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盘仿制其实技术含量不高,因为只需要利用高科技测量仪器就能把底盘复制出来,反倒是车身凝结了华夏人的心血。他们针对wagon…r的外形做了本土化的改进,尤其车头进气格栅位置运用了中国古代明光铠的造型。左右两格好比铠甲上的板状护胸,符合我们国人的审美。中华文明延续上下五千年,艺术成就凝结在历史长河中,韩皓喜欢让设计师们从民族文化中寻找灵感。
微面相比摩托车需要的零部件更多,幸好华夏厂有资本挥舞着支票,说动了国内微面零部件生产企业开模供货。当然其中还有不少是为摩托车零部件供货的企业,他们随着华夏摩托的发展而壮大,现在听闻华夏厂要造微面,也第一时间跟进。配件厂需要就近设厂供应,这才能降低车辆的成本。为此,华夏厂还跟一些主要零件供应商签署了意向合同,待华夏厂的销量达到一定数字,他们必须要在虎山汽车工业园设厂,不然就淘汰出局不再下订单采购。得益于摩托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和技术积累,小商家们转行生产微面所需的零部件顺利了许多。跟海州乃至虎山主政领导想法一致,将来华夏厂附近要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如此才能降低成本和方便技术改进。
随着微面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了韩皓面前。本来打算从摩托车生产线抽调员工到微面生产线,但大家都没有动力。因为现在摩托车生产线多劳多得,收入一直在提升。反倒去了微面那边,工人们害怕收入会降低,所以迟迟招不满人。现在华夏厂的熟练工,一个月收入能达到千元,远远高于机关单位职工,属于率先富起来的高薪技术工人。
“老魏,厂里让大家报名去汽车车间,我有点想去。造汽车比摩托车听上去比较高级!”
“你傻啊,厂里的微面是新产品,到时卖不卖得出去都是问号。如果天天休假不上工就惨了,现在摩托车这边生产红火,有钱不赚是傻子!”
……
底下工人们的小心思被反馈到了韩皓桌面。说到底还是收入问题,在韩皓看来造汽车可比摩托车复杂多了,要求技术水平和工人素质更高,但他也不能硬压人换岗,只能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于是新的招募公告出来了,但凡去汽车生产线的工人工资标准一律比照摩托车生产线收入水平,保证个人收入不降低,并且年底还有浮动奖金,就高不就低,为期三年时间。
“这条件还不错,到时车卖得少干活不累,还能拿和摩托车生产线一样的钱,学到的东西也多,这笔买卖还是挺划算。”
“老魏,上次你说不去,这次怎么就想过去了?”
“此一时彼一时,咱们打工的要随机应变。走,跟上时代潮流一起报名去!”
在新政策的召唤下,汽车生产线上很快招满了有过摩托车生产经验的工人,他们还需要在跳槽来到华夏厂的有过汽车生产经验小组长带领下,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直到考核通过后才能正式上岗。
在东安公司订购的第一批2000套发动机和变速箱也运抵了虎山,一切工作都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距离试生产的日期已经相当接近。
“小韩厂长,听说你们第二车间又要准备设计施工了,到时可别忘了关照兄弟。第一车间,我可真没赚到什么钱,为了你们要求的高起点高标准,我可是廋了10来斤。”
犹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李树富早留意华夏厂第二车间的信息,得知现在准备启动项目他赶紧来打招呼。
跟李树富也合作了不少项目,整个华夏厂几乎都是在他的承包下建起来,韩皓也跟他很熟了。
“你不是说准备到沪江市开发房地产嘛,怎么还惦记着山区的厂房啊?沪江大都市,建的可都是高楼大厦,我还以为你看不上我们小地方呢!”
“蚊子腿再细它也是腿啊,何况你的腿可比蚊子要大上亿倍。咱们啊,老规矩,在商言商,反正我不信还有其他人能干得比我好。还有,兄弟我这次来,还真有另外发财的路子,想请你一起干!”
说到这里,李树富有些神神秘秘压低了声音。看到韩皓不是很感兴趣,这时他才摊开了说道。
“沪江市据说准备买房送户口,属于国家试点。我打算着到沪江搞老本行,开发房地产肯定有得赚。我这本钱不多,想拉上兄弟你一起干。我的人品这些年你都知道,挣了钱绝对不会少你一个子。”
就说第二车间还只是论证阶段,犯不着李树富亲自跑一趟,原来他想拉人入股沪江市的房地产项目才是正事。韩皓对此兴趣不大,因而调侃道。
“老李,你难道忘了在琼南省呛了一大口海水,亏得差点连路费都赔光的经历了?搞房地产,钱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国家还在南方擦屁股呢。”
“正因为我有经验,所以才看好现在入市啊!你想想浦东开发了这几年,不愠不火,国家能不着急吗?何况,眼下咱们长三角的人不都往沪江跑嘛,现在买房送户口肯定许多人等着买。以前我是昏了头,跟着人炒地,现在老兄我打算脚踏实地干实业自己慢慢开发。韩老弟,你可真是没见过当初房地产好比印钞机般赚钱,要是咱俩合伙一定能干出大动静。你先别急着拒绝,我带了一些资料你慢慢看,三天后给我答复。”
待李树富离去后,韩皓翻开了他带来的资料。上面居然是列举了国际上大都市例如伦敦、东京、纽约等发展的过程和房价变化图,明显可以看到伴随经济的发展房价一路上涨。此外,还有沪江市房地产现状的分析,李树富居然把沪江跟香港做对比,得出现在处于低谷今后房价必将大涨的结论。按他的说法,只要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那么沪江市的房价必将像国际大都市般上涨。看不出李树富高中没毕业就创业,文化水平不高,但本着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的精神,一直用心钻研着房地产市场。韩皓承认,李树富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从长远看投资沪江房地产确实有前景。作为长三角公认的经济中心,将来肯定会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
但要不要现在跟着他一起干呢?
华夏厂的账上留有大笔资金,韩皓一直为将来的轿车项目储蓄资本。现在摩托车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微面看情况一时半会无法支撑半边天,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一直是韩皓心里的焦虑来源。盲目多元化很容易失败,韩皓打算自己就干汽车行业,现在李树富提及的房地产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钱生钱,钱一直躺在账户中是浪费,韩皓最终下定决心打算以个人名义跟李树富合伙,到沪江市买地开发房地产。他只出资不参加经营,看看试水房地产行业如何?
原本李树富回到家还有些忐忑不安,他看好沪江房地产生意,但现在银行收紧贷款,前几年南方房地产泡沫还让许多人对此敬而远之,其想找到合格的人一起干有难度。韩皓是他看好的合作对象,这个年轻人脑子好胆子大,为人讲信用,还拥有商界政界资源,最主要是有自己最急需的资金。开发房地产需要大笔资金,像他看好的沪江一块地就需要6000万出让金,后续开发还需要成本费用,算下来没有1个亿不行。现在自己多年积蓄和东拼西凑能弄到5000万左右,剩余的资金还需要找其他人入股。
第二天醒来,韩皓现在凡是重大战略决定,都喜欢过一晚再下最终决定,以免自己冲动犯错误。起床后,发现自己还倾向考虑投资沪江房地产,便打通了李树富的手机。
还以为韩皓要再考虑多两天,没想到他竟然同意入股房地产企业,这让李树富格外兴奋。能到沪江市开发房地产一直是他的心愿,当初在琼海赔了几千万是他人生的污点,李树富一直想找机会洗刷这个耻辱。如果能在沪江市成功,那么自己就能彻底忘却时常在睡觉时遇见的梦魇。
经过协商,韩皓个人出资4000万,在李树富房地产公司占据40%的股份。李树富为大股东有51%股份,剩余9%股份为其他人所有。将来公司扩股引入其他资本,韩皓具有否决权和优先认购权。在律师见证下,韩皓便把4000万打给李树富,由他去沪江市翻江闹海大干一番。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复杂局势
进入1997年,国内的汽车行业发展也迎来了一波小高峰。
除了华夏厂的微面项目即将落地外,被定为安淮省951工程的轿车项目也在此时进入落实阶段。当初购买二手发动机生产线时,要求英国人提供交钥匙工程替中方把拆卸下来的生产线在安淮省安装完毕,没想到懒散的英国人出工不出力,打心底并不瞧得起中国人,觉得离开了他们玩不转。于是磨洋工拖时间,还半途提高要价,这让一心早日看到发动机落地的安淮人民忍无可忍。最终,以无法履行合约为名把英国人赶走,用从一汽出来的骨干开始自己研究组装生产线。
3月份,占地80多万平方米的安淮汽车公司正式破土动工,第一个工程就是发动机厂。
本来安淮省是想拉着一汽一起干轿车项目,因为一汽拥有轿车牌照,但后来一汽和大众合资项目走上正轨,心里捣鼓复活红旗小轿车,便找了借口离去。一心进入轿车领域的安淮人没有气馁,他们决定自己干,有了发动机就已经解决了一半问题。听说西班牙西雅特公司有意把toledo一代生产线出售,便找上门去想把车型生产线买下来。西雅特已经被大众收购,toledo和大众捷达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发,两者之间有许多零部件可以通用。由于toledo二代车型即将投产,所以对中国人找上门想收购生产线的请求西雅特公司没有拒绝。虽然同为大众集团,但西雅特还是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不过出售生产线还是遭到了大众总部的反对,最后各退一步,只允许把车型技术转让,因为中国人给的价钱实在太过吸引人,据说转让费用接近一个亿美金。
不声不吭中,安淮省的轿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起点很高,准备生产的是和捷达轿车对标的产品。因为花大价钱拿到了toledo的车型技术,他们也委托了台湾厂家帮忙设计生产配套模具和生产线,力争在2000年到来前实现轿车落地。
同样是3月,美国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合资项目正式在人民大会堂签字,中国国家总理和美国副总统出席签约现场。项目打算投资15。2亿美元,主要生产别克中档、豪华轿车,年生产能力为10万辆整车,10万台自动变速箱,v6大批量发动机15万台。同时通用还满足了中国对汽车技术的渴望,在沪江市成立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投资额达到5000万美元。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通用终于实现了进入中国这个潜力巨大市场的愿望。虽然比大众慢了一步,但还是比老二丰田动作要快。
通用的合资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热烈欢迎,因为一是有国际水准的汽车研发中心正式落地,比早来了十多年的大众要厚道。二是在中国首次生产国际水平的自动变速箱,开始改变国内生产汽车只有手动挡的格局。
在通用集团的刺激下,丰田终于按捺不住,以前故作高冷的姿态完全不见了。他们从卖进口车到在中国建立零部件生产厂,再到准备和国内汽车企业合资,步伐实在迈得太过缓慢。现在他们开始主动和津汽接触,打算和津汽成立合资企业。因为津汽和日系大发汽车有长达十几年的良好合作关系,而丰田一直在收购增持大发汽车公司的股份,迟早大发会变成丰田的子公司。
由于通用珠玉在前,所以丰田也提出对应条款。他们准备在中国成立技术中心,对津汽进行技术方面的指点和援助。这个技术中心对比通用的泛亚中心含金量还是落后一大截。不过在首款车型选择上,丰田考虑到津汽在微型、小型车上的传统优势,打算投产威驰小型车试水中国市场,年产量在3万台。
不过因为丰田迟迟没有选定合作伙伴,现在就算和津汽达成了合作协议,也需要报请中国政府审批通过,走流程预计时间为两年。也就是说,丰田从审批到开始生产,至少在2000年前是没影了,按丰田速度最乐观估计挂着牛头标的轿车下线要到2002年。
没办法,来得晚总得排队,通用在1995年就和上汽达成了合作协议,一样到1997年才正式被中国政府批准落地。丰田没能及时进入中国,给了像华夏厂这样的新手一定的缓冲时间。
在其他汽车巨头纷纷寻求进入中国之时,居然有人竟然舍弃潜在巨大市场,要跟国内合资伙伴分手。如果说法国人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民族,那么最会做生意的榜单上一定找不到容易头脑发热的法兰西雄鸡。当然这次分手不再由浪漫的法国人主导,而是被中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