控股,也至少都在前三,对于资本市场融资这块,有很大的话语权,我希望啊,能与师弟你深度的合作。”
听见对方就合作内容含糊其词,蒋一帆蹙了蹙眉,正要开口,不料对方却继续道:“你现在,是不是有项目在会里啊?”
“对。”蒋一帆应着,心里已经揣摩出了对方的用意。
王潮的这个问题,是猎头公司的常规问题,猎头公司在电话联系投行员工时,通常会询问是否有项目在会排队审核,如果有,很大概率这名员工不会跳槽,而猎头公司也就暂时没有继续跟踪的必要。
“是不是还不只一个?”王潮继续道,语气很平缓。
蒋一帆明白,对方已经在申请材料中查过自己的签字记录了,他此时只不过是在走形式,象征性地同自己确认罢了。
“对,有两个。”
“嗯……按照现在的排队速度,可能还要一年左右,这样吧师弟,我过阵子再给你电话,我们保持联系。”
“好的。”
挂断了王潮电话,蒋一帆并未多想,他认为王潮想邀请自己加入他的投资团队,但目前自己的状态不允许轻易离职,所以这位师兄明白挖走自己的机率不大,随意客套几句罢了。
可令蒋一帆没想到的是,就在新城集团半年报公告后,股价连续三天跌停时,在明和证券28层正写着材料的自己,再次接到了王潮电话。
蒋一帆一看这个来电提醒,就知道涉及的话题会比较敏感,故他快速起身去了楼梯间,关好门,才按下了接听键。
王潮这次电话的内容,不仅涉及上次的合作邀约,还涉及新城集团的困境。
“三云特钢,是我们金权很早之前投资的公司,他们目前有几块资产你们新城应该感兴趣,我短信发你了,你看看。”王潮道。
蒋一帆没挂电话,打开短信一看:连铸生产线四条;平立交替、无扭控冷全连续高速线材生产线四条;全连续切分轧制带肋钢筋生产线五条;冷轧不锈钢生产线二条;热镀锌钢板生产线一条。
蒋一帆明白,这是生产电炉钢和特优钢的世界先进生产线,若想帮助新城集团实现产品升级,走出困境,这样的生产线自然必不可少。
“这些设备是我们金权注资时出钱买的,但他们没利用好,你们新城不一样,你们是国家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又是国家创新试点,近年来用户满意度也很高,这几块资产,你们新城也有一些,但是不够,我是在想,全部划到你们新城去,你看如何?”
蒋一帆心里咯噔一下,契机来得太过突然,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三云特钢这家企业体量不小,蒋一帆之前从未听说其有重组意愿,故他在最开始寻找重组标的的时候,没有考虑这家公司。
但即便是现在,将如此之好的资产出售,三云特钢的高层真的没有异议么?
见电话那头短时间内没了动静,王潮猜到了蒋一帆的顾虑,直接笑着道:“是这样的师弟,其实早几年,钢铁行业下行压力就已经很大了,三云特钢最开始是三兄弟共同控制的,这三人之间对于企业在这个行业中是坚守,还是退出,产生了很大矛盾,其中二弟和三弟都不太看好公司发展,相继清盘,我们金权将股权接了过来,而前几个月,大哥也有了退出的意思,所以现在我们金权总共拿到了75%的股权。”
王潮的意思很明确,金权集团已经成为了三云特钢的控股股东,对于公司的重大事项拥有不可撼动的决定权,他们此时想将三云特钢旗下的优质资产,注入新城集团,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但蒋一帆却高兴不起来。
“师兄,非常感谢您给予的机会,这确实是非常好的资产,但我们集团现在资金很紧张,恐怕……”
“不用现金。”早就研究过新城集团半年报的王潮直接打断道。
一句“不用现金”,蒋一帆就明白了对方真正要的东西。
“发行新股的话,现在这个市场行情恐怕不好发。”
发行新股,是指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发行新的股票,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用于企业自身发展,在该谈话背景中,新城集团发行新股的目的,就是为了购买三云特钢的那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