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下美国只是一句戏言,我们买不起,也不想因此不自量力即刻破产。
希望此次中美贸易交流,能给两国搭建起友谊的桥梁,互通有无共同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
面对带有*****的舆论报道,韩皓不得不站出来做出正面回应。
美国媒体总是喜欢捕风捉影发布一些对中国很不好的新闻报道,弄得韩皓一度设想要不要买下一两家当地主流媒体来对垒打舆论战。
之前国内在舆论上中华集团曾经很是吃亏,但自从收购了新浪并且拥有了微博之后,至少舆论环境是好了不少。
互联网崛起,让许多纸媒生存困难,收购美国主流媒体并非不可能。
商界的喧嚣很快被中美两国元首见面会谈而冲淡,尤其是***以家宴形式招待中方领导人释放的友好善意登上了全球各国媒体的头版。
中美关系如何处理,关系到全球局势的稳定。
“我绝对相信,中国的和平崛起对整个世界和美国都有好处。我们将和中国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两国共同利益,应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当首脑闭门会议后,美国总统***在全球媒体注视下信誓旦旦说出上述这番话,表明中美两国还是合作大于分歧,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建交以来第三份联合声明。
随后中美元首联合会见了两国工商界代表,这是中美建交以来第一次在白宫举办由中美两国元首和两国企业家共同参加的活动。
美方企业家有微软、高盛、波音、杜邦、英特尔、可口可乐等公司负责人,而中方则由中华集团领衔,中投、中核、国电、海尔、联想、万向、福耀等企业参加。
相比而言,中方星光要黯淡一些,但却代表了一股崛起中的商业力量。
在中美元首见证下,双方企业家签署了大批经贸合作协议,合计金额超过450亿美金。
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波音公司,他们一家公司就获得200架飞机,超过190亿美金的大合同。
至于中方这边的明星毫无疑问就是中华集团,直接对美投资超过20亿美金,并将中国产汽车卖到美国市场。
“要卖多少辆汽车才能抵得上一辆波音飞机的收入!”
韩皓在心里默念,大概就是售价10万元人民币的1万辆汽车才能跟1架波音客机相持平吧。
他已经听闻在沪江市有中国自主的大飞机项目在推进,有机会的话实地去看看,说不定也可以投资一二。其对中华集团的定位是一家高科技的出行公司,航空当然也包含在列,就是不知道国有门槛会不会对民营企业开放。
脸上露着微笑,但身处会场的韩首富思绪一时飘到了半空之中。
跟那些频频在全球媒体露脸的美国CEO们相比,中国这边企业家代表就低调多了。超过300人的中方商务代表团,有资格参与此次白宫之行的只有20人。
美国总统***看了半天,实际上只认识韩皓一个人。
这也不怪他,中国真正实现国际化的企业屈指可数,在国际商界只有韩皓是名声在外。
“我听说你为此次中美经贸交流做出了许多额外工作,感谢你的努力,让我们两国贸易联系更紧密。”
跟中方企业家代表依次握手之际,***特意驻足在韩皓面前赞扬了他的出色表现,这也是所有中方企业家之中独一份待遇。
“总统先生,这是我的荣幸!
后天我将在加州工地准时恭候您的到来。”
不卑不亢地回答,韩皓还不忘提醒对方奠基仪式可不要迟到。
因为从华盛顿飞往加州可是需要5个小时,为了跟中方元首共同出席中华集团新工厂的奠基仪式,***也算是给足了面子。中方领导人届时活动后可以从加州直接越过太平洋飞回国,而***还得继续5小时行程赶回华盛顿。不过他已经让幕僚安排了其他行程,打算边走边看巡视一下西海岸地区。
时间过得很快,中方领导人访美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毕竟中国制造产品已经包围了美国人民日常生活。
出访第四天,加州一块刚平整完毕的空地上锣鼓喧天、舞狮飞扬,中式开场表明这里就是中华集团的新工厂所在地。
在诸多媒体见证下,中美两国元首一起将新土铲落到奠基石之上,韩皓陪在旁边一脸灿烂的笑容照片广为流传,预示着中华集团正式开起了美国造车之旅。
第一百六十章 前进两步(修)
“据前方记者得到的准确信息,中华集团一期工程的投资额是8亿美元,随之落地配套的十六家零部件供应商总投资在5亿美金,合计13亿美元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落地金额。
至于规划中的二期工程将会在一期12万辆产能完成后再推进,届时一二期工程结束会有36万辆产能的规模。全部算下来整个中华工业园区投资将不少于25亿美元,算得上是加州乃至美国近两年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之一。”
中华集团总部员工饭堂里,电视屏幕正在播报中华集团赴美投资建厂的新闻,看到中美两国元首共同站台就能知道该项目的重要性。
不少当初从底特律回来的技术精英,听到此新闻恍然间感觉是不敢相信。不到十年时间,中华集团就追赶上国际汽车巨头,有能力跟他们当场扳手腕了。
中国汽车就跟中国经济一样,只用了十年时间就脱胎换骨,可谓是跟着祖国步伐在跑步前进,没有拖广大人民后腿。
当然,如果没有中华集团,那么汽车业应该不会达到现有高度,可能依旧无法摆脱市场换技术的窘境。
能把战火烧到美国本土去,应该是许多中国汽车人毕生的心愿。
“这下子应该没有人骂中国汽车像中国足球一样不争气了吧!我们可是真正冲出了亚洲,杀到美国大本营去了。”
一位入厂8年的老员工捂着拳头狠狠地说道。
他正上一年级的儿子昨天兴奋地回家汇报说,自己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为爸爸在中华集团上班造汽车,而中华牌汽车卖到了美国,为国大大争了光,老师号召全班同学向爸爸学习。
“咱是普通人,今天算不算入伙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值得老了后向儿孙吹嘘。”
身边的工友情绪也很高涨,自己的劳动成果算是得到了肯定。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餐桌之间,大家纷纷交头接耳,很快延伸到车间、办公室、研究院,整个中华集团洋溢着一派欢庆局面。
虽然早有听闻,但从央视新闻的专题报道看到现场画面,其他国内厂家的同行心里就五味杂陈了。
“瞧瞧人家,再看看我们,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我们的生产线都快揭不开锅了,但人家却有实力跑到美国去建新生产线。
跟着狼吃肉,跟着猪连潲水都喝不上!”
由于受到中华集团的挤压,一汽自主品牌销量进一步萎缩,不得不大幅度减产并美其名曰检修调整,导致工人的收入待遇断崖式下降。
这让许多老工人不免满肚子牢骚,要知道当初一汽红旗横扫国内市场时,中华集团还是个摩托车都造不出来的小作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变得太快了。
“虽然厂领导刚召开大会宣布年终奖将会跟去年持平,但大家都知道荣威和MG(名爵)品牌进展很不顺利,车子都大量在经销商处挤压。搞自主品牌亏损了许多钱,据说要不是合资工厂上缴的利润足够,我们可能连工资都发不出了。
我准备找找门路调回合资厂去了,留在这里的话坚持也不会长久。”
上汽花了大手笔整合南汽,并且搞出来荣威和名爵两大自主品牌齐头并进策略。从合资工厂抽掉了许多技术骨干支援自主品牌,没想到新车市场反响非常一般,除了在长三角勉强有销量外,国内其他地区都见不到踪影。
主要原因就是广大消费者都给中华集团把嘴养刁了,只要是自主品牌都会不自觉拿来跟中华集团车型对比,一看就知道新车性价比都落后一大截。
跟中华集团一条龙自主研发水平相比,刚消化罗孚汽车的上汽自主品牌还很弱小,根本无法竞争。
“三大件比你好,车型还比你漂亮,更可怕是售价还比你便宜!你就算吹破了天,消费者还是往中华集团赶。眼前的局势,根本就是无解之题。
厂领导说现在困难只是一时,将来我们自主品牌一定会追赶上人家。还拿对手中华集团做比喻,说十年前对方造车水平很烂,现在一样成功了。
依我看,此一时彼一时。中国人最了解中国人,中华集团还会给我们时间吗?亏一年可以,亏个五六年哪个领导能顶得住往这个无底洞砸钱!
就算砸得起钱,我们能赶得上中华集团现有的水平吗?”
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面对中华集团开始垄断自主品牌汽车市场,许多上汽员工都能分析出未来的结局。
这位骨干员工就打算调回上汽大众继续工作,当初申请来自主品牌部门工资提了一级,但算是年终奖的话跟合资厂没法比。更恐怖是看不到明天,员工们都在私下传自主品牌搞不了几年就要关了。现在跑回合资厂找门路占坑,总比届时天塌了再跑好。
连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都不好过,更别提二汽这样集团重心放在各大合资厂身上,对自主品牌投入甚少的企业,他们的自主品牌战略迟迟不见新车量产落地推向市场。
“我们还在争论到底是自主创新搞好东风品牌,还是直接将外资品牌淘汰的旧车型以技术改造名义换成国产标之际,中华集团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一眼望不到头,骑马都追不上了。”
跟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造成了严重亏损相比,二汽的自主品牌经济情况相对要好一些。
因为他们只做出来内部样车,没有大规模投入生产,导致亏损额足以控制。
这可真是具有一定讽刺意味,跑得最慢的选手反倒遭遇的损失最少,就因为领头的选手实在太过耀眼,累趴下一直在追赶他的前几名对手。
二汽搞自主品牌历史应该也算早,但前期败给了红旗,后期又输给了中华,实在没有搞自主轿车的基因存在。
“谁都不愿意来,都知道这里是火坑!队伍散了,搞什么都是样子货,再也没有老一辈人的骨气。
有门路的都跑了,剩下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一帮只会拍马屁的官僚,就算有明白人也只能装糊涂跟着混呗。”
如果不是考虑家庭因素,说话的这位二汽骨干也会毫不犹豫孔雀东南飞,投奔欣欣向荣的中华集团了。
三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已经奄奄一息,更别提“三小”乃至其他国有品牌。本来加入WTO,大家都以为中国品牌会被国外巨头击败,因为从实力上看两者相差悬殊。
4万亿带来新的一波中国市场红利,合资品牌吃了一半,剩下的都给中华集团包圆了,导致其他自主品牌都饿得快倒下了。
想不到竟然是中华集团的飞速崛起,将中国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大幅度压缩。
“能击败中国人的只有中国人!”
这句话套用在当前的中国汽车界,虽然残酷,但却很现实。
中国市场培育了中华集团,而中华集团为了能有实力跟国际巨头竞争,不得不飞速吸收所有可以触及的营养,长成参天大树的同时也熬残了当初一起成长的同伴。
用一句话总结中华集团去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是——“卖疯了!”
飞速应对国内市场,并且不断完善产品线,以中华和华夏两大品牌两翼齐飞,共同收割着中国消费者的红利。
大、中、小型SUV和轿车为主力,皮卡、客车、货车为辅助,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做补充,中华集团的产品遍布960万公里的大街小巷。
规模效应做到了成本最低,而成本低又导致价格优势,价格优势带来销量提升,销量高了有充足利润又能投入到研发新产品之中,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尽快收割市场红利,中华集团启动了庞大促销计划,将产品价下探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吸引了诸多消费人群目光。
导致了其他竞争对手跟进的话,卖一辆赔一辆,因为成本无法做到像中华集团般便宜。
韩皓清场的阳谋已经图穷匕见,他已经准备好在未来几年全力跟合资品牌正面交手。
人人都能卖车,家家都能挣钱的好日子即将过去,中国汽车市场不可避免要走上垄断寡头之路。
所谓卖光了,就是中华集团的库存率低得让人发指,生产多少就卖掉多少,几乎接近于零。
当然这也跟公司重视市场调研,以市场反馈安排生产计划分不开。市场好卖的车型就多生产,不好卖的就停产,不简单压库而努力维护好经销